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证文  夏先明  苏松 《重庆医学》2012,41(12):1218-1220
肝移植已被公认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自1963年Starzl成功施行了世界上首例人体肝移植手术至今,肝移植技术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而移植供肝的良好活力及以及移植后肝脏功能的尽快恢复都是决定肝脏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其中移植肝的保存一直是肝脏移植支柱技术之一。基于现在普遍采用的器官低温保存的方法,移植肝的保存液也经历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如何使供肝在肝脏循环停止至移植入受体内恢复血流的这段时间内保持良好的活性,仍然是目前需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活体肝移植的发展历程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探索和发展,肝脏移植技术已渐臻成熟,现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与此同时,在全世界范围内,供肝来源匮乏成为肝脏移植广泛临床运用的最大障碍.为解决供肝短缺的问题,在尸体肝移植技术十分成熟并具有临床上减体积肝移植和劈离式肝移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活体部分肝移植(LDLT)技术逐步地在临床上得到应用[1].  相似文献   

3.
肝脏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等待肝脏移植的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供肝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已成为目前制约肝移植进一步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因此,拓展供肝来源成为目前肝移植临床的重点。活体肝移植在尸体供肝受限的情况下可以很好地扩展供肝来源,且活体供肝具有活力强、冷缺血时间短等优势;劈裂式肝移植可增加15~28%的供肝数量,有望成为解决供肝短缺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脑死亡供者在西方国家是移植器官的主要来源,而在我国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及尚未确立脑死亡法,脑死亡供者器官移植的开展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此外,边缘供肝,包括脂肪变性肝脏、HBs Ag阳性肝脏、超过60岁的高龄供者捐献的肝脏、冷缺血时间超过14 h的肝脏等均可用以缓解日益突出的供肝短缺矛盾。本文就目前移植供肝来源的现状与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是治疗进行性不可逆晚期肝病、肝癌、肝门部胆管癌及一些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已在全球广泛应用。虽然我国的肝移植起步较晚,但近20年来,得益于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我国的肝移植现已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但是,供肝的短缺限制了我国肝移植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从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禁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供肝量与受体需求间的“鸿沟”已日益明显。为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已成为现阶段供肝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据报道DCD肝移植术后患者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要高于脑死亡器官捐献(DBD)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又是导致移植肝失败并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提升DCD肝移植的疗效,有必要深入了解DCD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诊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陈石妹  王伟林  郑树森 《浙江医学》2001,23(10):606-607
获取功能良好、机械损伤轻微的供肝是临床肝移植成功的关键[1]。供肝的切取通常有标准切取和快速切取两种方法。标准切取法是针对脑死亡供者施行的取肝技术。快速切取法是针对心脏刚停跳的新鲜尸体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脑死亡供体施行的取肝技术。鉴于我国目前供肝的获取现状 ,绝大部分供肝通过快速切取法而获得。我院1993年至2001年7月共获取肝脏73例 ,成功开展肝移植术65例。现将快速切取及修剪供肝的经验作一小结。1.供肝来源我院行快速切取法取肝共73例 ,男∶女为52∶21 ,年龄18~40岁 ;其中联合取肾脏71…  相似文献   

6.
劈离式肝脏移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Starzl在 196 3年成功地进行了首例肝移植手术以来 ,肝移植基础与临床研究发展迅速 ,其 1年存活率已超过85 % ,5年存活率也达到 6 5 %以上。但是随着肝移植成功率的不断提高 ,供肝缺乏问题日益突出。在美国虽然建立了美国人体器官分享网络 (UNOS) ,来协调供肝来源 ,但未能改善这种供需矛盾。据统计 ,近 2 0 %~ 5 0 %的患儿因等待供肝过久而死于原发性肝病。 1988年德国医生Pichymayr首次实行了劈离肝移植术 (splittinglivertransplantation) [1 ] ,也就是将一个尸体供肝分割成两半 ,…  相似文献   

7.
活体部分肝移植临床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 196 3年Starzl施行首例原位肝移植术以来 ,西方国家的肝移植已由实验阶段迅速发展成为一种针对终末期肝病的标准治疗方式。供体短缺是器官移植术发展的主要障碍 ,因此移植的重点已转向亲属活体肝移植术 (living -relatedlivertransplanta tion ,LRLT) [1] 。 1989年Strong等在澳大利亚首次实施了 1例成功的LRLT ;199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报道了 2 0例LRLT。供肝的严重短缺及活体供肝具有的某些显著优势使该术式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地区的移植中心开展起来 ,尤以亚洲特别是日本、台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鼠脂变供肝用于减体肝移植的适宜植肝量及病理类型。方法 采用 70 %、60 %、5 0 %大鼠减体肝移植 (ROLT)模型 ,观察术后存活率、肝质量 /体质量、移植肝 /受体原肝及病理的改变。结果 大鼠Ⅰ级脂变的全肝移植和 70 %、60 %、5 0 %ROLT的 1周存活率分别为 91.67% ,75 % ,75 % ,2 5 % ;2周存活率分别为 83 .3 3 % ,75 % ,5 8.3 3 % ,0。Ⅱ级脂变的全肝及 70 %ROLT的 1周存活率为 83 .3 3 %和 2 5 %。小泡性脂变为主的供肝 ,其全肝及 70 %、60 %、5 0 %ROLT移植的 1周存活率分别为 83 .3 3 % ,75 % ,75 % ,3 3 .3 3 % ;2周存活率分别为 75 % ,66.67% ,66.67% ,0。Ⅰ级或以小泡性脂变为主的供肝 5 0 %ROLT的生存率与其它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术后病理可见肝再生及脂变减轻或消失 ,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结论 要获得较高的术后存活率 ,大鼠Ⅰ级或以小泡性脂变为主的供肝行减体肝移植其移植肝 /受体体质量应大于 ( 2 .2 8± 0 .12 ) % (即移植肝 /受体原肝 >60 % ) ;而Ⅱ级脂变供肝不宜用于减体肝移植 ;术后脂变可减轻或逆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背驮式肝移植成功的经验。方法 从 1996年 6月 2 6日开始施行首例肝移植至 2 0 0 4年 6月为 19例患终末期肝病的受者施行了背驮式肝移植 2 0次。 19例受者中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1例 ,硬化性胆管炎 1例 ,肝炎后肝硬化 6例 ,原发性肝癌并肝硬化 9例 (<5cm 4例 ,晚期肝癌 2例 ) ,多发性肝囊肿并肾囊肿 2例 (其中 1例施行了肝肾联合移植 ,另 1例先施行了背驮式肝移植 ,因慢性排斥反应 ,3个月后施行肝肾联合移植 )。 16例 17次供肝流出道采用受体的肝右肝中肝左静脉成形为一个口与供体的肝上下腔静脉端端吻合 ,3例供肝流出道采用受体的肝中肝左静脉、下腔静脉前壁成形为一个口与供体的肝上下腔静脉端端吻合。在胆道重建时 ,11例 12次为胆总管端 -端间断吻合T管引流 ,8例胆总管端 -端间断吻合无T管引流。结果 手术全部获得成功 ,存活 14例 ,4年 6个月 1例 ,1~ 3年以上 7例 ,6个月以上 3例 ,3例不足两个月 ,出院的患者都恢复工作。死亡 5例中第 1例术后 4 9天死于霉菌性败血症 ,2例多发性肝囊肿并肾囊肿施行肝肾联合移植分别于术后 31天和 3个月死于移植肾无功能。 2例晚期肝癌于术后 3个月和 5个月死于肝癌复发。结论 背驮式肝移植术可以作为一个常规术式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体积移植肝损伤机制.方法 采用肝周骨骼化的去神经解剖、肝切除和原位灌注建立巴马小型猪不同移植量肝移植模型.分为3组(n=5):(1)A组:原位肝移植组;(2)B组:右半肝供肝肝部分移植组;(3)C组:右中叶和尾状叶供肝部分肝移植组.移植后观察动物7 d存活率,动态监测门静脉压(PVP)、门静脉血流量(PBF)以及移植肝组织学病理改变.结果 巴马小型猪不同移植量肝移植7 d存活率分别为:A组100%(5/5);B组100%(5/5)和C组20%(1/5).C组移植肝复流后PVP立即升高,高峰达(28.6±2.07)mm Hg,复流后1 h单位肝组织PBF达(3.56±0.11)ml·min-1·g-1.C组移植肝组织病理改变严重,包括肝窦淤血、出血,肝细胞气球样变或肝细胞坏死,内皮细胞脱落,狄氏间隙增宽或消失以及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 小体积肝移植中门静脉过度灌流和急性门静脉高压是移植肝的主要病因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陆才德  周叶明 《浙江医学》2023,45(13):1345-1349,1364
完全劈离式肝移植(fSLT)与供儿童、成人分享的常规劈离式肝移植不同,将供肝分为完全的左半肝和右半肝,分别移植给2位成人,由于手术复杂,对团队技术力量要求高,发展缓慢。近年来,随着围术期评估和活体肝移植技术的发展,通过合理的供受体匹配,肝实质的精细劈离和管道重建技术的优化及细致的术后管理,fSLT可在短期内显著增加供肝来源的巨大潜力正在逐渐释放。本文就该术式的历史和现状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2.
50例成人活体肝移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成人间右半肝移植中如何保证供、受体的安全.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7月施行的50例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包括47例不含肝中静脉(MHV)的右半肝移植及3例双供肝肝移植.受体原发病主要包括:乙肝肝硬变30例(60%,含急性肝衰12例),肝细胞肝癌15例(30%).供体常规行三维CT计算全肝体积及右半肝体积,对供、受体采用了一系列术前评价及手术技术改进.结果 52例供体共摘取49例右半肝及3例左半肝,49例右半肝均不含肝中静脉,质量为400~850 g(中位质量550 g),与受体标准肝质量比为31.74%~71.68%(平均45.35%),供体残肝体积均大于全肝体积的35%.52例供体发生并发症4例(7.69%),无死亡,术后住院时间7~30d(中位11d).50例受体(含3例双供肝受体),随访2~52个月(中位9个月),发生并发症13例(26%),4例(8%)死亡,1年实际生存率92%.结论 采用不包含MHV的右半肝移植术,术前CT测量残肝体积>35%和右半肝移植物与受体标准肝质量比>40%,是保证供、受体安全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自1955年Welch首次报道实验性肝移植以来,全球移植中心名录处1996年公布,至1995年底已有48967例肝移值,它成为仅次于肾移植的第二位大器官移植。然而获得一个无损伤且功能良好的供肝是肝移植成功的关键。由于我国尚无脑死亡法,临床所能利用的大多是无心跳的尸体供肝。尸体供肝因其热缺血和再灌注性肝损伤最后易导致移植肝无功能,使移植失败。所以供肝的来源与质量是造成  相似文献   

14.
自从Starzl在美国匹兹堡大学成功地进行了首例肝移植手术以来,肝移植工作已有了很大的发展,近十年来,以每年4000例的速度增加[1]。切取功能良好、无损伤的供肝是临床肝移植成功的关键之一,理论上肝脏在常温下完全缺血20min即失去活力,实际上全肝离休的热缺血时间不宜超过5min[2~4]。因供体的来源不同,供肝的切取方法亦有所不同。但就动物肝移植而言,供肝均取自活体,因此取肝的方法较统一。自1998年5月至今,我们已做猪肝移植手术13次,在总结各次经验训后,获得了较为成熟的取肝及灌肝方法,移植…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供不良与胆道并发症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Zheng SS  Xu X  Liang TB  Chen HY  Wang WL  Wu 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4):1665-1669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供不良(HAI)背景下胆道并发症(BC)的临床转归。方法自1999年2月至2004年2月,本单位共施行原位肝移植术240例。术中肝动脉和胆道重建均采用改良的显微外科吻合技术,术后动态监测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胆树完整性,回顾性研究肝移植术后早期HAI对胆道并发症发生与预后的影响。结果32例(13.3%)受体发生胆道并发症,其中11例(4.6%)病人移植后早期出现HAI(HAI组),21例(8.7%)移植后早期未出现HAI(nonHAI组)。HAI组包括3例肝动脉血栓形成(HAT)和8例肝动脉狭窄(HAS)。3例HAT病人均成功实施急诊取栓术,2例HAS病人接受短期抗凝药物治疗。HAI组术后出现7例胆道狭窄和4例胆漏,6例行内镜和/或放射介入治疗,4例行吻合口修补及胆道引流术,1例行药物治疗。8例病人死亡,3例治愈。HAI组病人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高于nonHAI组(373μmol/L±94μmol/Lvs111μmol/L±45μmol/L,P=0.008)。HAI组病人的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4.6%和16.4%,nonHAI组为66.3%与6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出现HAI的胆道并发症病人预后不良;移植后早期应加强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尽快恢复肝动脉正常血流;具有早期HAI背景者一旦发生胆道并发症,需及时施行介入治疗或中转手术并考虑再次肝移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活体部分肝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肝移植技术和术后抗排异治疗的进步,肝移植正日益成为一种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有效方法,与此同时供体肝缺乏的状况也日益加重,尤其是儿童供肝的缺乏更为突出,约有30%的待移植儿童在等待供肝过程中死亡。1981年,法国巴黎的B ismuth和Houssin医师在对肝脏的解剖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之后,取一成人供肝的外侧叶,对1例Byles病的11岁儿童,实施了世界上首例减体式原位肝移植,继B ismuth和Houssin的成功报道之后,德国、美国相继有成功的减体式肝移植报道。此后,儿童减体式肝移植技术逐渐成熟,并由此引发了劈离式肝移植和活体部分肝移植技术的产…  相似文献   

17.
两袖套法减体积大鼠肝移植手术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间活体供肝肝移植 (LivingDornorLiverTrans plantation ,LDLT)是解决供肝来源不足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对最小有效供肝量确定仅限于临床推测[1,2 ] ,研究小肝移植物在受体的存活 ,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是肝移植实验研究的基础 ,建立小肝移植物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所在移植研究中心大鼠肝移植手术经验 ,就建立小肝移植物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手术技巧作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材 料供体SD大鼠 6 0只 ,雌性 ,体重 2 5 0~ 2 80g ,术前常规清洁饲养 ,不禁食…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对移植后肝脏临床病理学的组织学观察,研究Kasai肝门肠吻合术后长期胆管引流的机制。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实验方法对因胆管闭锁而接受肝移植术的13例儿童进行持续的详细观察。第1组(6例)以前无肝门肠吻合手术史,在中位年龄为8个月时对其施行肝移植术;第2组(4例)在施行肝门肠吻合术失败后在中位年龄为10个月时对其施行肝移植术;第3组(3例)曾成功地施行肝门肠吻合术,但由于慢性肝脏疾病的并发症于12~14岁时对其施行肝移植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移植前M R I检查所发现的肝脏形态学改变相关联。结果:在成功进行肝门肠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肝移植术后可能出现的门静脉血流过量对移植物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4年11月~ 2005年9月施行小儿肝移植术4例,其中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伴门静脉高压2例,巨大肝母细胞瘤1例,先天性胆道闭锁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量,并监测肝功能变化.结果 4例患儿移植物质量与患儿体质量之比(GW/RW)分别为1.24%、1.12%、2.1%和3.29%.1 例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伴门静脉高压患儿(GW/RW为1.12%),术后门静脉血流量大幅上升(GW/RW为1.12%),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明显升高,同时肝动脉血流量明显减小;该例与另外3例比较,上述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流量大幅度增加对移植肝功能有相当程度损害.肝动脉血流量伴随门静脉血流量的增加有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20.
50例次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雨虹  陈智 《浙江医学》2007,29(2):170-171
肝脏移植作为一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基于外科手术、麻醉方法,供肝获取保存技术的规范和改进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肝移植目前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宁波李惠利医院自2003年以来,施行了50例次原位肝移植术,现就术后早期并发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