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 血管造影( CTA)对脑动静脉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 BRILIANCE 64排螺旋CT 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后,对图象进行后处理.结果通过CTA重建技术诊断脑动静脉畸形16例.CTA后重建技术可以很好并清晰显示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的形状、数目及其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结论 CTA是一种可靠、无创的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方法,为DSA提供有力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疾病CTA与DSA检查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对22例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瘤15例,脑动静脉畸形7例)行CTA检查,三维重建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和表面成像显示(SSD),21例同时行脑血管造影(DSA)。结果:CTA对脑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100%。能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瘤颈及瘤体与载瘤动脉的空间关系;能可靠地显示动静脉畸形的位置、形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提示CTA是有效的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头颈部CTA在诊断脑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技术及其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5-02~2008-01期间使用6排螺旋CT,为诊断脑血管病而做CTA检查的47例,发现脑动脉瘤17例,3例AVM(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狭窄13例,显示血管闭塞3例,颅内多段血管粗细不均者5例,显示血管变异5例,血管内低密度斑块及钙斑者6例.采用高压注射器以3~3.50mL/s 速率行外周静脉注射,行螺旋CT容积扫描,在工作站进行多种三维成像后处理,得到脑血管立体图像.结果:CTA 可清楚地显示较粗大的脑动脉,对 Willis 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显示良好,对于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及脑动脉狭窄的诊断较有意义.结论:用6排螺旋CT做 CTA 检查可显示5级脑血管分支,可显示脑血管病的多种病变,并可多方位观察.属微创、简便、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邓晓彬 《河北医学》2012,18(1):61-64
目的:探讨16螺旋CT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2例脑血管病变患者的16排CTA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脑血管影像表现进行评价分析.结果:52例脑血管病变中诊断出颅内动脉瘤49例,脑内动静脉血管畸形(AVM)3例.52例16排CTA的VR、MIP和MPR重建图像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100%,并且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也清晰显示了AVM的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1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伤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检查方法.它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明确诊断的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变共208例,全部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并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重建,并和DSA、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08例中,动脉瘤138例159个,动静脉畸型48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22例。MSCTA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2.45%、93.75%、86.36%。结论 MSCTA是显示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简单、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联合运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其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临床拟诊为SAH的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CTA诊断脑血管动脉瘤31例35枚(包括误诊1例),脑动静脉畸形2例,MoyaMoya病1例,阴性8例(包括漏诊3例);DSA诊断脑血管动脉瘤33例37枚;脑动静脉畸形2例,MoyaMoya病1例,阴性6例。结论 CTA成像可以快速、准确的判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可以作为临床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李成杰  张紫寅  姚尉  杨静 《海南医学》2013,24(11):1619-162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3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多层螺旋CT的原始数据图像,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技术及多层面重建技术观察脑动静脉畸形情况。分析不同重建方法对颅内血管畸形的显示能力,并与手术或数字血管减影(DSA)结果对比,评估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结果 73例畸形血管团的CTA显示结果与手术及DSA结果完全一致。其中畸形血管团位于颞叶21例、枕叶17例、顶叶13例、小脑22例。73例中单支动脉供血者19例,双支动脉供血者37例,三支及以上动脉供血者16例。所有病例引流静脉均显示清楚,显影时相较正常引流静脉明显提前,单支引流静脉23例,双支引流静脉27例,三支及以上静脉23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安全、快速,结合多种重建方法,可以清晰显示脑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瘤巢及引流静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双期脑血管成像在诊断脑动静脉畸形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脑动静脉畸形的16层螺旋CTA及CTV表现。结果动脉期CTA能较好地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及部分早期引流静脉;静脉期CTV显示了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扩张的引流静脉。结论16层螺旋CT双期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脑动静脉畸形的影像特征,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AVM患者行MSCTA,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进行脑静动脉畸形三维重建.结果:24例AVM瘤巢全部显示,22例发现供血动脉,16例显示引流静脉,20例病人合并脑出血.结论:MSCTA对AVM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AVM)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临床怀疑AVM的16层螺旋CT三维血管后处理图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CT后处理技术分别为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表面遮盖法(SSD).结果:70例患者中,17例发现AVM,24例发现脑动脉瘤和3例发现烟雾病,26例CTA和DSA检查阴性.17例AVM患者的16层螺旋CT三维血管图像上均见到典型的畸形血管团,16例发现供血动脉(94%),15例可见引流静脉(88%).结论:16层螺旋CTA对于AVM检出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它在AVM的筛选、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方面可以替代常规DSA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并探讨多层螺旋CT脑成像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脑血管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脑成像(CTA)检查,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和最大强度投照法对脑CTA图像进行处理,作出诊断,并将CTA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比较,计算CTA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其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CTA对脑前动脉区、中动脉区、后动脉区、基底动脉区的显影率均达到100%,对椎动脉区的显影率为50%。60例疑似脑血管畸形患者中,共27例患者经DSA确诊为脑血管畸形,包括16例动静脉畸形、5例静脉血管瘤、3例先天性颅内囊性动脉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CTA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59%、90.91%、91.67%、89.29%、93.75%,与DSA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15)。结论:在脑血管畸形的临床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脑成像技术进行诊断,能够对脑血管畸形做出快速、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脑部血管成像(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上高度怀疑颅内血管病变的病人32例,经16排螺旋CT行脑部CTA扫描后,在工作站上,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积(VR)、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法(SSD)等后处理方法.结果 32例行脑部CT血管成像(CTA)发现:脑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4例,动脉狭窄3例,动脉硬化1例,正常5例.结论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于脑部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对于评价预后以及临床指定治疗计划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是一种操作简便、无创的、经济实惠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应用.方法分析了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26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扫描原始数据经后台工作站多功能后处理技术处理,并比较CT表现与DSA.结果26例脑血管病变,CT血管造影(CTA)检出急性脑血管闭塞8例,血管狭窄2例,脑内动脉瘤9例, Moyamoya病2例,动静脉畸形4例.除1例CTA显示大脑前动脉动脉瘤而DSA未能检出外,其余病例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内动静脉畸形CT、MRI、CTA、MRA、DSA等影像学诊断及其与病理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本文收集颅内动静脉畸形54例,其中脑动静脉畸形45例,脑膜动静脉畸形1例,硬脑膜动静脉畸形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7例,并经过CT、MRI、CTA、MRA、DSA及手术(病理)明确诊断。结果CT呈团块状、蜂窝状、结节状、条索状、斑片状或斑点状;MR呈蚯蚓状或线样无信号流空血管影;CTA、MRA、DSA可见引入动脉影及引流静脉影,CT发现钙化及超早期出血较MR敏感。血管造影成像可以反映脑动静脉畸形的大体病理结构。结论不同的影像手段对AVM的诊断各具有价值,结合不同的影像手段完全可以达到诊断定性的目的,影像表现可以反映AVM大体病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维螺旋CT血管重建(3D-CTA)在子宫动静脉瘘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例子宫动静脉瘘患者64排螺旋CT数据,采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果 3D-CTA可以清晰显示骨盆、髂总动脉、髂外动脉及其分支、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及畸形血管团的位置、大小、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立体空间关系.结论 3D-CTA能准确诊断子宫动静脉瘘,为临床诊治提供清晰立体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头皮巨大动静脉畸形的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双能量同步扫描CTA技术,先行平扫、再行CTA容积扫描的动静脉同期显示全脑血管成像。回顾性分析5例经CTA确诊的头皮巨大血管畸形的影像资料,使用常规CTA和减影CTA的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成像(MPR)后处理技术观察图像。结果头皮巨大动静脉畸形3例,合并动静脉瘘1例,合并头皮-颅骨-脑膜动静脉瘘1例。CT平扫示头皮团块状软组织影增厚,CTA可见条状或蚯蚓状迂曲强化的血管影,有粗大的供血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支等)及引流静脉(颈外静脉及其分支等)。1例除显示头皮畸形血管外,在窦汇区见颅骨内增多扭曲血管与窦汇相连,双侧小脑幕窦显示,直窦顶部与上矢状窦间见细小大脑镰状静脉影相连。1例存左侧横窦发育细小的变异。结论 CTA三维重组对于颅脑血管病变的部位、形态及程度可提供更详尽的资料。能显示动静脉畸形的3种组成部分的空间关系及与颅骨结构间的空间关系,在头皮动静脉畸形的筛查、诊断方面可替代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相似文献   

17.
脑动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内动静脉畸形CT、MRI、CTA、MRA、DSA等影像学表现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收集脑动静脉畸形75例,以手术病理及DSA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CT、MRI、CTA、MRA、DSA影像学表现,分析各种影像手段的优缺点.结果 CT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敏感性89.3%,MR诊断动静脉畸形的敏感性96%.CT呈团块状、蜂窝状、结节状或条索状;MR呈蚯蚓状或线样无信号流空血管影;CT发现钙化及超早期出血较MR敏感,MR对血肿的分期敏感.CTA、MRA、DSA可见瘤巢、引入动脉影及引流静脉影,CTA、MRA分辨率不及DSA,DSA对动静脉畸形内部结构的显示不及CTA、MRA.影像学表现可以反映脑动静脉畸形的大体病理结构.结论不同的影像手段对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各具价值,结合不同的影像方法完全可以达到诊断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表面遮盖重建进行头部CTA去骨成像技术(简称SSD‐CT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 )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供的27例利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VCTDSA )确诊为AVM 的患者资料,将其数据导入本院CT工作站,进行SSD‐CTA去骨重建,并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另收集成都市第一人民院5例经SSD‐CTA检查确诊为AVM的患者资料,将其结果与DSA进行对比。结果 SSD‐CTA重建图像质量不及VCTDSA ,但两种技术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限于本院技术条件,收集AVM 患者数量不足以进行统计分析;对图像的观察体会,SSD‐CTA 细节分辨不及DSA ,但所收集病例与DSA诊断一致。结论 SSD‐CTA 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检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内动静脉畸形CT、MRI、CTA、MRA、DSA等影像学诊断及与病理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本文收集颅内动静脉畸形75例。其中脑动静脉畸形66例,脑脑膜动静脉畸形1例。硬脑膜动静脉畸形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7例,并经过CT、MRI、CTA、MRA、DSA及手术(病理)明确诊断。结果:CT呈团块状、蜂窝状、结节状、条索状、斑片状或斑点状;MR蚯蚓状或线样无信号流空血管影;CTA、MRA、DSA可见引入动脉影及引流静脉影,CT发现钙化及超早期出血较MR敏感。血管造影成像可以反映脑动静脉畸形的大体病理结构。结论:不同的影像手段对AVM的诊断各具有价值.结合不同的影像手段完全可以达到诊断定性的目的.影像表现可以反映AVM大体病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林珏慧  林顺发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0):2879-288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颅脑血管成像的技术方法及优化扫描参数。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33例疑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进行颅脑CTA检查。扫描延迟时间使用直接确定延时时间法及智能监测自动触发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通过3D软件的多平面重建(M RP),最大密度投影(M IP)及立体漫游容积技术(VRT)重建颅脑血管图像。结果:33例中31例血管显示良好,符合诊断要求。共发现颅脑动脉瘤7例,动静脉畸形6例,颅脑肿瘤性病变4例,颅脑血管未见异常14例,通过CTA重建均能明确诊断。结论:CT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性脑血管疾病检查手段。扫描延迟时间以智能监测触发扫描方法为优,VRT重建的图像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