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1,5(6):599
硬膜外阻滞后由于体内热能从深部向外周散发 ,体表散热及手术创面热量散失等原因 ,部分病人会引起寒战。我科对 1 996年至今硬膜外阻滞中出现寒战反应的病人分别应用哌替啶和地塞米松治疗 ,并进行观察与比较。1 资料和方法选用硬膜外阻滞期间发生寒战者 1 84例 ,其中男性 88例 ,女性 96例 ,年龄 1 8~ 75岁 ,ASA分级Ⅰ~Ⅱ级 ,无心、肺、肝、肾疾病 ,主要为腹部、盆腔、下肢择期手术。治疗方法 :患者均为术前 3 0min常规肌肉注射鲁米那钠 0 1 g ,阿托品 0 5mg。局麻药用含1 %利多卡因和 0 2 5 %地卡因混合液 (含 1 :2 0万肾上… 相似文献
2.
3.
葡萄糖酸钙预防剖宫产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宫产硬膜外麻醉寒战发生率高达62%,给产妇和胎儿带来不良影响。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应用葡萄糖酸钙预防硬膜外麻醉后寒战,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韩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1,5(2):150-150
寒战常见于硬膜外滞后 ,据文献报道 ,其发生率可达 2 0 %~ 50 %。我们在 90例寒战得中应用利太林治疗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使用方法在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后 5~ 1 0min ,患者主诉发冷 ,全身有不自主抖动 ,即从输液器中注入利太林 1 0~ 2 0mg ,一般在 5~ 1 0min内患者寒战即可停止 ,用药后有少数患者表现轻度兴奋、多语、血压轻度增高等 ,可给予innovar合剂 2~ 4ml后 ,患者即安静入睡。利太林临床安全有效的用量成人 1 0~ 2 0mg/次。小儿 3~ 5mg/次 ,成人用药量不超过 30mg/次。2 体 会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5.
6.
7.
8.
1原因及机制分析
1.1麻醉患者散热增加硬膜外阻滞后,阻滞区皮肤温度明显增加,而非阻滞区皮肤温度下降,同时鼓膜温度降低,当鼓膜温度下降幅度接近0.5℃时,则开始发生寒战,提示硬膜外麻醉后寒战与中心体温降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临床治疗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麻醉后寒战是指麻醉后病人出现不随意的肌肉收缩 ,外周血管收缩及中心体温下降 ,使机体耗氧量增加 ,呼吸及循环系统负担增大。作者自1997~1999年选择120例硬膜外麻醉后出现寒战者 ,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以观察其治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硬膜外阻滞期间发生寒战者120例 ,其中男65例 ,女55例。年龄16~67岁 ,平均38岁。ASAI~II级 ,无明显呼吸、循环系统异常 ,主要为腹部、盆腔及下肢手术。术前30min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局麻药为2 %利多卡因 (内含1 :… 相似文献
10.
力尔凡发热寒战反应观察及其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使用抗肿瘤新药力尔凡发热、寒战等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方法。方法:随机分为2组,A组使用力尔凡前未预防性使用消炎痛,B组于使用力尔凡前予消炎痛25mg口服;给药途径随机分静脉滴注及肌肉注射。每一患者每次应用力尔凡均作1例次统计,观察每例次发热、寒战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组别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预防性用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预防性用药;肌肉注射反应发生率与静脉滴注无显著差异。结 相似文献
11.
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临床治疗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麻醉后寒战是指麻醉后病人出现不随意的肌肉收缩 ,外周血管收缩及中心体温下降 ,使机体耗氧量增加 ,呼吸及循环系统负担增大。本科自1997~1999年选择120例硬膜外麻醉后出现寒战者 ,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以观察其治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硬膜外阻滞期间发生寒战者120例 ,其中男65例 ,女55例。年龄16~67岁 ,平均38岁。ASAI~II级 ,无明显呼吸、循环系统异常 ,主要为腹部、盆腔及下肢手术。术前30min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局麻药为2 %利多卡因 (内含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哌替啶和曲马多比较,格拉斯琼预防全麻后寒战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ASA I-II级,在全麻下拟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T组(曲马多1 mg/kg),G组(格拉斯琼40μg/kg),M组(哌替啶0.4 mg/kg)和P组(0.9%生理盐水)。各组药物在手术结束时通过静脉给予。记录术后寒战评分和麻醉恢复时间及镇静程度。结果:同对照组比较,格拉斯琼明显减少麻醉后寒战的发生(P〈0.01),但同哌替啶和曲马多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哌替啶组和曲马多组的麻醉恢复时间(20.58±3.56和16.45±4.13 min)较对照组(12.61±3.31 min)和格拉斯琼组(13.58±3.41 min)明显延长(P〈0.05)。结论:使用40μg/kg格拉司琼同使用曲马多1mg/kg和哌替啶0.4 mg/kg一样可有效地预防麻醉后寒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曲马多预防全身麻醉术后寒战的疗效。方法82例手术患者分五组进行不同剂量曲马多和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记录术后寒战分级及不良反应。结果应用曲马多注射的1~4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1、2组嗜睡各4例,3组0例,4 组 2例,对照组7例;恶心呕吐对照组8例,3组3例,1、2组各5例。结论1.5 mg/ kg 为曲马多的最适宜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月~12月,我们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泌尿外科手术612例,并分析其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发生原因,以提出合理的防护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芬太尼、曲马多用于妇科手术病人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疗效。方法:选择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病人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静注芬太尼2ug/kg,Ⅱ组静注曲马多1mg/kg。5分钟后寒战评分。结果:Ⅰ组的寒战评分给药前与给药后5分钟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寒战给药5分钟后消失,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曲马多对于麻醉后寒战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盐酸戊乙奎醚预防剖宫产术中寒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戊乙奎醚注射液预防剖宫产术中寒战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ASAⅠ~Ⅱ级择期剖宫产产妇,均应用腰硬联合麻醉,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入手术室后,工组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1mg;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观察术中寒战反应情况和新生儿1min、5min Apgar评分。【结果】术中Ⅰ组无寒战反应;Ⅱ组17例出现寒战反应,其中1级10例,2级6例,3级1例,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min、5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乙奎醚注射液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中寒战反应,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哌替啶和曲马多比较,格拉斯琼预防全麻后寒战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ASAI~II级,在全麻下拟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T组(曲马多1mg/kg),G组(格拉斯琼40μg/kg),M组(哌替啶0.4mg/kg)和P组(0.9%生理盐水)。各组药物在手术结束时通过静脉给予。记录术后寒战评分和麻醉恢复时间及镇静程度。结果:同对照组比较,格拉斯琼明显减少麻醉后寒战的发生(P〈0.01),但同哌替啶和曲马多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哌替啶组和曲马多组的麻醉恢复时间(20.58±3.56和16.45±4.13min)较对照组(12.61±3.31min)和格拉斯琼组(13.58±3.41min)明显延长(P〈0.05)。结论:使用40μg/kg格拉司琼同使用曲马多1mg/kg和哌替啶0.4mg/kg一样可有效地预防麻醉后寒战。 相似文献
18.
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原因及防治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醉后寒战是指麻醉后病人出现不随意的肌肉收缩,外周血管收缩及中心体温下降,使机体耗氧量增加,呼吸及循环系统负担增大。麻醉后寒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65%,尤其是硬膜外麻醉后发生率较高。所以麻醉后寒战的防治越来越引起临床麻醉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将本文搜集近年来医学期刊所报道的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原因及防治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不同剂量布托啡诺治疗硬膜外麻醉后寒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治疗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5例出现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病人随机分为Ⅰ、Ⅱ、Ⅲ共3组,每组15例,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01、0.02、0.03mg/kg,观察用药后寒战治疗效果、镇静程度、不良反应。结果 Ⅰ、Ⅱ、Ⅲ组有效率分别为60.0%、93.3%和93.3%,11组、Ⅲ组疗效显著好于Ⅰ组(uc=2.623、2.888,P〈0.01);Ⅰ组、Ⅱ组用药后5min OAA/S评分显著高于Ⅲ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3.695、2.550,P〈0.05);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Ⅰ、Ⅱ组(P=0.0003)。结论 0.02mg/kg布托啡诺静脉注射适用于治疗硬膜外麻醉后寒战。 相似文献
20.
体温是影响生命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机体内部温度严重偏离正常,则整个代谢功能将被破坏。手术病人的体温受环境温度、手术时间长短、暴露面积的大小、输入液体的多少及输入液体的温度、麻醉后肌肉松弛机体产热减少、抑制体温调节的防御反应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冠脉搭桥手术后低体温常引起病人寒战,机体耗氧可增加2倍~3倍,造成氧供需失衡,尤其对冠心病人不利,常由此而引起心肌缺血。若体温小于35℃,心肌缺血的机会则增加3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