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新安医家汪赤厓《广陵医案》中三则具体医案为例,结合《黄帝内经》、《医学心悟》等相关著作及汪氏学术思想,阐释消补并调思想的起源与内涵,总结汪氏临证辨治善用消补并调思想的学术特色。汪氏临证审因论治,重视脉诊,整体分析,权其标本缓急,善于标本缓急。通过研究汪氏消补并调的辨治特色,以期为邪正虚实证的诊疗提供思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治疗消渴病,善于病证结合,拓宽《内经》以来治疗思路,丰富其病因病机,提出阴亏阳亢,津涸热淫为消渴主要病机。认为脾瘅迁延不愈,可转为消渴,使消渴的辨治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3.
《石山医案》是汪机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体现,通过研读分析其中的调经验案,发现其治疗月经病具有辨证重脉、治病求本、血病补气,举养脾胃善用膏丸的特点,并通过office2010对调经方中9例验案中13张方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汪氏善用甘味药物、重视脾胃的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4.
汪机,字省之,号石山,安徽祁门人。生予1463年,殁于1539年,是新安医学创始人之一。生平著述甚丰,其中《营卫论》、《病用参芪论》均附在《石山医案》上卷。笔者通过点校与治验,体会汪氏以其宏观思维阐发营卫气血的论述,多向性地总结和善用参芪为特色,在明代树立培元于一帜。兹不吝赐教,整  相似文献   

5.
汪廷元,字瓒禾,号赤崖,安徽歙县人,为清代新安著名医家。汪氏毕生鉴于前贤,精研经旨,临床辨治有理有法,潜方用药灵活效验。行医数年兢兢业业,苦于钻研,名震一时,治病多奇验,则为案笔之书,即《新安医案》(又称《赤崖医案》),成书于清.乾隆四十七年  相似文献   

6.
以金元四大家朱丹溪《朱丹溪医案》中病机为气郁、血郁、痰郁、火郁的四则医案为例,结合《格致余论》《金匮钩玄》《丹溪心法》等相关著作和朱氏学术思想,阐释朱氏善于从"气血痰郁"论治杂病的特色。进而深刻认识中医辨证论治杂病的思想,以便提高临床施治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安徽休宁人。生活在明代嘉靖至万历(公元1522~1619)年间~([1])。孙一奎年幼聪明过人,立志"不为良相,则为良医",遂舍儒而从医,师从于汪机弟子黄古潭,经三十年勤求博采,学验俱丰,名噪当时。《孙文垣医案》辨病论治详实,治疗妇科疾病见解独特,笔者选取书中治疗产后杂病的典型验案,分析其辨治特色,以供现代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证病并辨的方法,选用《金匮要略》当归贝母苦参汤为主方辨证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收效显著。治肝倡调肝理肺从肺论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挖掘、继承和弘扬陈可冀辨治骨性关节炎之学术思想,探讨骨性关节炎的核心病机与治疗理念。方法:查阅《陈可冀医学选集》《陈可冀学术思想及医案实录》《清宫医案集成》等学术著作,以及聆听陈可冀教诲,开展基础理论、临床应用和开发研究。结果:(1)骨性关节炎以关节软骨退变为原发、骨质增生为继发的病理特点,关节软骨退变临床表现为痿,骨质增生临床表现为痹,本痿标痹为骨性关节炎的核心病机。(2)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理念,应本着整体观念和病证结合的原则,客观辨证地分析。从本治痿,从标治痹。急则治痹痛,祛风湿,止痹痛;缓则治痿证,补肝肾,益气血;久则痿痹同治,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湿,止痹痛。(3)临床治疗骨性关节炎,运用独活寄生汤内服(风寒湿痰瘀随证加减),洗腿又方熏洗,整骨麻药外涂,膝关节炎治疗仪家庭理疗。结论:形成了以本痿标痹为核心病机的辨治骨性关节炎之新理念、新方案。  相似文献   

10.
胁痛证治     
胁痛证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一般多从肝郁气滞、瘀滞经络、湿热壅结、肝肾不足等证型辨治。胁痛证也常为胆石症、肝炎、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精神神经性疾病患者的主诉症状,故临床辨治除遵循上述证型规律外,还当考虑胁痛所见疾病的特殊规律及个体差异。为此,我们特组织以下笔者,就上述病种辨证、辨病,谈谈治疗和体会。叶世灿(上海市香山中医医院):胆石症所致的胁痛,祖国医学没有专论专著,但根据该病的特征,右胁作痛伴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吐苦水、大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新安名医郑重光著有《素圃医案》4卷。作者通过对《素圃医案》卷二中痢疾治效的验案认真研读,分析、归纳郑重光论治痢疾的学术特色及治疗经验:四诊合参,以脉为准;治病求本,多从肾治;温阳益火,擅用姜附;表里皆病,俾邪外解。  相似文献   

12.
探析张介宾《景岳全书》辨治怔忡惊恐特色。张氏治病重视命门水火,善补真阴真阳,指出真阴真阳亏虚是怔忡惊恐的基本病机,提出真阴真阳亏虚为本,虚则补之,客邪为标,补虚与祛邪兼顾,情志为病,治疗以补虚为主,亦需调养情志的论治原则。用方以“补阵”为主,用药性味以温药、平药及甘药为主,归经以心、脾、肺、肾经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安神为主,充分体现了张氏真阴亏虚,甘平补之,真阳亏虚,甘温补之、扶阳不忘补阴,补阴不离扶阳、治病必求于本,用药贵在精专的方药特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梳理挖掘《名医类案》中产后病用药特色,为现今产后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临床参考及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统计软件EXCEL分析产后篇涉列的63则医案及其他篇章中提及的产后医案共计12类疾病的论证治疗,分析证候分布特点,主要方剂应用频次,探讨产后病的发病机制及用药规律。结果:产后病篇应用频次3次(包括3次)以上的方剂为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四物汤、八物汤。结论:明代以前医家治疗产后病重视健脾益气生血,强调产后气血不足的生理特点。常用健脾生血、益气化津的药物,同时少佐辛温药,以开启玄府微微发汗达到疏通经络,祛瘀生新,调和营卫、邪自外出的目的;临急症时多法并举,内服外治结合,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时刻注意顾护正气留人治病为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4.
胁痛为肝胆类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病症,其病位虽在肝胆,但与脾、胃、肾密切相关。西医对符合非手术指征的肝胆性疾病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且中医目前对于此类疾病引起的胁痛无较全面的认识及治疗。薛敬东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胁痛在临床上常见于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囊切除术后、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其主要病机为肝郁气滞,湿热为该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薛敬东教授通过临床辨证,以疏肝健脾、清热利胆为总则,不忘滋养肝肾、活血化瘀治疗胁痛,疗效显著。本文对薛教授辨治胁痛经验进行总结,旨在为今后胁痛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余国珮,字振行,号春山,清代婺源沱川人。中年弃儒就医,悟《参同契》而得岐黄三昧,著有《医理》、《婺源余先生医案》《痘疹辨证》等医书。余氏学术思想核心内容是将燥、湿理论完备的贯穿于理、法、方、药之中,发明了独具特色的"燥湿为纲"学说。《婺源余先生医案》载案70余则,所列诸病,多从"燥湿"论治,而案中燥证之条又占十之八九,辨治思想独到。现撷取医案三则,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6.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病证,眩晕临床渐呈多发、频发趋势,西医多以对症处理为主,其治疗效果欠佳且容易复发。熊继柏教授,国医大师,对眩晕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熊继柏教授认为临床辨治眩晕应以虚实为纲,辨治眩晕主要在于风、痰、虚3个方面,以痰浊上泛、风阳上亢、气血虚、肾精亏损四个证型为主。痰湿眩晕治以健脾祛湿,化痰熄风,方用定眩汤加减,风阳上亢证治以平肝潜阳,清火息风,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气血虚证治以益气升阳,方用益气聪明汤加减,肾虚眩晕治宜补肾填精,可选杞菊地黄丸。总之,辨治眩晕始终要以抓主症、辨病机为核心,在病证相合前提下随证化裁,灵活加减。现列举医案4则,并通过对医案的辨证分析,总结熊继柏教授治疗眩晕的经验,为临床学者治疗眩晕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安徽省休宁县人.生于明嘉靖年间,幼受儒学,15岁后攻读轩岐遗书及诸家医籍,又问业于汪石山弟子黄古潭先生.并挟医术,遍游各地,广询远揽,访问名贤,探冥搜奇,其术宜精.万历初,客吴兴,为人治病多验,医名日起.著《赤水玄珠》、《医旨续余》、《孙文垣医案》等书,《孙文垣医案》一名《赤水玄珠医案》,又名《生生子医案》.全书按孙氏临证所在地区不同而分为《三吴治验》(一、二卷)、《新都治验》(三、四卷)及《宜兴治验》(五卷),共收载验案397则.论病详确,临症精思,论证有独见,治病有特色.此医案中即含治痹验案多则,并屡起沉疴.  相似文献   

18.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具有反复性、周期性、自愈性的局部口腔粘膜破损疾患,西医目前缺乏有效根治手段.导师刘光伟教授擅从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该病,认为该病的病机关键在火,不外乎虚实两端,故以火为着眼点,提出了以和为主的治疗思想,及辨虚实、调寒热、分脏腑的治疗理论.根据疾病的病程、溃疡的特点及好发的部位将该病分为"急性期、缓解期、收口期"三期.急性期实火熏灼,火势较甚,病位在心、脾,以清实火为主,治以清热泻火,苦寒直折;缓解期中土伏火,病位在脾、胃,以泻脾胃伏火为主,治以补土伏火,甘温除热;收口期虚火上炎,病位在肝、肾,以滋补阴津为主,治以滋阴清热,引火归元.治火而不拘泥于火,根据火邪的特点及程度,因势利导,清温同用,消补兼施,使实火以清,虚火得降,邪气自除,溃疡转愈.  相似文献   

19.
张聿青为清末著名的医学家,临床诊病善于辨证实色,尤重视脉诊,并注意撰写医案。其医案善于用中医理论进行推论,然后针对中医病因病机的症结所在,再如以证治,案中有注,便于他人揣摩学习。现仅就医案中有关失眠的理论、辨证论治特点等进行归纳分析,以期加深对中医睡眠理论的理解。1案中的睡眠理论概说张聿青医案中对前人的中医睡眠医学理论有一定的论述,其论述虽少,确反映了中医睡眠理论的部分内涵,大致可反映中医睡眠医学理论的轮廓。1.1阴阳睡眠说案中引经文云:“阳入于阳则寐,阴出于阳则寐。”用阴阳学说解释人体生命节律是…  相似文献   

20.
胸痹心痛是现代临床上较为多见的病症之一,与现代医学"冠心病"的症状类似。其病因病机多为上焦心阳虚衰、下焦阴寒上乘。本文通过研究《叶氏医衡》、《临证指南医案》、《叶桂医案存真》等著作中有关胸痹心痛的论述及医案,发现叶天士通阳散结治疗胸痹心痛上承仲景之法和历代先贤的研究,注重温通,下启"血络痹痛"与"涌痰法",提出"久痛必入络"、"痛久入血络"以及"涌吐痰涎"等观点,同时兼顾脾胃、寓通于补,注重情志因素,发展了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理论。叶氏用药平淡简易但疗效颇佳,其辨治胸痹心痛的思路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