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抓握协同强化上肢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手抓握协同强化上肢功能训练,采用Brunnstorm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Brunnstorm评分、FMA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抓握协同强化上肢功能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针剌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4例首次发病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和MBI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MA和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化注意力训练对脑卒中后Pusher综合征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Pusher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ADI训练、执行及解决问题能力训练),强化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使用注意力训练系统软件强化注意力训练,观察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4周、8周、12周、16周,强化组FMA、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注意力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Pusher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中运动和平衡功能的额外荻益至少可持续16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对后循环卒中患者眩晕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44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20例)与观察组(24例)。常规组和观察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病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庭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在康复前和康复4周时间后进行眩晕评定量表(DARS)、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平衡功能训练检查系统外周运动轨迹长度及外周面积的评估。结果:经4周时间康复后,相比康复前,常规组和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康复后各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后循环卒中患者眩晕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不完全性胸腰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4例不完全性胸腰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接受脊髓损伤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护理、针灸治疗、电刺激、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8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下肢Fugl-Meyer评分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SIA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ASI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能更进一步促进不完全性胸腰髓损伤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小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小脑梗死或小脑出血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FMA)进行平衡功能评定,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BD)及Barthel指数(B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比较2组平衡功能疗效及ADL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FMA、NBD、BI评分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FMA、BI评分参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NB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平衡功能疗效及ADL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头针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够明显改善小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药浴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表面肌电信号变化,探讨其对缓解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局部中药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8周时测定两组患者健患侧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同时进行患肢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患侧腓肠肌RMS、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比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与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浴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下肢负重振动训练结合斜板站立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均进行常规功能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负重振动训练结合斜板站立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定小腿踝跖屈肌群痉挛状态、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测量患者10m最大步行时间以评定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后6周,观察组MA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及10m步行时间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负重振动训练结合斜板站立训练可一定程度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提高平衡能力及改善步行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脑电仿生电刺激和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E)、Brunnstrom分期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FMA-UE、Brunnstrom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头穴丛刺长留针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8周。统计分析两组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S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步行能力(Holden FAC分级),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BBS评分、SFMA评分、MBI评分及Holden FAC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各指标评分及Holden FAC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改善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有利于日常生活能力及步行能力的恢复,增加患者步行安全性,从而减少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动控制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上下肢运动控制训练和运动想象疗法,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Holden功能步行分级法、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对两组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Holden功能步行能力、FMA、BB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olden功能步行能力、FMA、BB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的Holden功能步行能力、FMA、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控制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明显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Bobath技术为主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任务导向性训练;每天2次,每周5天,持续2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进行功能评价。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erg评分、MB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4周及8周后的Berg评分、MBI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③观察组治疗后的Berg评分和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介入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整体控制疗法(GCT)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运动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5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GC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下肢运动与平衡功能(Fugl-Meyer量表)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6周,两组UE-FM、LE-FM、FM-B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锻炼中应用GCT能改善运动功能,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模式、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连云港长寿医院50例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徒手辅助步行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均在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下肢项(FMA)、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法(FAC)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FMA、BBS及FAC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辅助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改善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药熨联合康复训练干预中风软瘫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中风软瘫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中药药熨联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50例(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2周、4周后的MBI(改良巴氏指数)评分、Fugl-Meyer平衡评估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治疗2周、4周后的MBI评分、Fugl.Meyer平衡评估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在治疗4周后评分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2周和4周后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软瘫期患者经中药药熨联合康复训练后,生活自理能力和平衡能力可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8例病程1周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电动起立床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平衡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接受治疗前后BBS、FMA及MBI评分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辅以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可提高平衡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化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则配合强化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Berg量表评定平衡功能、改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Berg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核心肌群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强化躯干肌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加用强化躯干肌训练,两组均治疗8周。结果:两组下肢痉挛状态、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量表评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躯干控制训练可以缓解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下肢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核心训练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30例。常规康复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核心训练组患者同时辅以核心稳定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及(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MS)、Holden步行能力分级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进行评定。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FMMS评分、BBS评分及Holden分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各项疗效指标结果(包括下肢FMMS评分、BBS评分及Holden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进一步比较发现,治疗4周后核心训练组患者下肢FMMS评分、BBS评分及Holden分级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P 0.05)。结论核心稳定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76例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对症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及Brunnstrom分级的变化。结果:经治疗2周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Brunnstrom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予以康复功能训练,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