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术与现代囊外摘除术对硬核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128例(132眼)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6眼,分别施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ECCE)与超声乳化术(Phaco),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角膜水肿及角膜内皮情况、术中并发症及术源性角膜散光。结果:两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9个月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水肿程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及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aco组术中后囊破裂3眼、悬韧带断裂3眼,ECCE组无后囊破裂、悬韧带断裂发生。术后9个月术源性角膜散光Phaco组与ECC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硬核白内障患者行ECCE比Phaco更安全,术后近期远期视力及角膜情况与Phaco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术后角膜散光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行超声乳化手术的白内障患者90例(共90只眼),根据是否合并高度近视分为非高近组(非高度近视患者)44例(44只眼),高近组(高度近视患者)46例(46只眼),所有患者均于术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方向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术后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我科接受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共34例,按手术切口方向位于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方向或位于颞上方及鼻上方分为Ⅰ、Ⅱ两组,术后比较角膜散光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着时间延长,手术角膜散光度均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均在术后1周时较术前增加最多,但随着时间增加,角膜散光度也逐渐减小。结论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白内障治疗前应根据患者的角膜散光情况特异性选择手术切口方向,即在角膜曲率最大处子午线方向做透明角膜切口。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两种手术方法疗效和并发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涵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2):40-41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与现代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79例(105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分别行PHACO(PHACO组)和ECCE(ECCE组)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观察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HACO组术后视力明显优于ECCE组;术中PHACO组虹膜损伤和后囊破裂的发生率分别为9.7%(4眼)和2.4%(1眼),显著低于ECCE组的26.3%(10眼)和15.7%(6眼);术后PHACO组瞳孔区纤维素样渗出、人工晶体表面色素沉着、虹膜粘连及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ECCE组;术后半年70眼复查角膜曲率,PHACO组散光<1.50D的患者占77.1%(27/35),ECCE组占25.7%(9/35),PHACO组散光程度显著低于ECCE组(χ2=13.76,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PHACO比ECCE的视力恢复好、散光小,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位置选择对白内障患者视觉功能、眼内压及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72例,共计85眼进行观察,入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据手术切口位置不同分为观察组(n=36,43眼)及对照组(n=36,42眼),观察组在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做3.0mm透明角膜切口,对照组于颞上侧或鼻上侧做3.0mm常规透明角膜切口,术后2组均给予常处置,术后进行随访,比较2组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散光度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2组术后BCVA与术前比较呈逐渐升高趋势,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呈明显降低趋势(P<0.01),但2组间BCVA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眼压术后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术后2h、1d眼压明显高于术前(P<0.01),术后2d眼压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但2组间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角膜散光度于术后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手术源性散光度于术后7d~6个月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术后7d~6个月观察组平均角膜散光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6个月观察组手术源性散光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选择最大角膜屈率位和常规手术切口均可改善患者的视力,但最大角膜屈率位手术切口可减小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现代囊外摘除术(ECCE术)与超声乳化术(Phaco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 53例(62眼)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其中行ECCE术30例(35眼)行Phaco术23例(27眼),随访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并发症及眼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视力 ≥ 0.5者,Phaco组为17眼(62.96%),ECCE组为13眼(37.1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房闪(++)以上,有纤维素性渗出或晶体表面有色素沉着者ECCE组高于Phaco组(P<0.05)。术后眼压随访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术式中,Phaco术优于ECCE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PE)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IOL)术前与术后的角膜曲率和散光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河南省南阳南石医院PE联合IOL植入术的55例(73眼)白内障患者,在术前及术后7d、术后1个月、3个月均进行Pentacam眼前节生物测量仪检查,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检测患者眼内压(IOP),对比手术前后角膜曲率和散光的变化。结果 术后7 d患者前表面散光值(AAstig)、后表面散光值(PAstig)、角膜后的表面曲率(PSK)、角膜总散光值(TCA)、角膜总屈光力(KGOF)较术前增高(P<0.05),AAstig、PAstig、PSK、KGOF术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个月、3个月达到稳定。TCA术后1个月[(0.78±0.34)D]、3个月[(0.63±0.21)D]均低于手术前[(0.89±0.25)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患者角膜前表面曲率[ASK,(43.3±1.5)D]较术前[(44.4±1.4)D]降低,术后1个月[(4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屈光状态及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洪泽县人民医院眼科收住入院的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各60眼。A组于12:00钟位做3 mm巩膜隧道切口,B组于12:00钟位做3 mm透明角膜切口,均经切口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8周散光度、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SAI)、角膜敏感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CMT)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在散光度、SAI、角膜灵敏度、BCVA、CMT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8周,A组散光度分别为(1.12±0.23)DC、(0.78±0.18)DC、(0.44±0.12)DC,B组分别为(1.29±0.30)DC、(0.97±0.21)DC、(0.60±0.23)DC,较术前有所降低;A组BCVA分别为0.44±0.06、0.78±0.08、0.77±0.08,B组分别为0.34±0.04、0.65±0.07、0.66±0.07,较术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灵敏度、CMT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和B组的SAI均分别为0.14±0.04、0.34±0.08,高于治疗前的0.12±0.02和0.13±0.03,且治疗后A组SAI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切口条件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均可显著改善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但巩膜隧道切口对角膜内皮损伤更小,术后同期患者角膜散光度数、BCVA优于透明角膜切口组,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收集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32例41眼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行青光眼、白内障分期手术的患者35例42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的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个月、6个月角膜散光轴向分布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1周角膜散光轴向分布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能较好地保持了角膜原有的功能形态,降低了术后角膜散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高度近视手术后角膜曲率的变化.方法 选择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矫正高度近视患者64例(108眼),使用LDV飞秒激光制瓣,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测量角膜前、后表面曲率.结果 术后3个月角膜前表面曲率(37.20±1.29)、近视度数(-0.23±0.49)、散光度数(-0.17±0.41)、等效球镜度(-0.20±0.56)及角膜厚度(439±32)同术后1周相比均发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角膜后表面曲率(-6.26±0.27),术后1个月角膜后表面曲率(-6.29±0.28),术后3个月角膜后表面曲率(-6.26±0.27),术后半年角膜后表面曲率(-6.26±0.27),术后1年角膜后表面曲率(-6.30±0.27),同术前相比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飞秒激光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未发生明显变化,对于高度近视飞秒激光LASIK手术安全有效,但需要长期观察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