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中医体质分布特征,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辨体调质护理及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对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15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及15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使用SPSS 20.0软件分别对两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进行统计描述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中医体质分布为平和质48例(31.6%)、湿热质25例(16.4%)、阳虚质21例(13.8%)、阴虚质16例(10.5%)、痰湿质14例(9.2%)、气郁质10例(6.6%)、气虚质9例(5.9%)、血瘀质8例(5.3%)、特禀质1例(0.7%);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中医体质分布为阳虚质27例(17.5%)、阴虚质24例(15.6%)、血瘀质22例(14.3%)、气郁质21例(13.6%)、平和质18例(11.7%)、痰湿质17例(11.0%)、气虚质16例(10.4%)、湿热质9例(5.8%)、特禀质0例(0%)。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中医体质类型以平和质、湿热质、阳虚质为主,乙型肝炎后肝...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孕症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与中医证候特点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法,结合中医经络检测技术,同时结合中医理论辨证分型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90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的调查,探讨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候的相关性。结果900例不孕症患者中气郁质205例(23%)。各类型出现的频率依次为气郁质>痰湿质>平和质>血瘀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阳虚质>特禀质。900例不孕症患者中,中医证候出现的频率最高的依次为肝郁肾虚>肾虚血瘀>气滞血瘀。不孕症患者体质类型分布与年龄、不孕类型、饮食偏嗜有关(P<0.05)。900例不孕症患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有相关性,其中平和质、气郁质、痰湿质均以肝郁肾虚证为主;湿热质以湿热瘀滞证主;血瘀质以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为主;阳虚质以脾肾阳虚证为主;阴虚质以肝肾阴虚证为主;气虚质以脾肾两虚证为主。结论不孕症患者体质类型以气郁质、痰湿质最为常见,证候特点以肝郁肾虚证最为常见,体质类型与本病临床表现证候具有明显相关性,这些体质和证候的形成可能与年龄、不孕类型、饮食偏嗜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房山区失眠患者进行相关调查,房山区失眠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及分别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填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及中医体质量表,对房山区失眠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男性和女性中医体质的分布:男性例数:痰湿质258例、湿热质161例、气虚质51例、阴虚质41例、瘀血质37例、气郁质27例、阳虚质25例、平和质7例、特禀质6例;女性:气郁质377例、气虚质216例、阳虚质182例、痰湿质171例、阴虚质56例、瘀血质49例、湿热质22例、平和质5例、特禀质5例。2)900例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所占比例在10%以上的有痰湿质(25.29%)、气郁质(23.82%)、气虚质(15.74%)、阳虚质(12.21%)、湿热质(10.79%)。3)900例失眠患者体质中个体兼具2种体质的分布情况在7%以上的有(顺序从高到低排列)气虚质+气郁质(8.22%);痰湿质+湿热质(7.89%)。男性最多的是痰湿质+湿热质(7.56%)。女性最多的是气虚质+气郁质(8.00%)。结论:1)失眠患者体质分布以痰湿质、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最为多见。男性和女性失眠患者在中医体质分布方面存在差异,男性以痰湿质+湿热质最为多见;女性则以气郁质+气虚质最为多见。2)个体兼具2种体质患者以气虚质+气郁质和痰湿质+湿热质最为多见。男性和女性也存在差异,男性以痰湿质+湿热质最为多见;女性以气虚质+气郁质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体质分布情况及规律,总结其中医体质特点。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表,调查90例CAG患者,观察统计CAG体质状态出现的频率,分析总结CAG常见体质状态,以及在不同人群、伴随疾病、微观病变及与癌前病变关联性中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结果 :90例CAG患者中,(1)体质偏颇患者(除平和体质外的体质)74例,显著多于平和质,且虚性体质比率高于实性体质;(2)体质状态总以阳虚质、气虚质为主,于各观察组中均列前位;(3)以各观察组中取所占比大于15%的体质状态进行比对分析,还可见气郁质,老年组另多见阴虚质,肠化者另多见血瘀质;(4)伴胃癌前病变及不伴胃癌前病变患者在体质分布规律上不存在差异性。结论:CAG的中医体质以偏颇体质居多,尤其以阳虚、气虚为主,兼见气郁、血瘀、阴虚、痰湿、湿热等体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贵港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就诊孕妇中医体质分型,为中医介入孕期保健系统和制定个性化的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王琦教授的九分法,将孕妇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对2016年7月~2017年6月于贵港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建立广西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手册的1000例孕妇进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剔除无效问卷如不真实填写问卷、胎儿停止发育、到外省分娩无法追踪者,共收集有效问卷967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7例孕妇中平和质672例(69.49%)、偏颇体质295例(30.51%)。偏颇体质分型顺位为气虚质154例(15.93%)、湿热质37例(3.83%)、阳虚质33例(3.41%)、气郁质27例(2.79%)、阴虚质18例(1.86%)、痰湿质12例(1.24%)、血瘀质9例(0.93%)、特禀质5例(0.51%)。偏颇体质中以气虚质居多,其次是湿热质和阳虚质。不同职业的孕妇中医体质类型比较存在差异,平和质以农民居多,专业技术人员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发生率高于其他职业,痰湿质、血瘀质以国家公务员居多。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妊娠合并症有85例,其中平和质55例、偏颇体质30例,平和质合并症发生率为8.18%,偏颇体质合并症发生率为10.16%,平和质和偏颇体质妊娠合并症均以妊娠高血压疾病最多,妊娠期糖尿病次之。结论本次调查的967例孕妇中医体质特点为平和质居多,偏颇体质少,偏颇体质合并症发生率高于平和质合并症发生率。偏颇体质中以气虚质居多,其次是湿热质和阳虚质。孕期保健人员可根据孕妇中医体质特点给予不同的指导和行为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妇中医体质与妊娠期发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以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前检查的500例早孕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自制调查问卷综合评估患者中医体质(中医体质分为平和状态与偏颇状态2大类,偏颇状态细分为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血瘀质、特禀质、气郁质8种体质);按妊娠期高血压诊断标准检查孕妇是否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结果 500例早孕患者中,中医体质平和状态者293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32例(10.9%);中医体质偏颇状态者207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31例(15.0%);中医体质偏颇状态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较中医体质平和状态者显著升高(P<0.05)。31例合并妊娠期高血压中医体质偏颇状态患者,痰湿质、湿热质及阴虚质中医体质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较阳虚质、气虚质、血瘀质、特禀质及气郁质者显著增加(P<0.05)。结论中医体质偏颇状态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高于平和状态者,且偏颇体质中痰湿质、湿热质及阴虚质孕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的概率又更高,需在妊娠中、晚期、分娩时引起临床医师高度关注,以减少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彭霞  韩景波  宁余音  林琴  潘美飞  钟毅  龙杰 《全科护理》2013,11(13):1157-1158
[目的]分析老年失眠病人的中医体质,探讨相应的调护对策。[方法]对102例60岁以上老年失眠病人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分析老年失眠病人中医体质特征。[结果]平和质体质3例、气虚质16例、阳虚质28例、阴虚质17例、痰湿质7例、湿热质3例、瘀血质15例、气郁质12例、特禀质1例。[结论]老年失眠病人的体质表现以虚为主,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血瘀质和气郁质是老年人失眠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通过体质调护,纠正病人的体质偏颇状态,达到防治失眠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3期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的体质、证候分布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就诊的300例CK3期患者进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并根据四诊资料进行证候诊断,统计患者体质类型分布和中医证候分布,并探讨体质类型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300例CKD 3期患者体质类型主要以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血瘀质为主;证候类型主要以气虚、阳虚、血瘀、湿热为主;主要体质类型与证候类型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组间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是CKD 3期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其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类型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社区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其中医体质类型特点,为老年人预防疾病、合理用药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持,探讨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有效措施。方法:选择自愿参加免费体检的1712例老年人,采用中医体质辨识自助系统,在护士指导下自助采集信息进入软件,完成后自动生成体质类型。结果:1712例老年人中健康老人为892例,占52.1%。主要体质类型为平和质544例、偏颇体质2268例;偏颇体质类型主要为阳虚质278例、气虚质215例、阴虚质202例、痰湿质174例,不同性别有显著差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体质类型主要为阳虚质204例、气虚质92例、湿热质81例、阴虚质71例,不同性别无显著差异。在体质类型分布中,血瘀型体质构成比最低,门诊老年人广泛应用活血化瘀药物不具有中医医学理论依据。结论: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分布规律,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对指导老年人预防疾病、养生保健、合理用药等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科医护人员亚健康状况与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体质分类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682名临床一线儿科医生和护士进行亚健康问卷调查、中医体质分类调查,通过健康体检采集儿科医护人员三大常规、X线、心电图、B超等检验、检查数据,探讨儿科医护人员亚健康得分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亚健康状态的儿科医护人员中偏颇体质占74.49%;偏颇体质分布由低至高顺序为阴虚质(66.36%)、阳虚质(76.32%)、湿热质(76.90%)、血瘀质(78.01%)、痰湿质(78.75%)、特禀质(79.43%)、气郁质(79.72%)、气虚质(7/8);除平和质外,8种偏颇体质与亚健康得分有着密切的联系(r值为0.456~0.69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医体质类型中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和阳虚质是儿科医护人员亚健康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科医务人员亚健康状态更容易发生在气虚、气郁、阴虚和阳虚体质中,其中气虚质最为常见.中医学遵循的是"辨证论治"理论,以改善健康状况为目标,按照"辨质论治"的方式,实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体现了其"治未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同亚型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探索亚型与体质的相关性,以期在临床中运用调体治疗纠正各亚型所好发的偏颇体质,达到改善症状和预后的目的。方法:收集300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让他们填写中医体质量表,归纳体质分布特征。结果:本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发病特征为Ⅰ型占31%,Ⅱ型占15.3%,Ⅲ型占38.7%和Ⅳ型占15%;中医体质类型特点为:血瘀质和气虚质各占20.3%,湿热质占16%,痰湿质占14.7%,阴虚质占9.3%,气郁质占6.3%;各亚型中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为:在亚型Ⅰ中气虚质为最常见体质,亚型Ⅱ中湿热质为最常见体质,亚型Ⅲ中痰湿质为最常见体质,亚型Ⅳ中血瘀质为最常见体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四种亚型存在不同的偏颇体质特点,痰湿质可能影响PCOS患者卵巢形态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中医体质学是王琦教授以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的盛衰虚实变化为基础,以临床应用为目的进行的研究。将人体的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秉质9种类型。其中平和质是健康体质,其余8种体质是偏颇体质。药茶一般药味简单,2~3味药即成方。药力专一,茶剂选药配伍在注重方简的前提下强调药力专一,选取药物为无毒性的常用药物,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3月2012年5月本院住院的脑梗死、冠心病患者220例,服用阿司匹林1周后,应用比浊法测定ADP、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将20μmol/L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超过70%同时满足0.5mmol/L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超过20%诊断为AR,仅满足其中一项判定为ASR,两项均不符合判定为AS。其中筛选出AR+ASR87例患者应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问卷调查,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以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多见,其中气虚质占21.84%,痰湿质占19.54%,血瘀质占16.09%。结论: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以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多见,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是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好发体质,临床运用中医体质理论加以干预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症(DOP)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0月1日~2019年2月28日收治的218例老年DOP合并T2DM患者,以现场问卷形式调查每例患者的生活习惯,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生活习惯的关系。结果:218例老年DOP合并T2DM患者中,理想型(平和质) 30例,偏颇型(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瘀血质、特禀质、血虚质及混合质) 188例。偏颇型中阳虚质22例,阴虚质19例,气虚质16例,痰湿质7例,湿热质2例,气郁质5例,瘀血质4例,特禀质3例,血虚质3例,混合质10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蔬菜食用频率、饮酒频率、豆浆饮用频率、日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日均运动时间、业余活动频率、紧张情绪史、吸烟史、膳食补充剂使用史及日均晒太阳时间对偏颇质形成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蔬菜食用频率、豆浆饮用频率、睡眠质量、业余活动频率及紧张情绪史是偏颇质形成的影响因素(P 0. 05)。结论:老年DOP合并T2DM中医体质类型与生活习惯具有一定关系。因此,如果老年DOP合并T2DM患者通过积极改变其饮食、睡眠、运动及情绪等方面的生活方式,可能将有利于避免其偏颇型中医体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社区原发性高血压中老年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并进行分析。方法:在我社区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抽取9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为42~78岁之间的中老年群体,然后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的体质辨识表来对其中医体质进行辨识,并进行简要分析。结果: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中,主要以痰湿质(31.52%)和阴虚质(33.70%)为主,其他7种中医体质与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的患者中,痰湿质、平和质、气郁质、阳虚质以及血瘀质的性别分布的差异较为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在阴虚质、平和质和湿热质上,年龄阶段的分布具有很大的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中医体质类型在性别分布和年龄分布上差异并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我社区中的原发性高血压中老年患者中,其中医体质类型主要以痰湿质和阴虚质为主。而且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在性别分布和年龄段分布上,部分体质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根据社区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为高血压的防控和治疗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编制对中医体质类型进行评价的标准化测量工具。方法:根据量表设计的原理,结合文献研究和焦点小组讨论等方法,在中医体质理论指导下,按照体质类型概念框架的确立和亚量表的设定、条目的收集和条目库的形成、条目的精选、问题的形成、预调查和评价等过程,编制中医体质量表。结果:形成了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亚量表结构构成的、60个条目、以自填为主的标准化量表。结论:该量表的编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群以及个体的体质进行量化评价,为体质分类研究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在激素维持治疗阶段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76例成人PNS激素维持治疗阶段患者为研究对象,辨识中医体质与证型,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176例成人PNS患者体质辨识多见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血瘀质;中医证型常见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湿热证、血瘀证。“三辨”分析:平和质与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湿热证呈正相关;阳虚质与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存在正相关;气虚质与脾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呈正相关;阴虚质与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正相关;湿热质与湿热证、水湿证呈正相关;血瘀质与血瘀证存在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成人PNS激素维持治疗阶段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辨体-辨病-辨证“三辨”模式,对临床早期预防、辨证论治及个体化诊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与诊断分级、血压、体重指数(BMI)、降压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及所辖3个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慢病管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353例,按照《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分型,分析各型患者高血压病分级、血压水平、BMI、药物降压效果。结果 353例中医体质分型以痰湿质83例(23.51%)、气虚质78例(22.10%)、平和质68例(19.26%)和瘀血质53例(15.01%)为主。气虚质与平和质患者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患者舒张压与其他体质类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中医体质分型患者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湿质、阳虚质患者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质、湿热质患者血压达标率与其他体质类型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以痰湿质、气虚质为主,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通过调整体质类型,对强化高血压病二级预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高职在校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和中医体质类型,探讨中医体质和抑郁症状的相关性,预测抑郁的危险体质类型,为预防抑郁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高职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获得有效问卷532份,以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医体质量表进行评定。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体质因素对抑郁症状的影响。结果 参与问卷调查的532名高职在校大学生中,抑郁的患病率高达40.60%,其中轻度抑郁者最多。无抑郁与平和质呈极显著正相关(r=0.305,P<0.01),且相关系数最大;重度抑郁与平和质呈极显著负相关(r=-0.269,P<0.01);重度抑郁与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r=0.194、0.125、0.085,P<0.01)。对抑郁症状相对危险度的95%置信区间为正值且值较大的中医体质为气郁质(2.497)、气虚质(2.436)、阳虚质(2.284)、阴虚质(2.181),偏回归系数较大的依次是气郁质(0.059)、气虚质(0.052)、阳虚质(0.037)。结论 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可能是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体质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了解潮州地区人群体质特点与分布状况。方法:使用中医体质调查表对10200例一般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9331份。分析9种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结果:被调查者中平和质2191例(23.48%)、气虚质1159例(12.42%)、阳虚质2140例(22.93%)、阴虚质641例(6.87%)、痰湿质622例(6.67%)、湿热质1075例(11.52%)、瘀血质424例(4.54%)、气郁质813例(8.71%)、特禀质266例(2.85%)。其中男性4212例,女性5119例,2组体质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人5814例,中年人2660例,老年人817例,青年与中年、老年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与老年体质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调查中,有慢性疾病患者5853人,无慢性疾病者3478人,除阴虚质、痰湿质外,其余体质构成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潮州地区一般人群中体质具有偏颇性,且不同性别、年龄及患病情况在9种体质的分布上均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