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螺旋CT动态扫描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分析利用螺旋CT动态扫描诊断胰腺癌49例,以期提高时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 常规扫描层厚10mm,发现胰腺肿块,增多行薄层扫描。2mm准直器的宽度,3mm床进,1~1.5mm重建。仍不能达到诊断目的时,行增强扫描胰腺期注射造影剂后30秒扫,门脉注射造影剂后60~65秒扫。根据需要再行肿块延时扫描,延时时间5~15分钟不等。结果 自1998年初我院购进螺旋CT至2003年12月底,共查出胰腺癌49例。属于早期诊断的有8例。(直径≤2cm)。共有11例进行手术,有5例成功切除。结论 螺旋CT扫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平扫即可清楚地发现病灶。薄层扫描能较好地显示出病灶的内部结构及边缘情况。特别是对胰周脂肪间隙是否消失、临近脏器有无侵犯更准确。动态增强扫描更清晰地显示胰腺癌的大小、形态、血供等情况,对小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帮助极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的价值。方法对8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CT复查确诊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采用螺旋CT平扫并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层厚2mm,床速1~2mm/s,螺距1.0。分析胰腺包膜、胰腺实质和胰外侵犯的影像学表现。结果CT平扫确定坏死灶34例(38%)。其中17例在薄层动态增强扫描时病灶数量增加,59例病灶范围扩大。全部89例经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都明显显示坏死灶的范围、数量及胰腺周围情况。结论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能明确坏死灶的部位、范围、程度及胰腺周围病理改变,对CT分级、病理变化、临床诊治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及后期处理显示肺叶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64层螺旋CT对54例胸部CT扫描且未见异常患者和26例证实肺叶间裂附近病变的患者进行扫描及后期重建处理,分析不同层厚的斜裂、水平裂及叶间变异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25 mm层厚斜裂显示情况,线状影占89.81%,显著优于2.50 mm层厚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1,P<0.05);在2.50 mm层厚线状影占75.00%,显著优于3.75 mm层厚的4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5,P<0.05);水平裂在1.25 mm层厚扫描影像线状影占11.11%,17.75%显示为乏血管区影,73.14%为带状影;对1.25mm层厚影像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在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面进行重组,结果显示右侧斜裂(x2=238.65,P<0.05)、右侧水平裂(x2=328.79,P<0.05)和左侧水平裂(x2=377.44,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对于肺叶间裂的显示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1.25 mm层厚的重组影像,能够从不同方位进行分析,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肺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ComputerTomographyHRCT)已广泛应用于肺部病变的CT扫描。本文对影响HRCT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和参数选择作了探讨,经实践证明,适当的选择扫描参数和控制与图像质量相关的因素,能极大地发挥各类型CT机的优点,提高肺部CT扫描的成像质量,从而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1材料与方法1.三本文共收集36例肺部病变患者,男22例,女14例,年龄42~64岁、均由X钱胸片或透视发现肺内小结节或小片状影,19例肺内小结节,直径≥2~5mm;17例肺内小片状影,直径≤2mm。1.2所有病例均由常规胸部平扫确定HRCT扫描…  相似文献   

5.
胡华成 《江苏医药》1990,16(8):441-443
弥漫性肺部疾病种类繁多,诊断困难,X线胸片是常规的检查方法。但因X 线胸片前后阴影重叠,无法满意显示肺实质的结构和变化。当前随着CT 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具有高分辨力的薄层CT(层厚3mm 或1.5mm)技术的采用,更详尽地显示了肺野微细的结构和改变,为肺部弥漫性(或间质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良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检查的X线辐射剂量,为前者提供剂量参数.方法 肺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各50例.准直器2 X 7 mm,重建层厚7 mm;低剂量扫描参数为:120 kV,60~160mAs;常规剂量扫描参数为:120 kV,160~200 mA.观察图像质量并计算两种扫描剂量的剂量...  相似文献   

7.
1 材料与方法 46例疑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术前均行腰椎椎管造影和腰椎间盘CT扫描,其中常规X线CT扫描26例,螺旋CT扫描20例。常规X线CT扫描采用东芝300型CT机,层厚3mm,层距2mm;螺旋CT扫描采用GEHISPEED—RP型CT机,层厚2mm,层距2mm。46例病例均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岩乳管在薄层高分辨率CT上的显示率和管径大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2月100例患者200个颞骨轴位正常内耳薄层高分辨率CT影像,层厚分别为0.75,1,2mm。结果89%的岩乳管得到显示,平均管径0.68mm,管径比同层的上半规管要小。结论薄层高分辨率CT能很好地直观显示岩乳管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和应用 ,喉肿瘤诊断应用CT扫描较为普遍 ,并取得一定成功率。正确掌握其要领是成功的保证 ,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扫描设备应用 SOMATOM ARC全身 CT扫描机 ,KV为 130 ,sec/m As为 3.1/ 15 5 ,层厚、间距 2~ 5 mm,矩阵 5 12× 5 12。2 扫描前的准备CT扫描的成败关键是患者的配合 ,因而我们对患者首先是稳定情绪 ,然后提出患者要做到事项 :(1)要求患者检查时取下头上、颈上的金属饰物、假牙等。 (2 )嘱患者在扫描时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不能有讲话、吞咽口水、动舌头等动作。(3)要求患者保持检查体位 ,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肺部体检及临床初步诊断为肺部慢性炎症病变、肺部结节病变、肺间质性病变(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增生等)的受检者60例,分别行16层螺旋CT肺部常规剂量及低剂量扫描。所有扫描图像由放射科3名高年资医师共同进行盲申法阅片并按平时读片标准对图像质量做出评价。观察比较两种扫描方法对病变诊断以及图像质量影响的差异。结果 3名放射科医师对两种扫描条件下图像的诊断结果均一致,对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认为二者无明显差异,即肉眼分辨不出哪幅图像是常规剂量或低剂量条件下扫描所得。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肺部扫描在病变诊断及成像质量方面跟常规剂量扫描基本一致,但可显著减少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降低CT运营的成本,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甲状腺癌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根据其强化改变,评价其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32例甲状腺癌患者均做CT检查,对病灶行薄层(2~5mm)境强扫描,分析动态增强变化,评价CT强化方式及特点。结果甲状腺癌各型CT影像强化密度不同,有助于对病变性质的诊断。结论甲状腺癌CT增强扫描后反映病变的血供变化过程及强化特征,对临订手术方案的制定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2.
颈椎间盘CT平扫已为临床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的常用方法。检查颈椎间盘可用1~3mm层厚连续扫描,需获得系列显示良好的图像才能诊断。颈椎间盘较薄,厚度介于胸段和腰段椎间盘之间。它的显示与扫描层厚有关。本组对100例颈肩痛患者400个颈椎间盘1mm,2mm,3mm层厚C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不同层厚在诊断颈椎间盘突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颜面部疾病患者应用CT扫描诊断技术的最佳角度的选择。方法采取不同的扫描方法,以便能最清晰的显示病变,多采用轴位扫描,层厚2mm,层距3—5mm,能清晰显示咽隐窝及咽旁间隙的改变。如怀疑眶底后及颅底侵犯,加扫冠状位,这样能显示颅底骨质有无破坏,颅内有无侵犯。以上扫描用多窗宽多窗位观察。结果①老年患者多采用轴位扫描,角度是17°~20°;②外伤患者应采用完善位扫描;③颅底骨折患应用轴位扫描。结论:选择合适的扫描角度,是诊断病变部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传统肘关节CT扫描方法的改良,摸索CT多方位扫描方法。结果 按扫描计划,逐层显示关节各部结构清晰,无额外的肢体伪影。结论 改良后的肘关节扫描方式不论在图像质量还是在对患者的辐射程度上,以及图像的后期处理上均大大优于传统的扫描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X线及CT扫描对中央型肺癌诊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9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诊断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予以X线胸片检查,研究组36例予以CT扫描检查,观察两组诊出率及对肺部肿大不同部位显示率。结果对照组诊出率57.6%低于研究组77.8%,且对肺部肿大不同部位的显示率均低于研究组,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扫描和X线胸片均是临床用于诊断中央型肺癌主要方式,但CT扫描较X线胸片的灵敏度及准确率更高,且对病变位置显示的清晰度明显高于X线胸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薄层图像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直径〈2cm)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体检发现孤立肺结节(直径〈2cm)的患者行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经计算机软件拆薄后并重组,观察肺部小结节及其肺部周围的CT表现。结果13例患者通过螺旋cT做出诊断并及时手术,11例腺癌,2例鳞癌。2例患者随访后行CT扫描增强发现结节增大,手术后报告为肺腺癌。结论螺旋CT扫描及薄层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降低剂量螺旋CT对儿童颅脑扫描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3岁以下的儿童用低剂量螺旋cT头颅扫描,以降低儿童在行CT检查时接收的放射辐射。方法总结69例儿童颅脑CT用三组不同参数扫描。结果在管电流80mAs和100mAs,对儿童颅脑扫描,图像显示清晰,噪声低,扫描信息完整。在管电流为50mAs儿童年龄小于3岁时,也能达到上述效果。结论采用低剂量对儿童头颅CT扫描,即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降低儿童在接收头颅CT检查时的放射辐射。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一个强大的功能即高分辨扫描技术简称(HRCT),它是以l~2mm层厚和像素大小0.2~0.3mm重建图像的一种技术,其中层厚、DFOV、矩阵和重建算法及kV、mA值的设定,是获得高分辨图像及图像后处理的重要参数与基础。本文结合我院GEHISPEEDFX/I螺旋CT机探讨参数与临床应用的价值。IHRCT技术参数1.l层厚本机选择lmm薄层,这样提高其空间分辨率,更能清晰地显示其微细结构。回.2矩阵像素DFOVCT图像中像素决定图像的质量,像素越小图像越清晰,像素值为DFOV值与矩阵的比值,本机采用512矩阵,采用缩小DFOV值以改变像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低剂量CT扫描在胸部穿刺活检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局限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在16层CT引导下行胸部穿刺活检术患者共80例,其中常规剂量扫描A组(200mA,重建层厚2.0mm,螺距16mm/rot)和低剂量扫描B组(10mA,重建层厚2.0mm,螺距23mm/rot)的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穿刺CT扫描剂量、图像质量和穿刺结果成功率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常规剂量扫描组CT吸收剂量加权指数CTDIw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23.64±2.41)mGy和(172.37±17.63)mGy*cm,穿刺成功率为90%;低剂量扫描组CT吸收剂量加权指数CTDIw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1.22±0.12)mGy和(8.56±0.88)mGy*cm,穿刺成功率为85%,两组的辐射剂量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而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1),图像质量分级均能满足穿刺活检的需要,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低剂量CT扫描引导胸部穿刺活检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0.
三维重建影像 (简称号 D)在颅面外科和矫形外科中应用广泛 ,但在颌面部骨折方面对 3 D和 2 D的比较尚少。我们采用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对 3 6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检查 ,以探讨其对 3 D影像的表现诊断准确性和临床的应用价值。1 材料和方法对 3 6例颌面部外伤患者进行了薄层 CT扫描 ,男 2 8例 ,女 8例 ,年龄 7~ 5 2岁 ,其中 2 7例为外伤后 1个月 ,9例为外伤后 2~ 3个月进行 CT扫描。采用 Auclet CT机进行颌面部 CT扫描 ,层厚 5 mm,扫描条件为 3 5 0 m A,12 0 KV,扫描范围自听眦线至下颌升支或一个下颌骨行横断面扫描。先重建横断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