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及对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样本时间: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样本来源:该院收治的92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进行基础治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愈合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6.0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愈合优良率为97.83%,对照组为78.2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且可显著改善其下肢功能,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缺血性卒中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缺血性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口服巴氯芬片,治疗组给予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日常活动能力(ADL)评分和表面肌电图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AS、FMMS、ADL评分、胫骨前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和表面肌电均方根(RMS)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MS、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AS评分、胫骨前肌IEMG和表面肌电RM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结论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缺血性卒中后下肢痉挛疗效显著,患者临床症状及表面肌电图改善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按揉法治疗胫骨前肌运动疲劳的疗效.方法:60名健康志愿者分为2组,每组30名.两组均采用等速测试训练进行左侧胫骨前肌疲劳造模,造模结束后,观察组进行推拿治疗5 min,对照组平躺休息5 min.用表面肌电图分别测定两组踝关节被动活动过程中胫骨前肌、腓肠肌的积分肌电、最大振幅、中位频率和斜率.结果:两组胫骨前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生物反馈及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痉挛上肢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卒中肘关节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生物反馈及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结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侧肘关节屈肌群表面肌电图数值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对照组肘关节屈肌群表面肌电图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配合生物反馈及中药熏洗能影响降低脑卒中后痉挛上肢的表面肌电数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电刺激中选择合适的电参数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及肢体功能恢复.方法:采用TERESA-神经肌体仪(低频脉冲治疗仪)对23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中选择合适的刺激参数,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结果:23例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损伤患者,经1~2个疗程治疗后受损神经功能有明显恢复.肌电图检查亦支持上述结果.结论:在合适电参数范围内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可有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围浮刺配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在肌电图中波幅变化。方法将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运用围浮刺配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用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2星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Lysholm膝关节量表评分(LKSS)、肌电积分值对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同时采用肌电图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膝骨关节炎在肌电图中的波幅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总分、LKSS评分、肌电积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浮刺配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以低频电刺激屈伸交替法为主对腓神经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0例腓神经损伤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低频电刺激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配合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屈伸交替法对于腓神经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痉挛性偏瘫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4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分别采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及电针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H波、M波最大波幅及H波/M波最大波幅比值的变化情况,作为判定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变化的客观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2个疗程(28d)治疗后H/Mmax均降低,且治疗组H/Mmax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电针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后,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异常活动的抑制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疗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交互抑制的反射活动,对脊髓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产生了调整作用,使痉挛侧肌群肌紧张度下降,从而缓解肌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给予不同程度的面神经炎患者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52例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对比分析波幅30%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波幅≥30%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肌电图波幅30%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肌电图波幅≥30%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肌电图波幅≥30%面神经炎患者的效果更加显著,可明显恢复面神经功能,促进痊愈,提高生活质量,且应用安全性高、适应证广泛,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皮内针埋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表面肌电图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除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外,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皮内针埋针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分评定和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3种状态下(放松、干吞咽、咽水)舌骨肌群的sEMG最大波幅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内针埋针配合NMES、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显著提高其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化痰通窍方联合温针灸对脑卒中肌张力增高患者的临床疗效、表面肌电图指标、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8月—2022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肌张力增高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痰通窍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表面肌电图指标及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情况。结果:经治2月,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68%(38/41),高于对照组的70.73%(29/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表面肌电图指标比较,观察组胫骨前肌和肱二头肌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协同收缩率(C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氧化应激水平比较,观察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窍方联合温针灸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脑卒中肌张力增高患者的肌张力,调节氧化应激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1病例资料 患某,女性,43岁,2011年5月10日初诊.诉"左小腿外侧及足背疼痛、麻木1月".1月前散步时不慎扭伤左踝关节,当时左踝关节疼痛、肿胀,并出现左小腿外侧及左足背疼痛、麻木、无力,行走困难.肌电图检查诊断为左腓总神经损伤.予以中频脉冲治疗后左踝关节肿胀消失,但左小腿外侧及左足背疼痛、麻木未有改善,左踝关节处也仍有疼痛感.体检:患者左小腿外侧、左踝关节、左足背部压痛,左小腿外侧及左第一趾蹼皮肤感觉减弱并有麻木感.左踝关节及左拇趾不能背伸,行走呈跨越步态,无肌肉萎缩.肌电图检测结果示:左腓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左腓总(腓骨小头处)神经运动传导诱发电位波幅降低.左腓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左胫骨前肌检肌重收缩时运动单位数量减少,峰值电位降低.诊断:左腓总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电子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寻求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电针加电子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电子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进行对照观察.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MMT肌力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等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配合电子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有效,有助于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针灸在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中风足下垂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疗法,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西医康复疗法,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积分肌电值和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 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 92%,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Fugl-Meyer和Bathel积分)、积分肌电值(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腓肠肌内侧、腓肠肌外侧)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和积分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步幅、步速、步频均上升,步宽减少,且观察组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灸可以有效提高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功能积分和积分肌电值,显著协调和平衡患者步态,提高中风足下垂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栝楼桂枝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运用《金匮要略》"栝楼桂枝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为中风恢复期肢体痉挛提供中药治疗的临床依据。方法:将52例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栝楼桂枝汤结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组25例,对照组27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并利用表面肌电图记录患侧膝关节屈曲肌群最大等长收缩时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电活动,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疗效。结果:改良Barthel指数及表面肌电图的肌电活动均提示治疗组在患肢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栝楼桂枝汤对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有较好的疗效,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对于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伸肌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腕踝关节活动的影响。方法将16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4例。两组均接受西医内科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辨证取穴结合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伸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为91.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肌电图检查,治疗组桡侧腕伸肌波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胫骨前肌波相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见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H反射检查中M-amp/H-amp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见显著差异(P0.01)。结论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伸肌治疗可增加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桡侧腕伸肌和胫骨前肌的运动单位,降低腓肠肌的痉挛程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针灸与低频脉冲电联合维生素B1与腺苷钴胺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维生素B1 20mg/次,3次/d;腺苷钴胺500μg/次,3次/d。治疗组45例温针灸,取穴: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溪、血海、髀关;操作:采用30号40mm毫针,穴位局部行75%酒精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留针于穴位,将清艾条剪成1cm长短,置于足三里穴位针柄上,温灸3次;温针治疗结束5min,采用KT-90A型低频脉冲神经损伤治疗仪,选取患侧下肢腓骨长、短肌、胫骨前肌等肌群,脉冲波形为双向不对称方波(矩形波),频率0.5~5Hz,电流50m A,输出幅度以患者受刺激的神经干所支配区域的肌肉有节律收缩或能耐受为宜;维生素B1与腺苷钴胺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下肢功能与肌力、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2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2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1.1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灸与低频脉冲电联合维生素B1与腺苷钴胺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外伤性周围性面神经损伤40例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例外伤性周围性面神经损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并采取高压氧治疗措施,同前将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20例外伤性周围性面神经损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措施。对比分析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ortmann评分值和前额肌及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等面神经运动潜伏期及面神经M波波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观察组治疗后Portmann评分值和前额肌及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等面神经运动潜伏期及面神经M波波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55.0%)(P0.05)。结论: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外伤性周围性面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缩短病程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芒针透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住院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毫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芒针透刺天突,足三里透刺三阴交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等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1),且观察组更优(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表面肌电图(sEMG)波幅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 <0.01),且观察组波幅上升明显(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 <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芒针透刺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肌运动功能并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深刺天枢穴联合个体化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盆底表面肌电与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9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固定模式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深刺天枢穴联合个体化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表面肌电、胃肠激素、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2%,观察组总有效率与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盆底表面肌电、胃肠激素水平、临床症状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深刺天枢穴联合生物反馈可提高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盆底表面肌电特征指标与胃肠激素分泌水平,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