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和药用植物中,其对机体各系统均有作用,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查阅近十年的文献,将黄酮类化合物对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甘草因疗效显著、药理作用明确,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有20个黄酮类化合物和6个三萜类化合物被陆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16个新的黄酮类化合物和3个新的三萜类化合物。细胞培养是获得甘草有效成分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应用细胞培养技术主要生产甘草黄酮类成分。综述了近年来从甘草中提取的黄酮类、三萜类化合物,细胞培养方法对甘草黄酮类成分的影响,以及毛细管电色谱法、HPLC法、免疫测定法等检测甘草化学成分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中药苦参有清热解毒、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本文对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心血管系统和生殖系统作用以及抑菌、抗炎、抗疟、抗肿瘤和降血糖等药理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大的附属腺。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生殖系统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对前列腺的组织发生、形态描述、性激素对腺体不同成分发育的影响及性激素对增生的腺体不同成分药理作用,临床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方法及作用机理等等,至今有些问题仍不清楚,本文拟前列腺的组织发生探讨前列腺增生与治疗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酸味药的药味、成分及临床应用进行数据关联挖掘,为酸味中药的临床运用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从2020版《中国药典》筛选出42味酸味中药,建立数据库.通过Apriori算法对其药味、成分及临床应用进行关联挖掘,探究三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酸味、黄酮类成分与糖尿病,酸味、黄酮类成分与高血压,酸味、黄酮类成分与肝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发酵藤茶的黄酮类化学组成及其水提液对糖尿病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液质联用分析黄酮类化学组成,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并以发酵藤茶的水提物灌胃,同时与二氢杨梅素灌胃组对照,比较分析发酵藤茶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结果发酵藤茶的黄酮类主要成分为二氢杨梅素和二氢杨梅素异构体,其中以二氢杨梅素为主,占95%以上;发酵藤茶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有显著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二氢杨梅素(P<0.05)。结论藤茶经过自然发酵工艺后组成成分并没有显著改变,黄酮类化学组成的主要组分仍旧为二氢杨梅素;发酵藤茶水提物的各成分存在显著地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瑞香狼毒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预试法,包括理化和薄层色谱(TLC)鉴别,检测瑞香狼毒生品和炮制品中化学成分的异同。结果(1)瑞香狼毒生品和炮制品中均含有糖类、苷类、酚类、鞣质类、有机酸类、皂苷类、黄酮类、甾体、三萜类、香豆素内酯类成分,可能含有挥发油、油脂类成分。水提液中酚类、鞣质类和皂苷类成分有差异。(2)水提液中,奶制品的黄酮类成分含量较低;乙醇提取液中,生品和三种炮制品的黄酮类成分基本相同。(3)水提取液中,醋制品的香豆素内酯类成分含量较高;乙醇提取液中,奶制品的香豆素内酯类成分含量较低。(4)水提取液中,生品的萜类成分含量较高;乙醇提取液中,生品和奶制品的萜类成分含量较高。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瑞香狼毒的化学成分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化合物,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活性,其抗癌抗肿瘤作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它在中草药中的分布,引来国内外学者对中草药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兴趣,发现其抗癌抗肿瘤作用与抗氧化、抗自由基、抑制癌细胞生长、抗致癌因子、调节免疫等作用相关。中草药中白花蛇舌草、陈皮、黄芩、夏枯草、半枝莲等含有较高的黄酮类成分,本文将对中草药中黄酮类成分的抗癌抗肿瘤作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对氧化应激、炎症、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本文就黄酮类活性成分的药物代谢及药动学等方面最新进展进行梳理综述,旨在为黄酮类活性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三七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水提三七总皂苷副产物三七黄酮的综合利用,解决三七总皂苷提取中的黄酮类成分分离、纯化工艺。方法:筛选大孔吸附树脂,比较其对三七黄酮成分的吸附性能。结果:大网格组合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总皂苷后,70%EtOH洗脱黄酮类成分,AB-8树脂较宜于三七黄酮类成分的提纯。结论:经AB-8树脂吸附分离后,提取物中黄酮含量有所提高。AB-8树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1.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白灵 《海南医学》2012,23(9):119-121
黄酮类化合物广阔分布于植物中,近年来研究显示,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对黄酮类化合物在抗炎、抗菌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自由基等方面的药理活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Flavonoids are a widely distributed group of phytochemicals having benzo-pyrone nucleus, and more than 4,000 different flavonoids have been described and categorized into flavonols, flavones, flavanones, isoflavones, catechins and anthocyanidins. Flavonoids occurs naturally in fruits, vegetables, nuts, and beverages such as coffee, tea, and red wine, as well as in medical herbs. Flavonoid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different colors of plant parts and are important constituents of the human diet. Flavanoids have different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tioxidant, anti-allergic, antibacterial, anti-inflammatory, antimutagenic and anticancer activity. Naringenin belongs to the flavanones and is mainly found in fruits (grapefruit and oranges) and vegetables. Pharmacologically, it has anticancer, antimutagenic, anti-inflammatory, antioxidant, antiproliferative and antiatherogenic activities. Naringenin is used for the treatments of osteoporosis,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showed lipid-lowering and insulin-like properties. In the present review, detailed pharmacological and analytical aspects of naringenin have been presented, which revealed the impressive pharmacological profile and the possible usefulness in the treatme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diseases in the future.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in this communication will act as an important source for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medic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orders.  相似文献   

13.
植物黄酮类治疗糖尿病药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酮类化合物是高等植物中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近年来研究发现,很多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对糖尿病及并发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对其药理机制也有一些报道。现对植物黄酮类保护胰岛β细胞、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等药理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抗糖尿病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湘西民族药落地生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落地生的植物形态,显微结构进行研究,并确定其学名;初步鉴定植物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查对植物检索表,然后采用石蜡切片法制作该植物茎、叶的横切片及叶的上下表皮切片,对切片进行了光学显微镜观察,鲜材乙醇提取进行化学成分初试。结果确定了该植物的学名,主要化学成分的鉴定反应均呈阳性。结论经鉴定落地生为景天科景天亚科石莲属中的原变种石莲S.indica(Decne.)Berger Var.indica,同时确定该植物中含有黄酮、醌类、甾类及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5.
银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基因克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克隆银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并深入研究其结构,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叶用银杏品质.方法利用PAL氨基酸序列中的保守区设计的简并引物,应用PCR等分子克隆技术,首次成功地从银杏基因组中克隆出了PAL基因片断.结果及结论 PAL基因长度为1140bp,所得序列已登录在NCBI的GenBank中,核酸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的Accession分别为AY231176和AAO73468.  相似文献   

16.
金银花及其叶中有效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研究同一株金银花来源的金银花及其叶中的绿原酸、总黄酮的含量。方法均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提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及其叶中绿原酸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银花及其叶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绿原酸在金银花及其叶中的含量分别为2.72%和2.30%;总黄酮在金银花及其叶中的含量分别为6.46%和7.85%。结论同一株金银花来源的金银花叶中所含的绿原酸略低于花中的含量,叶中总黄酮明显高于花中的含量。因此资源丰富的金银花叶也同样具有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葛根黄酮提取分离方法及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综述了葛根黄酮提取、分离方法和制剂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主要介绍了加热回流法、大孔树脂法等提取分离操作方法及特点  相似文献   

18.
桑叶黄酮抗皮肤衰老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桑叶黄酮对衰老小鼠的影响。方法:①将60只小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桑叶黄酮小、中、大组,维生素C组。均灌胃给药,连续30d,除正常对照组外,小鼠每日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f1.5mg/g)。末次给药后,小鼠眼眶取血,测SOD、MDA、LPO含量;②分组给药同上。除正常对照组外,小鼠每日肌内注射黄体酮(20mg/kg)合并隔1天给予紫外线照射造衰老小鼠模型,末次给药后,取血测CAT、GSH—PX活力;同时,测量皮肤含水量。结果:桑叶黄酮大剂量组能显著降低MDA、LPO含量(P〈0.01),大、中剂量显著升高SOD、GSH—PX含量,提高皮肤含水量(P〈0.01)。结论:桑叶黄酮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龙血竭黄酮滴丸处方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优选龙血竭黄酮滴丸的最佳处方。方法以30min的溶出度和硬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龙血竭黄酮用量和不同的载体材料及用量的影响,确定滴丸最佳处方。结果最佳处方为龙血竭黄酮:泊洛沙姆F68:PEG6000质量比为2:5.5:2。结论所制得的龙血竭黄酮滴丸处方工艺简单,为龙血竭黄酮新制剂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