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肝移植患者PICC导管血流感染的原因进行总结,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PICC导管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查阅国内外PICC导管发生血流感染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了肝移植患者PICC导管血流感染的发生原因。将我院2009年9月—2011年12月18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其中2010年10月—2011年12月90例患者PICC导管护理工作中采用系统护理干预,2009年9月—2010年9月9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置管期间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引起PICC导管血流感染的因素较多,系统护理干预对预防肝移植PICC置管患者血流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其有效降低了肝移植PICC置管患者患者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保证了肝移植患者置管期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刘绿花 《光明中医》2016,(11):1650-1652
目的了解循证护理在PICC小组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PICC小组成立后实施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12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由PICC小组按常规进行置管、维护等操作,研究组由PICC小组在常规操作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6.35%,低于对照组的20.63%(P0.05);研究组导管留置时间为(33.58±8.85)d,较对照组的(28.63±9.26)d明显更长(P0.05)。结论成立PICC小组并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的控制PICC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并探讨其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2016年3月医院接受PICC治疗的肿瘤患者460例,统计其PICC相关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管理策略。结果:460例留置PICC导管患者中,24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感染率为5.22%。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为每次穿刺次数≥2次、非贵要静脉穿刺、使用刺激性药物、白细胞计数偏低、置管时间≥1个月等。结论:肿瘤患者PICC感染发生率高且危险因素较多,针对相关因素改进护理措施,能够降低PICC相关感染风险,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改良体位及中医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治疗妇科肿瘤患者护理满意率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改良体位联合中医护理。观察2组导管异位、导管堵塞、导管脱落、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炎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和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导管异位、导管堵塞、导管脱落、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体位及中医护理干预可降低PICC置管治疗妇科肿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方法:回顾调查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医院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46例肿瘤患者资料,分析PICC导管相关感染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结果:导管相关感染与患者出汗多、免疫力低下、导管维护不当及依从性差密切相关。结论: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加强导管的维护和健康教育,做好PICC置管随访,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能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经皮股静脉穿刺留置双腔导管相关感染率。方法:选择2012年3-12月在ICU病房接受使用临时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患者60例为对照组(活动前),选择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ICU病房接受使用临时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患者63例为实验组(活动后),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圈名、选定主题、拟定计划、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设定活动目标、制定相应对策并加以实施。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使经皮股静脉穿刺留置双腔导管相关性导管感染发生率由11.6%降至4.8%,超出了预期制定的目标,并且目标达成率为123.6%。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ICU病房专科护理工作中,规范了医护人员的操作规程,减少了院内感染,加强了医护之间的密切协作,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了护理人员自我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护理对ICU患者PICC导管意外拔管率的改善效果。方法:将入住浙江医院ICU病房的90例气管插管通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受试者PICC导管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PICC导管意外拔管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P0.05),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有利于提高护士PICC导管意外拔管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可有效降低ICU患者PICC导管意外拔管率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集束预防策略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158例,给予其集束预防策略且每日评估,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将其分为2组,未感染患者1 046例为对照组,感染患者112例为观察组,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 158例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总置管时间为15 034 d,平均置管时间为13 d,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7.4/1000导管留置日。经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肤贴种类、更换肤贴时间、输入TPN等因素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插管方式、置管位置、接头消毒及时性等因素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显著相关(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插管方式、置管位置、接头消毒及时性均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集束预防策略可以明显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21,36(12)
目的 探究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在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PICC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50例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的患者为对照组,50例进行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的患者为干预组。观察2组患者PICC管理能力量表(CPPSM)评分,自我效能感,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感、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对乳腺癌PICC患者进行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PICC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感和护理满意度,减少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PICC)门诊维护中的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实验选取2014年01月—2014年09月门诊维护的患者144例次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06月门诊维护的患者162例次作为干预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异位、移位、粘膜损伤、静脉炎、导管脱出、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肿瘤患者PICC门诊维护,不仅可以优化PICC导管维护流程,降低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措施。方法:我院收治的患者中共有150例患者进行PICC,对PICC患者发生CPI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CPI发生率为IO.66%;CPI的相关因素有年龄、PICC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操作人员的经验、导管留置时间以及高渗透压药物的使用。结论:PICC患者发生CPI的相关因素有很多,需要根据相关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防止CP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在提高ICU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找出流程中影响ICU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要因,针对要因制定相应对策,分阶段进行实施与检讨,比较、分析品管圈实施前后ICU护理人员的洗手率、洗手正确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结果:ICU护理人员洗手率从品管圈实施前的42.5%提高到品管圈实施后的70.9%(P0.01);洗手正确率从品管圈实施前的54.3%提高到品管圈实施后的94.1%(P0.0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从品管圈实施前的15.67%降到品管圈实施后的4.17%(P0.05);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从品管圈实施前的11.58%降到品管圈实施后的1.3%(P0.01)。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能有效提高ICU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品管圈对ICU住院患者使用各类导管相关感染情况的影响分析。方法:组建品管圈小组,然后对2016年在义乌市中医医院ICU住院患者使用各类导管相关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和方案,并将品管圈活动前(2015年)和品管圈活动后(2016年)ICU住院患者使用各类导管相关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动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率、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均低于品管圈活动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降低ICU住院患者各类导管发生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血液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预防PICC导管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行PICC术的血液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项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观察患者发生PICC导管感染情况、患者血糖情况及二者相关性。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感染率为3.33%,对照组PICC导管感染率为26.67%,χ2=4.242,P=0.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PICC导管感染率较对照组患者低。两组患者行PICC前空腹血糖比较,t=1.689,P=0.0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行PICC后空腹血糖比较,t=10.069,P <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行PICC后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PICC导管感染与患者血糖关系,r=0.599,患者PICC导管感染与患者血糖呈中等程度相关。结论:对血液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血糖,同时降低行PICC术后导管相关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对PICC导管护理风险因素开展护理风险防范管理的意义,保证护理安全。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入住医院血液科的40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PICC操作,按照护理管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液科常规PICC导管护理管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结合PICC导管护理风险因素给予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干预措施,能降低PICC导管的潜在风险因素,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安全性,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一种比较有价值的护理管理干预理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方法降低肿瘤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的效果。方法分析CQI前肿瘤科79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住院患者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发生情况,针对感染相关因素计划并实施改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然后与CQI后次年同期82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CQI后,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CQI可明显降低肿瘤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改进方法和效果为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PICC 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90 份进行分析,归纳其原因.另选取行PICC 的乳腺癌患者12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实施PICC 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PICC 选用材料、选择的穿刺静脉、PICC 导管留置时间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结论:对乳腺癌患者PICC 置管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显著地降低了置管静脉血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体现了护理干预工作的知识价值,达到了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ICC导管相关护理风险及其防范管理,保证临床护理安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160例PICC置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和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每组各80例,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ICC置管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PICC导管相关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下肢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95例肿瘤化疗患者,依据入院顺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试验组(n=54),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试验组施以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对导致下肢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确导致下肢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原因后对其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住院患者PICC置管非正常拔管的原因及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37例老年PICC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中发生非正常拔管6例,占置管总例数的16.2%;致非正常拔管的因素依次为意外拔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导管堵塞、导管滑出。结论:加强患者及家属宣教;采取必要的约束防护措施;严格执行PICC使用规范;严格交接班;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能有效降低非正常拔管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