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历摘要男,41岁.因右肘关节肿痛2a,加重并发现包块6个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右肘关节外侧可触及肿块,质硬、活动度差,压痛,周围皮温不高.右肘关节活动度30°~110°,右手"虎口区"感觉减退,伸指肌力Ⅳ级.右肘关节MRI检查示:右肘关节外侧皮下肌间隙内病灶,考虑为肿瘤性病变,收住院行包块切除术.术中从桡神经沟向远端分离桡神经时发现桡神经存在变异,桡神经在肱骨下段前侧穿入骨髓腔,走行约4 cm后再从肱骨髁上骨质穿出.肿瘤位于肘关节近前臂桡神经浅、深支分界处,与神经有粘连,完整剥离肿瘤送病检,术后病理活检结果提示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前臂及腕部软组织功能重建中逆行肱桡肌皮瓣的应用解剖特征,为设计逆行肱桡肌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02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手外科研究室完成。通过解剖2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男16侧,女4侧,左右各半,家属知情同意)。①通过红色乳胶灌注后,分别测量肱桡肌的肌腹、肌腱的长度、宽度、厚度。②解剖并测量桡侧副动脉、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向肱桡肌发出的肌支,观测上述组3组血管的起止、走行、外径、长度及进入肱桡肌的位置。③在手术显微镜下放大10倍,沿桡侧副动脉、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向肱桡肌发出的肌支向肌内解剖,观察上述肌支在肱桡肌内的吻合情况。结果:①肱桡肌形态:肱桡肌是前臂桡侧最表浅的肌肉,起于肱骨外上髁上方及外侧肌间隔,止于桡骨茎突基底,为一长而扁的梭形肌。②肱桡肌营养血管:肱桡肌由桡动脉发出的桡侧副动脉、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直接肌支等供血。③肱桡肌肌内显微解剖:桡侧副动脉主要营养肱桡肌的中上部,其肌内分支与远侧桡侧返动脉发出的肌内分支在肱桡肌内形成广泛吻合,并具有明显吻合弓,同时其肌皮动脉在肱桡肌表面垂直穿出,供应其表面皮肤血运;桡侧返动脉是营养肱桡肌中下部的的主要血管,分为升支、横支及降支,在肌内除与桡侧副动脉分支有广泛吻合并发出皮支外,还与远侧的桡动脉肌支有广泛的吻合,在肌内形成明显的吻合弓,相互代偿,重叠供血。结论:①解剖学观测发现肱桡肌具有多重血供,其主要血管在肌内有广泛吻合,重叠供血,相互代偿,为设计逆行肱桡肌皮瓣奠定了解剖学基础。②设计了以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肱桡肌肌支为蒂的逆行肱桡肌皮瓣,为前臂和腕部软组织修复及肌肉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克利  路来金  宫旭  丰波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6):113-115,i0002
目的:观察前臂及腕部软组织功能重建中逆行肱桡肌皮瓣的应用解剖特征,为设计逆行肱桡肌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02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手外科研究室完成。通过解剖2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男16侧,女4侧,左右各半,家属知情同意)。①通过红色乳胶灌注后,分别测量肱桡肌的肌腹、肌腱的长度、宽度、厚度。②解剖并测量桡侧副动脉、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向肱桡肌发出的肌支,观测上述组3组血管的起止、走行、外径、长度及进入肱桡肌的位置。③在手术显微镜下放大10倍,沿桡侧副动脉、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向肱桡肌发出的肌支向肌内解剖,观察上述肌支在肱桡肌内的吻合情况。结果:①肱桡肌形态:肱桡肌是前臂桡侧最表浅的肌肉,起于肱骨外上髁上方及外侧肌间隔,止于桡骨茎窝基底,为一长而扁的梭形肌。②肱桡肌营养血管:肱桡肌由桡动脉发出的桡侧副动脉、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直接肌支等供血。③肱桡肌肌内显微解剖:桡侧副动脉主要营养肱桡肌的中上部,其肌内分支与远侧桡侧返动脉发出的肌内分支在肱桡肌内形成广泛吻合,并具有明显吻合弓,同时其肌皮动脉在肱桡肌表面垂直穿出,供应其表面皮肤血运;桡侧返动脉是营养肱桡肌中下部的的主要血管,分为升支、横支及降支,在肌内除与桡侧副动脉分支有广泛吻合并发出皮支外,还与远侧的桡动脉肌支有广泛的吻合,在肌内形成明显的吻合弓,相互代偿,重叠供血。结论:①解剖学观测发现肱桡肌具有多重血供,其主要血管在肌内有广泛吻合,重叠供血,相互代偿,为设计逆行肱桡肌皮瓣奠定了解剖学基础。②设计了以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肱桡肌肌支为蒂的逆行肱桡肌皮瓣,为前臂和腕部软组织修复及肌肉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背景:上臂后上切口入路肱三头肌肌支转位移植修复腋神经牵拉三角肌时易损伤腋神经后支及锁骨上臂丛,探查和联合其他神经转位时需变更体位.目的:分析腋窝入路桡神经肱三头肌支转位移植修复腋神经的可行性.方法:取常规甲醛固定成人上肢标本10具20侧,于标本平卧,上肢外展外旋位,腋窝入路,对腋窝处神经血管进行显微解剖.测量腋神经起始处至分支处距离及其分支起始处的横径,肱三头肌各肌支起始处横径,各肌支由入肌点向近端进行无损伤分离长度.结果与结论:腋神经肩胛下肌下缘分成前后两支,前支横径平均为2.5(1.6~3.4) mm.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起点处横径为2.2(1.4-2.8) mm.桡神经与腋神经距离平均为18.2(10.2~30.0) mm.腋神经前支与桡神经肱三头肌支横径相似,距离短.表明腋窝入路可暴露和辨别腋神经前后分支,桡神经肱三头肌支在背阔肌腱表面水平靠近腋神经,可选择任一肌支转位移植修复腋神经.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女,24岁。因右乳腺肿物于2010-06-10入院,行乳腺肿物切除术。患者体型偏瘦,选用左腕部头静脉静脉留置针穿刺,患者突感电击样疼痛,向拇指、食指处放射,穿刺失败。另行右腕部头静脉穿刺成功。手术后患者左腕部穿刺部位无红肿,压痛,虎口区、食指、中指麻木。经医生检查后,诊断医源性桡神  相似文献   

6.
梁秀玲 《全科护理》2009,7(29):2715-2715
动脉穿刺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难度较大的一项操作,由于股动脉和肱动脉血管位置较桡动脉深,且不容易固定,所以护理人员在操作时感到有些困难。如果行桡动脉穿刺就可以减少这些顾虑,可以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1操作方法让病人平卧,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护士在病人左或右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用指甲轻压一下,做个印迹,常规消毒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抗凝注射器在印迹处穿刺,见血液流出2mL后拔针,立即扎入橡皮塞中送检。2体会桡动脉在前臂远侧端,位置较浅,易于触摸,皮肤绷紧,便于固定,印迹明显,易于穿刺,避免了在冬季行肱动脉穿刺时因脱衣袖而引起不便或行股动脉穿刺时病人脱裤子引起的心理不适,还可以减少操作时间,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介绍一种桡动脉穿刺方法@梁秀玲$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相似文献   

7.
网球肘又称肱骨外上髁炎,是骨伤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因长期慢性积累性劳损,致肱骨外上髁前臂伸肌群肌腱附着处的纤维组织和桡侧副韧带肌腱粘连、变性所致.主要临床特征为肱骨外上髁处压痛,Mill试验阳性,一般经针灸、封闭、推拿等可以治愈,但也有难治性的网球肘.Nirsch等[1]提出难治性网球肘的病理改变不单局限于肱骨外上髁,将难治性网球肘定义为一侧或双侧肘外侧疼痛、病程1年以上、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网球肘的病理机制目前主要集中在肱骨外上髁的研究,滑囊炎、神经血管束狭窄、相关的周围神经嵌压、肱桡关节滑膜嵌顿性炎症刺激均可成为其病因,但也存在潜在性因素.现就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曾志力  宋利  符霞 《全科护理》2016,(26):2798-2800
建立一条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保障,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我国血液透析病人的主要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并发皮下血肿比较常见.2015年10月我科1例病人行肱动脉穿刺成功后所致的皮下巨大血肿,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人,男,67岁,转业军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CKD)5期,伴有高血压10余年.病人于1999年10月开始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左前臂内瘘已闭塞(首次使用时间不详),2010年10月于右前臂再行动静脉内瘘成型术.2012年12月起病人内瘘血流量不足,听诊内瘘震颤音弱,予内瘘吻合口处直穿,治疗流量尚可.病人2015年10月26日09:45在我科行常规血液透析,护士为其进行内瘘吻合口穿刺,穿刺成功后予引血行血液透析治疗,血流量维持在120mL/min,经高级护士、护士长论证讨论,医生同意后于10:35予肘关节上约10 cm行肱动脉直接穿刺,穿刺成功连接血管通路进行透析,透析4h,过程顺利,动静脉穿刺部位无渗血、无肿块.第2天02:30病人因肱动脉穿刺侧手臂肿胀、疼痛来急诊科就诊,检查发现内瘘侧前臂及手肿胀明显,呈暗紫色,查体示约有一13.4cm×4.8 cm×3.0 cm血肿,予行凝血四项检查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41 s,凝血酶原时间(PT)15 s,凝血酶时间(TT) 17 s,纤维蛋白原(FIB)3.2 g/L,并予对症处理.经询问得知,病人回家后将肱动脉穿刺压迫点的纱布松开(病人拔针时开始计算压迫时间,误认为达到了压迫时间),而另2个点仍继续压迫,22:00左右病人感觉右上臂稍有肿胀轻微疼痛,未给予理会继续休息.凌晨02:30因疼痛难忍发现手臂肿胀,到急诊就诊.  相似文献   

9.
周围静脉穿刺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急诊危重病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周围静脉因年龄,疾病治疗不同,其穿刺部位的选择也不相同,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各类血管的特点,灵活掌握穿刺技巧,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笔者在2008-08对本科50例患者选用不同部位进行静脉穿刺,现将操作方法及观察效果介绍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静脉输入营养类药物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平均年龄51岁;对照组25例,平均年龄50岁。1.2方法实验组患者静脉穿刺时采用6号输液器,穿刺部位选择在近指掌关节处血管,对照组患者采用同一型号输液器,穿刺部位选择在手背中心处血管。2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有19例输液时手背出现麻木感,针刺样疼痛并伴随整个输液过程,6例未出现疼痛。对照组患者中只有4例出现针刺样疼痛并在输液过程中疼痛减轻并逐渐消失,其余21例未出现疼痛。3讨论上肢静脉由手的深静脉和指背静脉组成,肱静脉的分支桡静脉和尺静脉汇成了手部深静脉,贵要静脉和头静脉汇成了手背静脉网。静脉穿刺时最长选用的是...  相似文献   

10.
曾国鉴 《新医学》1998,29(4):220
我院于1995年10月收治一例全身多处刀伤、左肘关节刀砍断患者,入院时患者处于休克状态,左面部、背部、胸部、左上臂多处伤口活动性出血。左肘关节自内上斜向外下离断,仅存外侧宽约4cm皮肤相连,肱骨内上髁、尺骨鹰咀骨折移位,桡骨关节软骨部分劈裂缺损,关节囊及屈、伸肌、肌腱全部离断,肱动、静脉及正中神经于桡尺动脉分支上2cm平面离断,尺神经于尺神经沟处离断,桡神经及肌皮神经于肱桡关节平面离断。入院后即给予快速补液、抗休克,上臂上止血带,伤口彻底清创后,在手术放大镜下进行断肢再植。术后,屈肘功能位石膏固定。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病人血气分析的首选血管.[方法]2007年1月-2007年12月经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100例次,2008年1月-2008年12月经肱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100例次,比较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疼痛程度.[结果]肱动脉组病人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与桡动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危重病人经肱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疼痛感轻,行血气分析时应首选肱动脉.  相似文献   

12.
手术误伤桡神经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1985年卫月~1996年12月手术误伤挠神经11例,现结合有关桡神经应用解剖,分析损伤原因。1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8~40岁,平均23岁。致伤原因:①3例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时误伤桡神经干。②1例肱骨外髁骨折有明显翻转移位,行切开复位时误伤挠神经浅支。③1例孟氏骨折切开复位时误伤桡神经深支。④1例桡骨小头陈旧骨折,行桡骨小头切除术时误伤桡神经深支。⑤2例尺桡骨中上段骨折,行切开整复时误伤桡神经深支。③2例尺桡骨下段陈旧骨折,畸形愈合者,行矫形术时误伤桡神经浅支。⑦1例肱骨干骨折术后取钢板时误伤桡神经干。2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肱动脉两种途径行介入性检查治疗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情况及护理.方法 回顾常规经皮血管途径穿刺,桡动脉组80例、肱动脉组13例,术后即刻拔除动脉导管鞘管,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手术时间及出血性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皮下淤血12例占15%、皮下血肿9例占11.3%、明显疼痛与肿胀5例占6.3%;肱动脉组皮下淤血3例占23.1%、皮下血肿4例占30.8%、明显疼痛与肿胀2例占15.1%.2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肱动脉途径行介入性检查治疗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桡动脉途径.强调护理人员应重视肱动脉穿刺部位术后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上臂中段血管神经超声解剖,指导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方法用高频超声探查200例正常人上臂中段血管神经,以肱动脉作为声像图参照物,分析各血管和神经的内径及位置关系。结果上臂中段,84%肱静脉1位于肱动脉2~4点钟方向,83.2%肱静脉2位于肱动脉7~10点钟方向;80.8%正中神经位于肱动脉10~2点钟方向,89.9%尺神经位于贵要静脉3~6点钟方向;上臂静脉血管走形变异率为11%;贵要静脉内径大于肱静脉内径(P0.05),贵要静脉距体表距离小于肱静脉距体表距离(P0.05)。结论上臂中段各血管神经解剖位置相对固定,血管走形有一定变异率;贵要静脉宜作为首选穿刺血管。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月以来,我们对458例患者进行桡动脉穿刺,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58例,男312例,女146例,48~82岁.一次穿刺成功406例,占89%;穿刺失败52例,占11%,桡动脉是肱动脉的主要分支,上方被肱桡肌覆盖,沿肱桡肌腱与桡侧腕曲肌腱向下延伸至前臂桡侧前方,恰好位于桡侧腕曲,肌腱与桡骨茎突之间的纵沟中,其表面又有皮肤和筋脉覆盖,清楚摸到肱动脉搏动处,即为穿刺点,掌握桡动脉解剖部位与穿刺成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李榕彬  梅俊辉 《现代护理》2007,13(29):2776-2777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肱动脉两种途径行介入性检查治疗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情况及护理.方法 回顾常规经皮血管途径穿刺,桡动脉组80例、肱动脉组13例,术后即刻拔除动脉导管鞘管,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手术时间及出血性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皮下淤血12例占15%、皮下血肿9例占11.3%、明显疼痛与肿胀5例占6.3%;肱动脉组皮下淤血3例占23.1%、皮下血肿4例占30.8%、明显疼痛与肿胀2例占15.1%.2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肱动脉途径行介入性检查治疗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桡动脉途径.强调护理人员应重视肱动脉穿刺部位术后的观察.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穿刺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部分尿毒症血液透析患因透析用动静脉瘘难以建立或内瘘血流量不足,医护人员会选择表浅的动脉一如腕部桡动脉或足背动脉一反复穿刺使用,有意促进形成假性动脉瘤。但是,某些患的假性动脉瘤形成则可能是医源性操作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血液透析时上肢肱动脉穿刺极易引发血肿或损伤性假性动脉瘤,肱动脉伴行血管、神经较多,一旦损伤,易殃及周围组织。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45岁。因门诊采血做血生化检查 ,护士选择左腕部中间血管为抽血点 ,因患者较胖 ,护士进针较深。患者突感左手桡侧疼痛、麻木。采血后麻木仍持续不退 ,并伴有左拇指括活动障碍 ,门诊采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并理疗、高压氧治疗无明显好转 ,肌电图检查提示在正中神经腕以下重度受损 ,左手鱼际肌萎缩 ,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桡侧皮肤及相应位置手掌掌侧皮肤痛觉减弱 ,屈腕力减弱 ,拇指、食指及中指不能屈曲 ,诊断为正中神经损伤 ,左腕管综合征。2 讨论2 1 正中神经的解剖位置 :正中神经来自臂内侧束和外侧束的两个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各种原因缺乏必要的血管通路而不能进行有效透析时,行肱动脉直接穿刺建立血管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可行性、实用性。方法系统性回顾我院行肱动脉直接穿刺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例,统计穿刺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肱动脉直接穿刺建立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共2756例次,穿刺的成功率高,血流量充足,并发症少。结论肱动脉穿刺只要方法得当,可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保证患者的正常透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桡动脉穿刺测压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已在临床逐渐推广使用。本文讨论其临床应用与护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局部解剖桡动脉为肱动脉的一个重要分枝,上方为肱桡肌所覆盖,沿着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向下伸展至前臂桡侧前方。恰好位于桡侧腕屈肌腱与桡骨茎突之间的纵沟中,其表面只有皮肤和筋膜覆盖。清楚扪到桡动脉搏动处即临床上常用的桡动脉穿刺点。其后桡动脉在平桡骨茎突处发出掌浅支,向下入手掌,与尺动脉主干吻合形成掌浅弓。主干斜向背侧,经“解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