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苯并(a)芘对人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非程序DNA合成(UDS)、DNA解螺旋荧光分析(FADU)和DNA复制合成抑制(DRSI)试验,综合检测了苯并(a)芘体外染毒对人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作用。结果表明,苯并(a)芘经S9代谢活化,可诱发DNA修复合成增强、DNA链断裂增多、DNA复制合成抑制。三项指标的变化相互间呈正相关,与苯并(a)芘染毒浓度的对数值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有关室内空气中以苯并(a)芘〖BaP〗为代表的致癌性多环芳烃污染物的致癌性研究结果,并参考国外有关的研究资料,为制定我国室内空气中BaP的卫生标准提供了致吕毒理学依据,并提出建议植~室内空气中BaP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0.001~0.0015ug/m^3(0.1~0.15ug/100m^3)。  相似文献   

3.
用青石棉加苯并(a)芘联合诱发大鼠肺癌显示出诱发率高(46.3%),第一例肺癌死亡时间早(215天),生存曲线低,病死比大(2.9662),患瘤鼠的平均生存时间短(624.85天),与单独注入青石棉或苯并(a)芘相比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果提示大鼠肺癌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熏烤动物性食品中苯并(a)芘含量抽样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哈尔滨市熏烤动物性食品中苯并(a)芘的含量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炭火烧制的动物性食品苯并(a)芘的含量明显高于电烤食品,且动物种类对苯并(a)芘的含量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氟化钠与苯并(a)芘联合的酶效应赵忠良,吴南屏,高文华在金属铝冶炼过程中可同时排放大量的氟和多环芳烃(PAH),致癌性PAH进入机体后,需经过代谢活化,方可产生生物学效应。氟是许多酶的抑制剂,也是一些酶的激活剂 ̄[1]。在致癌性PAH的代谢活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焦炉逸散物(coke oven emissions,COE)中苯并[a]芘对焦炉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关系,寻找职业性肺癌的早期筛检指标.方法 分别选取炼焦和非炼焦工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个人职业暴露、年龄、性别、吸烟等信息,同时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评价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 焦炉作业工人的DNA断裂程度随生产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其炉顶、炉侧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专业工龄10~年的工人DNA损伤程度远高于专业工龄0~年及5~年者(P<0.01).结论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能够快速、敏感地检测炼焦工人淋巴细胞的DNA损伤,提示该方法对检测环境致癌物和致突变物可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人的一生大约有80%或更多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室内空气污染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针对这种变化,世界卫生组织和其它国际性组织指出,当前室内空气污染的重点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室内空气混合性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1 甲醛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甲醛是室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代表。随着室内装饰的普及,以及许多家用化工产品不断地进入  相似文献   

9.
蛋黄油的不同炮制品中苯并(a)芘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荧光扫描法对3种蛋黄油炮制品中苯并(a)芘(简称B(a)P)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样品经皂化处理后,以咖啡因-甲酸液萃取,经乙酰化纸层析分离,用荧光薄层扫描法测定各样品中B(a)P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不同炮制品均含一定量的B(a)P,且传统法〉烘法〉氯仿提取法,提示以烘法或氯仿提取法代替传统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苯并(a)芘[B(a)P]在体外实验条件下致健康人胚肝细胞(L-02细胞)DNA损伤的作用,建立B(a)P致肝细胞DNA损伤的体外实验研究模型.方法对L-02细胞分别用高(50μM)、低(25μM)剂量的B(a)P染毒2 h,然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细胞DNA的损伤情况,选用Oliver尾矩值作为DNA损伤的分析指标,并依据尾部DNA含量/总DNA含量统计DNA损伤分级.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高低剂量的B(a)P均能引起L-02细胞明显的DNA单链断裂损伤,其Oliver尾矩值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高、低剂量的B(a)P对L-02细胞的DNA损伤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B(a)P剂量升高,引起肝细胞损伤的Oliver尾矩值也增大.实验组的总彗星样细胞数均较对照组高(P<0.01),高、低剂量的B(a)P引起的总彗星样细胞数间差异没有显著性.高、低剂量的B(a)P诱导不同损伤级别的细胞数不同(P<0.01),B(a)P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无损伤及轻度损伤细胞数较少,而中、重度损伤细胞数增多.结论低剂量的B(a)P即可引起L-02细胞DNA的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11.
给予Wistar大鼠含硒分别为0、2和4μg/ml的饮水,一半动物并给BP诱导,四周后显示,其血硒和肺硒含量升高,肺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高于对照。BP对芳烃羟化酶(AHH)的诱导受到抑制。补硒使其肺S-9的UDS效应值降低,抑制了BP对细胞DNA的损伤,这可能是硒抑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末稍血淋巴细胞探讨了普拉托宁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普拉托宁对淋巴细胞转化具有增强作用。用T细胞分裂原PHA,B细胞分裂原CowanI刺激时,对前者呈增强作用;对后者呈轻度抑制作用,在用PWM诱导Ig产生的实验系统中,经Platonin处理T细胞或B细胞,或T、B两者时,与未处理的相比,Ig分泌显著减少;而其淋转却无变化。用单克隆抗体分析T细胞亚群的结果表明,普拉托宁可使OkT8阳性T细胞比值增加。从以上结果可看出,普拉托宁可直接抑制B细胞;并可通过增强Ts/Tc的活性抑制Ig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各种有丝分裂原诱导的Ly-CL反应动力学特征和参与CL反应的细胞类型。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PBMC、淋巴细胞和Mo,经各种有丝分裂原诱导,测定和比较PBMC、淋巴细胞和Mo的CL反应强度及动力学。结果ConA、PHA、SPA和PWM均能诱导淋巴细胞产生CL反应,其最适刺激浓度分别为:ConA100μg/ml、PHA100μg/ml、SPA125μg/ml、PWM>800μg/ml。用平皿粘附法去除PBMC中的Mo,对Ly-CL反应无明显影响。Mo本身对ConA只能产生缓慢、微弱的CL反应,而且其动力学与Ly-CL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淋巴细胞是有丝分裂原诱导的PBMC-CL反应的主要产生细胞,Ly-CL测定是一种简便、快速检测淋巴细胞早期活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小鼠经腹腔注射200、100、50mg/kg苯并(a)芘后5天,可见脾抗体形成细胞数明显减少,对TI抗原——TNP-Ficoll反应的抑制率为57~94%,对TD抗原——TNP-KLH反应的抑制率为57~79%。在注射同样剂量的B(a)P后13天,对SRBC的二次免疫反应IgM、IgG的抗体滴度明显降低,尤以lgG抗体滴度下降最多。400mg/kgB(a)P染毒后6天,对ConA及LPS刺激的淋巴细胞转化受到明显抑制,在染毒剂量范围内未观察到B(a)P对巨噬细胞碳粒廓清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淋巴细胞活化早期氧自由基的生成及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体外连续培养的人胚肺二倍体细胞在低剂量苯并芘长时期作用下超微结构的早期癌特征。结果发现:低剂量(10~(-7)及10~(-8)mol)苯并芘(Bap)长时期(23~38代)作用下,光镜检查未见细胞有明显癌变征,而电镜下发现细胞核外形不规则,核膜深陷,有者呈复杂折叠及套叠,出现细桥伴分叶核形成,以及核内胞浆包涵体(或称核内假包涵体),核内的常染色质一般丰富;核仁巨大或多核仁等癌细胞特征。说明用电镜可观察到在致癌物作用下细胞早期癌变的征象。实验结果对进一步研究致癌物在低剂量、长时期作用下的致癌机理和预防措施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甲苯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采用染色体分析技术,对体外培养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进行观察。结果3.0、6.0 mmol/L二甲苯组淋巴细胞中的SCE计数平均值分别为7.533±0.234、10.933±0.325,与对照组(2.800±0.242)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t=14.084、20.085,P<0.001)。结论二甲苯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有显著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黄芪(AM)对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选择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体外分别经植物血凝集素(PHA)、PHA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PHA联合AM刺激培养48h,采用丫啶橙-溴化乙锭(AB-EO)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CBMC中CD38阳性和CD25阳性细胞百分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6的水平。结果 PHA+AM刺激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单纯PHA刺激组(F=205.91,q=25.16,P〈0.001),PHA+IL-6刺激组明显低于单纯PHA刺激组(q=24.54,P〈0.001),而PHA+IL-6刺激组与PHA+AM刺激组间细胞凋亡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0.62,P〉0.05)。PHA+AM刺激组CD38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单纯PHA刺激组(F=790.12,q=48.95,P〈0.001),PHA+IL-6刺激组也明显低于单纯PHA刺激组(q=48.42,P〈0.001),但PHA+IL-6刺激组与PHA+AM刺激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0.53,P〉0.05)。PHA+AM刺激组CD25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单纯PHA刺激组(F=221.38,q=26.60,P〈0.001),PHA+IL-6刺激组也明显高于单纯PHA刺激组(q=24.86,P〈0.001),但PHA+IL-6刺激组与PHA+AM刺激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1.74,P〉0.05)。PHA+AM刺激组培养上清液中IL-6水平明显高于单纯PHA刺激组(t'=6.50,P〈0.001)。CBMC经48h培养后,凋亡细胞百分率与培养上清液中IL-6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0.75,P〈0.05)。结论 黄芪能明显抑制CBMC体外经PHA激活后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CBMC中胸腺细胞向T淋巴细胞分化、增强脐血淋巴细胞活化和增加IL-6产生水平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