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7表达变化对机体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另取体检的健康人群40例为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表面黏蛋白结构域的分子(Tim)3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7水平。体外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重组IL-7刺激12 h后检测T细胞表面Tim3水平;通过Western印迹法检测IL-7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外周血Tim3阳性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外周血Tim3阳性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外周血Tim3阳性细胞占CD8+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外周血Tim3阳性细胞占CD8+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IL-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IL-7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7浓度与Tim3+CD4^+T、CD8+T细胞比例均无相关性。急性心肌梗死组重组IL-7刺激12 h的CD4^+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较未刺激者明显升高(P<0.05)。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重组IL-7刺激12 h的CD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较未刺激者明显升高(P<0.05)。重组IL-7刺激后p-STAT-5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刺激的细胞(P<0.01);重组IL-7刺激后SOCS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刺激的细胞(P<0.05)。结论IL-7可上调Tim3表达,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发挥抑制炎症应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真真  陈德伟 《心脏杂志》2014,26(4):456-458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CD44的表达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正常对照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7例的PBMC表面CD44 mRNA进行检测,并以β-actin作为内参进行半定量评价。结果:1UAP和AMI组PBMC表面CD44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2AMI组PBMC表面CD44 mRNA水平显著高于UAP组(P0.05);3SAP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BMC表面CD44 mRN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BMC表面CD44表达的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4和核因子(NF)-κB在颅内动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中收集18例动脉瘤标本,根据Hunt-hess标准分为破裂组10例、未破裂组8例;取开颅夹闭术中获取入路同侧血管10份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行光镜和电镜观察标本病理学改变,α-actin染色结合电镜观察计算出血管平滑肌细胞密度;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TLR4、NF-κB、CD6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水平;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标本中TLR4、NF-κB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动脉瘤血管壁分布有少量阳性平滑肌细胞,而正常血管壁平滑肌细胞α-actin染色几乎均为阳性,其中破裂组、未破裂组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破裂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密度明显低于未破裂组(P<0.05)。破裂组、未破裂组TLR4、NF-κB、CD68、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破裂组明显高于未破裂组(P<0.05)。破裂组、未破裂组TLR4和NF-κB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破裂组明显高于未破裂组(P<0.05)。结论 TLR4/NF-κB信号通路在血管内皮损伤介导的颅内动脉瘤血管壁炎性反应和平滑肌细胞介导的退行性病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7(IL-7)表达对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2例,根据诊断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1例;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IL-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尿肽(BNP)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水平。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重组IL-7刺激12 h为刺激者,采用重组IL-7刺激为未刺激者。检测Tim-3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磷酸化STAT-5(p-STAT-5)、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Socs-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IL-7、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IL-7、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BN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Tim-3 CD4T细胞、Tim-3 CD8T细胞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刺激者Tim-3 CD8T细胞均明显高于未刺激者[(2.61±0.87)%vs(0.88±0.30)%、(4.80±1.53)%vs(2.15±0.69)%,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刺激者和未刺激者Tim-3 CD4T细胞和Tim-3 CD8T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刺激者p-STAT-5、Socs-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刺激者(P<0.05),两者STAT-5表达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IL-7水平明显升高;IL-7可通过上调Tim-3表达,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发挥抑制炎性应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骨髓相关蛋白(MRP)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CS患者5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5例(UAP组);另选取同期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作为SAP组,体检健康者2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受试者血压、血糖相关指标、血脂指标、血清MRP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阳性率,ACS患者血清MRP水平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阳性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4组受试者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和AMI组患者收缩压、TG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2)UAP组和AMI组患者血清MRP水平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对照组与SAP组、UAP组与AMI组受试者血清MRP水平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RP水平与AC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阳性率呈正相关(r=0.796,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MRP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表达升高,且二者呈正相关,推测MRP可能通过激活TLR4而参与AC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l~10)的表达状况及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关系,探寻TLRI~10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CIS)患者和正常健康者各30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l~10的表达.搜集血压、血糖、血脂、吸烟史及家族史等危险因素.应用方差分析TLRl~10在各组中的阳性率情况,相关分析研究冠心病危险因素积分与TLRI~10阳性率的关系.结果:在ACS组、CIS组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5表达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TLR2、4、5在ACS组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IS组(P<0.01),其他亚型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TLR2~5表达的阳性率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积分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38,0.632,0.303,0.526,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TLR2~5表达的阳性增多,TLR2、4、5可能反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TLR2~5的表达与冠心病危险因素聚集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Notch信号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初诊AML患者30例(初诊组)、完全缓解AML患者30例(缓解组)、健康体检者24例(正常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其外周血Notch1 mRNA、Delta4 mRNA、Jagged2 mRNA、HES1 mRNA.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初诊组Notch1 mRNA、De1ta4 mRNA、Jagged2 mRNA、HES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均<0.05),缓解组HES1 mRNA表达水平亦升高(P<0.05).结论 AML患者外周血Notch信号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体检者,外周血Notch信号相关基因检测有助于AML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活动性肺结核(PTB)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与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5例活动性PTB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本组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同期选取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LR4表达情况和血清IFN-γ、IL-4水平。结果 PTB轻度、中度、重度组CD4~+T细胞TLR4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组也明显高于轻度和重度组(P0.05);轻中度和重度组血清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重度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轻中度和重度组血清IL-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重度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肺结核患者CD4~+T细胞TLR4mRNA表达情况与血清IFN-γ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IL-4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PTB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TLR4表达显著升高,且与血清IFN-γ、IL-4水平有显著相关性,推测外周血CD4~+T细胞TLR4表达可能参与PTB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oll样受体9(TLR9)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显示,SLE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LE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5),后两者间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TLR9与SLE疾病的活动性呈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股腘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21、miR-126水平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活性和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介入手术的股腘型LEASO患者120例,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将股腘型LEASO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RF-qPCR剂检测血清miR-21、miR-126表达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MGB1 mRNA、TLR4 mRNA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股腘型LEASO患者血清miR-21、miR-126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MGB1 mRNA、TLR4 mRNA表达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股腘型LEASO患者介入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股腘型LEASO患者随访2年,术后复发率为34.17%。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血清miR-21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MGB1 mRNA、TLR4 mRNA表达升高,血清miR-126表达降低(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股腘型LEASO患者血清miR-21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MGB1 mRNA、TL...  相似文献   

11.
TLR4与NLRP3的交叉调控信号在高尿酸血症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TLR) 4和NOD样受体蛋白(NLRP) 3调控的信号通路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HUA)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HUA患者75例为HUA组,健康对照45例为HC组,提取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两组TLR4、NLRP3、核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IL)-1β的蛋白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检测两组血浆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 HUA组TLR4、NLRP3、NF-κB、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C组,血浆IL-1β、IL-6、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显著高于HC组(均P<0. 05)。结论原发性HU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4、NLRP3调控的关键信号蛋白表达上调,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明显增多,TLR4、NLRP3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参与原发性HUA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B淋巴细胞激活及TOLL样受体9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B淋巴细胞的激活状态及TOLL样受体9(TLR9)表达水平。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5例SLE患者PBMC中CD19 B细胞及CD19 CD38 B细胞的比例。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38例SLE患者PBMCs中TLR9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TLR9mRNA的表达水平与SLE活动性指数(SLEDAI)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PBMCs中CD19 B细胞和CD19 CD38 B细胞的百分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SLE患者PBMCs的TLR9mRNA表达低于缓解组(P<0.01)及正常对照(P<0.01),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R9mRNA的表达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结论SLE患者PBMC中激活B细胞增多。活动期SLE患者PBMC的TLR9的表达水平降低,与SLEDAI呈负相关。TLR9可能参与SLE的病理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综合诊断选择ACS患者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对照者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ACS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根据Gensini积分进行评估;对照者为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TLR4表达水平,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清TNF-α浓度。结果 ACS患者外周血TLR4表达水平和血清TNF-α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1),而TLR4表达水平在AMI组与UAP组之间、SAP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ACS患者经PCI治疗后外周血TLR4表达水平和血清TNF-α浓度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ACS患者外周血TLR4表达水平和血清TNF-α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15,P0.01;r=0.333,P0.01)。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TLR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炎症因子TNF-α的分泌增加,提示二者共同参与ACS的进展过程,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外周血TLR4和TNF-α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经PCI治疗后二者的表达明显降低,提示心肌灌注治疗可能改善冠状动脉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寡聚结构域1(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NOD)和NOD2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树突状细胞中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研究纳入58例患者,包括16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UAP)和1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及10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组(CTRL)。由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含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IL)4培养获得树突状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树突状细胞NOD1及NOD2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DC表面分子,ELISA检测外周血IL-8和C反应蛋白浓度,分析NOD1和NOD2mRNA与CD80、CD86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SAP及CTRL组比较,STEMI及UAP组外周血IL-8和C反应蛋白浓度增加,DC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明显上调,其胞内NOD2mRNA表达水平增加,而NOD1水平无显著差异;NOD2mRNA表达水平与树突状细胞CD80、CD86表达呈显著相关。结论:NOD途径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树突状细胞可能通过NOD2途径在促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阻断Notch1信号通路对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Foxp3 mRNA表达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探讨Notch1信号通路在乙型肝炎慢性化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抗Notch1抗体阻断Notch1信号通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 e PCR)检测其外周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情况,并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CTL对靶细胞HepG2.2.15细胞毒活性的影响。结果用抗体阻断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表达显著减弱,且CTL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阻断Notch1信号通路可减少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增强CTL细胞毒活性,说明Notch1信号通路可能是HBV持续感染的一个因素,且可能与Foxp3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核因子-κB(NF-κB)活性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探讨流式细胞术快速、定量检测NF-κB的实验方法。方法将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组,同时设立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的活性变化。结果AMI组和UA组患者NF-κB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A组患者NF-κB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可快速、灵敏、特异地定量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NF-κB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Notch信号通路在酒精性肝病体外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C3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人CYP2E1目的基因转染到C3A细胞系,筛选出稳定表达CYP2E1的肝细胞系为实验组。同时用空质粒转染C3A细胞系为对照组。两组细胞培养基中均加入等浓度酒精、等体积灭菌水和Notch抑制剂进行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Notch下游蛋白Notch受体胞内区域(NICD1)和Hairy/Enhancer ofSplit蛋白(HES1)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Notch1mRNA水平。结果酒精使两组细胞存活率下降,Notch抑制剂提高了实验组细胞的存活率;实验组细胞NICD1和HES1表达高于对照组,加入Notch抑制剂后两者表达明显下降;实验组细胞Notch1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酒精可以激活C3A细胞的Notch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阻断剂可使酒精处理的肝细胞存活率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Treg)水平及Foxp3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CD4 CD25 Treg在结核性胸膜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51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PBMCs中CD4 CD25 Treg的比例;RT-PCR检测PBMCs中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PBMCs中CD4 CD25 Treg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Foxp3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中具有免疫抑制活性CD4 CD25 Treg的数量增加,功能增强,可能是结核性胸膜炎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通过影响骨形态发生蛋白(BMP)9表达抑制Notch信号通路调节髓核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6~8周龄,体重190~220 g),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饲养的大鼠,n=12)。诱导模型组(椎间盘退变诱导,通过腹膜内注射10%水合氯醛给大鼠施用麻醉然后将它们置于具有固定肢体的俯卧位。使用脱毛剂制备背部皮肤上4 cm×8 cm的区域。然后将灭菌的覆盖片放在大鼠上,沿着后腰的棘突切割中线切口。切割皮肤后,进行骨膜下剥离以充分暴露棘突,关节突和椎板。咬骨钳用于去除棘突,关节突,棘上韧带和棘突间韧带。双侧竖脊肌切开。然后将皮下筋膜和皮肤逐层缝合回来,n=24),血府逐瘀汤组(在诱导模型组的12只大鼠中,腹腔注射50 mg/kg血府逐瘀汤,连续注射3 w,n=12)。通过电子显微镜(EM)检查各组大鼠椎间盘组织;通过qRT-RCR检测各组培养细胞中BMP9、Notc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mRNA相对表达;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髓核细胞中细胞外基质(ECM)蛋白的表达;通过CCK8测定不同组髓核细胞的增殖影响;通过TUNEL检测髓核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诱导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BMP9 mRNA表达低。与诱导模型组相比血府逐瘀汤组BMP9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诱导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髓核细胞的含量明显降低。而血府逐瘀汤组较诱导模型组髓核细胞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BMP9抑制转染组较培养细胞组,Notc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Notch1、DLL1 mRNA表达明显升高,BMP9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BMP9抑制转染组较培养细胞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BMP9转染组较BMP9抑制转染组凋亡率明显下降,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通过影响BMP9表达抑制Notch信号通路调节髓核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前、后再通组与未通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上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72例AMI患者溶栓治疗后分为溶栓再通组(43例)与未通组(29例),所有患者均于溶栓前,溶栓后2、6、12、24 h分别采肘静脉血8 ml,肝素抗凝.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LR4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外周血PBMCs上TLR4 mRNA、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mRNA的表达和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溶栓前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各指标水平(P<0.01).溶栓后,其表达水平均有所上调,达峰值后,又有所下降.与未通组比较,再通组上述各指标达峰时间均提前,且峰值水平较低,同时下降迅速.无论溶栓再通与否,TLR4 mRNA与Myd88 mRNA均呈正相关,其中相关系数分别为0.886,0.694(P<0.01).结论:AMI患者持续的缺血或成功的再灌注后外周血PBMCs上TLR4表达上调,TLR4可能通过Myd88依赖性的信号转导通路促进TNF-α分泌,介导MI/RI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