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对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加强术中护理配合。结果:124例患者手术时间100~160 min,术中出血量10~30 ml,无硬脊膜、神经根损伤及其他严重损伤,未出现椎间隙感染、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效果良好。结论:术前椎间孔镜特殊器械及仪器准备齐全,术中注意与患者交流,防止神经根损伤,器械护士熟悉手术操作步骤,准确传递器械,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中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6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患者行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2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P〈0.05),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缩短(P〈0.05),手术时间2组患者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7d后观察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2组患者JOA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患者手术7d后短期治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x2=1.131,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小切口开窗手术疗效相当,前者创伤较小、术后恢复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3.
椎间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目前在绝大多数基层医院经保守治疗无效后仍以开放性手术为主,其中以开窗并椎板切除术、髓核摘除术居多,而开放性手术难免产生一些组织损伤及并发症。现将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与预防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椎间孔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三门峡武强中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椎板开窗切除术,观察组行椎间孔镜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状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术后1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椎间孔镜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较优疗效,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小切口开窗手术,观察组采取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67%(P=0.0365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更佳,患者创伤小,且术后恢复良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原切口神经根管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腰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采用原切口神经根管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腰痛患者16例。年龄19~62岁,中位数37岁。其中原位复发14例、其他节段发病2例。对于原位复发者,沿原切口切开,松解神经根管,摘除突出椎间盘,腰椎失稳或滑脱节段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对于其他节段发病者,按初次病变处理,采用小切口半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初次术式,半椎板开窗联合椎间盘切除术4例、半椎板开窗半棘突切除联合椎间盘切除术7例、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2例、椎弓根钉棒固定联合椎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术3例。两次手术间隔时间6个月至18年,中位数8年。术后随访观察腰痛缓解、腰椎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中位数38个月。术后3个月,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6.69±0.50)分降至(1.06±0.30)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疾患评分由术前(14.5±0.5)分升高至(22.3±0.5)分;采用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6例、良5例、中5例。术后6个月患者满意度1级8例、2级5例、3级3例,优良率81.25%。均无术中硬膜囊破裂、神经根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原切口神经根管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腰痛,可以降低手术难度,保持术野清晰,改善腰部疼痛,有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患者满意度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6年3月~2009年3月3年间180例进行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根据LD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椎板间开窗、半椎板和全椎板切除的突出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手术治疗后,随访记录患者两年的恢复情况。结果:开窗髓核取出术的治愈率93.2%,继发率6.8%,并发症率2.9%;半椎板切除术治愈率为91.5%,继发率8.5%,并发症率4.2%;全椎板切除术治愈率83.3%,继发率16.7%,并发症率16.7%。结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愈率最低达到了83.3%,疗效明显,但同时也伴有一定的继发风险和并发症,所以要谨慎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23例,治疗组给予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腰椎间盘摘除术,其中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7例,半椎板切除术5例,全椎板切除术6例,椎间融合术2例;经前路手术3例.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为3-5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15天.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有5例病例复发,1例患者手术治疗.治疗组总优良率为93.3%,对照组总优良率为96.1%.结论: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椎间孔与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行经皮内镜下L5S1椎间盘切除术患者(椎间孔入路38例,椎板间入路42例),通过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椎间盘突出位置及大小、椎间孔高度、椎板间距离、髂嵴高度等,统计两组并发症,并使用术前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来分析各组疗效。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两组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降低。在基本影像学资料统计中,髂嵴高度、椎板间距离及椎间孔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突出椎间盘组织移位程度、移位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例椎间孔入路未彻底减压,再次行相同入路手术;6例(2例椎板间入路,4例椎间孔入路)复发,4例行相同入路手术,2例改行开放椎间盘切除术;9例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最终1例出现足下垂;术中6例发生了硬脊膜撕裂,都为椎板间入路,仅1例发生脑脊液漏,无感染、继发性椎间盘炎或者腹部脏器损伤发生。结论:经皮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但椎间板(TF)入路对于肩型、中央型及复发型椎间盘突出有较好临床疗效,而椎间孔(IL)入路更适合于腋型及移位型特别是重度移位型椎间盘突出症,具体疗效与操作者熟练程度及对适应症把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后路椎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采用侧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照组采用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Macnab标准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2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 VAS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 h VA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ODI评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ODI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与术前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是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切口小、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临床疗效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差别不大,其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方法:搜集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例,对照组接受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开展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卧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0 d、90 d的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切口开窗手术比较,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更为突出,术后康复效果佳,有效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1~72岁,平均(42.25±6.43)岁。全部患者采取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观察30例患者术后症状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取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经皮内镜手术疗效。结果:术后12个月随访按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6.7%,30例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30例患者术前与术后1,3,12个月,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和术后12个月相比腰腿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相比腰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曹媛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4):141-142
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 T E D)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操作,术中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具有安全、对脊柱的稳定性破坏小等优点[1-3]。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进步,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日趋成熟,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是在经皮椎间盘自动切吸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微创技术,该技术仅在局麻下行腰椎侧后路经皮穿刺,将直径7.5mm的手术工作通道经椎间孔入路直接行椎间孔内置入,在内窥镜可视下直接取出致压物。由于手术在局麻下操作,手术中不破坏腰椎间的关节韧带结构,对腰椎稳定性无显著影响,不需要牵拉神经根和硬脊膜囊,对椎管内神经组织无明显骚扰,不会导致椎管内明显的出血和粘连。应用此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33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后正中入路,椎板间开窗、半椎板切除术或全椎板切除术3种方法手术,术后康复治疗、跟踪随访2~5年,利用Macnab评估标准进行评估。结果随访2~5年,取得良好疗效,优81例,良43例,优良率达91.8%。结论在严格的手术适应证下,施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 自1986年4月~1994年6月,我院对98例腰椎间盘突出的住院病人施行了髓核摘除术。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98例病人中,男78例,女20例。年龄32~64岁。局部麻醉64例,硬膜外麻醉35例;开窗式髓核摘除术72例,半椎板切除术21例,全椎板切除术5例。术中硬脊膜破裂8例,其中有马尾神经损伤者3例,神经根器械夹伤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56~62岁,中位数58岁。椎间盘突出节段,L_(3~4)5例、L_(4~5)16例、L_5S_11例。病程3~6个月,中位数4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腰腿疼痛情况,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80~140 min,中位数100 min。术后下床时间16~40 h,中位数26 h。住院时间4~8 d,中位数6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及神经根粘连等并发症。腰腿疼痛VAS评分,术前(7.9±1.8)分,术后1 d(2.7±1.4)分、7 d(2.5±1.6)分、1个月(1.9±0.8)分、6个月(1.7±0.6)分。术后6个月按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13例、良7例、可1例、差1例。差的1例非手术治疗2个月后症状改善不明显,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最终疗效评价结果为良。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减轻腰腿疼痛,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东莞市虎门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8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单一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观察组(44例,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小切口开窗法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行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组64例术后服用中药汤剂,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脱水激素治疗。结果术后随访4~8个月(平均6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为7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配合小切口开窗法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Twin(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在重度退行性腰椎间盘疾患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2007年2月至2009年6月对18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症患者,行后路“小开窗”式腰椎间盘摘除同时并单B—Twin植入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恢复,术后随访B—Twin在腰椎间隙植入融合良好,未发生松动和滑移现象,椎间融合。结论:后路小开窗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后,B-Twin置入失稳椎间隙达到即刻稳定腰椎,维持,恢复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生理弯曲,手术创伤小。B—Twin为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膨胀后显狼牙棒状,稳定性好,无须钉棒系统辅助内固定,植骨量大,融合率高,本文认为它是目前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失稳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椎板–黄韧带复合体重建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洛阳正骨医院住院治疗的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椎板–黄韧带复合体重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各项评分指标与手术之后硬膜外纤维化(EF)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EF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及两组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中采用椎板–黄韧带复合体重建法,能够加快康复速度,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