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某院收治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给予对照组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盘周视网膜纤维层厚度、两组闪光视网膜电图指标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盘周视网膜纤维层厚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盘周视网膜纤维层厚度减轻,观察组改善更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波、b波振幅以及Ops总和振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波、b波振幅无明显改变,Ops总和振幅较治疗前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0%(4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32/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能有效改善患者视野,恢复视功能,总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测定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速度及血管走行。方法选取我院经临床确诊的NAION患者16例(患病组,17眼)和正常成人13例(对照组,13眼),采集两组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所测CRA,并对两组间进行比较;ROC曲线分析彩色多普勒与超声造影对NAION的诊断效能,并对二者进行比较。结果超声造影所测患病组CRA血流速度为(7.15±0.89)cm/s,对照组CRA血流速度为(9.64±0.87)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彩色多普勒所测患病组CRA血流速度分别为(10.27±1.42)cm/s,对照组CRA血流速度为(11.86±1.69)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造影诊断NAIO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4,彩色多普勒诊断NAIO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直观、动态地观察CRA的血流状态,评估血管走行,更优于彩色多普勒,为临床评估CRA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2000—01/2003—01已确诊的NAION患72例(80眼),男39例(44眼),女33例(36眼);单眼发病64例(89%),双眼发病8例(11%)。排除标准:所有患均无巨细胞性动脉炎的表现。纳入标准:病史、症状、眼底、视野、FFA结果均符合NAION的诊断标准。经视力、视野、眼底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lou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等检查确诊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72例(8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2例中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28例(30眼),伴有糖尿病20例(24眼),伴高血脂症14例(15眼),青光眼4例(5眼),白内障术后2例(2眼),原因不明4例(4眼)。眼底视盘水肿色淡,其中呈象限性水肿21眼,半侧水肿19眼,全视盘水肿28眼,无水肿12眼。FFA早期视盘全部或部分荧光充盈延缓或缺损,显示缺血的部位和范围;晚期荧光充盈各异,缺血区呈强荧光或弱荧光,其中主要为强荧光,有68眼(85%),多见于病程较短;视盘持续弱荧光12眼(15%),见于病程较长。FFA显示缺血累及的部位和范围.伴有相应视野缺损60眼(75%)。结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一种多因性眼病,而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症等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定缺血部位及相应的视野缺损是本病的主要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双眼的视盘及黄斑区的血流密度改变。方法 选取初次发病且病程<3个月的13例单眼NAIO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6眼,分为患眼组13眼与对侧眼组13眼),同时筛选性别、年龄与其相匹配的17例健康志愿者的17眼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眼行OCTA、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压检查,比较3组视盘全部血管及毛细血管血流密度、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网(SCP)与深层毛细血管网(DCP)血流密度。结果 与对侧眼组、健康对照组相比,患眼组视盘全区域及各分区的毛细血管、全部血管血流密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眼组视盘血流密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组黄斑区中心凹周围上侧分区SCP血流密度低于对侧眼组,且黄斑区旁中心凹上半侧、颞侧、鼻侧分区DCP血流密度低于对侧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组黄斑区中心凹周围整体及上半侧、鼻侧分区SCP血流密度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眼组黄斑区血流密度与健康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颈动脉、眼球后血管血流参数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NAION患者80例作为NAION组,另选80例无眼部相关疾病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CDFI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内动脉血流参数、颈内动脉血管弹性参数、眼球后动脉血流参数,采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检测两组的视杯视盘直径比、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采用简单线性相关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颈内动脉血流参数、颈内动脉血管弹性参数、眼球后动脉血流参数与NAION病变的关系。结果NAION组颈内动脉舒张期峰值流速值低于对照组(P < 0.05),NAION组颈内动脉RI、IMT值高于对照组(P < 0.05);NAION组颈内动脉动脉扩张性、动脉紧张度、压力-应变性系数值低于对照组(P < 0.05);NAION组眼动脉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测定值低于对照组(P < 0.05);NAION组眼动脉的RI测定值高于对照组(P < 0.05);NAION组的水平及垂直视杯视盘直径比、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 < 0.05)。EDV值与水平及垂直视杯视盘直径比、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呈正相关(P < 0.05),RI值与水平及垂直视杯视盘直径比、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呈负相关(P < 0.05)。结论NAION患者颈动脉、眼球后血管血流参数常发生显著改变,并且与NAION患者眼部病变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以突然视力下降,特征性视野缺损,视乳头水肿或伴周围神经纤维层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双眼先后发病。该病的年发病率据统计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为2,3~10.2/万,而总的年发病率为0.54/万,本病发生与性别无关,但有种族差异,白人发病率高于有色人种。现代解剖研究表明,睫状后短动脉是筛板区和筛板前区唯一的、筛板后区主要的血液来源,对视盘及部分筛板后视神经的血液供应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RuckerJC等研究推测:睫状后短动脉灌注压下降,导致视盘低灌注并缺血而发病,其确切病因至今不明,但全身与局部因素与该病的发生明显有关。随着现代人生活习惯及膳食结构的改变等因素,本病的发病率将有上升趋势。因此对其积极开展研究,早期预防和治疗,对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致盲有重要意义。本将从以下方面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和探讨高压氧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39例NAION患者分为对照组(72例)和高压氧组(67例)。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钴胺、复方樟柳碱等常规治疗;高压氧组则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行高压氧治疗,舱压0.2 MPa,加压时间20 min,稳压吸氧60 min,中间吸舱内空气10 min,减压20 min,共治疗11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0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治疗后),观察并分析2组患者的视力、视野平均敏感度(MS),并根据视力、视野MS等改变情况,评定治疗有效率。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视力[对照组(4.37±0.30),高压氧组(4.31±0.38)]及视野MS[对照组(12.84±1.08),高压氧组(13.17±1.18)]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压氧组患者的视力 [(4.88±0.25)]和视野MS[(16.68±1.19)]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视力(4.59±0.25),视野MS(13.94±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压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1.0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提高NAION患者的视力、视野MS及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视神经病患者视野缺损变化并分析其与视力的关系。方法以特发性视神经炎(ION)和非动脉炎性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该院就诊的100例患者,其中ION患者50例72眼,NAION患者50例61眼,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视力值、瞳孔大小、视野检测完成时间和缺损特点、视野模式缺损(PSD)和平均缺损(MD)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41.92±8.64)、(53.98±12.71)岁,2组患者男女性分别为6、44例和17、33例,视力(BCVA)、视野完成检测时间、MD和PS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ON和NAION的视野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具有各自的病理特征,可为视神经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潜伏期(LP100)及振幅(AP100)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视神经传导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证实为AION的48例单眼发病的患者行PVEP检查,对LP100及AP100诊断AION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LP100延长诊断AION视神经传导异常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58.3%及95.8%,AP100降低诊断AION视神经传导异常的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5.4%及89.6%;如果综合LP100AP100这两项指标,以两项指标中任意一项阳性即诊断AION存在视神经传导异常,可获得97.9%的敏感度及87.5%的特异度。结论:PVEP在诊断AION视神经传导异常中有重要价值,综合潜伏期及振幅这两项指标可以明显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ABPM)特征。方法选择63例符合NAION诊断的患者,观察其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并与63例性别构成比、年龄相匹配的无NAION患者的动态血压结果相比较。结果①NAION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在NAION组中最低舒张压发生在夜间的比率为33.3%,较对照组49.2%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NAION夜间最低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NAION组患者中夜间血压下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④NAION组杓型血压的发生率为19.0%,对照组为39.7%,而反杓型血压发生率NAION组为39.7%,对照组为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AION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较为普遍,夜间血压(包括动脉压、舒张压)不能正常下降可能为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口服泼尼松片联合高压氧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AION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口服泼尼松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1月后复查视力、视野及视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等,并比较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视力和视野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RNFL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厚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69.70%)(P<0.05)。结论:口服泼尼松片联合高压氧治疗AION,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临床疗效。方法:AION的患者68例(7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及NGF组。2组均给予AION基础治疗,NGF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鼠NGF肌肉注射治疗,疗程4周。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视力、视野及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潜伏期改善情况,及对视乳头周围神经纤维厚度的影响。结果:治疗后,NGF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视野平均偏差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NGF组视力提高行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GF组P100波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缩短,且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神经纤维平均厚度均增加,高于正常值(98.25±8.49)μm(P0.05);治疗后,2组均较治疗前厚度减小,NGF组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低于正常值(98.25±8.49)μm(均P0.05)。结论:鼠NGF治疗AION有效,对视力、视野的改善,视觉诱发电位的恢复及减轻视乳头周围神经纤维的萎缩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 ic optic neuropathy,AION)是由于供应视神经乳头的睫状后短动脉发生缺血性改变,突然视力减退、视盘水肿和视野缺损为主要表现的缺血性疾病。本病确切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甚清楚[1,2]。本文回顾分析了我科2004年10月至2006年2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临床缺血性中风病例,探讨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相关性,为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制定统一表格,采集283例受试者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资料,由课题组指派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人员,对已经入组的受试者,集中进行统一的证候评价,得出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283例受试对象总体上以气虚证和血瘀证出现频率最高。经聚类分析,结合各证候要素在受试者中所占比例,可见,脑梗死受试者的主要证候表现均为气虚血瘀证。受试者中表现为二证相兼和三证相兼的比例最高,一证独见的受试者中,以"气虚"和"血瘀"型最多;二证并见的,以"血瘀+气虚"型最多,三证并见的,以"血瘀+气虚+痰湿"最多;四证并见的,以"内风+内火+血瘀+气虚"最多。由此可见,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最常见的证候要素。结论:缺血性中风患者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的证候表现,证候要素的组合复杂,出现频率以二证、三证组合为最多,多表现为气虚、血瘀的单独出现或相互组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爱维治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疗效。方法临床确诊AION病例36例(36眼),采用静脉滴注爱维治注射液1200mg/d,15d为1个疗程;曲安奈德注射液20mg,球后注射1次。每天观察视力、眼底,治疗前有视野检查的复查视野。结果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前作视野检查的27例,治疗后好转23例,占85.2%,无明显改变4例,占14.8%;视盘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29只眼,有效率80.5%,无明显变化7只眼,占19.5%。结论应用爱维治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研究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颈内动脉(CA)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确诊为NAION患者21例设为患病组,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21例,分别检测2组CA及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即CA、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短动脉(SP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并对以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病组CA的EDV、RI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病组O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病组SPCA的PSV、RI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病组CR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病组CA与O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高度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89,P<0.01)。结论 NAION患者的CA血流动力学已发生明显改变,并与球后血管,尤其是O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高度相关,考虑CA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是发生NAION的诱因。  相似文献   

18.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指供应视乳头的血循环障碍造成的突然梗死而言,其临床症状很典型,患者感到突然的、无痛的视力减退,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水肿,在梗死的部位更激烈,周围少量的出血点,视野出现象限性缺损或半缺损,严重病例可以出现全盲,视神经萎缩,严重影响视力,我科采用复方樟柳硷颞动脉旁注射治疗该病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AnteriorIsohemioOpitonNeu ropathy) ,临床常可遇见[1] 。其病因甚多 ,涉及面广 ,必须予以注意 ,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及处理 ,避免致盲。本文将所遇病例 ,总结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自 1977年至 1998年诊治前部缺血性视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