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癌术前ICGR15测定对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Lao XM  Zhang YQ  Guan YX  Guo RP  Lin XJ  Yuan YF  Li JQ  Li GH 《癌症》2004,23(10):1213-1217
背景与目的:术前正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是避免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吲哚靛青绿储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min,ICGR15)被认为能准确而灵敏地反映肝脏储备功能.本研究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前ICGR15在评估肝硬化程度和肝脏储备功能中的作用,分析ICGR15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关系,并与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方法:分析225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常规肝功能检查、Child-Pugh分级及ICGR15的测定结果.结果:肝硬化患者及无肝硬化患者ICGR15均值分别为(9.90±6.20)%、(7.41±3.80)%,差异有显著性(P<0.01);轻、中、重度肝硬化患者的ICGR15均值分别为(8.49±5.00)%、(10.70±5.70)%、(15.77±9.60)%,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发生腹水、黄疸患者的ICGR15均值分别为(11.49±6.80)%、(12.09±7.10)%,分别显著高于无腹水、无黄疸患者[(8.53±4.90)%、(8.96±5.30)%](P<0.05).将可能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多种因素以enter法引入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ICGR15对术后发生腹水、黄疸均有显著影响(P<0.05).Child-Pugh B级患者的ICGR15均值为(15.25±8.60)%,显著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8.85±5.10)%(P<0.01);212例Child-Pugh A级患者中有67例ICGR15大于10%,其中6例大于20%.结论:ICGR15随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其对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有显著影响;其与Child-Pugh分级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肝癌肝硬化病人手术中的热缺血问题及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4年8月~1990年8月,作者采用常温下一次性肝门阻断切肝法行肝癌肝切除115例。全组肝硬化伴发率为82.8%。肝功能pugh分级:A级为59.4%,B级为40.6%。手术肝门阻断时间8~28分钟。作者提倡半肝血管阻断切肝法,热缺血的处理,主要为持续低流量吸氧及激素(地塞米松)、抗氧化剂等的应用。全组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术后并发症:胸水为7.8%,肺炎和膈下感染均为3.5%,胆瘘和上消化道出血均为0.9%,低于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399例原发性肝癌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方法,手术指征,术后处理,主要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术前肝储备功能评估对原发性肝癌手术的价值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为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储备功能,对122例经剖腹探查的肝癌病人作术前检测吲哚靛青绿15min潴留率(ICGR15)及常规肝功能试验。根据术后肝功能代偿情况分为三组:肝功能代偿良好组87例,轻度不全组24例,重度不全组11例。术前按Pugh评分,三组之间评分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它常规肝功能检查项目包括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碱性磷酸酶,三组值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ICGR15值三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作者根据LGR15值分为A、B、C三组,A组ICGR15<10.0%;B组ICGR15为10.0%~20.0%,C组ICGR15>20.0/。三组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6.5%、27.8%及76.5%,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ICGR15值越高,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发生率亦越高,提示ICGR15是评估肝癌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ry,FTS)是一种围手术期处理方案,以加快患者安全地康复为目的,经大量病例和循证医学证实是安全有效的。FTS理念较多地应用于胃肠道手术中,且已取得较好的效果。近年来,FTS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逐渐增多,经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该理念应用于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储备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1):1159-1160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肝癌肝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我院1989 ~1995 年66 例肝癌肝切除的术前、术中、术后处理细节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全部病例肝癌肝切除均获得成功,术后并发大出血2 例(3 .0 % ) ,肝衰及胸腔积液各5 例(7.6% ) ,胆漏、肝创腔感染及消化道出血各1 例(1 .5% ) ,因并发症死亡6 例(9.1 % ) ;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死亡病例均发生在巨大肝癌和特大肝癌组。结论: 恰当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肝癌肝切除术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硫普罗宁对肝脏肿瘤围手术期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硫普罗宁(凯西莱)和鸟氨酰门冬氨酸(雅博司)在肝脏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肝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可切除肝脏肿瘤的68例患者,按照围手术期选择不同的护肝药物随机分成硫普罗宁治疗组(35例,以下简称治疗组)和鸟氨酰门冬氨酸治疗对照组(33例,以下简称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的一般情况,肝、肾功能和免疫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经围手术期的护肝治疗,术后第10天对照组AST(46.03±19.52)U/L和TBIL(8.99±3.50)mg/L的恢复明显好于治疗组AST(54.74±34.92)U/L和TBIL(11.79±12.79)mg/L(PAST<0.05,PTBIL<0.05)。硫普罗宁治疗组的肝功能其他指标、肾功能、免疫功能、一般情况在术后恢复良好,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肝脏肿瘤术后的护肝治疗方面,硫普罗宁与鸟氨酰门冬氨酸相比,是1种疗效确定,安全性好,适合在肝脏肿瘤切除的围手术期使用。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疗法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治疗主要为手术、放疗、化疗、中医中药和免疫治疗等,其中手术切除至今仍被公认为最好的治疗方法。日本国家癌症中心医院报道378例术后5年生存率为40.6%,Iwatsuki报道43例为43%,上海医科大学报道153例为23.6%,第二军医大学报道348例为25.8%,广东报道114例为20.5%,广西报道243例为25.1%。  相似文献   

10.
巨大肝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赵英智  郑光辉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9):1517-1517,1519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迄今仍以手术切除疗效为佳.但由于肝癌的生物学特点,临床就诊的患者以中晚期大肝癌(直径>5 cm)或巨大肝癌(直径>10 cm)居多,预后差.因此,大肝癌特别是巨大肝癌的手术治疗成为目前肝外科治疗的难点.我们对32例巨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徐森华  吴蕾 《现代肿瘤医学》2022,(23):4313-4317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作用。方法:将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敷贴联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及药物不良反应;检测血液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的含量;测定凝血因子Ⅱ(FⅡ)、Ⅶ(FⅦ)和Ⅷ(FⅧ)水平以及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oplast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显著有改善。而且治疗组患者卡式评分(71.26±6.20)高于对照组(62.15±6.78);不良反应发生率(37.50%)低于对照组(62.63%)(P<0.05);AST(51.93±7.85)U/L、ALT(49.83±8.21)U/L和TBIL(23.56±4.75)μmol/L水平均小于对照组(56.44±8.26)U/L、(54.65±6.44)U/L和(26.17±4.01)μmol/L(P<0.05);凝血因子FⅡ(89.31±15.40)%、FⅦ(92.85±12.44)%和FⅧ(75.65±12.53)%水平高于对照组(80.11±13.82)%、(86.83±10.21)%和(68.24±10.94)%(P<0.05);PT(15.24±3.83)s、APTT(34.42±4.76)s和TT(13.69±2.86)s低于对照组(17.62±3.45)s、(37.44±6.24)s和(15.50±3.01)s,FIB(4.57±0.80)g/L高于对照组(4.05±0.91)g/L(P<0.05)。结论:穴位敷贴能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2.
肝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郭峰法测定45例肝癌患者及45例正常对照人群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肝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下降,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肿瘤红细胞花环(RBC-CaR)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因此在免疫治疗中,应加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和恢复.  相似文献   

13.
肝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春燕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8):1522-1523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郭峰法测定45例肝癌患者及45例正常对照人群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肝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下降,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肿瘤红细胞花环(RBC—CaR)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因此在免疫治疗中,应加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和恢复。  相似文献   

14.
以手术为主的系列疗法治疗原发性大肝癌(附191例报告)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 探讨以手术为主的系列疗法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原发性大肝癌191例,其中行各类肝切除术121例,行深度冷冻治疗70例。术中配合全植入式输药器(IDDS)植入,手术前后配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无水酒精注射(PEI)、生物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以CT动脉造影CTA)、动脉期CT门脉造影(CTAP)作为早期发现卫星灶的方法,并以外周血AFP mRNA监测肿瘤的转移复发。术前肝功能评价采用Child分级配合BCAA/AAA。结果 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8%、45.6%和30.4%。冷冻组1,3年生存 率分别为63.2%和37.0%。手术死亡率为1.6%。AFPmRNA阳性者复发率为69.2%,阴性者复发率为33.3%,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死亡者BCAA/AAA均<1.5。结论 以手术为主的系列疗法对原发性大肝癌有良好疗效,应成为大肝癌治疗的主要策略。外周血AFPmRNA与肝癌复发有关,有望成为新的临床指标。BCAA/AAA加Child分级可更为准确地评价术前肝脏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选择性Glisson鞘外阻断法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9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分组,对照组行Pringle法(n=46),观察组行选择性Glisson鞘外阻断法(n=...  相似文献   

16.
Chen Z  Ni JL  Liu LY 《中华肿瘤杂志》2011,33(9):710-713
目的 研究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治疗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寻找改善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手术切除治疗的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对16个可能与患者预后有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患者的l、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2%、31.4%和12.3%。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有无肝内转移、有无血管侵犯、肝硬化程度和是否行根治性切除与巨大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后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肝硬化程度、有无肝内转移和是否行根治性切除是影响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治疗后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 积极行手术切除是治疗巨大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措施,其预后取决于是否伴有肝内转移、肝硬化程度和是否行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7.
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肝癌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影响其首次住院时营养状态主要原因是肝损害程度和荷瘤状态,肝切除手术、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措施均可进一步加重肝功能损伤和恶化营养状态,医学营养干预是肝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肝癌患者的医学营养治疗的规范化诊疗步骤包括:“筛查、评定、干预”,通过营养风险筛查(如营养风险筛查 2002)确定需要接受营养治疗的患者;通过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等方法诊断营养不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Child-Pugh分级评定肝脏功能等;根据肝癌患者的代谢能力和机体需求确定能量与蛋白质供给目标;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肝癌患者首选口服营养补充,对肠内营养不能满足60%能量供给或不能接受肠内营养者,适时给予补充性肠外营养,以期达到维持营养状态,提高抗肿瘤治疗依从性,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肝癌患者合并的肝功能异常可导致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适时适量补充微营养素对肝癌患者提升营养状态和维护肝功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外科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研究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表及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表对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间收治于上海瑞金医院肝胆外科的3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营养状况、经济收入、付费方式、肝功能分级等因素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性别、治疗方法对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营养状况和肝功能分级与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呈正相关;年龄、肝功能分级与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呈负相关(P<0. 05)。结论 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较多,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或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伴活动性肝炎的原发性肝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首选和最有效的方法。部分肝癌合并活动性肝炎患者,手术会加重对全身脏器的损害,术后极易出现肝功能衰竭,而长时间的护肝治疗,易延误手术时机。因此,把握好手术指征和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是治疗该类肝癌的关键。我院1995年至2003年收治肝癌452例,其中98例伴活动性肝炎,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13C-MBT)不同量化分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为TACE提供风险预测。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28例,转移性肝癌患者10例,所有病例行一般肝功能项目检测和13C-MBT测定。根据13C-MBT结果把原发性肝癌分为4组(1组为正常和病理性肝损害,2组为A级,3组为B级,4组为C级)。在TACE后1、4周再次行13C-MBT检测。结果 转移性肝癌TACE术后1周40 min前代谢速率峰值/27(MVmax40)、40 min 13CO2累积呼出丰度/12(CUM40)、120 min 13CO2累积呼出丰度/28(CUM120)三参数[(0.600±0.187)%,(0.559±0.189)%,(0.587±0.181)%]、4周三参数[(0.700±0.230)%,(0.734±0.229)%,(0.724±0.252)%]与TACE前三参数[(0.628±0.191)%,(0.628±0.289)%,(0.577±0.2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13C-MBT量化分级观察原发性肝癌不同肝功能状态下TACE后13C-MBT三参数的变化, 不同组患者随着时间的变化,曲线变化幅度有所区别,1、2、3组介入术后4周与术前无差异,4组介入术后4周恢复差。结论 13C-MBT量化分级越差,TACE后肝损害越重,13C-MBT可为临床肝癌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