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文献的用穴规律和特点.方法 搜集2000年1月~2012年5月发表的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报道近40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其取穴规律.结果 发现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足阳明胃经穴选用最多,其中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为使用率最高的主穴.重视局部取穴,配合远端选穴,其中配穴多以脏腑辨证取穴,并且募穴、下合穴、背俞穴等特定穴广泛使用.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文献分析发现,局部取穴配合脏腑辨证取穴是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原则,特定穴的运用是针灸处方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内三大中文期刊数据库,收集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选穴进行分析。结果: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关元穴,取穴部位多以腹部、下肢、骶部为主;选用穴位最多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特定穴以交会穴应用最多。支持度最高的配对为关元—气海穴,提升度最高的配对为中极—次髎—关元穴。百会—会阳—中髎—肾俞—次髎和三阴交—足三里—关元—中极—气海分别为2个有效聚类群。结论:临床取穴遵循局部取穴配合远端取穴和循经取穴,重用交会穴,且以所在病变部位为主的选穴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针灸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中的取穴规律。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和Embase中从1991—2017年以针灸为主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取穴规律特点。结果:共纳入相关临床文献29篇,涉及腧穴74个。分析发现所取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脾俞,涉及到的经脉以膀胱经、胃经和任脉为主,占总频次的62.4%。背俞穴、五输穴的运用频次最高,占特定穴总频次的52.1%。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出针灸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腧穴和经脉的内在规律,为针灸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选穴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及统计学方法,分析并挖掘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6年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文献,运用Excel软件建立文献数据库。使用SPSS 20和Clementine12.0软件对针刺治疗乳腺增生腧穴处方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针刺治疗乳腺增生腧穴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3位穴位为膻中、太冲和足三里;以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穴位选用最多;常用穴位主要分布在胸腹部和下肢;重视局部选穴和远端取穴相配合;特定穴中五输穴的使用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太冲、膻中和足三里。结论:数据挖掘的结果与传统医学中针灸治疗理论的一般规律基本相符,能够反映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取穴特点及规律,为临床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选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针灸大成》治疗膝关节炎的针灸处方及选穴规律进行整理分析,为临床针灸治疗该病提供选穴参考。方法:采用《中华医典》第5版《针灸大成》中所载治疗膝关节炎的针灸处方为研究对象,整理归纳其配穴处方、常用穴位、穴位归经及特定穴运用。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条文72条,穴位54个,共计用穴频次118次。其中,单穴处方最多,频次为55次,频率为76.4%,配穴处方频次17次,频率为23.6%;常用穴位(前8位)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为阳陵泉,其次为足三里、委中、风市、膝关、阴市、三阴交、行间;经脉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足少阳胆经;在治疗膝关节炎的54个穴位中,属于特定穴的有41个,频率为75.9%;五输穴使用频次最多,达到56次,频率为47.5%。结论:《针灸大成》治疗膝关节炎临床用穴少而精,选穴以足三阳经穴为主,主要为足少阳胆经经穴,以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为主,多运用特定穴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7月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相关的文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关联规则,对选用的腧穴种类、归经及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8首针灸处方,共运用穴位72个(十四经穴64个、经外奇穴8个),总应用频次234次,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为足三里;使用频率排前3位的腧穴部位是下肢、上肢及头面颈项;穴位选用频率最多的经络是足太阳膀胱经;特定穴选用频次排前3位的为五腧穴、交会穴、八脉交会穴.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取穴处方重视阳经取穴与下肢选穴,灵活运用针灸上下配穴以及本经配穴的原则,该取穴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探讨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选穴规律,为临床研究处方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12月)中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资料。结果:共纳入文献22篇,选用穴位31个,主要分布在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上。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犊鼻、血海、膝眼为使用频率较高的腧穴,足阳明胃经为使用腧穴频数最高的经脉,腧穴分布最多的部位为膝关节局部,特定穴以合穴、下合穴、阿是穴应用较多。结论:现代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取穴符合病因病机特点;以循经取穴、局部取穴为主,重视特定穴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现代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主穴运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收集近15年针灸治疗RA的临床文献,利用Excel软件建立RA针灸处方的主穴数据库,在Windows 7操作平台采用SPSS17.0和clementine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足太阳膀胱经的选用频次最高,穴位使用频次最高为足三里,特定穴的选用占有绝对优势;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主穴间相关性最高的是命门-足三里;通过聚类分析得出4个有效聚类群和核心主穴对10对。结论总结出针灸治疗RA的主穴常用组合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RA提供了思路。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针灸取穴规律的分析是可行的,其结果可较为直接的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现代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取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查找关于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自行研发的数据挖掘系统建立相关处方数据库,分析其选穴规律。结果总共纳入221个相关处方,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关元穴,其次为三阴交、子宫、中极。经外奇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子宫穴。特定穴使用规律研究示交会穴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为募穴和五腧穴。腧穴-经络关联分析示取穴以任脉、脾经、胃经和膀胱经为主。腧穴-部位关联分析示取穴以腹部为主,其次为下肢和腰背部。结论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重视特定穴的使用,并以脏腑辨证结合经络辨证,以及重视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为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医学数据库,建立温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选取的腧穴、经络等进行频数统计,对使用频数在4次及以上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纳入74篇临床研究,涉及用穴72个,使用总频数455次。其中使用频数最高的是夹脊穴,共64次。涉及经脉腧穴以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腧穴使用频数305次,占所有腧穴的67.03%;涉及特定穴10类,使用频数260次,占所有腧穴的57.41%,交会穴、背俞穴、五输穴等使用较广泛。局部取穴以背腰部为主,配合肢体远端取穴。分析得出7个有效聚类:足三里—秩边、太溪—三阴交、脾俞—膈俞、昆仑—阳陵泉、脊中—筋缩、长强—风府—百会、大杼—百劳—肝俞,且夹脊、大椎、肾俞、腰阳关、命门、至阳关联程度较高。结论:温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取穴以督脉及膀胱经为主,重点为腰背部局部取穴,配合远端辨证取穴,特定穴在本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常规穴组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在收集针灸治疗FD的古代文献基础上,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古代针灸治疗FD的经穴运用特点和规律。结果: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提炼出针灸治疗FD的常用腧穴与腧穴配伍、腧穴分部规律以及经络、特定穴运用规律。结论:数据挖掘方法运用于针灸经穴运用特点和规律的分析是可行的,结果分析反映循经取穴是古代针灸治疗FD选穴基础,特定穴是处方的组成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选穴规律及核心穴对。方法:电子检索CNKI、CBM、Wan Fang Data、VIP,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并建立处方数据库,利用Access2010软件、Clementine 14.0软件、Stata软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使用频率最高的前4位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中脘、胃俞、内关,胃经、膀胱经及任脉上的腧穴应用最多并注重特定穴的应用。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支持度最高的为足三里-内关-中脘,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12组核心穴对。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总结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选穴规律和核心穴对,为临床和科研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取穴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7~201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43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选穴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针灸文献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选取腧穴主要为合谷、内关、三阴交、外关、肩髃、曲池、手三里、阳陵泉、尺泽和足三里,选取腧穴所属经脉主要为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选取腧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上肢部和下肢部,选取腧穴特定穴类别主要是五输穴、交会穴和八脉交会穴。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取穴规律具有以循经取穴、局部取穴和重视特定穴取穴为主的特点。结论:临床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应在中医阴阳平衡理论、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选取以肢体痉挛性瘫痪所在部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为主的腧穴进行配伍,坚持辨证论治选穴配方,重视特定穴,从而发挥所选腧穴协同增效的作用,增强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209-121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不同时期针灸治疗胸痹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从先秦至清末涉及针灸内容的文献中收集相关数据,建立胸痹古代针灸临床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统计筛选出历代针灸治疗胸痹常用的经脉、腧穴及特定穴,并分析这些经穴使用的潜在规律。结果:历代针灸治疗胸痹以心包经选用频次最高。从针灸治疗胸痹的腧穴运用频次统计来看,阴经使用最为频繁,除胃经和大肠经外,其他阳经使用率均很低。从特定穴选用的类别看,特定穴的选用占有绝对优势,如五输穴、原穴、络穴等。结论:古代针灸治疗胸痹,所选穴主要集中在特定穴,体现了循经取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不同时期针灸治疗眩晕的经穴选用特点和规律。从先秦至清末涉及针灸内容的文献中收集相关数据,建立古代针灸治疗眩晕临床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统计分析历代针灸治疗眩晕常用的经脉、腧穴和特定穴,并分析潜在规律。共纳入针灸治疗眩晕处方82条。历代选穴以风池、合谷、上星、解溪为主;选经以足三阳经和督脉为主,其中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使用率最高,占23.04%;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占80.6%,其中交会穴最常用;远近配穴是最常见的选穴配伍法则。说明古代针灸治疗眩晕重视阳经腧穴,特定穴是组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体现了辨证循经取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焦虑症现代文献的经穴运用特点。方法:在收集针灸治疗焦虑症的近15年文献基础上,建立以腧穴为主的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使用经脉和穴位的规律。结果:针灸治疗焦虑症以督脉和膀胱经选用的腧穴最多,常用腧穴主要分布于头面颈项部位,交会穴和原穴等特定穴的应用广泛,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相关性最高的是本神-神庭,通过聚类分析总结出以百会、印堂、神门、内关、三阴交和太冲为主穴的针灸处方。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发现,针灸治疗焦虑症具有局远配合、循经远端取穴、重用特定穴等选穴特点,组方规律为辨病与辨证、辨症相结合,其结果可用于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穴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粮葶  李瑛  任玉兰 《中国针灸》2013,33(2):125-130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在收集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现代文献基础上,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穴运用特点和规律.共纳入中风后遗症的针灸处方682条,共使用腧穴253个,总频次5395次,选用的腧穴遍布十四经脉,四肢和头颈部分别占76.5%(4128/5395)和13.8%(744/5395),阳经的使用总频率为74.7%(4029/5395),特定穴占83.8%(4522/5395).表明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选穴以循经为基础,重视局部取穴,配合远端用穴.首选阳经腧穴,分布主要在四肢,阳明经与少阳经的配伍关系最为常用;特定穴为选穴的主体,特别重视交会穴及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取穴规律,探讨用穴思路。方法检索2005—2015年中国知网中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文献,总结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选穴规律,进而探讨用穴思路。结果纳入的52篇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腧穴有阿是穴、夹脊穴、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合谷、曲池、支沟等;穴位配伍方面,出现最多频率的腧穴配伍组合有阿是穴、夹脊穴配伍,阿是穴、足三里配伍,夹脊穴、阳陵泉配伍,阿是穴、阳陵泉配伍,阿是穴、曲池配伍等。结论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用穴思路:多选取阿是穴以局部治疗,选取手足阳经腧穴以整体辨证论治,选取夹脊穴以振奋督脉阳气和刺激脊髓神经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求古代针灸治疗胃脘痛特定穴运用规律。方法:通过制定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标准、规范病症腧穴名称,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古代针灸治疗胃脘痛的特定穴规律研究。结果:针灸治疗胃脘痛选取特定穴88个,占总穴位90.74%,以胃经募、合、经、络穴为主,其中中脘运用频率最高;特定穴配伍分析显示,脾背俞配伍交会穴支持度最高,而脾胃经的募、背俞穴与交会穴相配伍最多。结论:特定穴的选取及特定穴间的配伍是古代针灸治疗胃脘痛的主要处方原则,体现了循经取穴的特点,且操作方法以艾灸为主,针刺为辅,不重视针刺手法及灸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的用穴特点和规律。方法:在收集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基础上,建立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结果:分析发现针灸治疗贝尔面瘫中,手足阳明经穴选用最多,重视局部穴位,配合远端选穴,地仓穴为使用频次最多经穴,交会穴、五输穴、下合穴等特定穴运用广泛。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分析发现,循经取穴是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重要原则,特定穴的运用是针灸处方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