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东风  王凡 《临床医学》1998,18(10):1-2
小动脉阻塞性血栓在脑梗塞、心肌梗塞及糖尿病合并症等疾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D-二聚体(DD)是纤维蛋白降解后的特异性产物,升高表明体内血栓形成和溶解均增强。血小板功能直接影响血栓形成,而阿斯匹林可拮抗血小板功能。作者测定了一组血栓性疾病血清DD浓度,并观察阿斯匹林对其影响,旨在探讨阿斯匹林对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的作用机理及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脑梗塞病人90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病人28例,心肌梗塞病人11例,风心病伴心源性肝硬化  相似文献   

2.
卒中后患者以及脊髓损伤患者均是康复科住院患者中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高危人群。DVT 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严重者还可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静脉血栓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但各种治疗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限制。无创性新技术以及新型抗凝溶栓药的开发显得格外重要。近年超声治疗学的发展,推动了体外超声治疗对于血栓性疾病作用的研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栓预防治疗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3.
卒中后患者以及脊髓损伤患者均为康复科住院患者中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高危人群。DVT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严重者还可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静脉血栓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但各种治疗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限制。无创性新技术以及新型抗凝溶栓药的开发显得格外重要。近年超声治疗学的发展,推动了体外超声治疗对于血栓性疾病作用的研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栓预防治疗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4.
SDA对血栓性疾病预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DA对血栓性疾病预防的临床研究钟灼,张思群,肖桂元,罗蔚桓,林涛,陈明,梁秀竹,梁崇孝,黄如伦,蔡玉桂,林静兰,黄元熹有效地预防血栓病是目前医学的难题。我们对1989年10月以来诊断为血栓前状态(高凝状态)者1772例,随机分为2组:康力龙、潘生丁...  相似文献   

5.
6.
7.
8.
纤维蛋白原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起源于19世纪初的现代凝血概念将从血细胞和血清中分出的“纤维凝块”命名为纤维蛋白,并从血浆中分离出了其前体———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Fg的认识又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尤其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应...  相似文献   

9.
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前状态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一组以血管内血栓形成或者栓子脱落栓塞到某处血管所引起的疾病。包括血栓性疾病与栓塞性疾病两大类。根据其形成部位可分为:动脉血栓(包括冠状动脉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动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如上肢、下肢、门静脉、盆腔等和浅静脉血栓形成);局部微血管血栓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导致血栓栓塞的根本原因是血液的高凝状态,血管内形成血栓。据统计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逐年增高,为在血管事件发生前及早发现,提出了血栓前状态的定义及概念和血栓前诊断的问题。1 血栓前状态的定义血栓前状态(pr…  相似文献   

10.
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包承鑫作者单位:300020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形成的机制十分复杂,不同部位所形成的血栓存在着不同的生化过程。通过血液检测来预告血栓形成或即将形成是临床医师一直期望的目标。鉴于血栓形成的精确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而...  相似文献   

11.
凝血因子Ⅷ与血栓性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栓性疾病是涉及多系统、多因素、多环节的循环血液中出现异常动脉或静脉栓子而导致血运障碍的综合性疾病。凝血因子Ⅲ是参与Ⅸa对因子Ⅹ激活的辅因子,它在许多疾病及病理状态下增高,其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成为又一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2.
阿斯匹林的化学名称叫乙酰水杨酸,它是一个疗效可靠、应用最早的解热镇痛药物。由于阿斯匹林具有毒性低、成本低以及用途广泛等优点,一直深受医生和病人的青睐,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药物在世界上应用已经一百多年了,与人类同行一个多世纪,阿斯匹林却毫无“龙钟”老态,它依然在释放着青春的活力,更让人感到欣喜的是,近些年来,随着  相似文献   

13.
脂蛋白(a)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4.
为了标准化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检测及手术前病人出血倾向筛查问题,卫生部颁发了[2000]412文件。停止Duke法测出血时间及玻片法测凝血时间,用其他相关项目(如PT、APTT、TT、PLT等)联合检测代替。随着血凝分析仪的广泛使用,血凝常规也步入自动分析时代,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本文初探它的质量控制,与同道共探。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形成高凝状态,改变血流变学以及促使血小板激活等多种途径引起血栓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糖尿病合并血栓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诊断是在已经诊断糖尿病的基础上通过血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诊断。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首先强调血栓预防的重要性,动脉血栓的预防以抗血小板为主,静脉血栓的预防以抗凝为主,而血栓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抗凝、溶栓以及手术取栓治疗等。本文就糖尿病合并血栓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凝血因子Ⅷ与血栓性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栓性疾病是涉及多系统、多因素、多环节的循环血液中出现异常动脉或静脉栓子而导致血运障碍的综合性疾病。凝血因子Ⅷ是参与Ⅸa对因子Ⅹ激活的辅因子,它在许多疾病及病理状态下增高,其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成为又一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胞浆游离钙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血小板活化的机制很复杂 ,其中Ca2 + 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它是血小板代谢与功能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 ,尤其是血小板胞浆游离Ca2 + 浓度 ([Ca2 + ]i) ,在血小板的变形、聚集、释放反应中都可由血小板 [Ca2 + ]i增高触发。血小板 [Ca2 + ]i增高可激活肌球蛋白轻链酶 ,使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而导致肌球蛋白聚合 ,并促进肌动蛋白聚合 ,F 肌动蛋白的含量增高 ,因而改变血小板的细胞骨架结构 ;血小板 [Ca2 + ]i增高还可促进包括磷脂酶A2 等多种Ca2 + 依赖蛋白酶的作用 ,调节血小板脂质代谢和糖原分解代谢 ,使血栓烷A2 (TXA2 …  相似文献   

18.
纤维蛋白原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莹  谢风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5):566-566,F0003
纤维蛋白原(Fg)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系统中的重要蛋白质,血浆浓度2000~4000mg/ml,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主要由脊椎动物的肝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分泌的,半衰期4~5天,是急性期蛋白之一。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微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性疾病等,主要是指血液在活体血管内或心脏内发生的凝固过程。40年多前,高水平的纤维蛋白原能够使急性血栓性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增加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西医方法抗凝、溶栓治疗,同时治疗基础病、原发病,预防并治疗并发症。中医治疗:静脉滴注及口服活血化瘀药,局部外敷中药以消肿,同时治疗本病。结果治愈45例,占50%,好转40例,占44%,无效5例,占6%,总有效率为9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性疾病,并配合日常生活护理及指导,饮食、心理护理,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血栓性疾病是指血液中的异常物质沉积在血管壁导致血管闭塞或狭窄而引起的一类疾病~([1])。血栓形成指的是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有形成分附着在血管壁上,激活体内凝血以及抗凝系统,最终造成凝血、抗凝两大系统的平衡被破坏,越来越多有形成分附着在暴露的内皮细胞下胶原处,造成血管壁狭窄或完全堵塞,引发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血栓形成~([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