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作者对支气管镜活检标本进行了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颗粒计数。结果表明,AgNOR染色技术有助于疑难病例的病理诊断。肺癌细胞的平均颗粒数((?)±S)为5.39±0.62,而正常细胞的颗粒数为1.56±0.19,相差非常显著(P<0.01)。对32例原诊断为可疑恶性病例的结果表明,其中14例为恶性肿瘤,平均颗粒数为5.35±0.91,12例为炎性浸润的淋巴组织,平均颗粒数为1.54±0.19,另6例仍为可疑恶性,颗粒数为3.55±0.45良、恶性相差非常显著(P<0.01).说明AgNOR染色技术有助于支气管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尤其对小细胞性肺癌和炎性淋巴组织的区别有所帮助。而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肺癌AgNOR颗粒数相差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Silver staining nucleolar organiser regions (AgNOR’s) were determined in archival histological specimens of breast carcinoma. Representative samples from forty-eight female patients were counted manually for AgNOR’s — median 3.85 (range 1.1–10.2 AgNOR’s per cell). Taking the median value of 3.85 as a cutoff,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 Those with AgNOR counts > 3.85 B = Patients with AgNOR counts ≤ 3.85 The 5 year survival was 21% in group A and 85% in group B (p<0.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AgNOR’s and tumour size, lymph node status, tumour grade, menopausal status and oestrogen receptors. We conclude that nucleolar organiser regions may be useful as a prognostic indicator in breast carcinoma especially in patients in whom other prognostic information is unavailable.  相似文献   

3.
应用核仁组成区染色技术系统地研究了正常胃粘膜、胃粘膜异型增生,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的核仁组成区(AgNOR)数量和形态变化,发现正常胃粘膜AgNOR计数最低,形态无畸形,随着胃粘膜病变的进展,AgNOR计数逐渐升高,且形态上的畸形程度也随之增加。AgNOR计数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呈正相关,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高AgNOR计数的胃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本研究结果提示,用AgNOR计数法,同时结合AgNOR畸形度,对鉴别中、重度胃粘膜异型增生与早期胃癌有一定帮助,且AgNOR计数有可能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定量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对胃癌手术中不同淋巴结清除术的合理评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行胃癌极治疗除术371例,对其不同淋巴结清除术作了疗效评价与适应证探讨。结果表明,Ia期胃癌行D^+1或D1淋巴结清除术即可;Ib期胃癌行D2式清除术为宜;Ⅱ+Ⅲ期限局型或团块状生长胃癌,D3、DW2比D^+1式清除术为佳。  相似文献   

5.
6.
李锐  汪宇宏  李庆生  罗轶瑛 《重庆医学》2005,34(9):1389-1390
目的总结我院开展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经验,探讨淋巴结病变FNAC的诊断价值.方法 3 223例FNAC检查涉及淋巴结病变的有1 208例,其中365例有组织学对照.结果细胞学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8.2%,良性病变的特异性为91.2%,总符合率为89.7%.结论 FNAC 是实用性高的病理细胞学检查,特别是对于淋巴结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淋巴结病变的复杂多变,宜采用"三位一体"的操作程序,强调结合临床病史、X线片、CT等检查是提高诊断准确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彩超探讨甲状腺疾病时颈部淋巴结受累区域分布特点。方法:按颈部解剖分别扫查下颌下三角、颏下三角、颈动脉三角、肌三角、颈外侧区包括枕三角与锁骨上窝,探查颈浅及颈深淋巴结,将400例甲状腺疾病时确诊受累的颈部淋巴结归入颈部淋巴结引流各分区,并分析总结不同甲状腺疾病时周边受累淋巴结区域分布。结果:400例甲状腺疾病大部分存在颈部淋巴结受累,其区域分布特点明显,主要是颈前、气管旁、颈深淋巴结,彩超可以较明确划归。结论:因颈部淋巴结引流特点及超声在颈部检查的优越性,彩超途径探讨甲状腺疾病的淋巴结受累区域分布特点方便而实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彩超探讨甲状腺疾病时颈部淋巴结受累区域分布特点.方法:按颈部解剖分别扫查下颌下三角、颏下三角、颈动脉三角、肌三角、颈外侧区包括枕三角与锁骨上窝,探查颈浅及颈深淋巴结,将400例甲状腺疾病时确诊受累的颈部淋巴结归人颈部淋巴结引流各分区,并分析总结不同甲状腺疾病时周边受累淋巴结区域分布.结果:400例甲状腺疾病大部分存在颈部淋巴结受累,其区域分布特点明显,主要是颈前、气管旁、颈深淋巴结,彩超可以较明确划归.结论:因颈部淋巴结引流特点及超声在颈部检查的优越性,彩超途径探讨甲状腺疾病的淋巴结受累区域分布特点方便而实用.  相似文献   

9.
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成因可分为炎症性肿大及肿瘤性肿大。文中分析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病理诊断中的难点及避免误诊及漏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2010至2013年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病例435例,并与对应淋巴结组织学活检结果比较。结果7例患者淋巴结细针穿刺与组织活检诊断结果不相符合,均因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就诊。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58.4±8.9)岁;临床局部淋巴结肿大6例,全身淋巴结肿大1例;7例均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直径1~4 cm。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 FNAC)将淋巴瘤误诊为差分化转移癌1例、低分化腺癌误诊为恶性淋巴瘤1例、淋巴瘤诊断为淋巴组织增生建议活检2例、提示恶性肿瘤未进一步分类1例、描述镜下特点建议淋巴结活检2例。与活检结果对比,FNAC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9.3%(432/435)、误诊率1.6%(7/435)。结论 FNAC对初筛淋巴结疾患的良恶性及肿瘤类型有重要意义,而对于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形态特征、诊断鉴别以及穿刺技术的熟悉与掌握,是降低FNAC诊断漏诊及误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淋巴结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于全身各个部位,各种良性和恶性疾病都可能导致淋巴结病变,而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对于预后和分期非常重要。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技术,在临床上,可以显示出淋巴结皮质和髓质的硬度和均匀性,并能发现早期局限性恶性浸润。因此,本文主要讨论超声弹性成像的原理和优缺点,以及对淋巴结肿大相关疾病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1.
分析淋巴瘤Ann Arbor淋巴结分区法对胸部淋巴瘤累及范围分布划分的充分性,探讨其对淋巴瘤淋巴区域累及野放疗设计的意义。方法收集湖南省肿瘤医院初治的24 例治疗前进行过18F-FDGPET/CT 检查的累及胸部的淋巴瘤患者,根据PET/CT 检查显示统计病变在胸部累及的区域以及各个区域的发生率。结果淋巴瘤患者在胸部可累及多个区域,病变累及最多的区域是纵隔的4R 区(66.7%,16/24),其次是双侧锁骨上区(62.5%,15/24);14 例(58%)患者累及除Ann Arbor 分期设定的纵隔、肺门、腋窝及锁骨上下区 之外的淋巴结区域,包括内乳区淋巴结、心包、胸壁、横隔上淋巴结及膈角后淋巴结。结论18F-FDG PET/CT能精确显示淋巴瘤在胸部受累的淋巴结区域,目前的Ann Arbor分期并不能详细包括累及胸部的淋巴瘤受累区域,需要尽早设计出更精确的淋巴瘤受累区域区,以适合现代放疗靶区设计的范围定义及诊断。  相似文献   

12.
DWI及动态增强MRI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硼以及动态增强MPI(DCE-Mm)在颈部淋巴结病变鉴剐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GE1.5T磁共振扫描仪及颈部相控阵线圈,46例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26例恶性病变,20例良性病变)。全部病例使用体线圈行SE-EPI DWI序列扫描,采用全方位扩散梯度及6个b值扫描。DWI扫描时间40-52S。分析46例病例中淋巴结的D研与表现扩散系数(ADC)值的特点,并行动态增强MRI和常规MRI增强检查,分析比较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MRI征象,计算病灶峰值增强率Emax,峰值时间Tmax.最大强化速率Slopemax,并根据病变最高强化区ROI的测量值,绘制病灶的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SI-Time曲线)。结果在DⅥ序列扫描中,良性和恶性淋巴结均呈高信号,恶性淋巴结组的平均ADE值为(0.834±0.192)x10^-3mm^2/s,良性淋巴结组为(1.687±0.252)×100mm^2/s,恶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明显小于良性淋巴结组(P〈0.0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淋巴结病变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多表现为I型,而恶性淋巴结多为Ⅲ型,Ⅱ型曲线均可见于良性和恶性淋巴结病变。结论D册可作为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病变鏊别诊断的一种快速可行的新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通过动态增强进一步揭示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有助于对淋巴结病变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更能有效地鉴别诊断良、恶性淋巴结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超声结合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2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148枚淋巴结行超声检查,同时对淋巴结在超声引导下行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分析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的超声特征表现.结果 148枚淋巴结中有119枚淋巴结为转移性.占穿刺淋巴结的80.4%,非转移性淋巴结29枚,占19.6%.转移性淋巴结中有34.5%出现在Ⅲ组,有40.3%出现在Ⅳ组.转移性淋巴结表现为类圆形,呈等回声或偏高回声结节,回声分布不均匀,淋巴结内部有钙化,血流信号2~3级.若根据超声表现为短轴/长轴〉0.5,回声分布不均,淋巴结内部有钙化,淋巴结内血流信号2~3级其病理诊断为转移性和非转移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甲状腺癌术后颈部转移淋巴结在形态、内部回声结构及血流分布等方面有较为特征性表现,同时结合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可对颈部淋巴结的病理性质作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4.
15.
徐胜生  彭冈力  胡志华  石军  孙向前 《重庆医学》2012,41(20):2052-2054
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在鉴别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结转移癌中的价值。方法对51例颈淋巴结病变行CT灌注检查,淋巴结反应性增生8例,结核13例,转移癌30例,分析病变时间-密度曲线(TDC)和灌注参数。结果淋巴结转移癌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TDC曲线形态不同。淋巴结转移癌的血流量(BF)和血容量(BV)值显著高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且淋巴结反应性增生BF和BV值显著高于淋巴结结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C曲线及CT灌注参数BF、BV在鉴别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结转移癌中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全切除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自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8例膀胱癌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4),对照组患者行开放手术切除治疗,研究组进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术后膀胱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膀胱容量及最大尿流量略高于对照组,膀胱内压略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全切除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目前,手术仍然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术前诊断淋巴结转移对于胃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有着重大意义。目前,临床中对于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尚没有金标准。本文对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常发生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es,LNM)。而对于淋巴结清扫(lymph node dissection,LND)范围仍存在争议,本文主要研究 PTC 的 LNM 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 LND 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 96 例 PTC 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中央区和颈侧区 LND,标本分区标记送病检,对肿瘤大小,部位及包膜浸润等详细检查。结果:LNM 以Ⅵ区(65.6%)最高,其次为Ⅲ区 59.4%、Ⅱ区 43.8%、Ⅳ区 36.5%,Ⅴ区8.2%。性别(P=0.019)和包膜浸润(P=0.026)是 LNM 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央区 LNM 是颈侧区LNM的重要影响因素(P=0.014)。结论:患侧中央区 LNM率高,应行患侧中央区 LND;中央区LNM情况有助于决定是否行颈侧区LND及其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常发生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es,LNM)。而对于淋巴结清扫(lymph node dissection,LND)范围仍存在争议,本文主要研究 PTC 的 LNM 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 LND 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 96 例 PTC 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中央区和颈侧区 LND,标本分区标记送病检,对肿瘤大小,部位及包膜浸润等详细检查。结果:LNM 以Ⅵ区(65.6%)最高,其次为Ⅲ区 59.4%、Ⅱ区 43.8%、Ⅳ区 36.5%,Ⅴ区8.2%。性别(P=0.019)和包膜浸润(P=0.026)是 LNM 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央区 LNM 是颈侧区LNM的重要影响因素(P=0.014)。结论:患侧中央区 LNM率高,应行患侧中央区 LND;中央区LNM情况有助于决定是否行颈侧区LND及其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