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报告 患儿,男,9岁,因2天前不慎摔倒,左手掌撑地,致左肘部皮破、流血、骨外露,即刻被家人送往当地乡村私人诊所,外露骨被还纳入创口,创口处用“口水加黑色药膏”外敷及行左上肢小夹板固定(具体不详)。因患儿症状加重,终日哭闹不安,伴轻度发热,纳差,遂来我院进一步治疗。查体:左肘前可见1cm×2cm大小创口,创口内肌肉暗黑,左上肢高度肿胀,创口周围皮下可们及捻发音,创口内有黑色液体流出,恶臭,左肘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左上肢皮温高,左挠动脉可们及,微弱。X片示:左肱骨踝上骨折移位,近折端骨折锐利,远…  相似文献   

2.
白桦  王东升 《中医正骨》2002,14(9):F003-F003
周某,女,37岁,农民.于1995年2月10日骑三轮车不慎翻于路边沟中.左上肢呈屈肘屈腕着地,手背侧顶靠在木板上,左半身压于前臂屈侧.当即左前臂畸形,左肘腕部疼痛、肿胀、不能活动.2小时后来诊.检查左肘、腕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局部肿胀,腕部呈"锅铲"样畸形,桡骨远端及尺骨近端均有压痛、骨擦感及异常活动.桡骨头在肘关节外后方可触及压痛.无神经血管损伤症状.X线片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远折端向掌侧重叠移位;尺骨近端呈小碟形骨折,骨折断端向背侧成角移位,碟形骨块稍向掌侧分离移位;桡骨头向外后侧脱位.  相似文献   

3.
某男,8岁。1991年6月12日因跑步时跌倒,左手掌着地,伤后左肘部肿胀、疼痛、畸形,不能活动。经门诊摄片诊断为左肱骨髁上骨折,行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伤后第8天复查片示复位不佳,随即行2次整复,次日又整复1次。伤后第10天因发现左腕、手指不能背伸而收入院。查体见左肘关节肿胀、畸形,皮下扪及硬性血肿,肱骨髁上部压痛,左腕下垂,腕及各指不能伸直,拇指不能外展,第1、2掌骨背侧皮肤感觉迟钝。X线片示左肱骨髁上骨折,远折端向后侧移位,对位1/2,向前  相似文献   

4.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约占肘关节损伤的50~60%。根据暴力方向和骨折移位的情况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前者约占90~95%。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由于跌倒时手着地,同时肘关节过伸及前臂旋前致伤。骨折线斜向后上方,远骨折端向后上方移位,并可表现尺偏或桡偏及旋转,晚期并发症中以肘内翻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 ,5 8岁。因骑自行车时不慎摔伤左肘部疼痛、肿胀、不能活动 9天入院。查体见一般情况可。左肘部外侧轻度肿胀 ,前外侧压痛明显。肘关节活动受限。肘关节X线片正位片看不出骨折 ,侧位片示肱骨小头沿冠状面向前下移位。诊断为肱骨小头骨折 (Ⅱ 型 )。在臂丛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经肘外侧切口 ,显露骨折端并清除瘀血 ,见半球状肱骨小头沿冠状面从基底部骨折 ,向前下移位并旋转 ,其近端与关节囊相连 ,直视下复位后用 1枚松质骨螺丝钉从肱骨外髁背侧固定 ,其钉尖在关节软骨下之骨质内。  讨 论 肱骨小头骨折是一种临床上较少…  相似文献   

6.
1 病案一 苏某,男,10岁,玩耍时从近3米高的树上摔下,左手掌着地,即感左肘畸形,疼痛,不能活动.查见:左肘部畸形、肿胀、压痛,左髁上可扪及明显骨擦感,左肘后三角变形.左肘正侧位片示:左肱骨髁上骨折伴左肘关节脱位,断端向后上移位约1.5cm,远端向后成角约32°,向尺侧移位约1.0cm.  相似文献   

7.
肱骨髁上骨折以伸直尺偏型多见,由于外伤时的旋转暴力,以及整复对位情况,固定方法和前臂位置的影响,远折端易发生内旋变位。Smith(1960年)提出:骨折远折端向内侧移位和内旋引起肘内翻的发生率高。以后,有些学者又否定了这种观点,认为远折端的旋转变位,很少影响携带角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后残存单纯前后移位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采用杨氏四步复位手法治疗后,残存断端前后移位的85例新鲜闭合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在治疗后肘关节侧位X线片上,将肱骨近端横径分成3等份,分别过2个等分点垂直于肱骨近端横径做垂线。按照移位方向将前后移位分为A型(向后移位)和B型(向前移位)2类,再分别按照远折端前缘和后缘相对于2条垂线的位置将其进一步分为AⅠ型(远折端前缘位于第1条垂线前方)、AⅡ型(远折端前缘位于2条垂线之间)、AⅢ型(远折端前缘位于第2条垂线后方)、BⅠ型(远折端后缘位于第2条垂线后方)、BⅡ型(远折端后缘位于2条垂线之间)、BⅢ型(远折端后缘位于第1条垂线前方)。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12个月时的Baumann角,以及治疗后3个月和12个月采用Flynm标准评定的肘关节功能。结果:失访5例;8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AⅠ型35例、AⅡ型18例、AⅢ型5例、BⅠ型11例、BⅡ型8例、BⅢ型3例。所有患者的骨折均在1个月内达到临床愈合标准,6种前后移位类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53±1.25)min,(29.01±1.19)min,(29.19±1.50)min,(28.91±1.30)min,(29.05±1.24)min,(29.31±1.17)min,F=0.420,P=0.671]。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12个月时所有患者的Baumann角均在正常范围内,至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肘内翻;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12个月时6种前后移位类型患者的Baumann角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04°±4.40°,73.09°±4.69°,73.01°±4.26°,72.98°±4.32°,73.14°±3.90°,72.93°±4.06°,F=0.263,P=0.792;74.35°±4.38°,73.14°±5.08°,72.52°±4.45°,73.67°±3.98°,72.93°±3.97°,72.88°±3.96°,F=0.817,P=0.419)。治疗后3个月时按照Flynm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32例(AⅠ型22例、AⅡ型4例、BⅠ型6例)、良18例(AⅠ型11例、AⅡ型2例、BⅠ型4例、BⅡ型1例)、可27例(AⅠ型2例、AⅡ型11例、AⅢ型4例、BⅠ型1例、BⅡ型7例、BⅢ型2例)、差3例(AⅡ型1例、AⅢ型1例、BⅢ型1例),残存AⅠ型、BⅠ型前后移位骨折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优于其他类型的残存骨折前后移位患者(_(AⅠ型)=27.07,_(AⅡ型)=51.78,_(AⅢ型)=67.00,_(BⅠ型)=29.91,_(BⅡ型)=61.19,_(BⅢ型)=69.00,χ~2=40.132,P=0.000)。治疗后12个月时按照Flynm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46例(AⅠ型28例、AⅡ型8例、BⅠ型7例、BⅡ型3例)、良34例(AⅠ型7例、AⅡ型10例、AⅢ型5例、BⅠ型4例、BⅡ型5例、BⅢ型3例),残存AⅠ型、BⅠ型前后移位骨折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优于其他类型的前后移位患者(_(AⅠ型)=31.50,_(AⅡ型)=45.72,_(AⅢ型)=63.50,_(BⅠ型)=38.05,_(BⅡ型)=48.50,_(BⅢ型)=63.50,χ~2=20.548,P=0.001)。结论: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后残存的各种程度的单纯前后移位均不会影响骨折愈合和肘关节外观,但残存轻度前后移位患者比残存中重度前后移位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9.
【例1】王某,男,14岁。1990年4月1日跌倒致肱骨髁上骨折,曾在当地经民间医生给以接骨丹外敷,疗效不佳。于伤后12天来诊。检查见左侧肱骨髁上骨折,远端向后上方移位,折端有少量骨痂形成。手法整复失败后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4周骨折愈合,解除内外固定。当时患肘轻微肿胀。关节周围粘连。肘关节屈伸活动度约15°。嘱患者主动作肘关节功能锻炼。1周复查,患肘伸屈功能改善不明显。医者强行被动屈伸肘关节数次,约1小时后肘部出现肿  相似文献   

10.
依靠外固定预防肘内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是临床上一直未能完全解决的难题。因为肘内翻是远折端内侧皮质倾倒、嵌插并向尺侧移位,远折端旋转所造成的。所以,治疗上多是在力争取得良好的复位后借助外固定来预防肘内翻发生或加重。为提高外固定的应用效果,结合有关文献,对外固定应用中重...  相似文献   

11.
孟某,女,33岁,农民。1986年5月8日来诊。2周前劳动时不慎被机器绞伤右上肢,致右肱骨、尺骨、桡骨骨折,肘关节脱位并肘部及前臂近端软组织挫裂伤(伤口约长7cm)。伤后在当地医院缝合创口,未作其它处理。检查右上肢肿胀畸形,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肘三角关系改变,鹰咀上空虚,肘窝饱满,肘关节及前臂功能均丧失,手指活动尚可,虎口区皮肤感觉迟纯,可触及桡动脉搏动,末梢血液循环尚好。X线片示右肱骨中下1/3段呈横行折断,远端向尺侧移位并向桡侧成角约30°;右尺桡骨下1/3段呈粉碎性折  相似文献   

12.
自 1 995年~ 1 999年 ,我们采用搭肩手法整复 ,石膏托旋后屈肘位固定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6 3例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3例中 ,男 41例 ,女 2 2例 ;年龄 3~ 1 3岁 ,平均 7.4岁 ;其中左侧 2 6例 ,右侧 3 7例 ;损伤情况 ;远骨折端向后完全移位并尺偏 2 3例 ,中立4例 ,桡偏 8例 ;远骨折端向后移位 1 /2并尺偏 1 5例 ,中立 3例 ,桡偏 4例 ;远骨折端向后轻度移位并尺偏 6例。伤后就诊时间最短 1小时 ,最长 5天。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2 治疗方法2 .1 复位方法拔伸牵引 :患儿取仰卧位或坐位 ,掌心向上。一助手握…  相似文献   

13.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为上肢常见的骨折并脱位,这种特殊类型的损伤是指尺骨半月切迹以下的上1/3骨折,桡骨头同时向肱桡关节、上桡尺关节脱位,而肱尺关节无脱位。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的作用下均可造成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有的病例受暴力的作用,骨折处的远折端穿破此处的肌肤,形成了开放性骨折。尺骨上1/3伸直型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比较常见,多见于儿童,跌倒时,肘关节呈伸直或过伸位,前臂旋后,手掌着地,传达暴力由掌心通过尺桡骨传向上、前方,先造成尺骨上1/3斜形骨折。骨折端向掌侧及桡侧成角移位,由于暴力继续作用和尺骨骨折…  相似文献   

14.
1资料与方法1.1 Gartland分型本研究参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分型方法,即Gartland分型进行划分。Ⅰ型:肱骨小头向前成角增加不超过15°-20°;Ⅱ型:远折端明显向前移位但尚有连续的前侧皮质;Ⅲ型:完全移位,两骨折端之间无任何接触。1.2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8.3岁  相似文献   

15.
手法整复石膏托桡倾旋后位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 ,若治疗不当 ,容易发生肘内翻。自 1994~ 1996年 8月 ,我科共收治 14岁以下儿童闭合肱骨髁上骨折 135例 ,经采取手法整复、石膏托桡倾旋后位固定的方法治疗 ,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35例 ,男 95例 ,女 40例 ;年龄 3岁以下 12例 ,4~ 9岁 87例 ,10~ 14岁 36例 ;发生部位左侧 6 1例 ,右侧 74例 ;远折端向尺侧移位 96例 ,向桡侧移位 2 4例 ,无明显内外移位而向后移位 2 5例 ;伸直型 10 3例 ,屈曲型 32例 ;伤后就诊时间 1小时~ 10天。2 治疗方法2 .1 伸直型骨折 在C型臂X…  相似文献   

16.
旋后极度屈肘位固定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 994年 ,我们应用手法闭合复位 ,加宽石膏托屈肘轻度外翻前臂旋后位固定的方法 ,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68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8例中 ,男 49例 ,女 1 9例。年龄 3~ 1 4岁 ,平均 7.9岁。左侧 2 6例 ,右侧 42例。高处坠落伤 45例 ,平地跌倒伤 2 3例 ,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远端向后完全移位并尺偏 2 7例 ,中立 5例 ,桡偏 7例 ;远折端后移 1 /2并尺偏 1 2例 ,中立 4例 ,桡偏 5例 ;远折端轻度后移并尺偏和旋转 8例。均于伤后 7天内就诊。2 治疗方法2 .1 复位方法 (以左侧尺偏为例 ) 采用臂丛神…  相似文献   

17.
肱骨髁上骨折旋转移位的临床诊断与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寇全春  陈勇 《河南中医》2005,25(7):35-36
肘内翻是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30%~40%。近年来各学者对肘内翻畸形的发生机制作过大量的探讨,其中远折端旋转移位(转轴)的因素渐被重视。如戴廷涛提倡肱骨髁上骨折在原分型上应增加伸直旋转型、屈曲旋转型等;杨根兴认为:骨折块旋转倾斜时,肱骨下端外髁明显大于内髁,骨折块旋转后内髁滑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旋转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伸直旋转型肱骨髁上骨折诊断标准的156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采用正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先矫正骨折端的旋转移位,再矫正侧偏移位,然后才矫正向后方移位;对照组66例采用传统手法整复方法治疗。在拔伸牵引下,先矫正侧偏移位,然后矫正向后方移位。手法整复后复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判断手法整复效果;随访6个月,6个月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位效果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需要判断骨折端有无旋转移位并且向哪个方向旋转移位,对有旋转移位者需先矫正旋转移位后再矫正侧方移位,最后才矫正向后移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中,旋转移位的发生率较高。因旋转移位使断端失稳,肘内翻的发生率增高,冠状突、鹰嘴窝变小,导致肘关节伸屈活动障碍。从1979年开始,在肱骨髁上骨折整复手法中,稳定近端,将整复旋转移位作为第三个过程:即先整复侧方移位,后整复前、后移位...  相似文献   

20.
肱骨髁上骨折,按其形态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和粉碎型[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骨折近折段向前下方移位,远折段向后上方移位,骨折线自前下方斜向后上方.近折段尖端骨锋很容易刺伤前方的神经和软组织,神经损伤主要是肱动脉、正中神经,桡神经损伤则较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