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诊是祖国医学“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步骤和方法。与望诊、闻诊、问诊三者密切配合,是非常有利于识别病症和推断病情的,它在中医诊断学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素问·五脏生成篇》上说:“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相似文献   

2.
《内经》在针灸诊疗中是非常重视脉诊的,该文通过对《内经》中脉诊方法的文献学研究,发现《内经》明确提出的诊脉法有4种,但尚未形成后世流传的寸口诊法,其中提到最多的却是人迎寸口对比诊法。据此作者认为,人迎寸口对比诊法应是针灸诊疗中的重要诊脉法,以期能为针灸临床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脉诊源流浅谈杨秀英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脉诊”是祖国医学“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辩证论治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之一,在中医诊断学上占有重要地位。笔者现将脉诊源流作一简要概述。3切脉之法首见《黄帝内经》约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的《黄帝内经》,是中国文...  相似文献   

4.
“时病重舌,杂病重脉”,这是古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得出的结论,《金匮要略》在这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脉诊贯穿于辨证施治的各个环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理法方药的每一方面都有着有机的联系,是仲景学术思想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书中借脉象与脏腑的密切关系,指出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可从脉象表现中体现出客观规律,在辨证的过程中提出脉与证为辨证的主要客观依据。本书在脉学的表现特点是:借脉象来说明病因病机及病位病性,用脉象来鉴别诊断疾病、决定治法、推测预后及病程的深浅。借脉象以阐明病机这是《金匮要略》一书中脉学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骆文斌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1):1138-1139
脉诊是中医诊法的特色和精华,同时也是中医诊法教学的主要难点内容之一。对初学者来说,掌握好脉诊技能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不论古代的师承教育,还是现代的中医高等教育,均非常重视诊脉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本文结合笔者的个人经验与心得,就脉诊教学方法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6.
脉诊     
脉诊是通过切摸寸口脉象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属中医"四诊"之一.所谓脉象就是医生用手指感觉出来的脉搏形象,包括动脉搏动显现部位的深浅、速率的快慢、强度的大小、节律的均匀与否等等.正常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中和有力、节律均匀,中医称作"平脉",古人概括为有胃、有神、有根,"有胃"是指脉有胃气,脉来去从容而节律一致;"有神"是指脉象和缓有力;"有根"是指在尺部沉取,脉象仍然从容不迫,应指有力.  相似文献   

7.
正新安医家精于"察色按脉",清代叶天士创立温病舌诊辨证,发明舌诊燥湿诊法,辨分受邪轻重、病位浅深、证候属性、预后转归并确定治法方药,还补充了验齿、辨斑疹、辨白等法,独具匠心,发挥出了舌诊的真正作用,被后世奉为准绳;汪宏编著《望诊遵经》,系统归纳总结望诊内容,发明"相气十法",作为纲领而与"五色主病"合参,已成为现代《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新安医家尤重脉诊,视脉为医之关键,诊治上分析病机、判断证候、确定治法、遣方用药均以脉为据,形成了"温补重脉诊"、"辨顺逆、辨证情总切于脉"、"推崇张仲景平脉辨证"、"脉证无有不应"及"不失古法"等独特的学术经  相似文献   

8.
齐向华教授是山东省中医院中医内科学教授,现任山东省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齐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脉象研究,经过总结脉诊的临床功能,认为脉诊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诊脉可以辨识致病因素、病机,判定人们的个性、心理经历和心理状态,并对所患疾病具有预测功能.现将其识脉审脉以辨治疾病的三则医案浅析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9.
中医诊脉之道博大精深,历代关于脉诊的记载可谓汗牛充栋,各家立说,众说纷纭.对于脉之提纲,有以"缓急大小滑涩"为纲,有以"浮沉长短滑涩"为纲,有以"弦紧浮沉滑涩"为纲,有以"浮沉迟数滑涩"为纲,有以"浮沉迟数滑涩大缓"为纲,有以"大小迟数滑涩长短浮沉"为纲,有仅以"浮沉迟数"为纲.然此诸说者,词虽稍异,义实相通,不出表里寒热虚实六者之辨而已.学说虽多,将脉象之纲领条目,从自心中,一一为之分析,不必倚傍旧说,而自推见本源,了然心中,然后彼此参互,临诊自有条理,不致疑惑.  相似文献   

10.
舌脉是近十几年来,舌诊研究与应用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舌象观察范畴内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形态、色泽变化,对临床中血淤证、门脉高压症、肺心病、高血压病都具有独特的重要的辨证辨病价值。本文通过对血淤证和三种疾病的临床观察和动物造型,提示了舌脉诊断血淤证,特别是门脉高压症,可称得起有“金标准”般的重要作用。舌脉管径扩张、形态改变、色暗紫、病人有肝病史,即应诊断有门脉高压症;舌脉伸张呈螺丝状串珠样改变,色绛紫有咳嗽气喘病史,即应考虑为肺心病;舌脉伸长羽状侧支形成问杂有淤斑淤点、色红或淡紫,伴有胸闷气短其血压升高者,多考虑为高血压病。三种疾病,由于其病理机制不同,其产生的舌脉病变程度各有不同,更进一步说明,在某些病症中,观察舌脉的辨证辨病意义的重要,值得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继承全国名中医张西俭教授临床经验,根据张教授病机结构理论和脉学理论,分析乌梅丸证的病机结构及脉诊特点,提出消渴病乌梅丸证病机结构总以寒热错杂,阴阳不和为主,乌梅丸证的脉诊特点为阳旺阴弱.  相似文献   

12.
无标定检测提取脉搏图像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脉诊在对疾病早期诊断和非器质性病变诊疗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但是受科技发展的限制,加上传统中医相授多以口诀和感觉,主观性颇大,仍然处于经验医学的范畴之中.中医脉诊客观化和科学化研究将古老的中医脉诊与现代科学方法联系起来,可增强中国传统医学在现代社会中的理论地位和实践地位.其中,研制脉象传感器是第一步,把过去靠医生手指拾取的信号转变为可由现代工具采集、运用现代方法进行分析的信号.第二步则是依据不断改进的脉象传感器,进行深入的脉象信息分析,并寻求临床应用途径.文章应用自制的基于单目CCD摄像头的脉搏图像传感器采集桡动脉脉搏图像,提出一种无需标定CCD摄像头内外参数的方法,从图像中提取脉管径向多点离面位移变化信息,并由此离面位移变化信息以及切脉压力信息得出中医脉诊中的一些常用脉象指感特征信号.  相似文献   

13.
中医四诊通过望、闻、问、切了解病情,并运用整体辨证的理论和方法识别病证,是中医学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正如《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所言:“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而由于女性在生理上存在与男性不同的特点,针对女性因其特有的生理及器官而产生的疾病,临诊时,还需发现并遵循与其他疾病四诊时所不同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4.
惊恐伤肾的中医脉象信息临床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25例遭受惊吓刺激而出现肾气不足患者的双手六部脉象观察,揭示恐则气下,恐伤肾的脉象信息特征。方法:运用DY-SS-1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仪,根据传统中医诊脉三部九候方法,分别对25例患者及25例正常人群,进行寸关尺六部脉象信息的动态采集与描记,并运用独诊法与辨证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对于有条件的患者给与疗程的跟踪监测。结果:正常人群组的脉证诊断符合率为88%,肾气不足证组的脉证诊断符合率为60%,试验组与正常人群组在异常脉象检出率上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中老年患者以脉沉无力为主,青少年患者以沉滑为主,另有变异类型,位在两尺,其他余部可有改变。结论:运用DY-SS-1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仪及中医脉象分析方法,初步观察、揭示了恐则气下,恐伤肾的脉象信息特征,为进一步情志疾病的中医脉象观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脉诊,通常也叫切脉、把脉、候脉,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祖国医学的卓越成就之一。脉诊的方法最迟在周代就已发明了。《周礼》这部古书上,就有切脉可以观察内脏病变的记载。战国时代的名医扁鹊,对脉诊十分擅长,所以《史记》中有“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16.
介绍全国名中医张西俭平脉辨治高龄重症肺部感染经验。张西俭教授临床主张“脉诊为先,四诊合参”,以脉气脉质论阐释脉理、辨析病机。张教授认为脉气脉质论对高龄重症肺部感染有着重要意义,脉气与脉质反映了人体正邪斗争的集中部位和整体联系,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该文以高龄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为例,简介张教授的平脉辨治思想,总结高龄重症肺部感染的病因病机,以及其脉诊运用要点和辨治经验。在临床实践中中,通过对患者脉气、脉质及气质互动的综合辨析,结合望、闻、问诊,综合得出疾病整体的病机结构,进而有针对性地立法处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附验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腹诊对恶性肿瘤诊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运用中医腹诊方法诊察2007年1月16日-2007年3月1日期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的33例恶性肿瘤患者,研究不同疾病及症状的腹诊特点,及其与传统四诊的比较。结果:腹部肿瘤的患者腹力多偏实(36.0%)或实(20.0%),92.0%出现心下痞硬。肝癌和腹水的患者中100%出现心下痞硬。腹力实的5例患者中都为腹部肿瘤且其中4例在观察期间死亡。舌脉无明显异常的16例患者中,出现胸胁苦满者8例,心下痞硬13例,振水音5例,腹部压痛8例,腹力异常13例。腹诊正常的3例患者至观察期结束病情稳定,一般状态评分良好(Perfam ancestatus,PS≤2)。结论腹诊是四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肿瘤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8.
舌审例释     
舌审例释湖南省郴州市潇湘诊所(423000)欧景羔主题词舌诊中医在治疗疾病时,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断,尤其在望诊当中,要看病人的舌象,观察舌质舌苔的变化,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古典医学书籍对舌诊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内经曰:“心开窍于舌”,“脾脉系舌...  相似文献   

19.
公洁  程丽 《护理研究》2008,22(10):2716-2716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医辨证施护的重要依据之一。《临证验舌法》中云:“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开窍于此者也。查诸脏腑图,肺、脾、肝肾无不系根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可见人体气血之盛衰,病体之虚实,病位之深浅,病情之进退,都可以从舌象的变化上客观地反映出来,因此,在临床护理中观察舌象尤为重要,从舌象中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亏盛以及外邪的性质,舌诊对病情观察、饮食调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校以技能与能力培养的《中医诊断临床技能实训》课程正在逐步开展,本文从中医四诊技能和思辨能力是中医临床能力的重要部分;注重学生四诊技能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丰富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完善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以能力测试为主的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中医诊断技能实训》课程的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