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浆载脂蛋白B(apo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5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血浆apoB和hs-CRP水平。结果 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apoB、hs-CRP水平分别与UAP组和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和AMI组患者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apoB、hs-CRP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吕远  于文敏  周磊 《现代医药卫生》2014,(21):3281-328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血脂检测与冠心病(CHD)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为观察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6例)3个亚组;另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入选的所有观察对象均进行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结果观察组患者hs-CRP、TC、TG、LDL-C测定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SAP、AMI各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之间血脂检测结果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和血脂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CHD的重要参考指标,对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38例冠心病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0例的血清hs-CRP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AMI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和UAP组,UAP组高于SAP组。AMI组CK、CK—MB水平显著高于UAP、SAP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高低可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UAP患者102例作为UAP组,另设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4例和正常冠脉组31例。UAP组根据CAG结果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检测血清OPG、hs-CRP浓度,分析其在各组中水平变化。结果 UAP组、SAP组血清OPG、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冠脉组,UAP组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中三支、双支病变组血清OPG水平均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s-CRP水平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OPG、hs-CRP均与UAP密切相关,但OPG对预测UAP冠脉严重程度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选择素(Ps)的变化与冠心病(CHD)发病和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患者85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另选30例正常人为对照。测定血清Ps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Ps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UAP组、AMI组Ps水平明显高于SAP组。结论Ps水平有助于CHD的发病和病变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差异,探讨炎症反应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检测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以及60名正常者(对照组)血清hs-CRP、IL-6浓度,并结合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析不同类型CHD患者血清hs-CRP和IL-6浓度差异,对血清hs-CRP、IL-6及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HD组患者血清hs-CRP、IL-6显著高于对照组[(5.1±2.4)mg/Lvs(2.3±1.2)mg/L、(16±4)ng/Lvs(12±3)ng/L],均P<0.01。AMI组与UAP组间血清hs-CRP、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SAP组(P<0.05),SAP组血清hs-CRP、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与IL-6显著正相关(r=0.55,P<0.01)。血清hs-CRP、IL-6分别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43,P值均<0.01。结论不同类型CHD患者炎症反应水平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越广泛,血清hs-CRP、IL-6水平增高显著,血清hs-CRP、IL-6增高可能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78例ACS患者分成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38例(AMI组),并设稳定型心绞痛对照组38例(SAP组),测定并比照3组血清BNP及hs-CRP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BNP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P〈0.01),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1);且AMI组BNP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913,P〈0.01)。结论检测血清BNP及hs-CRP水平可作为衡量急性冠脉缺血严重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高大胜 《中国医药》2008,3(11):670-67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和不同类型CHD的关系。方法64例老年CHD患者为CHD组,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23例,双支血管病变组19例,多支血管病变组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例;21例老年非CHD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浆Fg和血脂等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老年CHD组血浆Fg为(4.07±1.18)g/L,对照组为(3.05±0.78)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冠状动脉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血浆Fg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AMI组和UAP组血Fg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Fg在老年CH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以作为预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BNP、hs-CRP和Hcy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30例,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76例(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急性心肌梗死组(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9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分为单支病变组121例,双支病变组72例和多支病变组37例。另外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分型和不同病变支数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分析BNP、hs-CRP和Hcy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UAP组和SAP组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依次升高,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变支数不同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组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均高于双支组,双支组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均高于单支组(P<0.05)。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9(P<0.05)、0.739(P<0.05)和0.700(P<0.05)。结论 血浆BNP、hs-CRP和Hcy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协同的作用,三者在血浆中的浓度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正相关,对冠心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比较健康老年人与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1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10例,30例健康对照组Ctrl组。每位入选者年龄均大于60岁。采用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水平。结果AMI组、UAP组及SAP组IL-6及TNF-α血清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IL-6及TNF-α血清水平高于SAP组(P〈0.05)。结论血清IL-6及TNF-α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发病过程,其水平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可能为早期发现老年冠心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胸痛及心肌缺血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卓  赵先仙 《江西医药》2006,41(8):533-535
目的比较胸痛、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32例冠脉造影病例,依据胸痛、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分成2组,行常规12导联ECG检查,并加做V3R、V4R、V5R导联及冠脉造影,进行患者胸痛、缺血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比较。结果典型胸痛诊断冠心病特异度64.7%,阳性预测值82.2%.缺血心电图灵敏度64.6%、特异度36.7%、阴性预测值54.7%。ST段压低或抬高阳性预测值66.1%、T波倒置阳性预测值31.3%、缺血心电图并典型胸痛灵敏度70.3%、缺血心电图并不典型胸痛诊断冠心病的的特异度34.5%。结论典型胸痛诊断冠心病特异度高,阳性预测价值大,误诊率低,典型胸痛者冠心病的可能性大;缺血心电图敏感性高而特异性低,阴性预测价值更大,单凭其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片面性;ST段压低或抬高诊断价值优于单纯T波改变,缺血心电图合并典型胸痛灵敏度高,漏诊率低,缺血心电图合并不典型胸痛特异度低、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12.
刘洁云  秦雷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27-28,3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危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9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临界病变的患者,测定其血清CRP,并按CRP水平分为两组:A组(CRP〈3mg/L,46例),B组(CRP〉3mg/L,47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病诊断(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比率及1年内心血管事件(包括顽固性心绞痛药物治疗无效而行介入治疗、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新发心律失常、新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结果93例患者中以不稳定心绞痛发病的患者共有65例,A组有27例患者以不稳定心绞痛来院就诊.B组有38例患者以不稳定型心绞痛来院就诊;随访1年期间A组出现心血管事件共8例,B组共17例,B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临界病变患者多数以不稳定心绞痛为首发.血清C反应蛋白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风险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变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248例,作为冠心病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上述患者分别作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同时选择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来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改变情况。结果冠心病组的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的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其水平升高有助于了解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颈动脉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140例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5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体表颈动脉超声检查(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情况)、冠脉造影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高;ACS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结论 hs-CRP水平有助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有助于冠脉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联合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6例(冠心病组)及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其中冠心病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亚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2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32例。分别对冠心病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各亚组间hs—CRP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AMI〉UAP〉SAP,P均〈0.01)。CHD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为Ⅰ、Ⅱ,Ⅰ组60人,采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Ⅱ组为60人,作为对照,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结果经治疗后,Ⅰ组、Ⅱ组两组治疗方法都有着一定的功效,与治疗前相比,都有着一定的改善,两组相比较来看,Ⅰ组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Ⅱ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着较好的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与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且按照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其进行分组,并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且对其不良事件进行统计.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者,且随着该指标水平的升高其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也随之增高(P<0.05).结论 C-反应蛋白是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入选对象经临床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后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非冠心病对照组,应用美国BIO-RAD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Bio-Plex细胞因子检测仪器系统分别检测各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SAP组及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MMP-9、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MI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UAP组、SAP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血清hs-CRP、MMP-9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3种细胞因子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TNF-α、CRP及 MMP-9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卢杰  付鑫  张继红  陈红光  高俊甲  范军  张颖 《安徽医药》2017,21(11):1998-2001
目的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冠心病患者血浆RBP4和TNF-α 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2月至该院就诊并诊断为冠心病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及结合冠脉造影的结果 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急性心梗(AMI)组32例,另选该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再将UAP组和AMI组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19例,双支病变组21例,三支病变组2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浆RBP4、TNF-α 的水平,分析冠心病不同类型及冠脉病变不同程度患者血浆中RBP4、TNF-α 变化趋势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RBP4及TNF-α 水平在AMI、UAP、SAP及对照组四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RBP4与TNF-α 血浆水平在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相比呈现升高趋势,但三组血浆RBP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 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冠心病患者血浆RBP4与TNF-α 血浆水平呈正相关(r=0.906,P<0.001).结论 RBP4及TNF-α 可视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反映冠心病及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冠心病患者血浆RBP4与TNF-α 水平相关,提示RBP4可能通过调节炎性反应,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白晓谊  刘美霞  米杰 《河北医药》2006,28(12):1138-1139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6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6例,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PAPP-A和IL-6水平.结果 ACS组PAPP-A和IL-6的浓度显著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ACS患者PAPP-A和IL-6之间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r=0.62,P<0.01).结论 PAPP-A和IL-6是与ACS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相关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