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并发脑栓塞1例第四军医大学护理系刘芳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韩淑英第四军医大学护理系代前珍1,病例简介患儿男,5岁。室间隔缺损(室缺),于1994年9月22日行修补术,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05min。心脏自动复跳,但出现Ⅱ°房室传导...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3岁,体重58 kg.因停经26+周,心悸,气短1个多月入院.诊断为G1 P0宫内妊娠26+周,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二、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心功能Ⅲ级;心衰Ⅲ度.B超示:室间隔膜缺损14 mm,左房增大,左室明显增大,二、三尖瓣及肺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EF 71%.  相似文献   

4.
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方法  16例先天性心脏病 (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6~ 2 7)岁。 (14± 7)岁 ,体重 (17~ 6 7)kg ,(38 5± 16 8)kg。采用股动静脉插管 ,在患者右侧第四肋间胸骨旁、第四肋间腋中线、第七肋间腋中线各打一个直径 1cm~ 3cm的孔 ,经第四肋间腋中线插入上腔静脉插管 ,建立体外循环 ,阻闭升主动脉 ,冠脉冷灌 ,心脏停搏 ,切开并悬吊右心房 ,显露三尖瓣及室间隔缺损 ,缝合室间隔缺损 ,缝合右心房切口 ,开放升主动脉。 结果  16例手术均获成功 ,主动脉阻闭时间 (2 7~ 6 7)min ,(43± 13)min。体外循环时间 (6 6~ 16 8)min ,(95± 33)min。术后心脏杂音消失 ,心脏超声检查示无心内分流。 结论 胸腔镜下可完成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全部心内操作。也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5.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VSD)修补后常发生残余漏。 1 982年1月至 2 0 0 0年 1月我们共为 1 6例VSD修补术后发生残余漏者再次手术 ,现就VSD残余漏的预防和处理讨论如下。临床资料  1 6例中男 1 1例 ,女 5例。年龄 3~ 2 5岁。均为先天性膜周部VSD ,其中 5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首次手术修补缺损经右室径路 9例 ,右房径路 5例 ,右房加右室 1例 ,升主动脉根部横切口 1例。直接缝合修补 4例 (缺损直径 <1 0cm) ;补片修补者 1 2例 (缺损直径 >1 0cm) ,其中后下缘间断而肌肉缘连续缝合者 9例 ,全部间断缝合者 3例。1例停体外循环…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3岁 4个月 ,体重 10 kg。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在全身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手术顺利 ,术后呼吸机支持 18小时后顺利拔出气管内插管 ,自主呼吸及循环均平稳。术后第 3天始出现持续高热 (>39℃ )、腹痛、恶心、欲吐。查体 :右上腹轻度压痛 ,无明显反跳痛 ,叩诊呈鼓音 ,无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无明显亢进或减弱。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 2 3.2× 10 9/ L,中性粒细胞0 .93。腹部 B超示 :肝左叶长 7.5 cm ,厚 5 .6 cm,右叶斜径8.3cm,肝右叶断面增大 ,静脉清晰 ,胆总管扩张 (附图 )。提示胆囊壁水…  相似文献   

7.
小儿室间隔缺损伴动脉高压78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为了提高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效果,分析总结78例患者的手术经验。方法 1986年10月-1998年2月我科连续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纠治小儿室间缺损伴肺动脉高压78例,其中66例为重度肺动脉高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5岁;全部患者的肺/体动脉压≥0.75,肺/体血流量1.1-8.4,平均2.2;肺血管阻力96-1280dyn.s/cm^2,平均624dyn.s/cm^5;动脉血氧饱和度0.85-0.98,平均0.92;心导管检查示双向分流17例,16例合并其它心脏病变。结果 78例全部手术存活,12例术后发生心脏压塞、传导阻滞、出血等并发症,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提高危重病例手术存活的关键在于重视术前研究,明确诊断病变和估价病情,综合分析临床资料,确定手术指征,改进手术技术和良好的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8.
患儿 男,3岁.生后即发现左侧耳廓缺如,上唇及腭部裂隙畸形,双侧面部及胸廓不对称.查体:双侧内眦赘皮,左侧耳廓及外耳道缺如.双侧完全性唇腭裂,双侧胸廓不对称,左侧塌陷,心前区稍隆起,心前区可触及细震颤,叩诊心浊音界稍大.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4/Ⅵ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脊柱侧弯,四肢无畸形,各关节活动无异常,右侧阴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X线胸片及CT检查示脊柱侧弯,左侧第4、5、6肋骨消失;心影明显右移,右心缘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提高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效果 ,分析总结 78例患者的手术经验。 方法1986年 10月~ 1998年 2月我科连续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纠治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 78例 ,其中 6 6例为重度肺动脉高压。年龄 1~ 12岁 ,平均年龄 5岁 ;全部患者的肺 /体动脉压≥ 0 .75 ,肺 /体血流量 1.1~ 8.4,平均 2 .2 ;肺血管阻力 96~ 12 80 dyn· s/cm5,平均 6 2 4dyn· s/cm5;动脉血氧饱和度 0 .85~ 0 .98,平均 0 .92 ;心导管检查示双向分流 17例 ,16例合并其它心脏病变。 结果  78例全部手术存活 ,12例术后发生心脏压塞、传导阻滞、出血等并发症 ,经治疗均痊愈出院。 结论 提高危重病例手术存活的关键在于重视术前研究 ,明确诊断病变和估价病情 ,综合分析临床资料 ,确定手术指征 ,改进手术技术和良好的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0.
心尖部室间隔缺损修补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尖部室间隔缺损(VSD)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4年7月间29例存在心尖部VSD行室间隔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手术切口入路共有4种:右心房切口、右室心尖部切口、左室心尖部切口和右心室流出道联合左室心尖部切口;并分析比较不同入路的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死亡2例(6.9%),1例为左室心尖部切口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死亡,1例术中不能停机,行心肌活检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死亡;发生残余漏4例(13.8%),直径3~5mm,均为右心房切口,不需再次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11例患者随访2~34个月,超声心动图显示均未见室壁瘤形成。结论心尖部VSD患者手术结果良好,但残余漏的发生率仍较高,术终应常规行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手术切口选择应根据术中VSD的实际位置,尽可能采用右心房切口,必要时可经右室心尖部切口,避免左心室切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小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缺血后处理组和对照组.缺血后处理组给予3个周期的缺血后处理,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手术.分别于手术前、主动脉开放后6h和20h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结果 开放主动脉后6h和20h后处理组的cTnⅠ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对行室缺修补手术小儿患者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儿多发室间隔缺损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ang J  Yi D  Sun G  Zhu H  Liu J  Hou X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3):198-200
目的 总结小儿单纯性多发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的经验教训,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多发性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本组患儿诊断准确率95.2%,病死率9.5%,无残余漏发生。2例术后早期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小儿多发肌部室间隔缺损,行手术矫治疗效满意;术前详细的心脏彩色血流图检查和术中仔细探察,对于提高本病诊断准确率,防止手术后残余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室间隔缺损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手术危险性较大。作者报道53例小儿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修补术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方法。本组病例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45.5分钟,35例自动复跳。作者强调术中采用高流量灌注,维持正常胶体渗透压,采用优质人工心肺机和微孔过滤器,合理采用止血药和硝普纳等措施,保证体外循环稳定和正常运转,可以减少术中和术后合并症,同时注意了小儿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特点在体外循环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4年10月至2010年1月由同一术者连续完成的125例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病例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A、B、C、D、E5组,每组25例,从各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中转开胸率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比较手术效果.结果 各组病例年龄、性别、体重、病种及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3项指标A、B组明显长于C、D、E组(P<0.05),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3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转开胸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房间隔、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学习曲线约为50例.  相似文献   

15.
合理选择心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径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自1988年3月~1995年11月收治的心室间隔缺损219例。其中膜周型缺损100例(45.7%),隔瓣后型61例(27.9%),干下型58例(26.4%)。手术修补膜周型室缺宜用右心房切口。干下型室缺可采用肺动脉切口。全组采用右房及肺动脉切口者153例(70%)。当室缺类型判断不明或显露欠佳时可选用右心室切口。  相似文献   

16.
心脏不停跳右侧开胸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间隔缺损(VSD)既往多采用正中胸骨切开、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因开胸、关胸费时,纵隔感染,二次开胸次数多,尤其术后胸骨畸形皮肤瘢痕等缺点,为此我们应用右侧开胸心脏不停跳下行VSD修补术,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36...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输液方案对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7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晶体液输注组和5%白蛋白输液组,每组35例。记录不同时间点[术中切皮前(T1);出手术室前(T2);出重症监护室(T3)]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术中出入量、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5%白蛋白输注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输液量、红细胞使用量及失血量低于晶体液输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T2、T3时,5%白蛋白输注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低于晶体液输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应用5%白蛋白注射液能明显改善A-aDO2值,减少术中液体应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9.
连续浅缝法修补膜周型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连续浅缝法修补单纯膜周型室间隔缺损(pVSD)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体重10kg以内(≤10kg)50例单纯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者,均采用自体心包连续浅缝法修补。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32±21min(14-52min),体外循环时间56±35min(29-69min)。无°房室传导阻滞发生,9例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结性心律。2例膜周偏流出道型VSD患者因前上缘残余分流分别为0.4cm和0.3cm,再次手术修补;1例后下缘残留细束样分流,直径0.15cm,随访6个月后自愈;10例膜周偏流出道型VSD患者剪开三尖瓣,8例垂直瓣环,2例平行瓣环;1例三尖瓣中度反流,随访无加重;5例轻度反流,4例轻微反流,随访均无加重;1例心包积液;1例再次进入手术室止血。结论连续浅缝法是修补单纯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有效外科纠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心脏彩超诊断室间隔缺损,平时不易感冒,生长发育迟缓。于1岁2个月就诊,体重7 kg,心脏彩超提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直径约11 mm,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探查心房、心室、大血管位置关系及解剖形态正常,手术时间147 min,体外循环转机时间52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9 min,右房切开,经卵圆窝切口(5 mm左右)放置左心负压吸引,经三尖瓣口拉开隔瓣暴露室间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