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对我院近年来24例确诊为小脑梗死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脑梗死的发病率占同期脑梗死的7.6%,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是小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原因,该病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达58.3%.应行头颅cT或MRI检查。结论通过神经系统详细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小脑梗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RI)与X线计算机成像技术(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MCI)的诊断价值。方法 63例MCI老年患者均进行颅脑MRI与CT检查,按照老年MCI患者梗死发生时间、部位、大小及是否为血管性痴呆等情况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比较上述情况下颅脑MRI与CT对老年MCI的诊断结果并分析颅脑MRI与CT用于诊断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结果颅脑MRI对发作于24 h内的脑梗死诊断阳性率为93%,明显高于颅脑CT的22%(P0.05);对于非血管性痴呆脑梗死患者,颅脑MRI对脑梗死的检出率96%,明显高于颅脑CT的83%(P0.05);颅脑MRI对2 mm梗死灶、小脑及脑干部位梗死灶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颅脑CT(P0.05)。结论颅脑MRI对早期、小病灶、后颅凹梗死灶及多发脑梗死痴呆的梗死病灶的检出优于颅脑CT。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MRJ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4月入住我院的58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其均实施MRI检查与CT诊断,将患者脑梗死发生的时间、梗死灶大小、梗死部位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分析比较MRJ检查与CT诊断的临床结果。结果:MRI在24h、小脑、脑干部、2mm体积中梗死灶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出(P0.05)。结论: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采取MRI检查,诊断效果更确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小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及血管超声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急性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小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临床特征复杂多样,起病形式主要以眩晕、呕吐、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障碍等为主,少数表现为昏迷、肢体瘫痪、耳鸣、发热、腹泻或无症状等;CT发现病灶38例,MRI发现病灶48例;治愈23例,好转36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3例。结论急性小脑梗死患者病因以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高血脂等为主,临床表现复杂,不典型,易漏诊或误诊,CT及MRI是帮助诊断的有效检查,预后与梗死面积以及部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MRI和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在2014年1月-2016年7月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出95例,患者均给予MRI检查和CT检查,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等。结果:MRI的诊断符合率97.89%高于CT的诊断符合率88.42%,P0.05;MRI对梗死灶的检出率97.97%明显高于CT的检出率90.24%,P0.05;其中在≥2mm的梗死灶检出率两种方法差异不明显,P0.05;在2mm的梗死灶,MRI检出率95.10%高于CT的79.41%,P0.05;MRI检查耗费时间比CT更长,P0.05。结论: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中MRI的价值高,其对梗死灶更敏感,尤其是微小梗死灶,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改善预后,但是MRI的检查耗费时间长,且费用较高,临床医生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小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以提高小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方法对50例经CT或MRI证实的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小脑梗死患者及50例经CT或MRI证实的无癫痫发作的小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小脑梗死患者病死率42%,未发癫痫者病死率26%,2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小脑梗死病死率更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小脑的血液供应来源于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由于它们之间有广泛的吻合,故小脑梗塞发生率不高,有报道为1.1~15%[1],加之小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往往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容易误诊、漏诊。近年来随着CT及MRI的临床广泛应用,小脑梗塞的检出率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对小脑梗死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现将2005年1月~2011年02月我科收治58例小脑梗死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蛭龙合剂配合西药治疗小脑梗死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建华 《光明中医》2011,26(2):247-249
目的 观察蛭龙合剂配合西药治疗小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经检查确诊的小脑梗死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在运用西药基础上配合蛭龙合剂治疗,并与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比较,根据神经功能缺失积分值并结合患者总生活能力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2%和58.1%,治疗组优干对照组(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中医分型与血脂及CT的关系。[方法]对100例老年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中医分型与血脂、CT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气虚血瘀型和痰热腑实型之血脂异常较其他三型高;气虚血瘀型及痰热腑实型的梗死灶最多;除肝阳暴亢外,余四个分型梗死灶大部分于基底节、内囊及放射冠;除阴虚风动外,余四个分型梗死灶于脑干、小脑及脑叶的发生率较低。[结论]血脂及CT诊断对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中医辨证分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1.5T高分辨核磁共振(HR MRI)诊断脑动脉硬化对后循环脑梗死(PCCI)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本院行影像学检查的患者189例,均接受1.5T HR MRI检查,根据是否存在PCCI分为PCCI组和无PCCI组,并就两组是否发生动脉硬化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纳入189例患者中,经检查PCCI者90例(47.62%)。1.5T HR MRI检查示,枕叶、小脑、脑干共计梗死灶80个,其中新鲜梗死灶30个(37.50%),69个陈旧梗死灶60个(662.50%)。基底动脉狭窄常见于椎动脉起始部/第二段/第四段(V0/2/4),出现频次分别为16.67%(15/90)、30.00%(27/90)、23.33%(21/90)。椎基底动脉管腔轻、中、重度狭窄者分别有24例(31.17%)、25例(32.74%)、28例(36.36%)。椎基底动脉斑块分布,背侧、腹侧、右侧、左侧分别占比18.18%、29.87%、20.78%、32.47%。两组动脉硬化发生率分别为75.56%、32.32%,后循环脑梗死组高于无后循环脑梗死组(P <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眼科表现,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1日到2010年6月1日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15例,调查有神经眼科表现患者的一般情况、神经眼科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有神经眼科表现的脑梗死患者有49例,占22.48%。2.引起神经眼科表现的脑梗死类型主要为腔隙性脑梗死、脑干梗死、枕叶梗死、小脑梗死,少见的是基底节、丘脑和额叶梗死,未发现单独颞叶或顶叶梗死伴神经眼科症状的患者。3.脑梗死的神经眼科症状主要有复视、视物旋转、视野缺损和视力下降,体征依次为眼球运动障碍、眼球震颤、眼睑下垂、瞳孔异常、眼睑闭合不全和视盘水肿。4.复视多见于脑干梗死,视物旋转多见于脑干或小脑梗死,视野缺损以枕叶梗死居多,眼球运动障碍多见于脑干或基底节梗死,眼球震颤多见于脑干梗死。结论 1.神经眼科表现为脑梗死患者常见临床表现,应引起临床重视;2.不同的临床表现提示不同部位的梗死,临床应重视对高级视觉的检查以发现颞叶和顶叶梗死。  相似文献   

12.
卢轩  张智龙  侯春光  吉学群 《天津中医药》2023,40(11):1426-1428
脾胃升降失常为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根本病机,调理脾胃升降为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基本治则。调理脾胃针法为张智龙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本针刺处方,具有调理脾胃升降功能的作用,运用该针法治疗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疗效显著,且起效快,病程短,为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诊断中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价值。 方法:选取 2021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疑似老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 100 例,统计患者的 CT、MRI 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部位异常梗死情况、检查时间、病灶数量、病灶大小,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为标准, 计算 CT、MRI 单项与联合诊断的效能。 结果:MRI 检查的颞叶、额叶、脑室旁、基底节区、顶叶、小脑异常梗死率均高 于 CT 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 CT 检查比较,MRI 检查的时间更短,检出病灶数量更多,病灶大小更小,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 CT、MRI 单项 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老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诊断中,MRI 检查的效果高于 CT 检查,CT 联合 MRI 检查的价值均较两者单项检查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水龙煎治疗小脑梗死的疗效,并与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比较。方法选择经颅CT或颅MRI检查确诊的小脑梗死患者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水龙煎。根据神经功能缺失积分值并结合患者总生活能力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67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58.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变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水龙煎对于小脑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外伤性脑梗死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尤溪县总医院收治的6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T常规扫描与增强扫描,观察与分析患者的CT诊断结果。结果:6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血肿增长28例,CT常规扫描检出20例(2例误诊),增强扫描检出28例(1例误诊)。增强扫描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血肿增长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均高于常规扫描,且灵敏度、准确度与常规扫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检查0.5~120 h可见梗死灶;63.33%为单发性外伤性脑梗死,36.67%为多发性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病灶大小不同,2例占一侧大脑半球,大病灶多呈扇形低密度影,小病灶多呈类圆形、椭圆形、楔形低密度影;梗死灶50%分布在基底节–内囊区,36.67%分布在脑叶区,10.00%分布在内囊区与脑叶区,3.33%分布在脑半球及脑干区。66.67%颅内损伤,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内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水肿以及复合性颅脑损伤。确诊后经积极治疗,临床治疗优良率达到90.00%。...  相似文献   

16.
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10住院患者 ,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 (奥扎格雷 光量子液体氧透射疗法 ) 5 6例 ,男 ,36例 ,女 ,2 0例 ,年龄(6 0 .1± 9.3)岁 ,其中大脑皮层梗死 9例 ,方射冠区梗死 11例 ,基底节区梗死 2 0例 ,脑干梗死 5例 ,小脑梗死 3例 ,多发性梗死 8例。发病至治疗时间 1~ 10天 ,平均 4 .9天。对照组 5 4例 ,男 ,35例 ,女 ,19例 ,年龄 (6 1.2± 8.7)岁 ,其中大脑皮层梗死 8例 ,放射冠区梗死 8例 ,基底节区梗死 2 0例 ,脑干梗死 5例 ,小脑梗死 2例 ,多发性梗死 8例 ,…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G)以及脂蛋白(Lpa)在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广宁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根据不同梗死面积分为大梗死组、小梗死组以及腔隙性梗死组,又根据不同梗死程度分为轻型组、中型组以及重型组,并于同期取100例健康参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人员的血清FG、CRP以及Lpa进行检测,并对以上三项指标与脑梗死的程度和面积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探究和分析,同时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FG、CRP以及Lpa水平均比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梗死面积方面比较,腔隙性梗死组的三项指标均低于其他两组,且小梗死组的三项指标均低于大梗死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梗死程度方面比较,轻型组的三项指标均低于其他两组,且中型组的三项指标低于重型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程度和面积进行诊断过程中,可通过血清FG、CRP以及Lpa进行检测,并且可将检测结果作为临床诊断依据,通常将其与CT检查进行结合,有一定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磁共振DWI及FLAIR检查,对比分析DWI、FLAIR图像。结果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在DWI均表现为高信号,在超急性脑梗死期,弥散加权像可显示常规T2WI像不能发现的早期脑梗死灶,本组超急性梗死灶在DWI显示达100%,高于T2WI。FLAIR序列对大脑半球表面、基底池周围、灰白质交界及脑室旁区的微小病变及脑白质变性或脱髓鞘的显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 DWI可以尽可能早地显示病灶,早期、准确诊断脑梗死,且优于常规MR,结合FLAIR/T2WI有助于鉴别新旧梗死灶。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死患者CT图像与血糖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CT图像的临床特征,关注CT显示梗死范围与患者血糖含量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②方法收集126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CT扫描,并于患者人院的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空腹血糖的含量。观察患者CT的特征及梗死范围与血糖的关系。③结果急性脑梗死的发病部位顺序依次为基底节区、脑叶病灶、小脑病灶、脑干病灶。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糖明显升高,梗死范围与血糖呈正相关。④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头颅CT,可以明确病变性质及梗死的范围;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及时检测空腹血糖,可能对判断病情及指导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脑干梗死是临床常见的梗死类型,常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使动脉血管管腔闭塞,引起急性脑供血不足,导致急性中脑、桥脑或延髓缺血性坏死。脑干梗死约占所有脑梗死的9%~21.9%。传统观点认为,脑干梗死具有"交叉性"特点,临床表现具备交叉性瘫痪或感觉障碍等特征,易于诊断。随着MRI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诊断水平显著提高,很多表现酷似为颈内动脉系统的脑梗死,被明确为脑干梗死。笔者通过对我院近期收治的36例脑干梗死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的分析,表明MRI对脑干梗死,尤其是临床表现不典型的脑干梗死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