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抑制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患肢痉挛,加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Brunnstrom偏瘫分期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来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runnstrom和FIM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组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后带针状态下行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针刺后行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患在针刺带针状态下行康复功能训练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半月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对两组患者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且治疗组BBS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IM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针刺带针状态下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效果优于针刺后行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人中穴为主联合运动疗法对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取穴治疗;观察组予以针刺人中穴为主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NIHSS)评分、Fugl-Meyer(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L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人中穴为主联合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治疗对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生存质量、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的效果。方法:6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在运动训练的基础上,观察组增加中医的针灸与按摩。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表(WHOQOL-100)评定患者生存质量,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价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康复治疗前后WHOQOL-100评分、FMA评分、BI评分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1),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1)。结论:在运动训练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与按摩,对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及被动足背屈训练,观察组加用运动想象疗法。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FMA、MBI评分高(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中下肢肌张力分级为0级者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提高下肢肌力,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智敏  周剑 《新中医》2021,53(2):118-121
目的:观察醒脑平衡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平衡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评分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伸腕、屈腕、屈髋、屈膝肌力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伸腕、屈腕、屈髋、屈膝肌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BS、FMA、FIM及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BBS、FMA、FIM及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平衡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四肢肌力恢复,改善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亚急性期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MFT评分、ARAT评分和B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WMFT评分、ARAT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亚急性期脑卒中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胡杰 《新中医》2021,53(19):200-20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85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 例与对照组42 例,2 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平衡训练,2 组均以1 周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4 个疗程。观察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法(FMA)]、平衡功能[Berg 平衡量表(BB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 指数(MBI) 量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1%,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FMA 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上、下肢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BB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MBI 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平衡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许玲玲  张燕儿  曹建平 《新中医》2019,51(8):241-243
目的:观察小醒脑针法联合康复措施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均给予综合康复措施治疗,观察组联合小醒脑针法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评定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FMA)量表]、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功能独立性[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2组FMA量表上、下肢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1),观察组上、下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1)。2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1),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1)。2组FIM量表躯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1),观察组躯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常规康复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小醒脑针法针刺干预,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认知功能,从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患者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而对照组仅加用康复治疗。治疗2个月后,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量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运动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BI)指数评定量表(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Fugl-Meyer(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均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传统针灸与现代康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及中药内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和内服中药汤剂。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高于对照组的79.1%(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MBI评分以及QOLSS评分均升高(P0.05),在治疗1、3个月后,治疗组FMA评分、MBI评分以及QOL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及中药内服治疗脑卒中偏瘫,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针刺康复组38例、对照组38例2个研究组。用Fug l-M eyer(FM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运动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研究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FMA、Barthe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均P<0.05);各组之间治疗后比较,针刺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功能训练能极大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治疗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化指标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0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星期。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Fugl-Meyer(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ET-1水平明显下降,CGRP水平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ET-1水平低于对照组,CGRP水平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下肢功能的康复,降低ET-1水平且升高CGRP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经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8例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血脂水平变化,采用FMA评价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和ADL评价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明显(P0.05)。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评分、ADL评分及各项血脂检测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评分均明显升高,ADL评分明显降低,TG、TC、LDL值均降低,HDL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泻阴补阳针刺法对脑卒中弛缓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及瘫痪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弛缓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并给予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2组均治疗3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统计2组弛缓性瘫痪持续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Barthel评分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Barthel评分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上肢和下肢迟缓性瘫痪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弛缓性瘫痪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缩短瘫痪的持续时间,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赵素萍 《河南中医》2014,(9):1823-182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有效率为92.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降低,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恢复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数字化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只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数字化认知训练,治疗前后采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10m最大步行速度(MWS)、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FIM、MWS、FMA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数字化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康复医学科收治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40例,给予患者针刺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积分法(FMA)与功能独立性评分(FIM)分析患者运动功能与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接受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后,FMA评分与FIM积分均显著提高,治疗1月后治疗前,治疗3月后治疗前,治疗3月后治疗1月后,且各时段分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接受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后,其运功功能与活动能力均得到改善,且随着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临床疗效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多种感觉刺激(Rood)疗法对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疗效、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Rood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观察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患侧踝关节痉挛状态(CSI指数)、预后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FMA评分、CSI指数、ADL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评分、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SI指数明显降低,并且治疗后治疗组的升高、降低较对照组明显,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Rood疗法对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显著,联用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并缓解踝关节痉挛状态,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