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中文文献选穴规律。方法:对2013年8月-2018年8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符合针灸治疗为主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治疗踝关节扭伤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总结其选穴规律。结果: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有50篇,主要使用穴位103个,应用分层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前17个穴位之间可能存在内在规律,结果阿是穴居首位,其余依次是足少阳胆经穴(丘墟、阳陵泉、悬钟、足临泣)、足少阴肾经穴(照海、太溪、然谷)、足阳明胃经穴(解溪、足三里)、足太阳膀胱经穴(申脉、昆仑)、足太阴脾经穴(商丘、三阴交)、手少阳三焦经穴(阳池)、手太阳小肠经穴(养老)、经外奇穴(小节穴),故腧穴以阿是穴、胆经、肾经为主,配合胃经、膀胱经、脾经、三焦经、小肠经及经外奇穴。结论: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将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阿是穴与辨经取穴相结合,重视运动针法和交叉取穴的应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在治疗方法上,以针刺治疗为主,而艾灸治疗该病临床报道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和分析以穴位刺激作用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文献的取穴规律。方法:制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以及文献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中国中医药数据库、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5月,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45篇,对其取穴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以穴位刺激作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腧穴主要取于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阴脾经;使用频次前十的腧穴依次为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关元、脾俞、阴陵泉、合谷、中脘、太冲;穴位所在部位以腰背部、下肢部、胸腹部为主。结论以穴位刺激作用治疗糖尿病肾病以循经取穴、局部取穴相结合,穴位多选用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关元等,主要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配穴则以辨证取穴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总结国内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腧穴谱。方法:按照检索策略全面广泛搜集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CT研究,以计算机检索为主,手工检索为辅。检索CNKI和WF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总结分析类风湿关节炎针灸穴位的频次分布情况。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87篇,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曲池穴,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结论: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等特点,选取曲池(56)、足三里(53)、阳陵泉(53)、阿是穴(45)为主进行治疗,主要使用阳经经脉及督脉,其中足太阳膀胱经(25)运用最多。辨证选穴选取太溪(26)等"腧穴"结合使用八风、八邪、背俞穴等穴进行临床辨证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筛选针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相关文献,依据标准方案提取针灸处方,建立针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处方信息数据库;基于R语言对数据库取穴频次、聚类和关联等情况进行规律挖掘。结果:共收集78篇文献,提取87个处方;干预措施包括艾灸、针刺联合中药及3种以上干预措施联合运用;使用频次>25次的高频腧穴依次为肺俞、足三里、肾俞、大椎和脾俞;经脉使用频次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任脉和督脉为主;特定穴频次以背俞穴和五腧穴为主。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形成以大椎-脾俞-肾俞-肺俞-足三里为基础的核心腧穴组合。结论:针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以肺俞、足三里、肾俞、大椎和脾俞为核心腧穴组合,针刺、艾灸、中药结合多种疗法综合运用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血脂异常在现代临床研究中的选穴规律.方法:参考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与血脂异常及针灸相关的主题词并将其进行组合,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SinoMed及PubMed数据库中1979年1月-2019年12月针灸治疗血脂异常的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合格文献164篇,涉及92个俞穴,共使用916次.常用穴位为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中脘、内关、脾俞、天枢、肝俞、肾俞、太冲.选用经络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为主;选穴部位以下肢、胸腹部为主;针灸方法以针刺疗法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三阴交一足三里、丰隆一足三里.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6个聚类群.结论:针灸治疗血脂异常注重远近配合、循经取穴、随证配伍,选穴方法多有调理中焦脾胃之气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与分析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用穴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1915年至2013年7月 CNKI 期刊数据库及1990年至2013年7月万方数据库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随机对照(RCT)文献,对所用腧穴进行统计归纳分析。结果纳入文献207篇,涉及84个腧穴,使用总频次1154次,其中风池171次、颈夹脊149次、百会110次;涉及主穴63个,使用频次848次,以风池164次频次最高;配穴60个,使用频次306次,以足三里23次频次最高。十四经脉腧穴均有涉及,其中以足太阳膀胱经腧穴选用最多,为14个;而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足少阳胆经,总使用频次233次。主穴重视局部腧穴,配穴以远端腧穴为主,五输穴、原穴、络穴、交会穴、下合穴等特定穴运用广泛。结论循经局部取穴是针灸治疗 CSA的重要方法,配穴远端取穴是针灸治疗不同中医证型 CSA 患者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腧穴谱开展研究,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制定文献检索标准与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在中国四大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然后用Microsoft Excel(2022)提取第一作者所在省份、发表时间、实验组及对照组干预措施、留针时间、选穴频次、腧穴归经、腧穴属性、腧穴类型、取穴部位、选穴原则、配穴方法等信息进行文献资料分析。结果:最终检索出符合标准文献38篇,留针时间大部分为30min,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百会穴、使用频次最高的经脉为督脉。结论:腧穴选用频次排名前3的依次为百会(65.8%)、四神聪(42.1%)、足三里(34.2%),经脉选用频次前3的依次为督脉(31.7%)、足太阳膀胱经(12.2%)、足少阳胆经(12.2%),特定穴中选用频次最高为交会穴(81.6%)。  相似文献   

8.
1方法介绍   外伤性麻痹性斜视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笔者采用针灸与高压氧,药物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 36例,疗效显著。   针刺取穴:攒竹透鱼腰、阳白透鱼腰、太阳、瞳子 、四白、球后、睛明、风池、合从、光明。   针刺方法:每次于患侧局部取 3- 5个穴位,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 25号 1寸毫针直刺或斜刺,施以平补平泻手法,捻转行针 2min得气后留针 30min,中间行针 1次,睛明、球后穴不行针。远端穴位取双侧,用 30号 1.5寸毫针直刺,行针手法同前,留针 30min。眼球上下转动障碍者加百会透刺前顶穴,左右转动障碍者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及手法, 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27日。建立Excel专题数据库再通过SPSS 25.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4篇, 穴位49个。下肢常用腧穴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涌泉等, 上肢常用腧穴为合谷、曲池和内关, 躯干常用腧穴为关元、中脘和肾俞;特定穴以五输穴频次最高占59.40%(335/564);经脉以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 其中足太阴脾经频次最高占22.7%(128/564)。对按摩穴位及手法分析各得到3个有效聚类。结论经分析高频腧穴主要分布在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3条经络, 未来可对选穴及按摩手法进一步规范并辅以循经穴位按摩探讨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现代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收集符合标准的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文献,对针灸处方腧穴的频次、归经、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临床上针灸取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78篇,合计穴位66个,总频次为829次,涉及12条经脉。结论: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取穴为关元、三阴交、气海、中极、子宫,经脉以任脉、足太阴脾经为主,主要分布在胸腹部,特定穴以募穴为主。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文献以临床观察研究、回顾性研究、临床经验总结为主,在研究设计、病例选择、评价指标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及差异性;其综述类文章作者对参考文献选择的随意性及倾向性很强,且对文献质量未做分析及评估,导致文章的观点存在偏倚及缺乏客观性。
  目的:通过检索万方、维普、CNKI数据库,探讨近10年文献中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规律。
  方法: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推拿”、“手法”、“按摩”、“康复”、“弹拨”、“点压”、“按压”、“指压”为关键词,通过万方、CNKI、维普3个中文数据库对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10年文献进行检索,并采用分层聚类统计方法统计分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20种手法。
  结果与结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20种推拿手法频次及分层聚类的结果表明:中医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几大类,第一类为作用于人体的软组织类手法:法、拿法、推法、压法;第二类为点压穴位类手法:以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秩边穴、承扶穴、委中穴、承山穴、昆仑穴),足少阳胆经(环跳穴、阳陵泉穴)、督脉(腰阳关穴)、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腧穴及压痛点(阿是穴)为主;第三类为作用于人体骨与关节的手法:腰部斜扳法、腰部背伸法、骨盆牵引法、直腿抬高法。可见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潜在应用规律是以点压穴位(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足阳明胃经腧穴及阿是穴)为主,并配合作用于人体软组织类手法(法、拿法、推压脊柱法)及骨与关节类手法(腰部斜扳法、腰部背伸法、骨盆牵引法、直腿抬高法)为辅。  相似文献   

12.
先推拿后针刺治疗动眼神经损伤2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雷征  艾育德 《中国康复》2006,21(6):424-424
我科收治的动眼神经损伤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个月-64岁;左眼13例,右眼7例;因外伤14例,病毒感染6例;病程3d-2个月。20例患者均采用先推拿后针刺治疗。①推拿手法:患者仰卧位,医者坐在患者头顶上方,先在眼眶周围涂抹润滑油,后用双手拇指分别按揉攒竹、鱼腰、阳白、睛明、丝竹空、四白、太阳、瞳子髂等穴。再反复分抹眼眶周围,最后点揉风池、百会穴,全部手法约20min。②针刺治疗:患者坐或卧位,取攒竹、睛明、阳白、鱼腰、丝竹空、四白、太阳、合谷、光明、太冲、百会穴等,眼部穴位进针得气即可,不施手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了解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的选穴规律,为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的针灸疗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中有关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使用Excel表建立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的腧穴数据库,并利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库中的腧穴进行频数统计,使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8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得到82条腧穴处方,涉及45个穴位,穴位主要分布在下肢,其中最常用的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关元,腧穴归经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的常用配伍腧穴为足三里-三阴交和三阴交-阴陵泉。结论:数据挖掘可有效分析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的常用腧穴和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护理人员选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刮痧疗法治疗高血压病的循经和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从建库至2022年1月31日刮痧治疗高血压病的全部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文献并提取处方,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SPSS 23.0、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 3.9.1软件统计高频腧穴、经脉、穴位归经并进行腧穴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核心处方分析。结果:共纳入33篇文献,涉及腧穴91个,共使用384频次,核心处方为百会(90.91%)、风池(81.82%)、太冲(63.64%)、曲池(51.52%)、太阳(51.52%)和足三里(48.48%),经脉选择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少阴肾经为主。结论:刮痧疗法治疗高血压的循经选穴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刮痧治疗高血压病的循经、选穴配伍规律具有可行性,结果可供临床实践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了解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的主要辩证分型及选穴配伍规律,为失眠患者的穴位按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1月15日。使用Excel建立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的腧穴数据库,并利用SPSS 25.0对数据库中的腧穴进行频次、频数统计,通过SPSS Modeler 18.0所提供的Apriori版块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描述各腧穴之间的配伍关联规律。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37篇,共含腧穴97个,多数腧穴分布在头面部,其中最常用腧穴依次为百会、太阳、神门、印堂,经络以足太阳膀胱经(18.5%)和督脉(14.8%)为主。失眠辩证分型以虚证为主,其中以心脾两虚为主要证型,其次为心肾不交。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的常用配伍腧穴为太阳-印堂和太阳-印堂-百会。 结论 数据挖掘可有效分析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的常用腧穴、主要证型及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护理人员选穴提供可靠依据。配伍腧穴符合中医“以循经为主,证因标本相结合”的配穴规律,其治疗失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主要为局部取穴,亦有其他取穴法。根据中医分型选取穴位辩证施针。(1)营卫不调,风邪袭络型,取手足阳明经穴,用平补平泻手法。(2)气血虚弱,寒邪袭络型,取手足阳明经穴,足太阳经穴,用补法。(3)风热郁络型,取手足阳明经穴,少阳经穴为主,兼配厥阴经穴,用泻法。(4)气滞血瘀型,取手阳明经穴,兼手足太阳,少阳,足厥阴经穴,用泻法。均取患侧穴位,主穴为阳白、鱼腰、四白、颧骼、迎香、地仓、颊车、牵正、合谷、配穴选翳风、太阳、风池、太冲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选穴规律。方法将多中心纳入的1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纳入本研究,均给予针灸治疗,观察期为8周。记录患者证型分类、所用腧穴及使用频率,统计腧穴部位及归经。结果本研究共涉及穴位68个,归经15条。常用穴位排名前10位的依次为百会、四神聪、内关、印堂、太冲、风池、神门、足三里、神庭、三阴交。根据穴位使用频次,归经前5位的经脉依次为膀胱经、肝经、督脉、胆经、心包经。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以百会、四神聪、内关、印堂、太冲穴位应用最多,根据脏腑经络辨证原则,治疗时应遵循循经选穴及局部取穴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章玲  范德兰  周凤  孔慧 《全科护理》2022,20(6):721-725
目的:探讨基于关联规则法分析的中医护理技术干预乳腺增生的选穴配伍规律。方法:由2名研究生独立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有关于"刮痧""拔罐""穴位贴敷""艾灸""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技术干预乳腺增生的文献。使用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分析经络腧穴频次,基于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模型对腧穴配伍规律进行深层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本研究的文献126篇,提取的腧穴处方共涉及94个穴位,以胸腹部居多,使用频次前3位的穴位依次为膻中(9.4%)、乳根(8.2%)、期门(6.8%),运用频次较高的经络有足阳明胃经(22.7%)、任脉(18%)、足太阳膀胱经(14.1%)。关联规则法分析显示中医护理技术干预乳腺增生最常使用的腧穴配伍为膻中→乳根。结论:通过对中医护理技术干预乳腺增生选穴规律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为临床护理人员使用中医护理技术干预乳腺增生选穴提供一定的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针灸治疗肥胖并发胰岛素抵抗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其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1999年1月1日到2016年4月1日的针灸治疗肥胖并发胰岛素抵抗的文献,共纳入45篇文章。结果:主穴共63个,以天枢、中脘、足三里、关元、气海等为主,分属于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脾经,任脉等。配穴43个,以辨证加减为主用穴最多的是阴陵泉、太溪、内庭等。艾灸5个穴位,分别为神阙、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埋线通常在27个穴位进行,耳穴按压有18个穴位为内分泌、胃、三焦、脾等。结论:针灸治疗肥胖并发胰岛素抵抗以天枢、中脘、足三里、关元等任脉,脾,胃经穴位为主,主要运用前后配穴法即腹针配背俞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针刺足三阳经穴位对家兔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探讨经脉-脏腑相关的特异性。方法:以新西兰白兔为研究对象,分空白组、模型组、胃经组、胆经组及膀胱经组,用无水乙醇灌胃制造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以胃黏膜损伤指数、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ousoxidesynthetase,NOS)含量变化为观察指标,比较针刺治疗后各指标差异。结果:①胃黏膜损伤指数:胃经组(10.88±3.23)明显低于模型组(24.88±6.29)、胆经组(19.38±3.66)及膀胱经组(24.13±1.64)。②胃黏膜一氧化氮含量(μmol/g):胃经组(1.38±0.27)明显高于模型组(0.45±0.20)、胆经组(0.45±0.19)及膀胱经组(0.57±0.2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1.32,P<0.01)。③胃黏膜NOS含量(mkat/g):胃经组(32.20±10.21)明显高于模型组(12.70±2.61)、胆经组(22.12±5.32)及膀胱经组(12.52±4.24);而胆经组又明显高于模型组及膀胱经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7.664,P<0.01)。结论:①针刺足阳明经穴可升高实验兔胃黏膜一氧化氮、NOS含量,减低胃黏膜损伤指数,表现出良好的胃黏膜保护作用。②针刺足少阳经穴可升高实验兔胃黏膜NOS含量,但作用较足阳明经穴组弱。③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特异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