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症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方法. 方法: 20例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患者,一经确诊,立即入住单人病房,严格消毒隔离.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针(G-CSF )150μg-300μg皮下注射qd连用3-7天升白细胞治疗.19例患者均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其中14例使用第2、3代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治疗. 2例使用美罗培南注射剂治疗.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回升至正常,白细胞回升至正常的时间为3-7日.发热患者经治疗后1-8日体温降至正常,外周血白细胞呈上升之势.结论: 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皮下注射,辅以第2、3代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可有效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相似文献   

2.
我们应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32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应用剂量:75ug,每日一次,皮下注射,3~7天。结果:治疗前白细胞最低值(2.40±0.82)G/L,治疗后白细胞值为(4.1±0.36)G/L,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72%患者用药3天内白细胞由最低恢复至4.0G/L。平均回升时间为3.5天。  相似文献   

3.
格拉诺赛特(Granocyte简写Gr)系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其结构和组份与人体内源性G-CSF相同,具有促进粒系祖细胞发育,增强中性粒细胞吞噬杀菌作用[1]。我们应用格拉诺赛特治疗急性粒细胞缺乏症4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例1,女性,36岁。主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服他巴唑30mg/d2个月,于入院前2周出现高热伴周身皮疹。入院查体:体温39℃,白细胞为0.6×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数0.4×109/L。给予Gr100μg/d皮下注射,连续6天,用药后第2天查白细胞为5.1×109/L,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汇报了10例经化疗后粒细胞减少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uG—CSF)的临床观察。经强烈诱导,巩固方案后,连续2次周围血白细胞<1×10~9/L作对象。rHuG—CSF皮下注射,至连续3次粒细胞绝对值持续>1.5×10/L后,停药。对照组输注白细胞。结果10例用rHuG—CSF者白细胞减少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当白细胞>3×10~9/L,粒细胞绝对值>1.5×10~9/L时,体温随之降为正常,感染明显好转,上述结果表示,经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患者,用rHuG—CSF能减轻粒细胞减少的程度;缩短粒细胞减少恢复期,并能加快感染控制,副反应少,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液恶性疾病化疗后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本院血液科化疗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的住院患者25例给予EPO联合G—CSF治疗作为治疗组,另21例仅给予G—CSF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经3周治疗后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上升,对照组白细胞明显上升,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血小板变化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后,全血细胞上升明显,可有效提高Hb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每周期1 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每日1 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 )预防癌症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方法:合并分析PEG-rhG-CSF的2 期和3 期临床研究中的单中心数据,比较疗效与安全性指标。两项研究均为随机、自身交叉对照试验。56例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2 个周期常用化疗方案治疗,且化疗方案相同,其中试验周期给予PEG-rhG-CSF100 μ g/kg 皮下注射,每个周期1 次;对照周期皮下注射rhG-CSF 5 μ g/kg ,
每日1 次。结果:2 个研究单中心共纳入56例患者,其中53例可进行疗效评价,PEG-rhG-CSF和rhG-CSF 各使用53个周期。在使用PEG-rhG-CSF的周期和使用rhG-CSF 的周期中,4 度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 )减少未发生率均为94.3%(50/ 53),均未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7.5%(4/ 53)和3.8%(2/ 53,P = 0.678)。 全组患者中位应用rhG-CSF 天数为10(3~14)天。此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均为骨痛、注射部位疼痛、心悸、发热和乏力等。结论:1 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与连续10剂常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相似。  相似文献   

7.
汪晓洁  寿涛  胡静 《中国癌症杂志》2015,25(10):823-827
背景与目的:肿瘤化疗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是骨髓抑制,其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最为常见。骨髓抑制不但使化疗药物的剂量提高受到限制,而且影响了化疗的正常进行。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不仅具有刺激粒细胞集落形成的能力,也有促进粒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的能力,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具有明显疗效。本研究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接受化疗后预防性应用低、中、高3种不同剂量的rhG-CSF升白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该药合理的应用策略。方法:126例经病理证实为晚期NSCLC化疗的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A、B、C共3组。3组患者于化疗结束后24 h给予rhG-CSF。其中A组(低剂量):rhG-CSF300 μg,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1天;B组(中剂量):rhG-CSF 300 μg,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2天;C组(高剂量):rhG-CSF 300 μg,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3天。观察患者用药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以及rhG-CSF的不良反应。结果:化疗后预防性使用中、高剂量rhG-CSF可以使近60%的患者白细胞高于4.0×109个/L;对于Ⅲ级白细胞减少的患者,低剂量组白细胞水平回升天数更长,高剂量组白细胞回升天数明显缩短,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性粒细胞的动态变化情况来看,化疗后加用高剂量rhG-CSF可以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平均水平,能明显缩短化疗引起中性粒细胞低下的持续时间。126 例患者中感染发生率为4.76%,其中低剂量组为9.52%,中剂量组为4.76%。rhG-CSF引起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能耐受。结论:化疗后预防性使用不同剂量rhG-CSF 均可促进化疗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恢复,降低感染发生率。在相同化疗剂量下选用高剂量的rhG-CSF可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快速上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应用rhG-CSF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一种多肽因子,在功能上,可刺激造血干细胞及粒系祖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促进中性粒细胞的释放和提高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及氧化代谢功能。本文选取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应用rhG—CSF,研究其对中性粒细胞形态、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人、恶性淋巴瘤患者各10例,血液分析仪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新鲜血涂片瑞氏染色后油镜下观察中性粒细胞形态;采用过氧化氢释放法,琼脂糖测定法,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趋化功能;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测量术检测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功能及表型。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①化疗后,部分中性粒细胞胞质内中性颗粒数减少,用rhG—CSF后,胞质内“中毒”颗粒数、空泡数和Dohle小体数分别从化疗后的5.4%,3.2%,0.5%增至55.0%,11.8%和4.1%。②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吞噬、趋化及氧化代谢功能分别为2.73μmoi/LH2O2.10^-6 PMN,0.97,51.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76μmol/L H2O2.10^-6 PMN,1.85,76.4%,用rhG—CSF后,功能为7.02μmol/LH2O2.10^-5 PMN,1.89,78.4%,基本接近甚至超出正常组。③应用rhG—CSF后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从3.78%增至5.18%,CD62L表达显著下调,从7.47%降至3.95%,CD16、CD32、CD14和CD11b在应用rhG—CSF前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应用rhG—CSF后除能增加中性粒细胞数量外,还可引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态、表型出现变化并能部分恢复受损的中性粒细胞功能,从而进一步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惠尔血)对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用rhG-CSF治疗10例恶性肿瘤化疗所致Ⅳ度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小于1.9×109/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小于0.9×109/L时开始用rhG-CSF150μg,皮下注射,每日1次,等白细胞回升5.0×109/L以上或ANC大于2.5×109/L时停药.结果rhG-CSF能使化疗后Ⅳ度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白细胞回升至正常范围,平均时间为6.8天,感染发生率为60%(6/10).结论rhG-CSF可有效治疗化疗所致的Ⅳ度白细胞减少症,减少感染机会,有利于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低剂量rhGM—CSF治疗肿瘤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低剂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肿瘤患者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12例肿瘤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出现白细胞下降(白细胞低于4.0×10~9/L),在放射治疗的同时肌注低剂量的rhGM—CSF(总剂量200~400μg),在用药后第5、10天观察血常规的变化。结果 给药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和百分数的平均值较给药前明显升高(P<0.01),而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平均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未见明显的副作用。结论 低剂量的rhGM—CSF对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戈舍瑞林联合三苯氧胺辅助内分泌治疗绝经前雌激素(ER)、孕激素(PR)双阳性及ER+/PR-两种复发转移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种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4例绝经前、原癌基因(c-erbB-2)均为(+)、淋巴结1-3个阳性的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分成两组,52例ER+/PR+,52例为ER+/PR-。两组患者均为手术后和辅助化疗后发现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接受戈舍瑞林3.6mg皮下注射,每28天1次,连续6个月以上;联合三苯氧胺口服,10mg/次,每日2次,连用6个月以上。结果:104例患者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31例,稳定(SD)31例,进展(PD)39例,总有效率(OR=CR+PR)为32.7%,临床获益率(CBR=CR+PR+SD≥6个月)62.5%;其中ER+、PR-组,CR 2例,PR 21例,SD 16例,PD 13例,OR为44.1%,CBR 74.9%;ER+、PR-组CR 1例,PR 10例,SD 15例,PD 26例,OR 21.1%,CBR 49.9%。结论:戈舍瑞林联合三苯氧胺辅助内分泌治疗绝经前ER阳性、淋巴结1-3阳性、复发转移性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而ER+/PR+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ER+、PR-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佳。对于在辅助内分泌治疗期间发生PD,应立即中止辅助内分泌治疗,进行手术、解救化疗、放疗或分子靶向等治疗后再序贯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GP方案化疗(吉西他滨加顺铂),试验组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并在化疗的第1—8天静滴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d。所有患者均于化疗前1d及化疗第8d后测定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常规,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对照组化疗后外周血CD3^+、CD4^+及CD4^+/CD8^+细胞比值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化疗后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细胞比值较化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试验组外周血CD3^+、CD4^+及CD4^+/CD8^+细胞比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D8^+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试验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有效增强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惠尔血治疗消化道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沈琳  李洁 《中国肿瘤临床》1999,26(2):137-138
观察采取先大剂量后小剂量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消化道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对3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分组,初次化疗组和重复化疗组。化疗后48h以上,如果两次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3.0×109/L,则采用惠尔血治疗。先大剂量皮下注射,待白细胞≥10.0×109/L后,剂量减半维持7~10天。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6.6%,6天内白细胞数10.0×109/L的比率,初次化疗组明显高于重复化疗组。该实验提示采用先大剂量后小剂量惠尔血(G-CSF)治疗消化道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1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腺癌(其中结肠癌11例,直肠癌4例),恩度给药剂量和方法为7.5mg/m2,每日1次,连续14天;联合的化疗药物为既往未使用的或与既往治疗无交叉耐药的化疗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每21天重复使用。按照RECIS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毒性反应按照WHO抗癌药物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表现和分级标准评价。结果:全组15例,使用恩度联合化疗2个周期8例,3个周期5例,4个周期3例,有效率(CR+PR)为26.7%,疾病控制率(DCR)为66.7%。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乏力、心脏毒副及外周神经毒性。结论:初步观察表明,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低,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TPF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Ⅲ一Ⅳa期鼻咽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组)及以5-氟尿嘧啶+顺铂组成的同期放化疗组(对照组)。新辅助化疗药用量:紫杉醇135mg,/m^2,d1,顺铂20mg/m^2,d1-5,5-氟尿嘧啶750mg/m^2,d1-5,每21天重复,治疗组所有病人均接受两个疗程TPF方案新辅助化疗。第2程新辅助化疗后14天即开始放疗。两组同期放疗相同。放疗采取6MV X线常规照射,鼻咽部总剂量约DT 70Gy/49天,颈部预防剂量约DT 50—55Gy/35—42天,治疗剂量约60-70Gy/42—49天。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鼻咽及颈部肿瘤消失的平均剂量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肿瘤临床全消率分别为87.8%与77.6%(P〈0.01)。不良反应主要为粒细胞下降、脱发、口腔黏膜反应及胃肠道反应,均能耐受。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可提高肿瘤消失率,是治疗晚期鼻咽癌有效安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 - 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 )的治疗效果。方法:试验组:采用长春瑞滨(NVB)+顺铂(DDP)方案化疗2个周期,同时加用康莱特注射液200ml/d静脉滴注,21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单用NVB+DDP。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56.7%(17/30)和37.5%(12/32)P〈0.05,差异显著;试验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3.3%(7/30),而对照为43.79%(14/32),P〈0.05,差异显著;试验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4/30),对照组为25.O%(8/32),P〈0.05,差异显著;试验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及体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康莱特联合NP方案化疗可提高化疗的疗效,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654—2注射液在非小细胞肺癌动脉灌注化疗中的增效反应与不良反应。方法:76例中晚期NSCLC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经支气管动脉推注化疗药物(MMC、VDS、DDP);实验组34例,先经支气管动脉推注654—2注射液(10—20)mg,以后推注化疗药物;每月1次,连用3次为1疗程。结果:对照组有效率49.99%,实验组有效率61.76%,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率两组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654—2注射液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中能提高化疗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晚期肺癌患者的抑郁状态在化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Zung's抑郁自评量表,对可评价的111例住院的晚期肺癌患者在化疗前、中、后进行抑郁情绪的评估。结果:化疗中患者的抑郁人数比化疗前增多(P〉0.05),出现Ⅲ-Ⅳ度化疗不良反应的晚期肺癌患者发生抑郁的人数较仅出现Ⅰ-Ⅱ度化疗不良反应的肺癌患者发生抑郁的人数要多(P〈0.05);化疗后病情有缓解的晚期肺癌患者中的抑郁人数较化疗后病情是稳定或有进展的肺癌患者抑郁的人数要少(P〈0.05)。结论:较严重的化疗不良反应有可能会增加晚期肺癌患者抑郁的发生;肿瘤病情的缓解有可能会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配合TEC方案(多西紫杉醇、表阿霉素、环磷酰胺)治疗对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VEGF)水平及全身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9例原发性乳腺癌随机分为单纯TEC方案组(Ⅰ组29例)和黄芪注射液+TEC方案组(Ⅱ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sVEGF表达情况及全身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Ⅱ组治疗后患者sVEGF水平,不仅低于治疗前,而且低于Ⅰ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化疗不良反应低于Ⅰ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TEC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中VEGF的浓度,减轻化疗不良反应,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榄香烯注射液联合紫杉醇加卡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6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紫杉醇175mg/m2,d1;卡铂AUC-5,d1。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榄香烯注射液,于化疗前3天开始应用榄香烯注射液500mg,连续使用14天,为一个周期。所有患者每周期评价毒副作用,接受2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即(CR+PR)分别为61.3%、4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脱发、末梢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榄香烯注射液能增加紫杉醇加卡铂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