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治疗方法 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16例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患者,在关节镜监视下行骨折复位,屈膝30°~60°,用一根钢丝横穿前交叉韧带基底部固定.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4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1],得分85~100分,平均得分94.5分.结论 关节镜监视下复位钢丝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是治疗此类骨折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对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应用不可吸收缝合线“8”字进行复位和内固定的疗效。方法该院2010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56例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患者,随机行关节镜下应用双股MB66不可吸收缝合线对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区进行“8”字缝合捆绑,通过胫骨髁前置双隧道牵引复位,固定。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胫骨嵴撕脱骨折完全复位,56例均获随访,时间10~18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术前Lysholm评分(71.4±9.6)分。术后 Lysholm评分为(94.4±1.4)分。术前与术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MB66不可吸收缝合线“8”字固定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可以对移位的撕脱骨折很好地复位,早期功能锻炼,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可避免二次手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340-134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爱惜邦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收集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16例,采用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爱惜邦缝线经胫骨结节内侧骨道穿入,于前交叉韧带止点围绕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块交叉捆扎固定。术后进行随访观察,判定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结果:随访病例16例,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2.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无不稳症状,术后参照Lysholm评分90~100分,平均95.2分。结论:关节镜下爱惜邦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愈合良好,避免再次取内固定物手术损伤,并可早期功能锻练。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下带线钢板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安平 《安徽医学》2012,33(8):1024-102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带线钢板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手术技术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病例,在关节镜下复位,双隧道缝线法结合钢板固定。术后积极康复锻炼。结果经过8~29个月随访,门诊摄片提示平均4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患膝屈伸功能恢复佳。术后6个月时Lysholm评分(95.4±4.5)分。结论关节镜下双隧道缝线法结合钢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具有复位佳、固定好、可早期活动等优点,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隧道改良缝线法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手术技术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病例,在关节镜下复位,应用单隧道改良缝线法固定。术后积极康复锻炼。结果:经过8~24个月随访,门诊摄片提示平均5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患膝屈伸功能恢复佳。术后6个月时Lysholm评分(95.4±4.5)分。结论:关节镜下单隧道改良缝线法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拥有复位佳,固定好,可早期活动等优点,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6.
李箭  龚锦源  蒋欣  岑石强  沈彬 《四川医学》2002,23(8):788-790
目的 为明确膝关节胫骨髁间区骨折的意义 ,与传统“髁间嵴骨折”概念相区别 ;探索其关节镜下表现、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 4 6例胫骨髁间区骨折病人行关节镜检和镜下或结合切开骨折复位钢丝抽出或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经膝关节检查功能评分和患者主观印象评价效果。结果 关节镜检发现髁间区骨折 4 6例全是十字韧带胫骨止端撕脱骨折 ,2例合并胫骨平台软骨及软骨下骨骨折累及髁间嵴 ;无 1例单纯髁间嵴骨折。术前 4 6例按功能障碍评分 15~ 33分 ,平均 2 5 .17分 ,术后 12周随访评分 1~ 9分 ,平均 4 .5 8分 ,治疗有效 :4 6例中优 5 0 %、良 8.70 %、中 32 .6 1%、差8.70 % ,积分平均改善率 85 .10 % ,主观评价满意度 91.6 7%。复查 X线片骨折复位及固定愈合满意。结论 关节镜检能明确诊断胫骨髁间区骨折并加以分类为 :1髁间嵴骨折 ;2十字韧带胫骨止端撕脱骨折 ;3十字韧带胫骨止端撕脱骨折伴髁间嵴骨折。尤其十字韧带胫骨止端撕脱骨折发生率极高 (近 10 0 % ) ,对认识十字韧带稳定性的功能丧失尤其重要。同时在关节镜下或结合切开行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以重建十字韧带稳定性。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聪聪  陈前永  赵克义 《安徽医学》2018,39(11):1382-1384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Herbert双头加压螺钉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1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复位骨块,Herbert双头加压螺钉固定的治疗。术后采用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通过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评定膝关节稳定性,门诊随访,比较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结果,X线摄片评价术后骨折端的复位与愈合情况。结果 21例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38.12±3.73)分低于术后6个月的(94.14±4.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9.52%)治疗后Lachman试验可疑阳性,前抽屉试验阴性,其余患者术后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术后随访6~21个月,平均(12.5±4.1)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1例患者(4.76%)术后膝关节屈曲90°受限,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关节反复肿胀,交锁症状,未出现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Herbert双头加压螺钉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固定可靠,预后良好,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辅助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11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琦 《安徽医学》2011,32(4):484-485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髁间嵴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式。方法对11例患者根据髁间嵴骨折不同的形态类型,分别选择丝线、克氏针、可吸收螺钉、空心螺钉固定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块,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随访3~36个月,术后3~4个月骨折部位均愈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价疗效,平均得分92.6分。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根据髁间嵴撕脱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内固定方式,可得到准确的复位、良好的骨折愈合及满意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76-7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非经骨隧道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病例14例,根据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8例,Ⅲ型6例。采用关节镜下,两根5#爱惜邦不可吸收缝合线从撕脱骨折块前交叉韧带止点基底部处后方穿过并在前方交叉,腰穿针引导在内外侧半月板前角下方穿出,复位骨折块,收紧缝线,在胫骨结节内下方予锚钉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术前术后采用Lyshlom评分法进行功能评价,术前Lyshlom评分平均41.6(41.6±2.1)分,术后1年Lyshlom评分平均95.8(95.8±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X线片显示骨折处均骨性愈合。膝关节屈伸活动功能良好。结论关节镜下非经骨隧道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避免了损伤骨骺的风险,且无需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璐  邓姝 《重庆医学》2011,40(10):978-97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空心螺钉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康复要点。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科收治的52例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患者,针对关节镜下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的治疗特点和要求,制订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锻炼,以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结果 5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32.5个月。所有患者无主观膝关节不稳感,屈伸活动正常,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68.4±1.5)分增至(92.5±2.5)分,所有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问题得到了解决。结论关节镜下空心螺钉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效果及减少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前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一2012年12月行关节镜下前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者115例。关节镜监视下行骨折清创复位,利用前十字韧带胫骨导向器在骨折床上精确定位钻成对的2mm骨隧道,双股骨科高强缝线关节内“十”字形固定骨块,缝线的末端拴桩固定于关节外螺钉上。比较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完成随访97例,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28.7个月。末次随访时拍x线片示骨折均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术后Lysholm评分为(94.2±3.6)分,与术前(46.5±2.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者88例;术后4~6w出现膝关节屈曲轻度受限者8例,活动度0°~90°,给予闭合松解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至0°~120°;发生严重膝关节纤维化者1例,活动度0°~30°,再次行关节镜下松解后膝关节活动度达0°~100°。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创伤小,方法可靠、易行,可作为治疗此类骨折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对前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进行缝线栓结固定的手术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对28例前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行骨折解剖复位缝线固定术,其中男24例,女4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3岁。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按Meyers-McKeever分型为II型7例,III型16例,IV型5例;术前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呈阳性,Lysholm评分为(55.3±1.6)分。患者受伤后到入院的时间分别为1-48周,平均为37周。采用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后,在前交叉韧带定位器引导下,经胫骨上段前内侧创建骨隧道,沿骨隧道将2号Ethibond缝线引入关节腔,利用肌腱线紧密打结,将撕脱骨块解剖复位固定。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骨折块松动脱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6个月。X线片检查示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个月。术后12个月复查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者26例,伴有轻度活动受限者2例。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为(92.5±2.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t=42.220,P=0.000)。结论 关节镜下前叉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行缝线固定的手术方法创伤小、固定可靠,有利于实现ACL胫骨止点解剖原点重建,恢复ACL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膝关节镜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复位和用空心钉加垫片固定的治疗方法。方法手术在关节镜监视下,清理骨折块及骨折床的软组织及积血块后,用关节镜探钩可解剖复位骨折块,用导针固定骨折块后在导针引导下拧入空心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前为(44±12.5)分、术后(94±1.6)分。结论经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在腰穿针引导下利用可吸收螺钉和orthocord线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关节镜下在腰穿针引导下利用可吸收螺钉和orthocord线治疗成人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30例,按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9例,Ⅲ型16例,Ⅳ型5例。手术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骨折后,先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再采用交叉韧带重建钻导器(Acufex PCL guide)引导,由关节外向关节内骨折块边缘钻孔制成两骨髓道,置入腰穿针后通过腰穿针穿线固定骨折块。术后不需要石膏外固定,鼓励患者主动伸屈关节,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锻炼及髌骨推移锻炼。随访时拍摄X光片并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来评定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膝关节不稳,平均愈合时间(7.0±0.6)周。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92.3±1.6)分,术后6个月评分(97.6±1.7)分,与术前(74.6±4.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复位联合可吸收螺钉和orthocord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后不需石膏固定,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复位、骨骺内固定技术治疗青少年胫骨髁间前嵴撕脱骨折的近期疗效与再次关节镜探查骨折愈合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我中心自2007-2010年采用该技术治疗的11例青少年胫骨髁间前嵴撕脱骨折病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12.9±2.1)岁.门诊及电话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9例患儿行关节镜下内固定取出时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经骺板近侧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2005年5月~2009年5月武汉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病例34例,按Meyers-Mckeever骨折分型:Ⅱ型23例,Ⅲ型11例。在关节镜监视下,用硬膜外穿刺针引导,穿Ⅱ号普迪丝缝线(PDS-Ⅱ),复位并固定骨折块。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Lyshlom评分30~57分(42.6±2.2),1年后评分96~100分(98.6±2.9),手术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所有患膝活动度恢复正常。结论关节镜下骺板近侧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等优点,同时避免了损伤骺板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前棘撕脱骨折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髁间前棘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我科对收治的30例胫骨髁间前棘撕脱骨折患者行关节镜下胫骨髁间前棘撕脱骨折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15~79岁,平均年龄32.0岁;急性损伤12例,陈旧性损伤18例;按Meyers-McKeever-Zaricnyl's分型:Ⅱ型8例,Ⅲ型15例,Ⅳ型7例.术后行患肢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及主动伸屈关节锻炼.出院后通过随访信及门诊复查方式给予随访,采用Lysholm及Irrgang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30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3~60个月,平均31.2个月.术后2个月复查X线片均见骨性愈合,患者无主观膝关节不稳感,与健侧对比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关节屈伸活动恢复正常,Lysholm评分由术前(60.8±1.5)分增至(95.5±3.5)分,Irrgang评分由术前(55.5±3.3)分增至(90.5±2.5)分.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用空心拉力螺钉治疗髁间前棘撕脱骨折,是一种创伤小、固定可靠、操作方便快捷、疗效确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空心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17例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患者。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14~43岁,中位年龄26.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运动伤6例,扭伤1例。对17例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复位,使用空心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所有患者获10~16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呈阴性,Lv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3.6±2.5)分。所有患膝恢复健侧活动度,膝关节稳定。结论关节镜下空心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固定可靠、术后康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同时避免二次手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