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弧形截骨术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OBJECTIVE: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of osteotomy for the prominent mandibular angle (PMA). METHODS: Two modifications have been made to the conventional procedures. The first is the one-stage curved osteotomy of the mandibular angle. The second is non-resection of the masseter muscle. The surgical procedure has been performed through an intraoral approach with a direct field of vision. RESULTS: From December 1996 to December 1997, a total of thirty-eight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PMA have been operated on by this method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The follow-up is 3 to 12 months. 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a very simple and ideal procedure with much less complications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PMA. 相似文献
4.
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弧形截骨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治疗下颌角肥大的一种新型截骨术。方法 我们根据下颌骨解剖结构及中国人的审美观对传统手术方法作了两点改进。一是一次性下颌角弧形截骨;二是不切除咬肌。手术操作由口内入路直视下完成。结果 1996 年12 月~1997 年12 月共完成38 例手术,随访3 ~12 个月,均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结论 本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更适合国人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5.
6.
双侧颧骨及下颌角截骨整形术矫正方脸畸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矫正方脸畸形的一种新术式。方法 针对方脸畸形多表现为颧骨突出合并下颌角肥大的特点 ,采用双侧颧骨截骨降低加双侧下颌角截骨整形术 ,1次或分 2次手术完成矫治 ,操作完全在口内进行。结果 本组 2 1例 ,其中 1 2例为 1次手术完成 ,9例为分 2次手术完成。术后中面部宽度 (双侧颧点间距 )减少 (1 5 .3± 3.2 )mm ,下面部宽度 (双侧下颌角间距 )减少 (1 4 .2± 2 .5 )mm。伤口均愈合良好 ,无感染、血肿等并发症发生。仅 1例术后下唇麻木 ,1个月后自行恢复。术后 3个月以上复查 ,全部受术者外观改善均满意。结论 双侧颧骨及下颌角截骨术可有效降低面中 1 / 3宽度、突度及面下 1 / 3宽度 ,从而使整个面部轮廓变得圆滑、柔美 ,方形面型得到满意改善。 相似文献
7.
局麻下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截骨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下颌角肥大截骨术。方法 将下颌角肥大根据情况分为外翻型、后下突出型和复合型,在局部神经阻滞加局部浸润麻醉下,经口内入路分别采用去薄、弧形截骨和联合截骨的方式治疗162例,对咬肌肥大者同时去除咬肌75例,对脸颊丰满者同时去除颊脂垫52例。结果 对60例进行3~12个月随访,满意率为94.3%。结论 本法操作简易,截骨方式方便,对病人全身影响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符合美容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一种应用特制咬骨钳咬除肥大下颌角的矫治方颌畸形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口内入路,磨削下颌骨外板,标定需要咬除的下颌角范围,用特制的咬骨钳咬除下颌骨,再用骨锉将骨断面打磨光滑、平顺.自2006年8月至2009年10月,采用该方法矫治方颌畸形求美者128例.结果 术后随访128例求美者1~36个月,其中125例下面部外形柔和、自然、流畅,效果满意.3例不满意,其中2例为左右不对称,1例为去骨量不足,均行Ⅱ期修复术得以矫正.咬骨钳咬除下颌骨过程中无一例发生明显出血,未发生面神经损伤、"第二下颌角"、升支骨折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口内入路咬骨钳法矫正下颌角肥大畸形,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内窥镜辅助下口内入路下颌角截骨术29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口内入路下颌角截骨改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内窥镜辅助下,经口内入路,先用小圆钻钻孔,之后用来复锯截除下颌骨外板、摆动锯长斜形或弧形截骨。结果本组共29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效果满意26例,不满意3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开口度、口型及咀嚼功能均正常,无血管损伤、下齿槽神经损伤、下颌骨意外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窥镜辅助下口内切口下颌角截骨重塑面部轮廓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1998年至2 0 0 2年,对2 4例患者采用经口内切口置入导引板定位行下颌角肥大截骨术,效果良好。1 材料与制作根据术前口腔全景片及头颅正侧位定位片测得下颌角肥大程度,及所需截除的下颌骨形状和大小。先用温水(约摄氏80℃)将带孔状白色可塑性塑胶板软化,再按需截下颌骨大小制成导引板,该板厚约3mm(图1)。2 手术方法2 1 局部浸润麻醉[1 ]2 2 口内切口暴露下颌骨 在口内自下颌升支下前缘,向前沿龈颊沟至第二双尖牙作切口,遗留1cm宽牙龈缘黏膜组织以便缝合,垂直点状下刀,直达骨膜。伸入剥离子充分剥离下颌骨升支外侧板中下段、下颌角及下… 相似文献
11.
口内入路下颌角弧形截骨联合下颌角外板矢状劈除矫治下颌角肥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矫治下颌角肥大有多种式术,但单一式术往往很难达到满意的矫治效果,探讨下颌角截骨术与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术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21例下颌角肥大患者,于完成术前检查与分析后,在全身麻醉下应用口内入路行双侧下颌角外板矢状劈除后同时行下颌角弧线截骨术,术后观察两侧下颌角间距变化。结果21例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经7个月至1年的随访,双下颌角间距明显缩小,下面部宽大畸形显著改善,下颌角部曲线圆滑,形态自然,效果满意。结论联合术式不仅有效地纠正了面下部过宽,使整个面部轮廓变得圆滑、柔美,方形面型得到满意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口内入路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SRO)和经典SSRO何种术式是矫治下颌前突的更为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改良SSRO或经典SSRO矫正真性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采用改良术式矫正43例,经典术式矫正52例。结果:经典术式组术后单侧或双侧下唇麻木9例,劈骨时单侧下颌升支意外骨折1例,严重出血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术后复发3例。改良术式组术后感觉障碍2例,术后复发1例,无颌骨意外骨折、严重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月~7年,所有患者术后面型及咬合关系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改良术式具有经典术式无法比拟的优点: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风险小;增加了下颌体的后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因而是下颌前突尤其是严重前突和伴有偏颌畸形患者升支矢状劈开旋转、后退的首选术式,配合正规及时的术前、术后口腔正畸治疗,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口内入路L型截骨术矫正高颧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截骨术矫正高颧骨的新方法。方法:根据颧骨的解剖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可完全截断颧骨体的L型截骨术:包括颧骨体上份斜形截开,颧骨体前份垂直截断及颧骨弓根部的“青枝状”折断。再参考颧骨高出的程度把颧骨体前下后份切除后将颧骨体和颧弓整体降低。结果:1995-2000年临床已应用39例。其中对称性高颧骨畸形32例,非对称性高颧骨畸形7例,均获满意效果。结论:L型截骨术矫正高颧骨畸形在保证颧骨体和颧弓解剖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降低高颧内,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效果良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矫治下颌前突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建[牙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方法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建[牙合]共矫治43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正畸治疗。结果:43例患者通过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退下颌骨,联合术后快速正畸3~7个月,基本建立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咬合功能。随访6个月~3年,效果稳定。结论:下颌前突畸形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不但能够显著地改善颌骨畸形,而且可以快速建立正常咬合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弧形截骨术和外板劈除术对下颌角形态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和比较下颌角弧形截骨成形术后和下颌角外板劈除术后对下颌角肥大患者下颌角的形态变化差异。方法对下颌角肥大行弧形截骨成形术的30例和行下颌角外板劈除术后的20例的头颅正、侧位片进行测量比较。结果下颌角弧形截骨成形术使下颌角间距变小,下颌角角度变钝,下颌升支长度变短,下颌角点向前上移位,下颌角区的下颌骨最大宽度变小,下颌骨升支及体部变窄;下颌角外板劈除法可以使下颌角间距变小,而下颌升支长度,下颌角区的下颌骨最大宽度,下颌骨升支及体部的宽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下颌角弧形截骨成形术对面下部正面观和侧面观均有较大改善,下颌角外板劈除术主要对面下部正面观有较大改善,在进行下颌角肥大成形术时,应注意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17.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7年1月~2005年1月于我院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的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单侧或双侧下唇区感觉障碍11例,严重出血1例,劈骨时单侧下颌升支意外骨折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畸形轻度复发4例。结论:下齿槽神经损伤、出血、骨折、感染和复发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而且可能危及生命。必须根据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降低或避免其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