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免疫自血疗法在偏头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免疫自血疗法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VAS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观察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免疫自血疗法可有效提高偏头痛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其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VAS得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刺血疗法、火罐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刺血疗法加火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针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联合刺血疗法、火罐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刺络拔罐放血组、西药组,每组35例。刺络拔罐放血组在关节红肿热痛最明显的部位用三棱针点刺放血,隔日1次,共治疗5次;西药组给予秋水仙碱0.5mg,每日3次,共治疗10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疼痛VAS评分的变化。结果:刺络拔罐放血组有效率为94.28%,西药组85.71%,刺络拔罐放血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2组均能改善治疗前后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疼痛VAS评分;刺络拔罐放血组改善血CRP、ESR及疼痛VAS评分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改善血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西药组5例出现食欲不振、腹泻,2例出现轻度肝功能损害。结论:刺络拔罐放血疗法能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红肿热痛症状,有效降低血尿酸(UA)、血CRP、ESR及疼痛VAS评分,安全性高,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冲击波疗法治疗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64例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其中治疗组患者予浮针配合冲击波治疗。对照组患者予物理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配合冲击波疗法能有效缓解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疼痛症状,改善颈肩部的活动功能,治疗安全简便,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结合电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电针治疗,治疗组使用刺络放血结合电针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e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病例治疗前后VAS和OD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AS和ODI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6.7%,有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放血结合电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有明显治疗作用,且刺络放血结合电针对梨状肌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灵龟八法结合少阳经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经该院治疗的82例偏头痛患者作为临床研究病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灵龟八法结合少阳经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评分、抑郁评分、疼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疼痛发作次数为(1.56±0.33)次,疼痛持续时间为(1.09±0.66)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为(5.16±3.43)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为(13.28±4.11)分,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疼痛发作次数[(2.72±0.28)次]、疼痛持续时间[(3.87±1.43)h]、VAS疼痛评分[(8.13±3.24)分]、HAMD评分[(16.56±4.22)分]及治疗总有效率(78.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灵龟八法结合少阳经穴治疗偏头痛,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偏头痛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促进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缪刺运动法结合超声波药物透入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将70例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予缪刺运动法结合超声波药物透入治疗,对照组给予超声波扶他林乳胶透入法。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完成后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肿胀评分进行疼痛、肿胀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治愈率为5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1.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肿胀评分,两组内比较,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肿胀评分变化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缪刺运动法结合超声波药物透入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拟芍药甘草汤合失笑散加减配合局部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74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胶囊+阿昔洛韦乳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芍药甘草汤合失笑散加减配合局部刺络放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疼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疼痛发作频率及疼痛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芍药甘草汤合失笑散加减配合局部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疼痛发作频率,缩短疼痛发作持续时间,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3964-3966
比较并分析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用于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选取行偏头痛治疗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偏头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疼痛评分(VAS)及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皮肤瘙痒、皮疹、头晕头痛、其他并发症)。并于3、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发作次数及复发率。两组治疗前偏头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偏头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疼痛评分(VAS)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87%VS 76.92%)、并发症低于对照组(10.26%VS 30.77%)、随访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偏头痛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且长期使用效果优于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0.
电针配合温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温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肯定性和及时止痛确切性。方法:将60例梨状肌综合征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电针配合温针和单纯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即时止痛效果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即时显效率83.33%,对照组为46.67%,治疗组的即时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为66.67%,对照组为43.33%,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配合温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有较好疗效,即时显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蒙医针刺拔罐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使用蒙医针刺拔罐结合腰椎牵引,对照组使用针刺结合腰椎牵引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对患者腰椎功能进行评定,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腰椎功能JOA评分、疼痛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后发现2组JOA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进行比较,治疗组的JOA评分、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方面,治疗组治愈20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愈1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6%.治疗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蒙医针刺拔罐疗法结合腰椎牵引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偏头痛应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缓解起效时间、半年内疼痛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采用川芎茶调散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疼痛症状,减少疼痛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患肌”理论的刃针疗法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足跟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小针刀疗法,观察组采用基于“患肌”理论的刃针疗法,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压痛评分、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和压痛评分均有降低,而且治疗后观察组的压痛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有优于对照组(81.75%)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患肌”理论采用刃针疗法治疗足跟痛,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就诊体验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耳部刮痧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甲状腺术后头晕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的甲状腺术后头晕头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以耳部刮痧和穴位敷贴治疗,疗程为3 d,对比两组头晕头痛治疗的显效率、有效率以及疼痛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头晕疗效显效率为60.00%,有效率为30.00%,对照组头晕疗效显效率为6.67%,有效率为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疗效显效率为66.67%,有效率为26.67%,对照组疗效头晕显效率为33.33%,有效率为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晕、头痛VAS评分分别是(4.79±1.10)分和(3.70±1.18)分,对照组头晕、头痛VAS评分分别是(5.45±1.40)分和(6.14±0.9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部刮痧和穴位贴敷联合应用可缓解甲状腺术后患者的头晕头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腕踝针疗法联合常规止痛药用于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止痛药止痛,观察组采取腕踝针针刺疗法联合常规止痛药进行止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疼痛缓解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VA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率达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疗法联合常规止痛药能有效缓解混合痔术后患者的疼痛,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促进其康复,且疗效优于常规止痛药物,无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刃针疗法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9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给予刃针疗法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配合中频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头部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c Gi11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疗法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且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偏头痛寒凝血瘀挟风证的疗效及特点,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有效方法以及实证参考。 方法:筛选符合偏头痛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头痛”寒凝血瘀挟风证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临床研究。分为治疗组(热敏灸联合针刺组)和对照组(传统艾灸联合针刺组),每组各30例。各组患者每2日治疗一次,共治疗4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综合疗效有效率、中医证候有效率、头痛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最长持续时间、头痛伴随症状积分和止痛药暴露程度,评估热敏灸结合针刺疗法对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特点。 结果:治疗4周末及停止治疗4周末治疗组头痛VAS评分(P<0.05)、偏头痛发作频率(P<0.05)、头痛最长持续时间(P<0.05)、头痛伴随症状积分(P<0.01)、止痛药停减率(P<0.05)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第一次治疗后1小时即刻头痛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4周末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P<0.05)、综合疗效有效率(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热敏灸结合针刺疗法能明显缓解偏头痛发作时的症状(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以及偏头痛发作次数,减少止痛药的服用量,缓解头痛伴随症状减轻偏头痛中医证候和综合症状。研究揭示热敏灸结合针刺疗法可以有效治疗偏头痛寒凝血瘀挟风证,对头痛主要症状、伴随症状及中医证候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较好的即时镇痛效应和可靠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2021,41(8)
目的观察恢刺与普通针刺疗法治疗膝关节内侧韧带Ⅰ、Ⅱ度运动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9年49例膝关节内侧韧带Ⅰ度和Ⅱ度运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24例,试验组25例。对照组使用普通针刺法加常规治疗方案,试验组使用恢刺法加常规治疗方案,均隔日针刺治疗1次,4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0 d、7 d、14 d视觉模拟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0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 7 d、14 d后VAS两组均明显下降,治疗7 d后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4 d后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前,两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7 d、14 d后Lysholm评分两组均上升,治疗7 d后组间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4 d后组间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但试验组Lysholm评分得分更高。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 0.05)。结论恢刺疗法治疗膝关节内侧韧带Ⅰ、Ⅱ度运动损伤缓解疼痛、膝关节功能改善和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寒湿腰痛行内热式针灸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5月我社区收治的寒湿腰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温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内热式针灸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与OD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寒湿腰痛行内热式针灸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头皮针抽提法配合运动训练对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93例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维脑路通片0.2g,每日3次,肠溶阿斯匹林片100mg,每日1次),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分为3组。头皮针抽提法组31例,同时给予头皮针抽提疗法和运动训练;头皮针捻转法组31例,同时给予头皮针捻转疗法和运动训练;药物对照组31例,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头皮针抽提法组治愈显效率为67.74%,头皮针捻转法组治愈显效率为45.16%,药物对照组治愈显效率为29.03%,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头皮针抽提法组疗效明显优于头皮针捻转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皮针抽提疗法或捻转疗法配合运动训练对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治疗作用较好,且给予头皮针抽提疗法的患者效果优于头皮针捻转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