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中焦"之谓首见《内经》,就其功用而言,《灵枢·营卫生会》有言"中焦如沤";又谓:"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灵枢·决气》也有论及:"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为赤是谓血",由以上可知,中焦具泌别糟粕和津液、腐熟蒸化水谷、化生精微物质、奉身化赤滋营固卫之用,其斡旋气机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三焦辨证护理三焦这个概念,最早出自《内经》,它将人体躯干中的脏腑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称为上焦、中焦、下焦。上焦是指咽喉至胸膈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是指膈下至脐部以上的脘腹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在内;下焦是指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等脏腑。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根据《内经》提出的三焦  相似文献   

3.
<正>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中最基本的辨证纲领,近代医家祝味菊在历代中医学者的不断实践的基础上于《伤寒质难》中明确将其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首次提出"八纲"的概念,是中医的基本辨证方法。气血津液辨证,是运用气血律液理论辨别证候的属性与特点。《灵枢·本脏》:"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  相似文献   

4.
<正>中医养生之道源远流长,累积了历代先贤医家的经验和智慧,《黄帝內经》是最古老的医学典籍之一,也是历代养生著作中,价值最大,影响最深的经典之著,成为历代养生及医家必加钻研的典籍[1]。《素问·上古天真论》"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  相似文献   

5.
甘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皆有收载。能归十二经,具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的作用。《本经疏证》曰:“《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凡为方二百五十,用甘草者,至百二十方。”现在临床方药中,运用  相似文献   

6.
1 血的生理1.1 概说中医学认为,血是在心气的推动下循环于脉道之中以营养周身的红色液体,它内注五脏六腑,外滋四肢百骸,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灵枢·决气》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邪客》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再注五脏六腑”。血液的生成,来源于中焦脾胃所消化摄取的水谷精微,再经转  相似文献   

7.
中药"反药"在经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性功能相反的药物能否在方剂中同时配伍应用?历代医家众说纷纭,一些医家认为“反药”不可同用; 另一些医家则认为“反药”同用可起到相反相成,反抗夺积的效能。如《本草纲目》谓:“相恶、相反同用者,霸道也,有经有权,在用者识悟尔。”《医学正传》谓:“外有大毒之疾, 必有大毒之药以攻之,又不可以常理论也。如古方感应  相似文献   

8.
中风先兆是指预示有卒发中风可能的临床征象。中风的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而中风先兆防治对于控制或截断病情向卒发中风转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据有关文献,就中风先兆及其防治作如下概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某些参考。一、中风先兆的临床表现、预报和诊断中风先兆的临床表现,历代医家有较详细的记述。如元·罗天益《卫生宝鉴》说:凡大指、次指麻木或不用者,三年有中风之患。”元·朱丹溪说:“眩晕者,中风之渐也”。明·张三锡《医学准绳六要》说:“中年人但觉大拇指作麻木或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三年内必有暴病。”清·李用粹  相似文献   

9.
中焦湿热证候,或由上焦湿热不解,渐传中焦而来;或因素体脾胃运化功能障碍,水湿内蕴,又外感湿热邪气,内外合邪而发。其病变以脾胃为中心,是湿热邪气郁阻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障碍,气机阻滞,升降失司的一类证候。湿热病在中焦稽留时间最长,因人的体质有异,或湿邪与热邪二者的轻重程度有别,其证候类型也不相同。若素体阳虚阴盛,或湿邪偏重者,多表现为湿重于热,病变中心在足太阴脾;若素体阳盛,或是邪偏重者,多表现为热重于湿,病变中心在足阳明胃。即叶天士所谓:“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若脾湿与胃热并重者,则每呈湿热…  相似文献   

10.
概况老年学是研究与衰老有关的生物学,医学和社会卫生等诸方面问题的一门新兴科学,它有着极其广阔的研究领域和发展前途。我国对衰老的研宄早在公元前《黄帝内经》一书中已把老年卫生列于卷首。特别是有关“摄生”方面的研究如:《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等均作了精辟的概述。此后,历代医家在自己的实践中反复不断地予以充实和发展。如三  相似文献   

11.
辛开苦降法与临床脾胃病证治特点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开苦降法是指用辛味药开通胸脘气机,用苦味药通降下行,辛苦相合,藉宣畅气机而达通降目的之方法。适用于在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出现的寒热互结、中焦痞满的证候,是临床上治疗脾胃不和、中焦升降失常的独特疗法。辛开苦降法首创于仲景《伤寒论》,并为后世医家所推崇。辛开苦降法的  相似文献   

12.
中医各家对囊痈症状的描述与现代医学之急性附睾炎或睾丸炎相似。《外科正宗》描述:“囊痈初起,不红微肿,肾子引痛,起坐自便者轻。已成,红肿发热,形色光亮,疼痛有时,饮食有味者顺。坚硬紫色,日夜痛甚,小便不利,大便泻泄者重。”李梴《医学入门》:“囊痈初起肿痛,小便涩滞,寒热作渴,当清肝火,分消湿热以泻之。”明朝《薛己医案》指出:“囊痈肿痛未作脓者,疏肝导湿,肿硬发热者,清肝降火”。历代  相似文献   

13.
达原饮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原饮”是明代吴又可所创,载于《温疫论》主治温疫初起邪伏膜原之证。清代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将达原饮的药味略加增减治疗“中焦热结,阳陷之证”甚验。以此为  相似文献   

14.
林家坤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6):138-139,封三
正0治阳三十六法钩玄之总论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被历代医家奉为"医门圭臬,医家之圣书。"该书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方药应用的基本规范,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1]一书中,十分重视阳气学说,将"阳气"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全书始终,围绕阳气病变来解决所有临床问题。全书充满了"重阳、崇阳"的思想。《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出:"阳气者,若天  相似文献   

15.
《景岳全书·心腹痛》指出:“痛有虚实……辨其之法,但当察其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久痛者多虚,暴痛者多实,得食稍可者为虚,胀满畏食者为实;痛徐而缓莫得其处者多虚,痛剧而坚定不移者为实,痛在肠脏中有物有滞者多实,痛在胸胁经络不于中脏而牵连腰背无胀无滞者多虚,脉与症参,虚实自辨”。可见,患者疼痛部位、性质乃是辨别虚实的主要因素。 1 脾胃虚弱 饮食不节 素体脾胃虚弱,或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伤而导致中焦虚寒而痛者,根据整体情况及证候而治疗,从脾胃为后天之本来考虑,常用六君子汤为主,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经方,中医学界最为普遍的说法,即指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所载方剂,乃相对于宋、元以后出现的时方而言。汉代之后,历代医  相似文献   

17.
<正>朱佳教授对咳嗽的诊治经验丰富,造诣颇深。对于"肝咳",朱佳教授有着独特的见解。本文梳理了朱佳教授的学术观点,总结了他对"肝咳"病因,病机,治法的观点。"肝咳"的理论发展"肝咳"首载于《素问·咳论》。历代医家对"肝咳"的症状,病因,病机有着逐渐深入的认识。《素问·咳论》提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胁下满。"隋代,巢元方所著《诸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中医对糖尿病从心论治的认识糖尿病性心脏病按其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学中的"心悸"、"怔忡"、"胸痹"、"惊悸""胸痛"、"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证范畴。对其症状历代医家作了精辟的描述,唐.王焘在《外台秘要》中引《古今录验》云:"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  相似文献   

19.
<正>《黄帝内经》中提出了经络理论,《灵枢·脉度》[1]云"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指出经与络的关系,《灵枢·本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的生理功能通过络脉得以实现,络脉有联系脏腑肢节、内外表里、贯通营卫的作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最古老的医学著作《内经》中有着关于康复医疗的记载。以后,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康复医疗的内容在历代医家所著的内外诸科的书籍中愈来愈多。到了清代,康复医疗已成为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一些医书中,出现了专论康复的章节。至于专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