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趋化因子及受体与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免疫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7例初发SLE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的巨噬细胞炎症蛋白-la (MIP-1α)、MIP-1β、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以及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 (IL-4)的血清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18例初发SLE患者及10名正常对照外周血CD4~ 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1、CCR3、CCR5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的相关性。结果初发SLE血清MIP-1α、MIP-1β水平较健康对照显著升高(P<0.01),MIP-1α和MIP-1β呈显著正相关(r=0.609,P<0.01);初发SLE组的CD4~ CCR1~ 、CD4~ CCR5~ 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CD4~ CCR1~ 细胞百分率与血清MIP-1α、IFN-γ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25,P=0.017;r=-0.442,P=0.045);CD4~ CCR5~ 细胞百分率与血清IFN-γ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45,P=0.001);CD4~ CCR3~ /CD4~ CCR5~ 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细胞因子间相互影响,它们的异常改变可能导致机体免疫紊乱,参与SLE发病。  相似文献   

2.
趋化因子及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B细胞高度活化增殖、多种自身抗体生成为特征的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通过多种途径使体内自身反应性T、B细胞异常激活所致,免疫调节紊乱在SLE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研究免疫调节的异常已成为研究SLE发病机制的重要内容。趋化因子可以调控免疫细胞在循环系统和器官组织间迁移;诱导细胞分化,以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免疫功能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受体(XCR1)m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3例确诊的SLE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组,收集PBMC,提取RNA。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XCR1mRNA表达水平。结果!"XCR1mRNA在PBMC中表达水平,患者组(1.57±0.84)与正常对照组(0.19±0.1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2.09±1.38)与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2,P=0.02);活动期与非活动期(0.31±0.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1,P=0.003);非活动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组XCR1mRNA水平与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关系:SLE患者组PBMC中XCR1mRNA表达水平与SLEDAI作直线相关性分析,XCR1mRNA水平与SLEDAI(r=0.540,t=5.445,P=0.000)呈正相关。"$SLE患者PBMC中XCR1mRNA表达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相关性:SLE抗SSA抗体阳性患者(17/68,1.4±1.2)比阴性患者(51/68,3.5±4.9),其XCR1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07)。结论XCR1mRNA表达水平在PBMC中活动期SLE患者比非活动期及对照组增高,与疾病的活动性(SLEDAI)正相关,非活动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抗SSA抗体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其XCR1mRNA表达水平降低,两组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提示XCR1参与疾病的发展,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XCR1可能参与抗SSA抗体的形成过程,造成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患者Th红胞亚群平衡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以趋化因子受体CCR5和CCR3为Th红胞亚群表面标记,利用三色流式细胞分析法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T细胞亚群平衡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C4+CCR5+CCR3-细胞百分比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CCR5-CCR3+和(或)CD4+CCR5+CCR3-细胞百分比异常升高者出现组织脏器损伤的概率较高.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使异常升高的CD4+CCR5-CCR3+和(或)CD4+CCR5+CCR3-细胞百分比有所降低.结论多数活动期SLE患者体内存在Th2细胞优势,Th2和(或)Th1细胞的改变与组织脏器损伤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文静 《内科》2007,2(1):72-73
大量研究证明人体内雌激素靶器官和一些非雌激素靶器官及恶性肿瘤细胞中均存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雌激素必须与靶组织细胞浆或核内ER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发展受多基因控制,有家族聚集性、易感性,多个基因表达综合作用导致个体出现SLE。近年来ER在SLE发病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就ER及其基因多态性与SLE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该病是结缔组织病中最易累及多脏器并引起严重脏器损害的常见疾病之一。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 GC)为其首选治疗药物。GC 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合成和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具有调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水、盐、电解质的代谢,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以及抑制免疫、抗炎、抗休克、抗过敏等多项生理功能。其通过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R)结合而发挥作用。现在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及基因多态性与SLE的发病、病情轻重及激素治疗效果相关。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尤其是不同病理类型狼疮肾炎(LN)患者]血浆中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MDC)的水平,探讨其作为Th2型免疫反应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LE患者46例(其中经。肾活检确定病理分型的LN患者15例)以及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6例和正常对照16名血浆MDC含量。结果未经治疗的SLE患者与经治患者、RA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浆巾的MDC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患者血浆MDC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LN患者血浆中MDC含量与其病理类型存在明显的联系:Ⅱ型和Ⅲ型LN组高于Ⅳ型组。结论MCD可能在估计SLE的活动度和判断LN的类型上具有一定意义。SLE疾病进程与血浆中MDC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积分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60例SLE患者,2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及23名健康对照外周血白细胞中7个趋化因子[RANTES、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CCL19、MIG、IP-10、CXCL11和白细胞介素(IL)-8]的mRNA表达水平,计算趋化因子积分,并将其与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趋化因子积分在SLE患者中较疾病和健康对照显著增高(P=0.0112和P=0.0019);趋化因子积分与SLEDAl积分呈正相关(P=0.0061),与补体C3水平呈负相关(P=0.003);与无肾炎病史患者相比,趋化因子积分在活动性狼疮肾炎(LN)患者中显著增高,特别在泼尼松用量<30 mgCd时(P=0.0418及P=0.002);趋化因子积分还与慢性损伤指数(SDI)相关;此外,在抗Sm、抗RNP抗体阳性的患者中也存在趋化因子积分显著升高.结论 趋化因子积分与SLE的疾病活动性、脏器损伤的出现和严重程度以及特定的自身抗体表型相关,是SLE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细胞与细胞之间需要相互传递信号才能协调发挥作用。动物细胞依靠信号分子来影响周围的其他细胞.细胞因子就充当了信号分子的角色,它通过两种受体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概述了近几年来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功能及结构的关进展,讨论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趋化因子系统的参与及调节,着重论述了动肪粥样硬化中主要参与细胞的趋化因子系统的表达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趋化因子CXCL9基因SNPrs2276886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①抽提482例SLE患者[其中包括253例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通过Pyrosequeneing法进行等位基因分型.②80例患者同时留取RNA样本并反转录为cD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NCXCL9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SLE组和LN组等位基因T的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OR分别为1.346和1.347,P<0.05),TT基因型的频率也显著高于正常人群(x2分别是6.397和3.941,P<0.05).CXCL9 mRNA在rs2276886 TT型个体中的表达(3.9±2.0)高于CC型纯合子(2.5±2.1),P<O.05.结论 证实了中国人群中CXCL9基因SNPrs2276886作为一种遗传因素影响对疾病的易感性,等位基因T对于SLE是一种遗传易感标记.该SNP可能从转录水平上决定了基因的分泌水平,从而参与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趋化因子CXCL12-3’G801A基因型分布,探索该基因变异对SLE的易感性及临床表现、自身抗体生成等的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98例中国汉族SLE患者及243名健康对照者的CXCL12-3’G801A基因型,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组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比较,分析不同基因型SL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CXCL12-3’801G/G纯合子频率在SLE患者中明显增高(P=0.015),同时携带该基因型的SLE患者易出现光敏感(P=0.014)及肾脏损害(P=0.009),且SLE疾病活动性积分显著增高(P=0.048),抗dsDNA抗体(P=0.004)、抗核小体抗体(P=0.003)阳性率亦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患者。结论 CXCL12-3’G801A基因变异参与中国汉族人群SLE疾病易感性过程,并可通过影响自身抗体的生成而影响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疾病活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olubl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sRAGE)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疾病活动度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SLE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观察血清sRAGE浓度与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非活动SLE组、活动SLE组和健康对照组sRAGE浓度分别为(1 060.16±762.59)、(912.06±759.98)、(1 232.96±736.16)、(1 300.42±466.01)pgml;SLE组与健康对照组sRAGE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91,P=0.004),非活动SLE组、活动SLE组与健康对照组sRAGE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99,P=0.000)。血清sRAGE浓度在SLE疾病活动指数≥10(Z=-3.052,P=0.002)和抗双链-DNA抗体滴度≥100(Z=-2.276,P=0.023)者中更高。血清sRAGE浓度与SLE疾病活动指数≥10(r=0.373,P=0.000)呈正相关。结论通过检测血清sRAGE浓度能够评价SLE患者疾病活动度,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以产生大量针对核抗原的自身抗体为显著特点,干扰素(interferons,IFNs)与SLE的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相关。Toll样受体(toll-1ike receptors,TLRs)为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中的信号转导受体。迄今为止,在人类已发现了10种TLR蛋白,分别命名为TLR1—10,除TLR1、TLR6和TLR10外,其余7种TLR均能识别不同的配体,诱导精细的抗感染天然免疫。因此,最初认为TLRs在固有免疫中起主要作用,但随后发现,TLRs尤其是TLR7及TLR9,能够同某些内源性配体(endogenous ligands)相结合,连接了固有免疫与获得性免疫;进一步研究显示,TLRs可以促进Ⅰ型IFNs的分泌。因此,TLRs在SLE发生及进展中所起的作用,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中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分析93例SEE患者和123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对照组KIR基因型。结果SEE组中3DL3+,2DS2^-,2DL2^+,2DL3^+,KIRZ^+,2DL1^+,2DL4+.3DL1^+,3DS1^-,2DL5^-,2DS3^-,2DS5^-,2DS1^+,2DS4^+,3DL24^+因型阳性率最高,占16.13%(与对照组比较P〈0.01),对照组中3DL3^+,2DS2^-,2DL2^-,2DL3^+,KIRZ^+,2DL1^+,2DL4^+,3DL1^+,3DS1^-,2DL5^-,2DS3^-,2DS5^-.2DS1^-,2DS4^+,3DL2^+因型阳性率最高,占19.51%(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LE与正常对照组中KIR基因型分布差异可能参与SLE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趋化因子CXCL13表达,分析CXCL13表达与SLE疾病活动性及脏器受累的关系,探讨CXCL13在SLE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SLE患者血浆CXCL13水平,并与21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组间计量资料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浆趋化因子CXCLl3在SLE患者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01±446)和(102±121) pg/ml,P<0.01].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SLE患者较无相应器官受累的SLE患者有着较高水平的血浆CXCL13表达(P=0.038,0.026).另外,分析发现血浆CXCL13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0.585,P=0.001).结论 趋化因子CXCL13在SLE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SLE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过程;CXCL13可作为判断SLE病情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TLR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细胞内流式细胞术对48例SLE组、36例疾病对照组(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肌炎/皮肌炎)和25名健康对照组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TLR9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并记录SLE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TLR9的表达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SLE活动期组外周血CD19+B细胞TLR9表达率(54.18±17.97)高于SLE非活动期(32.97±9.85)、疾病对照组(30.88±9.12)及健康对照组(29.75±7.49)(均P〈0.01).且其表达率与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r=0.763)、抗双链DNA抗体滴度(r=0.781)呈正相关(均P〈0.01).应用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SLE活动期患者TLR9在CD19+B细胞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LR9参与了SLE的发病,可以作为判断疾病活动性及临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SDF1 3’A、CCR2 64I、-2 5 18MCP 1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身抗体、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按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对 12 1例SLE病人分组 ,探索SDF1 3’A、CCR2 64I、-2 5 18MCP 1基因多态性与自身抗体、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活动性。结果 SDF1 3’A、-2 5 18MCP 1、CCR2 64I基因多态性与SLE自身抗体的产生均无关。而有关节炎病人中 -2 5 18MCP 1G/A基因型频率高于无关节炎病人 (Pc =0 .0 18,OR =3 .0 8,95 %为 1.2 7~ 7.5 7)。三种趋化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血清中IgG、IgA、IgM、C3 、C4、ESR水平和SLE DAI间均未见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2 5 18MCP 1基因多态性与SLE病人的关节炎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马丹丹  傅羽  尹新华 《心脏杂志》2015,27(2):221-223
动脉粥样硬化(AS)是慢性炎性及代谢性疾病,脂质沉积和炎性细胞浸润至血管内皮下是形成AS的主要原因,但是炎性细胞浸润的机制尚未阐明。许多国内外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对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等炎性细胞的迁移、活化在AS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新近研究证实,趋化因子可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以及炎症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合成,促进斑块不稳定的关键环节。本文就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其与SL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VDR起始密码子(FokI)多态性位点和基因型在271例SLE患者和130名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情况.采用χ2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组VDR FokI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均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SLE组χ2=7.883,P=0.019;健康对照组:χ2=7.288,P=0.026).VDR FokI多态性等位基因F和f的分布频率在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8.8%和51.2%,在SLE组分别为60.9%(χ2=10.39,P=0.001)和39.1%(χ2=10.39,P=0.001);F等位基因个体发生SLE的比值比(OR)为1.630(95%CI=1.210~1.1%,χ2=10.39,P=0.001).基因型FF、Ff和ff分布频率在健康对照组中分别为25.4%、46.9%和27.7%,在SLE组中分别为42.8%(χ2=11.417,P=0.001)、36.2(χ2=4.251,P=0.039)和21.0%(χ2=2.187,P=0.139);FF和Ff基因型个体发生SLE的OR分别为2.200(95%CI=1.385~3.493,χ2=11.417,P=0.001)和0.641(95%C1=0.419~0.979,χ2=4.251,P=0.039).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VDR FokI多态性基因型SLE患者之间疾病活动性积分(SLED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2).但与FF和ff基因型SLE患者对照,Ff基因型SLE患者中浆膜炎的发生率更高(P=0.001),而且具有更高阳性率的抗双链DNA(dsDNA)抗体(P=0.001)、抗Sm抗体(P=0.047)和抗组蛋白抗体(P=0.001),但皮疹发生率较低(P=0.005).结论 VDR FokI多态性位点F等位基因和F/F及F/f基因型与SLE发病易感性有关,而且F/f杂合子患者更容易发生浆膜炎和产生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