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允亚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7,20(1):46-47
换血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有效的方法,换血可迅速换出血中游离未结合胆红素、抗体、致敏红细胞,减轻继续溶血,提供血蛋白,防止核黄疸,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也可清除致病菌及毒素。传统的经脐静脉换血方法要求高,潜在危险及并发症较多,本例患儿入院时脐带已干结,不宜做脐静脉插管,我院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顺利完成了换血,使患儿病情迅速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鉴于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传统方法中的诸多不良反应,我院探索实施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换血前后血红蛋白,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加强术后的一系列护理。具有副作用少,操作简单方便,旧血换出率高,对患儿损伤小和降低院感发生率的临床效果,也缩短了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的疗效。方法对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的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或胆红素脑病前期的35例患儿采用留置针穿刺,外周静脉输血,桡动脉抽血,同步进出速度180ml/小时,配血量160~180ml/kg(其中10~15ml/kg为换血后输血用),换血前后监测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血培养、血气、乙肝抗体、丙肝抗体、梅毒及艾滋病抗体。结果换血后比换血前胆红素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换血前后电解质钾、钙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气分析及血色素无显著性差异,换血前后均无乙肝抗体、丙肝抗体、梅毒及艾滋病抗体检出。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黄疸,简单、易行、疗效可靠,无明显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经验。方法:对16例患儿施行换血疗法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儿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均明显下降,下降率为68.8%。结论:采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对抢救新生儿溶血病(RH溶血和ABO溶血)及严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安全、简单。换血前得充分准备、换血过程中的医护密切配合以及换血后的细致护理是换血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的经验.方法 对18例患儿施行换血疗法进行分析.结果 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均明显下降,下降率为64.7%.结论 采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对抢救新生儿ABO溶血及严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安全、简单.换血前得充分准备、换血过程中的医护密切配合以及换血后的细致护理是换血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溶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溶血症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溶血症的 3 1例患儿采用留置针穿刺 ,外周静脉输血 ,桡动脉抽血 ,同步进出速度 90~ 15 0ml/h ,配血量 160~ 180ml/kg(其中 10~ 15ml/kg为换血后输血用 ) ,换血前后监测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结果 :换血前总胆红素 44 8 86± 5 7.5 8μmol/L、间接胆红素 412 46± 15 6.3 8μmol,换血后分别为 2 0 7 5 4± 2 1 87μmol/L、183 72± 65 2 4μmol/L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红蛋白换血后较换血前显著升高 (P <0 .0 1) ,电解质钾、钠、氯、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溶血症 ,简单、易行、疗效可靠 ,无明显并发症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换血前、中、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的变化,分析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疗效。方法分析69例我院新生儿换血病例,换血前、中、后分别检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血常规、血生化、血糖,并进行比较,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通过2~4h换血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92.5±142.8 mol/L vs 203.5±89.4 mol/L,〈0.05)。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大多升高,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显著减少,血钾大多降低,尿素、肌酐、心肌酶降低。血钠和血钙水平换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无低血糖或高钙血症发生。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能讯速、有效的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对新生儿溶血病及血清胆红素浓度过高或光疗不能有效控制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防治胆红素脑病上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对患儿血液内环境有一定影响,术后需继续密切监测内环境情况,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0.
谭维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3):2917-2918
目的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同步全自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18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全自动换血方法。结果患儿换血后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结论同步全自动换血术具有较高的胆红素换出率,操作简便、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外周换血疗法在新生儿科临床应用.方法:12例换血疗法进行分析.结果: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结论:外周换血疗法是抢救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换血疗法是新生儿治疗高胆红素血症(NICU)最迅速且有效的方法,其能迅速降低体内过高的间接胆红素浓度,防止核黄疸。我院新生儿科2000年3月至2006年1月对20例NICU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换血方法。方法采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输入和输出均由容量泵控制同步进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结果换血后1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总胆红素由(470.45±32.43)mmol/L降至(250.37±16.50)mmol/L,间接胆红素由(378.78±20.54)mmol/L降至(182.74±19.18)m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1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病情好转。结论外围动静脉双药同步换血是清出患儿体内毒素的有效方法,且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我们认为,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证输入与输出血量的动态平衡等是该疗法的关键,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新生儿外周静脉——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外周静脉—静脉同步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外周静脉输血—外周静脉抽血,选用BD公司Y型24G套管针,在生命体征监护下行同步换血。结果11例病例中,换血量为120—214ml/kg,换血前后总胆红素下降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总胆红素下降率平均达48.96%。换血后Hb、RBC、Ret有不同程度改善,PLT、K^+、Na^+、Ca^2+、BUN有轻微变化,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外周静脉—静脉同步换血安全有效,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7.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的最常见疾病,当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患儿皮肤和(或)巩膜可以出现黄染,严重者可以引起胆红素性脑病,病死率高,即使抢救后存活,多数患儿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换血术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法,可及时换出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核黄疸,同时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我科自从2007年开展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检测下 ,行外周动脉抽血 ,静脉输血 ,记录换血出入量 ,换血前后作胆红素、血常规、生化、血气和血培养等检查。结果 换血时间 2 .4~ 3 .8h。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结合和非结合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和 0 .0 1 )。血红蛋白和血糖明显增高 (p <0 .0 5) ,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外周同步换血疗法简便易行、副作用少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以及换血对机体内环境影响。方法31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观察换血前后血常规、胆红素、电解质、血糖等变化。结果31例患儿换血治疗后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使用新鲜血换血的A组及使用血库血的B组,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血清K+、Na+、Ca2+、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电解质及生命体征监测比较平稳,无致命性高钾血症;痊愈20例,好转11例。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在无新鲜血的情况下,使用3~7d内血库血换血临床上可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