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强化调脂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青 《河北医学》2011,17(1):35-37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强化调脂治疗的疗效。方法:6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强化组入院时立即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口服,之后每晚口服40mg 3个月,对照组常规给予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 3个月。监测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的TC、LDL-C、HDL-C、TG、CRP、ALT、AST水平,并随访一年的心绞痛发生率、(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心源性猝死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的TC、LDL-C、HDL-C、TG、CRP水平分别为:5.53±0.55mmoL/L、4.51±0.39mmoL/L、3.78±0.33mmoL/L、2.76±0.28mmoL/L、0.81±0.24 mmoL/L、1.05±0.22 mmoL/L、2.56±0.38mmoL/L、1.83±0.22mmoL/L、2.14±0.49mmoL/L、0.79±0.32mmoL/L;相应的强化组结果为:5.89±0.49mmoL/L、4.07±0.35mmoL/L、3.91±0.43mmoL/L、2.49±0.23mmoL/L、0.76±0.19mmoL/L、1.08±0.20mmoL/L、2.33±0.22mmoL/L、1.68±0.17mmoL/L、1.99±0.57mmoL/L、0.67±0.26mmoL/L;随访一年,对照组的心绞痛发生率、(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心源性猝死率为36.4%、17.4%、12.1%,强化组相应为:25%、8.7%、5.6%,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强化调脂治疗能更好的降低TC、LDL-C、TG、CRP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调脂治疗对血脂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20例住院治疗确诊的血脂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即分为常规治疗组(N=60)及辛伐他汀调脂治疗组(N=60)进行治疗并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1.0年以上,发现治疗组仍能达到满意的调脂效果,同时治疗组比对照组心血管病事件、再住院人次、再住院天数均有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随访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血脂正常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干预调脂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上升(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血府逐瘀汤和辛伐他丁对高脂血症调脂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用新医学》2002,4(2):119-121
  相似文献   

5.
目的随机对比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后24小时内使用2种不同剂量阿托代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1年中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将确诊的ACS患者111例随机分为2组:服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10mg组与20mg组,随访1年,观察调脂疗效、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在治疗2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均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1)。2组甘油三酯(TG)则在治疗的第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随访期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仅在12个月后方有显著差异(P<0.05)。20mg组的调降脂作用明显优于10mg组(P<0.05)。在住院期间20mg组复发性心绞痛(AP)、心力衰竭(HF)、心律失常较10mg组明显降低(P<0.05),随访期间20mg组AP、HF、心律失常、PTCACABG、因心肌缺血再住院较10mg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ACS患者应用20mgd及10mgd的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的调脂,20mgd的阿托伐他汀调脂及减少心脑血管事件作用更佳。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阿托伐他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评价强化调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HTK选取该院收治的ACS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予以10mg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予以20mg瑞舒伐他汀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HTH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较参照组患者的血脂改善,组间数据统计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不良反应无明显改变.另外,研究组患者症状改善,心电图ST段回落、硝酸酯类药物的减量使用与参照组比对变化明显,治疗总有效率(96.7%)同参照组(70.0%)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统计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TH结论:ACS患者予以强化调脂治疗,可以使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提升,对心肌损伤进行控制,其不良反应低,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该病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渐进和全身性的。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和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高血压、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调脂药在防治心脑血管病领域的地位被普遍公认,但是由于它在强化治疗的疗效获益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局限,以及近年国际上的拓展性研究不断得出的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8.
9.
强化调脂治疗老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韩红彦  杨静 《疑难病杂志》2010,9(8):575-577
目的观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例,2组患者均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均每天1次。治疗1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和不良事件评估。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TC、LDL-C、hs-CRP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缺血事件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应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安全性良好,抗炎、调脂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后24 h内使用两种不同剂量阿托代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患者1年中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1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4 h内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183;d^-1与40 mg&#183;d^-1,用药时间1年。观察两组患者血脂达标情况、住院期间及存活出院者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2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明显降低(P〈0.01),且40 mg&#183;d^-1组在各时间段血脂达标情况优于10 mg&#183;d^-1组(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40 mg&#183;d^-1组复发性心绞痛(AP)、心力衰竭(HF)、心律失常、需做PTCA或CABG、因心肌缺血再住院的发生率均较10 mg&#183;d^-1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CS患者应用10 mg&#183;d^-1及40 mg&#183;d^-1的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地调脂,40 mg&#183;d^-1阿托伐他汀的调脂及减少心脑血管事件作用更佳,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韩延辉  张晓 《中原医刊》2007,34(7):24-25
目的探讨人血浆脂联素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等,将92例冠心病(CHD)患者分为ACS组(72例)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并进一步将ACS组分为ST段抬高心梗(STEMI)、非ST段抬高心梗(NSTE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三个亚组(分别为33例、15例、24例)。选取18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脂联素水平,同时采集其血脂、体重指数(BMI)及吸烟史等相关资料。结果①ACS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SAP组与对照组(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CS三个亚组血浆脂联素水平均低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而三个亚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血浆脂联素水平与BMI成负相关(r=-0.23,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浓度呈正相关(r=0.32,P〈0.01);男性人群中有吸烟史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较无吸烟史者降低(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可预测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测定ACS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的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含量的变化。结果ACS患者治疗前CR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降脂治疗4周后,CRP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01),但仍比对照组要高,他汀类药物治疗4周后能够使LDL、TC、TG分别下降,HDLC上升。结论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ACS患者血清CRP及血脂水平达到减少斑块内炎症。改善内皮功能和抗凝,稳定斑块的作用。ACS患者越早使用他汀类药物获得的收益越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调脂汤联合西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调脂汤联合西药治疗),连续用药2个月.对2组患者的总体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脂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88% vs 77.55%,P<0.05);2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和血脂水平均得以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调脂汤具有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可达到治疗脂肪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 急性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之一,临床并不少见。作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冯氏局部手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梨状肌损伤综合征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非Q波急性心肌梗死(AMI)和Q波AMI。动脉粥样硬化(AS)是发生ACS的基本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突然破裂,诱发冠状动脉急性血栓形成是ACS发生的主要机制。近年来许多学者根据心电图是否有ST段的抬高将ACS分为ST段抬高的ACS与无ST段抬高的ACS,认为ST段抬  相似文献   

16.
1 概念急性冠脉综合征[1 ] (ACS)是从不稳定型心绞痛 (UA)到Q波心肌梗死 (QMI)的一组病症 ,在诊断和病理生理上是一连续体。它包括UA、非Q波心肌梗死 (NQMI)、QMI及缺血性心脏猝死。1.1 目前根据临床干预的效果及策略将ACS分为ST段抬高的ACS和ST段不抬高的ACS。ST段不抬高的ACS包括UA和NQMI ,所谓ST段不抬高包括ST段压低和不压低。其中有人统计NQMI有 5 0 %左右ST段不压低[2 ] ,所以在诊断时应予以注意。难以区分非ST段抬高病人是属UA还是NQMI主要靠心肌损伤标记物CK -MB(>正常值上限两倍 )、CTnT ,CTnI只要…  相似文献   

17.
赵宇杰  耿锋 《当代医学》2013,(35):72-73
目的探索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将2010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确诊的3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7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d,强化调脂组(观察组)住院期间给予阿托伐他汀钙80mg/d,出院后40mg/d,平均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再梗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10d后,两组心肌缺血与心脏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心肌缺血、心脏功能改善、和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再梗率5.9%,对照组23.5%;观察组病死率5.9%,对照组29.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强化调脂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和心脏功能,减少心肌再梗死的发生,降低病死率,阿托伐他汀钙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二级预防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卢军  王风 《华夏医学》2000,13(2):236-238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斑块破裂 ,引起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堵塞性血栓急性病变 ,会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S)。近年来国外一些临床研究证明 ,他汀类调脂药物在降低血浆胆固醇 ( TC)、低密度脂蛋白 ( L DL ) ,减少冠心病发生的同时 ,也明显地减少了冠心病急性事件的发生 ,其作用机制也渐为人们所认识。1 粥样硬化斑块的结构粥样硬化斑块表层为纤维组织组成的纤维帽 ,深部为细胞外脂质及基质形成的脂质内核。随着病变的发展 ,纤维帽趋于老化 ,深部则为脂质及由巨噬细胞大量吞噬脂质 (主要是LDL)后其溶酶体破裂 ,使细胞自身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之间的关系。方法46例急性冠脉患者和42例健康对照组常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糖、血脂、甲状腺素、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指联素。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分冠脉狭窄程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脂联素水平下降[(3.65±1.68)μg/mL66(7.08±3.24)μg/mL,P<0.01],健康对照组脂联素与体重指数(r=-0.254,P=0.040),总胆固醇(r=-0.261,P=0.046)呈负相关;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脂联素与冠脉狭窄程度(r=-0.349,P=0.014),甘油三酯(r=-0.356,P=0.015),肿瘤坏死因子-α(r=-0.301,P=0.04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0.321,P=0.036)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提示,在健康对照组中,体重指数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因素而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中,冠脉狭窄程度,肿留坏死因子-α则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脂联素水平下降,其下降水平并与冠脉狭窄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冠心病防治中调脂治疗的热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水平 《中国医刊》2002,37(9):14-16
人类研究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经历了近一个世纪 ,直到近 1 0年才十分明确血浆胆固醇浓度升高是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积极降低血浆胆固醇可显著减少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调脂治疗已成为防治冠心病的一项重要措施。自从 1 994年以来 ,相继发表了在冠心病防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5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这些研究充分肯定了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的临床益处 ,并明确了他汀类降脂药物长期应用有良好的安全性。所以 ,目前被称之为处在“脂质革命”和“他汀时代”。在这个时代 ,有许多有关调脂治疗的热点问题 ,特别引人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