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TF)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TF患者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DTF按病变部位分为腹内型(n=10)、腹壁型(n=14)及腹壁外型(n=37);超声表现均为深部肌层的弱回声肿块,3种类型血供均不丰富。超声诊断腹内型、腹壁型及腹壁外型DTF的符合率分别为70.00%(7/10)、85.71%(12/14)及86.49%(32/37)。腹内型DTF的最大径大于腹壁型(P=0.042),腹壁外型DTF内部回声更倾向于不均匀。结论 DTF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学特征具有一定相关性,肿瘤内部出现条索状、结节状稍强回声区可能提示纤维成分增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在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MRI的影像学特点.结果26例中,与周围肌肉比较T1WI呈稍低信号17例(65%),9例呈等信号(35%),其中20例在T1WI见条状低信号(77%).在26例中T2...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8岁,主因"上腹部闷痛伴皮肤黄染10天"就诊.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剑突下闷痛伴皮肤黄染.查体:患者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压轻痛,其他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DF)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韧带样型纤维瘤14例,6例行CT检查,其中 3 例增强检查;8例行 MRI 检查,其中7例增强.分析CT及MRI表现,并对肿瘤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平均直径6.2cm.肿瘤形态为不规则形或分叶状11例(11/16).肿瘤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或部分分界不清的9例(9/16).7个肿瘤在CT上呈稍低或等密度,3例增强后呈中度或高度强化.9例病灶在T1WI图像上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8个病灶呈中度或高度强化.9个病灶内有条索状、片状的长T1、短T2区域,增强后未见强化.光镜下瘤细胞长梭形,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少见,呈侵袭性生长,浸润周围的横纹肌及脂肪组织,伴胶原纤维增生及程度不等的透明变性、黏液变性.结论 韧带样型纤维瘤影像学变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认识其病理学改变有助于解释该病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磁共振对手术切除范围的判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分析韧带样型纤维瘤病CT和MR平扫和增强特征,探讨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病例,术前经MR检查9例,CT检查3例。MR检查序列包括SET1WI、FSET2WI、STIR、SPGR平扫和多期的MR动态增强。所有病例影像资料均经3名高年资医师分别阅片,分别确定病变浸润范围、信号特征和强化程度等,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12例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病例中,腹部外7例(颈部2,肩1,四肢4),腹壁型3例(腹壁肌肉),腹内型2例(肠系膜1,腹膜后1)。肿瘤直径3.7~21.8cm,<5cm3例,5~10cm7例,>10cm2例,平均7.2cm。浸润性生长9例,膨胀生长3例。密度或信号相对均匀5例,不均匀7例。9例MR检查病例中,SET1WI呈等信号5例,略高信号4例。所有病例T2WI信号略高于肌肉,STIR为高信号,各序列常见低信号致密胶原纤维成分。无论肿瘤大小,STIR都清楚显示肿瘤边缘和境界。5例MR动态增强病例中,动脉期明显强化4例,显著强化1例;门脉期强化程度与动脉期相仿,强化趋于均匀。3例CT检查病例,肿瘤密度与肌肉相仿,密度均匀,形态不规则,境界欠清楚。1例病灶内可见形态正常的血管影。结论韧带样型纤维瘤病形态多不规则,信号不均匀,境界模糊不清,MRT2WI为略高信号,STIR为高信号,强化显著,病灶内常见致密胶原纤维形成低信号。CT和MR特征明显,多数病变术前可以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F)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DF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其CT或/和MRI特征。结果 17例均为单发病变,其中腹壁外型10例,腹壁型5例,腹内型(肠系膜)2例,共进行了10次CT、10次MRI检查,其中3例均行CT和MRI检查。CT检查10例,9例平扫呈等密度,密度均匀,1例腹内型DF平扫局部呈稍高密度;增强扫描5例,其中4例为轻度强化,另1例腹内型DF增强呈环形明显强化;2例延迟扫描呈渐进性强化。MRI检查有10例,T_1WI均为等信号,9例T_2WI、SPIR序列为高信号,内部信号欠均;1例腹内型DF内部见斑片状短T2低信号,SPIR呈低信号。6例DF行增强扫描,病灶呈中度、明显不均匀强化,内部可见点状、条索状、片状无强化区。结论 DF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更能反映病灶内组织学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韧带样纤维瘤的CT及MRI特征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韧带样纤维瘤共27例影像学及病理资料,CT检查12例,MRI检查14例,另1例行CT及MRI检查;全部病例均行增强扫描。结果27例共30个病灶,16个病灶发生于腹壁,14个病灶发生于腹壁外。形态:全部病灶均沿肌纤维长轴生长,20个呈梭形或类圆形,10个不规则形;7个边界较清,23个边界不清。与肌肉密度、信号相比:CT上10个病灶呈稍低密度,3个呈等密度,9个渐进性中度强化,4个不均匀性强化;T1WI上9个病灶呈等信号,9个病灶呈稍低信号;T2WI上15个呈高或稍高信号,3个呈混杂信号;STIR上均呈较高信号,15个内部见条片状低信号;增强扫描所有病灶不均匀性渐进性中度强化,其中12个内部条状斑片状的低信号未见明显强化。病理上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由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组成,内部见致密纤维组织及胶原组织,部分见黏液沉积。结论韧带样纤维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肿瘤多呈浸润生长,瘤内出现特征性稍低密度或条带状低信号,无液化坏死区,渐进性中度强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腹壁型韧带样纤维瘤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51例腹壁型韧带样纤维瘤病患者,其中行肿瘤扩大切除术21例为对照组,行肿瘤扩大切除术+人工补片腹壁重建术30例为观察组,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00.8±56.4)min]长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乳腺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超声图像与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及超声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5例乳腺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分析声像图特征。结果 15例患者共27个病灶均在手术中切除,病理证实均为乳腺韧带样型纤维瘤病。73.3%患者年龄≤40岁,88.9%的病灶>2 cm, 66.7%的病灶位于腺体层内并累及后板层筋膜、深筋膜或胸大肌,92.6%病灶超声表现为内部回声不均,呈交织状,96.3%病灶平行生长,77.8%病灶侧方成角,全部病灶均无钙化及导管结构扭曲表现,腋下均无明显增大淋巴结。70.4%病灶血流Adler分级0~Ⅰ级。复发型病灶与原发病灶超声表现相似。结论 超声诊断乳腺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能够提高临床及超声医师对该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is,DTF)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26例腹部DTF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自行发现或体检时偶然发现腹部肿块24例(92.3%),腹部不适2例(7.7%)。有腹部手术史10例(38.5%)。术前确诊DTF2例(7.7%),诊断为腹壁肿瘤20例(76.9%),余4例分别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结肠癌、小肠肿瘤、盆腔肿瘤各1例(各占3.8%)。26例均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确诊,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 DTF多见于经产妇女,好发于既往有手术史者,以腹壁发病率为最高,肿瘤病理表现虽为良性,但临床上具有浸润性生长和易复发的特点,多发生于深部软组织,手术为该病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极少见,其治疗方法与乳腺癌不同,预后比乳腺癌差。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与乳腺癌有很大重叠,主要依靠病理诊断和分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的准确率高于冷冻检查,但两者均难以完全正确诊断。临床上患者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为单个或多结节,少数患者呈弥漫浸润使乳房变硬,局部皮肤受累。原发性乳腺淋巴瘤X线表现大致可分为结节或肿块型及致密浸润型,钙化、毛刺、乳头内陷等罕见。其超声表现复杂多样,可表现为低回声或高回声,部分呈类囊肿样极低回声,伴后方回声增强或无改变,内部血流较丰富。关于乳腺淋巴瘤MRI表现的文献主要见于个案报道,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早期明显强化,曲线以流出型多见。MRI检查在乳腺淋巴瘤诊断中的作用还不确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评价三阴性乳腺癌即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又称CerbB-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的MR特征性表现,并与ER阳性/PR阳性/Her-2阴性的乳腺癌MR表现做对比性研究。方法 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18例和ER阳性/P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46例纳入本研究。MR表现包括肿瘤形态、肿瘤边缘、内部强化方式和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并将MR表现与病理学表现做对照分析。结果 环形强化(P<0.001)、持续上升型强化曲线(P=0.004)与三阴性乳腺癌有显著相关性。三阴性乳腺癌组肿瘤组织学级别更高(50%,9/18 vs 4.3%,2/46)。三阴性乳腺癌组与ER阳性/PR阳性/Her-2阴性组间肿瘤病理学类型间,髓样癌与三阴性乳腺癌有显著相关性(P=0.022)。结论 MRI某些特征表现对检出三阴性乳腺癌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膜瘤MRI征象与病理关系。方法总结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脑膜瘤26例,并与病理分型进行对照。结果脑膜瘤的T2WI信号与肿瘤组织的成分虽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无特异性。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脑膜瘤信号变化的多样性在对肿瘤的病理亚型的分型上无明确特异性,但在肿瘤的鉴别诊断、定位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分级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分级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不同分级HPC 39例,均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39例患者中,WHO Ⅲ级间变型HPC 21例,WHO Ⅱ级HPC 18例,均位于颅内脑外.21例间变型HPC中,20例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9例跨叶生长;MR平扫T1 WI呈等、高、低混杂信号20例,等信号1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20例,等信号1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显著强化19例;明显囊变坏死16例,“硬膜尾征”2例,相邻颅骨破坏10例,瘤周水肿明显16例.18例HPC中,病灶呈类圆形9例,跨叶生长3例;MR平扫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10例,等信号8例;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10例,等信号8例;增强扫描呈均匀显著强化10例;明显坏死囊变7例,“硬膜尾征”6例,相邻颅骨破坏2例,所有病灶瘤周水肿不明显.病理示间变型HPC Ki-67阳性细胞数平均(18.41±1.31)%,HPC Ki-67阳性细胞数平均(7.12±0.78)%.结论 颅内间变型HPC与HPC影像学表现有所差异,前者具有更明显的分叶状、跨叶生长倾向,肿瘤更易出血、坏死、囊变致信号不均匀,少见“硬膜尾征”,更易破坏邻近颅骨,瘤周水肿明显等特点,可与后者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F)的超声特征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8例经病理证实为DF的病例,分析其超声特征与病理表现。结果 38例DF中腹壁外型22例、腹壁型11例及腹内型5例。超声主要表现为沿肌纤维浸润性生长的低回声肿块,均未见坏死出血和囊性变灶;病理特征表现为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来源于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无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结论超声对DF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但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平滑肌肉瘤(PLB)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PLB的临床资料,结合1980—2010年相关国内文献,观察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特点。结果 6例PLB中,病变位于胫骨上段2例,股骨下段1例,股骨干1例,肱骨远端1例,骶骨1例,均未见骨膜新生骨;4例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溶骨性骨质破坏,2例表现为边界较清的囊状骨质破坏;3例MR T1WI呈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免疫组化Vim、Actin和SMA均阳性,S-100阴性。复习文献中的53例PLB,单骨受累50例,多骨受累3例;39例有X线片资料,37例可见边界不清的溶骨性骨质破坏,2例见边界较清的囊状骨质破坏,其中2例可见病理性骨折伴骨膜新生骨。结论 PLB罕见,多表现为单骨溶骨性骨质破坏,无骨膜新生骨,但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并不典型,术前诊断需要依赖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3.0T MR动态增强图像中血管表现与肿瘤形态、大小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对53例乳腺癌术前患者(54个病灶)行双侧乳腺3.0T MR动态增强扫描,重建得到3D MIP图像,分别对图中病灶邻近血管、患侧与对侧的差异血管数目进行评分,分析其与肿瘤形态、肿瘤最大径及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 ①肿块型、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差异血管数目评分、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肿块型乳腺癌肿瘤最大径与差异血管数目评分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呈正相关(r=0.46,P<0.01);非肿块型乳腺癌肿瘤最大径与差异血管数目评分呈正相关(r=0.57,P<0.05),与肿瘤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呈正相关(r=0.79,P<0.01);总体乳腺癌的肿瘤最大径与差异血管数目评分及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均呈正相关(r=0.37、0.47,P均<0.01).③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分级程度与差异血管数目评分、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乳腺癌MR动态增强图像血管表现与肿瘤最大径有关,与肿瘤的形态及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分级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乳腺单纯型黏液癌(PMBC)的MRI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PMBC患者的MRI特点。结果 PMBC的MR多表现为卵圆形肿块(18/23,78.26%),多数病灶边缘光整(15/23,65.22%);T1WI呈等低信号(22/23,95.65%)或均匀低信号(1/23,4.35%)。肿瘤的强化方式为环形强化(15/23,65.22%)、不均匀强化(7/23,30.43%)及无强化(1/23,4.35%)。早期增强率为(103.90±50.50)%。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流入型为主(17/22,77.27%);T2WI呈明显高信号(23/23,100%),多伴内部低信号分隔(21/23,91.30%)。DWI均呈明显高信号,ADC值为(2.05±0.38)×10-3 mm2/s。结论 PMBC的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