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119-122+封三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鼻咽癌颈部淋巴结包膜侵犯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放疗后的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浙江省海宁市人民医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鼻咽癌患者63例,采用MRI检查患者颈部淋巴结包膜侵犯情况,比较有包膜侵犯(n=28)和无包膜侵犯(n=35)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经MRI检查发现,颈部有淋巴结包膜侵犯者28例(有包膜侵犯),颈部无淋巴结包膜侵犯者35例(无包膜侵犯);有包膜侵犯者TNM分期Ⅲ~Ⅳ期比例为92.86%,明显高于无包膜侵犯者的71.43%(P0.05);有包膜侵犯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36.00个月和45.00个月,明显短于无包膜侵犯患者的49.00个月、57.00个月(P0.05)。结论在鼻咽癌患者中颈部有淋巴结包膜侵犯患者其TNM分期较高,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胃癌神经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 PNI)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2002年日本肿瘤协会公布的JGC-TNM分期标准),研究神经侵犯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胃癌预后的意义。结果χ2检验结果显示:胃癌神经侵犯与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PNI(+)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NI(-)组患者(P=0.018),与胃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神经侵犯不是影响胃癌术后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238)。结论胃癌神经侵犯与胃癌患者预后有关,并提示预后不良,但不能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4.
淋巴结转移率和数量分级与胃癌预后及病理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淋巴结转移率(rN)和数量分级与胃癌预后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341例胃癌患者rN分级和1997年第5版TNM分期的淋巴结分级标准(pN)与患者预后及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rN分级中,rN1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69.9%,rN2组为45.7%,rN3组为10.6%,3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8,P均〈0.05);在同一pN分级组中,再按rN分级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同一rN分级组中,再按pN分级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X模型分析表明,rN分级是反映胃癌预后最主要的独立指标;淋巴结转移率分级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大体类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N分级与日本胃癌规约中的淋巴结转移分站有相关性。结论rN分级可更好的指导胃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助于完善胃癌的TNM分期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癌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胃癌组织标本78例及其癌旁组织标本2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p相对感染量,分析Hp相对感染量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Hp相对感染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同一患者胃癌组织中Hp相对感染量亦高于其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Hp相对感染量与患者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及有无远处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生存率与胃癌组织中Hp相对感染量呈负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可作为临床上评估胃癌进展和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6.
胃癌淋巴结转移度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淋巴结转移影响胃癌预后,惯常方法是依淋巴结所在部位划分转移级站,而这在实际工作很难实施,有必要寻找切实可行方法确定病期早晚。方法:≥D2手术64例,〈D2手术7例,淋巴结检测采用我切片HE染色和/或细胞角蛋白质免疫组化染色。对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生存率及其他病理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切除4511人淋巴结,转移率77.5%;转移淋巴结959个,不同分期病例结转移度明显不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7.
胃癌周围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合理的胃癌根治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85 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切除标本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分析上述指标与三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上述指标及淋巴结转移与胃癌预后亦相关.结论:胃癌根治术时应根据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TNM 分期仍是目前判断胃癌预后的最主要的临床指标,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也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胃癌组织中PGC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生存状况的关联,探讨胃癌组织中PGC表达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1~2005年我院共70例经手术确诊胃癌患者,获取标本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胃癌组织中PGC的表达率,同时随访。结果70例随访患者中失访3例,10例肿瘤组织中PGC阳性表达(14.9%),进一步分析表明PGC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有显著关联。PGC低表达患者总体生存时间较短(P〈0.05)。根据COX回归分析,TNM分期与PGC表达都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PGC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检测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指导预后评估,从而使患者得到及时的后续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淋巴结包膜外侵犯(ENE)在头颈部鳞癌(HNSCC)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非常常见。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诊断ENE极其重要,出现淋巴结ENE预示肿瘤侵袭性高,了解淋巴结ENE的情况有助于确定肿瘤分期,指导临床医生制订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本文对近年来影像学诊断淋巴结ENE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临床上进行合理的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方法:对55例进展期胃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常规解剖原发灶及各组淋巴结,并标记和计数,分析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与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结果: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74.5%;U、M、L区及全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5.7%、87.5%、67.6%和83.3%,各区和全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膜受侵的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2.5%,明显高于浆膜未受侵者(53.3%)(P〈0.05);弥漫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3.3%,明显高于肠型(64.0%)(P〈0.05);直径〉5cm癌灶淋巴结转移率为90.0%,明显高于直径≤5cm的胃癌患者(65.7%)(P〈0.05);浸润深度、Lauren分型和肿瘤大小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浸润深度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应结合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做出判断,并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合理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与micro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寻找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方法:下载公共数据库TCGA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及miRNA表达情况,根据病理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连续变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2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分类变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评估2组间是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皮钙粘素E-cadherin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31例胃癌组织、13例胃炎性病变组织和12例正常胃组织,E-cadherin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结果 胃癌组织中E-cadherin高表达占32.26%,明显低于正常胃组织(100%)和胃炎性组织(84.62%),胃炎性组织E-cadherin表达虽低于正常胃组织,但二者相比无显著差异。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E-cadherin全部呈低表达,癌细胞侵及浆膜及膜外组织者,E-cadherin表达占21.05%,低于未侵及浆膜组(50%)、结论 胃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E-cadherin低表达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浸润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肠系膜上静脉旁淋巴结(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8月在我科行胃癌根治术且术中清扫第14v组淋巴结的214例胃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第14v组淋巴结阳性与阴性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第...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2010年手术治疗的719例早期胃癌中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4.9%.单因素分析表明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主要有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脉管侵润.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和脉管侵润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和脉管侵润因素相关;缩小手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7.
胃腺癌局部淋巴结树突状细胞对转移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腺癌局部淋巴结中树突状细胞 (DC)对转移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S - 1 0 0蛋白作为DC特异性标记物 ,应用S -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腺癌局部淋巴结中DC的数量和分布。结果 转移组淋巴结中DC较非转移组明显增多。在 57例转移组中 ,DC显著者 1 8例 ,5例生存率 55 .56 % ;DC不明显者 39例 ,5年生存率 2 3 .0 8%。 30例非转移组中 ,DC显著者 1 9例 ,5年生存率 73 .68% ;DC不明显者 1 1例 ,5年生存率 36 .36 %。经 χ2 检验 ,在上述两组中 ,DC显著者的转移和 5年生存率较DC不明显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胃腺癌局部淋巴结中DC程度同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回顾分析86例进展期胃癌术后临床病理资料。结果86例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5.6%。T2和T3、T4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4.5%、88.6%。BorrmannⅠ、Ⅱ型为54%,BorrmannⅢ、Ⅳ型为91.8%。病灶直径小于5.0cm组为60.1%,≥5.0cm组为87.5%。各组淋巴结中以第3组转移率最高为52.2%,其他依次为第4、6、7、8、5组淋巴结。结论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淋巴结多限于N1及N2;弥漫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局限型;浸润浆膜层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浆膜下组;病灶大于或等于5.0cm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小于5.0cm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器官外非淋巴结性转移癌组织与胃癌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手术的胃癌患者标本70例,对胃癌标本进行溶脂后获取全数淋巴结及非淋巴结性转移癌组织;所取组织全部经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普通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随着肿瘤向胃壁深部侵袭,二者的转移率都有显著的增加,但淋巴结与非淋巴结的转移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腺癌在两种结构中的转移率都明显低于生长方式呈弥漫性生长的低分化与未分化腺癌,但淋巴结及非淋巴结之间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淋巴结小结节在病理分析时可以等同于转移性的淋巴结看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