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莹 《亚太传统医药》2010,6(10):113-114
目的:探讨脑电图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诊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61例行脑电图检查的结果。结果:首次描记脑电图表现的异常率为85.26%(52/61),其中轻度异常24例,中度异常17例,重度异常11例。临床症状越重,脑电图改变越明显。结论:脑电图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异常率高,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病毒性脑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对7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了脑电图描记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7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68例为脑电图异常,异常率87%.其中轻度异常脑电图36例(46.1%),中度异常22例(28.2%),重度异常10例(12.8%).结论:EEG作为一种临床辅助检查手段,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电图(EEG)和脑电地形图(BEAM)对病毒性脑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患者进行EEG,BEAM检查,分析其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出现异常的机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EEG及BEAM异常,异常率为89.1%,其中度或重度异常脑电图的发生率为34.4%。结论 EEG及BEAM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病毒性脑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对7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了脑电图描记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7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68例为脑电图异常,异常率87%。其中轻度异常脑电图36例(46.1%),中度异常22例(28.2%),重度异常10例(12.8%)。结论:EEG作为一种临床辅助检查手段,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电图诊断及预后判定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者69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并按照患者病情将其分为轻、中、重型三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轻、中、重型病毒性脑炎分别为23、33、13例。在所有观察组患者中有61例出现脑电图异常,异常率为88.4%。所有健康受试者中有2例表现为脑电图异常,比例为2.8%,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脑电图异常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中轻型组异常总数为18例,异常率为78.3%;中型组异常总数30例,异常率为90.9%;重型组13名患者全部出现脑电图异常,异常率为100%。中、重型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与轻型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脑电图异常程度也逐步增加。痊愈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致死或后遗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患者的预后康复效果越好,则发生脑电图异常的概率越低。结论: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辅助诊断与预后判定分析中的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首发精神障碍症的病毒性脑炎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16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脑电图和脑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主要早期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抽搐发作和智能减退。常规脑脊液检查异常率43.6%,早期脑电图检查异常率75.0%,脑MRI检查异常率62.5%。结论精神障碍可以是病毒性脑炎的首发症状,常伴有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抽搐发作和智能障碍,结合脑电图和脑CT,MRI检查可以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资料。结果: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常见症状是抽搐(69%)、恶心呕吐(52%)、头痛11例(24%),精神行为异常10例(22%),常见体征是发热(83%)、巴宾斯基征阳性(54%)、肌张力增高(52%),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异常频率较高的是脑电图(88%)、CT(40%)。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复杂但具有某些特征,脑电图、CT等辅助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合并脑炎患儿的脑电图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的45例拟诊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居住地、临床表现、脑电图检查等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比较治疗前后脑电图的变化。结果 45例患儿发热和皮疹出现2~4 d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脑电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或治愈。结论 EEG检查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病毒性脑炎的辅助诊断价值、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价及评判药物疗效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对34例病毒性脑炎的EEG进行追踪观察,同时密切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34例中2~7天内EEG异常率达100%,14-24天内EEG异常率达70.6%,30天后EEG异常率达17.7%。结论病毒性脑炎的EEG异常率高,对诊断有指导作用,可作为判断本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本组103例首次描记脑电图(EEG)。结果;轻度异常33例,中度异常27例,重度异常17例,阳性率在74.76%。在病脑的急性期EEG活动往往慢波化,EEG主要表现为δ波、θ波增多,可为弥漫性或在弥漫性基础上局灶性慢波化改变。结论:EEG诊断小儿病脑阳率为74.76%,临床上可做为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分析病毒性脑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我科2008~2009年收治的63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以精神障碍、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和脑电图检查阳性率高,头颅CT检查基本正常.精神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幻听、幻视、情绪改变、易怒等.值得注意的是,若患者以前精神正常,发病前又没有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上述精神症状,应注意病毒性脑炎的可能性诊断,尤其是高原地区以精神障碍为临床表现的较多见.63例患者中,治愈49例,好转1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病毒性脑炎准确诊断后及时对症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46例病毒性脑炎临床及脑电图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及脑电图改变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发病年龄、前驱症状、起病形式、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测、脑电图改变及转归预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病毒性脑炎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预后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发热、脑CT异常及上感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脑MRI异常、脑电图异常、意识障碍、癫痫、精神行为异常及肌力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意识障碍(OR=1.418,95%CI(0.724,2.196),P0.05)和脑MRI异常(OR=16.264,95%CI(10.869,28.114),P0.01)是影响病毒性脑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毒性脑炎患者若出现意识障碍或脑MRI异常者预后较差,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电图与脑脊液分析.方法:选取我院5年来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180例,分为三组:健康组、观察组(白细胞数>10×109/L)和对照组(白细胞数≤10×109/L)各60例,依次进行脑电图和脑脊液分析研究.结果:进行脑电图检查的患者中,脑电图异常率92%,脑脊液异常率49.8%,头颅CT异常率14.6%.进行脑脊液分析的患者中,健康组中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改变者占67.5%.观察组中脑膜受累症状明显(58.9%)51/60,头痛的出现率为(89.9%)58/60,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电图与脑脊液检查都对病毒性脑炎患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EEG资料。结果患儿EEG异常率为92%,62例患儿无一例死亡,3例昏迷患儿遗留有癫痫。结论EEG为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重要的客观指标,其异常程度与大脑病变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对病情的判断、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炎患者的临床脑电图的特征.方法:陕西永寿县人民医院应用16导脑电图仪对38例脑炎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描记.同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发热,头痛25例,呕吐30例,嗜睡5例,惊厥8例,布鲁金斯基征阳性7例;脑脊液检查35例,31例脑电图检查中度异常.结论:凡出现头痛、呕吐(喷射状)者、脑电图大多数异常,随着临床症状的加重或好转,脑电图也多表现异常程度加重、好转或正常.脑炎患者在治疗2~4周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脑电图表现还为异常,经3~4周后,基本正常,由此可见脑电图对脑炎患者病情变化和疗效的观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湿解毒通窍法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医辨证属湿(痰)热范畴的病毒性脑炎患者82例,从主要症状体征、相关辅助检查项目(脑脊液指标、脑电图)的变化,评价化湿解毒通窍法的临床疗效,疗程2周。结果:结果表明,化湿解毒通窍法能明显改善病毒性脑炎患者预后,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比较,其有效率在80.0%以上。治疗后患者脑脊液指标、脑电图明显改善或转为正常。结论:化湿解毒通窍法治疗岭南病毒性脑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岭南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人群体质以"阳热质"、"湿热质"有一定关系,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卫芬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5):80-80
目的:探讨脑电图检查对颅脑术后继发癫痫的重要性。方法:对40例头颅术后患者进行了脑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局限性异常26例(65.0%),广泛性异常3例(7.5%),广泛性异常伴局限性异常6例(15.0%),正常5例(12.5%),以慢波出现为多,并见尖棘波。结论:脑电图的检查结果与头颅手术及病变部位相关,同时与临床症状相符。所以,脑电图检查有辅助临床诊断和估计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103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进行了270次脑电图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脑电图异常率为100%,脑电图轻度异常者36例,中、重度异常者67例,出现RAWOD模式者19例,脑电图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并且脑电图异常程度越重,尤其出现RAWOD模式,其预后越差。结论脑电图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轻重、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脑炎是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脑炎患者大多起病较急轻重不一,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而且还可以表现为惊厥、肢体瘫痪、视觉障碍、颅神经麻痹等。辅助检查也是诊断病毒性脑炎的一个重要诊断依据。今将1999年我院收治的184例已明确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及脑电图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对诊断病毒性脑炎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