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归因是人们关于行为(包括他人和自己的行为)和事件的原因的知觉和判断[1]。归因理论认为,人们都是根据行为的原因解释行为的,这种解释在决定人们对行为的反应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归因理论的应用研究———归因训练近来日益受到重视[2,3]。归因训练的基本原则是:归因能够导致某些行为的产生,那么归因上的一个改变就应引起行为上的改变,而这种新的行为又会改变归因。归因训练即通过归因转变和积极性情感、期望的形成,为提高成就动机、矫正自卑心理、增进身心健康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2]。中职护生的可塑性较强,笔者探索性地将归因训练引入到中…  相似文献   

2.
归因理论     
《中国护理管理》2014,(2):189-189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其代表人物是海德(F.Heider)和维纳(Weiner)。归因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它是研究如何推测、判断、解释人们行为及其行为结果原因的理论。在管理学中,归因理论侧重于研究个人解释行为成功与失败原因的认识过程,并力图通过改变人的自我感觉、自我认识来改变人的行为。它认为人们对行为的结果主要归结于四个因素,即努力、能力、任务的难度和机遇。而人们也都会把自己行为的成败进行归因,归结不同的原因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变化,而影响以后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周宏珍  郭遂群 《护理研究》2006,20(2):373-374
归因理论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Abramson等从归因方式的角度提出的关于抑郁的认知理论,是有关人们对抑郁作因果解释的理论,近二十年来已成为抑郁研究的热点。抑郁的归因训练是在归因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现介绍1例抑郁病人的归因训练。  相似文献   

4.
归因理论是美国当代以韦纳为代表的一种以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是指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因素关系的信息理论,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人们将成败结果归因于个人的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及机会运气等因素。归因理论模型是一个行为的三维(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归因模型,把上述因素根据发生部位分为内部的(努力、能力)和外部的(机会、运气、任务难度);根据是否为人们所控制分为可控制的与不可控制的。  相似文献   

5.
护生基础护理考试成败归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因是探讨行为的原因,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解释和推论,进而通过这种因果关系来认识、预测、控制行为。护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活动的成效通过考试笔果表现出来。护生对考试成败可列举出许多原因,如努力、能力、运气、背景(如老师素质、考题难易和教学质量)等,对这些众多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性和支配性的原因,并从中发现她们对考试成败的积极和消极归因,有助于我们诱导她们向积极的方面归因,纠正其归因们差,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归因倾向,利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相似文献   

6.
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推断和解释他人和自己行为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如今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归因理论在护理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回顾总结,从归因理论对护理教学、护理实践、护理管理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阐述,探讨在护理教学中增强护士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符合患者的归因模式,以提升服务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归因理论提高护士的学习自主性.方法 通过正确的归因训练,来提高护士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习动力.结果 本文方法能有效地指导护士的学习行为,增强护士自主性.结论 有助于护理理论、护理操作水平的稳步提高和各项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归因理论在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疼痛是临床观察中最普遍的一种躯体症状,几乎任何一种疾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躯体疼痛。然而,单纯的医疗干预往往难以完全解除患者的疼痛,因为当患者为疼痛困扰时,很容易对疼痛做出不适当的理解和归因,并由此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这又反过来加重他们疼痛的感觉。因此,医护人员诱导患者重新知觉和理解疼痛的原因,在心理上对患者进行疏导是非常重要的。归因干预就是在心理治疗或咨询实践中,通过引导患者对其症状产生原因的知觉来控制和消除其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方法,是由心理学中归因理论发展而来的一种心理治疗体系。  相似文献   

9.
试用归因理论浅析护患矛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0029)杨洁人对别人或自己所表现的行为(或一事件的发生),就其主观的感受与经验对该行为发生原因予以解释的心理历程,称为归因。[1]归因是一种生活中十分普遍的心理现象,也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归因训练结合心理护理促进心理障碍青少年康复的效果。方法通过对住院的心理障碍青少年进行归因方式问卷调查,根据其归因方式,分析其症结所在,再进行归因训练,结合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做出有利于心身健康的归因并引导病人改正无望感与习得性无助,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结果81例心理障碍青少年患者除7例不配合外均能在护士的帮助下,改变病态的归因及认知,重新认识自己的疾病,通过重新归因排除无助与无望感。在康复阶段其SAS、SDS标准分降至正常,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结论归因训练应用于心理护理中,能对心理障碍青少年错误归因进行有效的干预,从而引导其改变对疾病的认知,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