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多芳基取代蝶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由4,6-二氨基-5-亚硝基嘧啶衍生物与对-氨基苯乙腈衍生物通过环化合成目的物;采用MTT法测定目的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设计、合成了9个新化合物(I~III),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MR和MS等确定。化合物I~III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较明显。结论化合物I~III显示了一定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但它们与小牛胸腺DNA之间并无明显作用,提示可能是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或其他叶酸依赖性酶而起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辉  原静  张辰 《上海医药》2014,(5):51-54
以多孔铜为催化剂,通过卤代烃与端位炔烃及叠氮化钠Click反应,一锅法合成了6个1,4-取代的1,2,3-三唑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HR-MS表征。采用MTT法初步研究该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e和3f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但均低于顺铂。  相似文献   

3.
替莫唑胺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5—氨基—3H—咪唑—甲酰胺盐酸盐为原料,经重氮化、与异氰酸甲酷进行环合反应生成替莫唑胺,并对其进行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显示本品具有明显的体外抑瘤活性,可显著抑制小鼠S180实体瘤重、延长艾氏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合成告达庭印-β-D葡萄糖苷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告达庭为原料在CdCo3催化下与溴活化的乙酰葡萄糖成苷,脱保护基得到目标产物,以MTT法考察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合成了告达庭印-β-D.葡萄糖苷,结构经’H.NMR和BC.NMR鉴定。结论初步药理实验表明乙酰葡萄糖苷对大鼠胶质瘤细胞C6的抑制作用较强,而告达庭印.-β-D葡萄糖苷对C6细胞的抑制作用与原料告达庭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索拉非尼为先导物,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吲哚脲类化合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5-硝基吲哚-2-甲酸为起始原料,采用BOP法合成酰胺,再将硝基还原成胺基,最后与异氰酸酯缩合,共3步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评价目标化合物对4种肿瘤细胞株(MX-1、A375、HepG2、Ketr3)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与结论合成了28个吲哚脲类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HR-MS确证。体外活性结果表明,与索拉非尼相比多数化合物选择性地作用于MX-1细胞株,显示出较强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其中含甲基哌啶的化合物26、30和31抑制MX-1和A375细胞生长的作用显著强于索拉非尼。尤其是化合物31抑制A375细胞增殖的作用是索拉非尼的10倍,对HepG2的抑制活性与索拉非尼相当,IC50值均达到微摩尔级水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设计并合成新型鬼臼毒素类衍生物。方法 5-甲氧基吲哚与氯代物或酰氯反应得到一位氮取代的5-甲氧基吲哚;其与草酰氯反应,再以4-氨基4-脱氧表鬼臼毒素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体外活性采用Hela细胞筛选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7个新化合物,其中化合物7a, 7b 的活性优于阳性对照依托泊苷(etoposide)。  相似文献   

7.
芳酰基氟尿嘧啶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2-取代-5-氟-3H-4-嘧啶酮与芳酰氯在丙酮中于三乙胺存在下反应,合成了17个2-取代-3-芳酰基-5-氟-4-嘧啶酮类化合物。目标化合和的的结构经IR、^1H-NMR、元素分析或MS确定,初步生物活性测定显示,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左旋氧氟沙星类似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设计合成有抗菌抗肿瘤活性的喹诺酮药物。方法和结果:根据推理药物设计原理,设计并合成了16个新型抗菌抗肿瘤喹诺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构效关系。结论:用9株细菌及4株肿瘤细胞评价了它们的体外抗菌活性(MIC值)及抗肿瘤活性(抑瘤率%)。其中,化合物16~20有较好的抗肿瘤及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考察鬼臼毒素C_4位取代基侧链的空间取向对分子活性的影响,设计并合成了标题化合物。药理试验提示将其C_4位结构转变为重键官能团,导致抗肿瘤活性减弱。  相似文献   

10.
以甲二醇二对甲苯磺酸酯和重氮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 ,经取代、还原、甲基化、磷酸化反应合成了 5个氟代胆碱类化合物 ,经1H NMR及质谱确证了结构 ,并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细胞筛选实验。结果表明这 5个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FC 3对 4种癌细胞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值得进一步进行活性筛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白杨素Mannich碱衍生物,并寻求具有抗癌活性的新化合物。方法利用Baker-Venkataraman重排法完成白杨素的全合成,再与甲醛、胺类进行Mannich缩合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5-氟尿嘧啶为阳性对照,评价目标化合物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胃癌细胞(SGC-901)、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白血病细胞(K562)5种肿瘤细胞的抗癌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IR和MS确证。体外抗癌活性实验表明,部分化合物显示出较好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合成木犀草素Mannich碱衍生物并考察其抗癌活性。方法:室温下木犀草素与甲醛、胺经Mannich反应得到8种Mannich碱衍生物。采用MTT法,以5氟-尿嘧啶(5-Fu)为阳性对照药,通过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白血病细胞(K562)、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前列腺癌细胞(DU-145)等6种肿瘤细胞进行体外抗癌活性评价,以正常人胚肾上皮细胞(HEK-293)为毒性对照;对化合物8h进行抗癌分子机制研究。结果:合成的8种化合物结构经1H-NMR、13C-NMR和MS确证。体外抗癌活性试验表明部分化合物显示出比木犀草素更好的抗癌活性。结论:化合物8h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7-甲氧基或7-羟基苯并吡喃酮的3位引入各种取代苯基,以发现抗肿瘤活性更强的异黄酮类化合物。方法 以丹皮酚和甲酸乙酯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关键中间体3-碘-7-甲氧基苯并吡喃酮(5),再经Suzuki coupling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通过1H-NMR、MS和IR方法确定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部分化合物还进行了13C-NMR测定。选择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和人肝癌细胞株7721为试验瘤株,以姜黄素和大豆异黄酮为阳性对照测定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设计合成的20个新目标化合物均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6, 9, 16和19的活性较好,与对照品姜黄素的IC50值相当, 明显优于对照品大豆异黄酮的IC50值。结论 可以通过引入不同的3-取代苯基改变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在这类化合物的3位苯基上引入甲基、甲氧基或三氟甲基体积较小的基团似乎有利于其抗肿瘤活性。 关键词:化学合成; 苯并吡喃酮; Suzuki coupling偶联反应; 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三氮杂十环及其铂(II)配合物的合成以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具有优良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合成了一种新的1,4,7-三氮杂十环配体及其铂(II)配合物,并经元素分析、 IR、 1H NMR、 13C NMR、 MS谱、 差热分析和电导方法表征。体外生物活性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用抑瘤率和相对生长率测定了人肝瘤(CA)的抑制作用,体内试验显示铂(II)配合物(C)具有抗人肝癌瘤(CA)作用。其中剂量为12 mg·kg-1抗瘤活性与对照药相当,它的半数致死量为853.6 mg·kg-1。  相似文献   

15.
Ten substituted 1,3-dihydroxyxanthones were synthesized in one step. The yields ranged from 40 to 76%. Compounds 810 were first reported. Next, the compounds’ in vitro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against nine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antityrosinase,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were evaluated. Compounds 1, 4, 67, and 910 exhibited enhanced cytotoxicity against certain cancer cells. Compounds 2, 8, 9, and 10 inhibited tyrosinase activity to a certain extent. In addition, compound 4 exhibited the best antioxidant activity,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compounds 12, 4, and 610 were promising lead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替加氟卟啉化合物及其金属络合物,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根据卟啉对肿瘤组织的选择性滞留作用,设计了3个卟啉替加氟化合物及3个金属络合物,并以吡咯和取代苯甲醛为原料经4步反应以满意的收率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替加氟为阳性对照药,评价目标化合物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株和人肝癌SMCC-7721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同时通过裸鼠体内抗肿瘤实验进一步评价金属络合物4b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UV-vis、1^H-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体外活性实验表明,3个卟啉替加氟化合物表现出与替加氟相似的抗肿瘤活性,而3个金属络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却是替加氟的两倍;金属络合物4b的体内肿瘤抑制率达70.4%。结论通过金属卟啉结构单元的引入可明显提高替加氟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设计合成7-取代苄氧基-5-羟基-4’-硝基金雀异黄素衍生物,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以氯苄为起始原料,经取代、硝化、Friedel-Crafts反应、环合和苄基化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了2类重要中间体:4’-硝基脱氧安息香和4’-硝基金雀异黄素和7个目标化合物,并经元素分析和1H NMR确证其结构。结论 7位羟基引入苄基不能提高该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设计合成甘草次酸–苦参碱复合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槐果碱、18α-甘草次酸和18β-甘草次酸为原料,经过加成、氧化、酯化缩合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甘草次酸–苦参碱复合物,并采用MTT法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设计并合成了目标产物甘草次酸–苦参碱复合物,利用MS和1H-NMR确证了结构;体外活性实验中,甘草次酸–苦参碱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明显高于甘草次酸及苦参碱,并优于对照药美法仑。结论甘草次酸–苦参碱复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尤其对肝癌细胞生长产生较好的抑制作用,值得进一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