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鉴国内外社区安宁疗护服务经验,探讨中国本土化社区安宁疗护服务发展,提出建立并完善社区安宁疗护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度;提高社区安宁疗护服务的综合能力;加大安宁疗护在社区的推广与宣传,以促进和加快中国社区安宁疗护服务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安宁疗护在世界范围内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纳入了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中国社会对安宁疗护需求巨大,其理念推广和实践行动正在兴起。在阐述国内外安宁疗护的起源、发展与现状基础之上,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医疗保险、建立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等方面对中国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安宁疗护在北京市起步不久,本研究通过对相关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北京市安宁疗护病房的运营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为今后安宁疗护的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 于2017年7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3家设有安宁疗护病房的医疗服务机构的5名医务人员进行面对面、半结构访谈,访谈内容主要为安宁疗护的相关信息。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归类、精简并总结出主题。结果 目前北京市各医院安宁疗护病房无统一的准入标准,患者以肿瘤晚期为主;患者选择安宁疗护时存在多种决策方式,医务人员会尽量让患者知情;安宁疗护给予缓解症状的治疗,放弃抢救生命的治疗;相关医疗报销无特殊项目,病房的床位供不应求;建设安宁疗护需要更多的投入,教育应是推广的着力点;社区与三级医院互为补充,转诊制度也应在安宁疗护中积极开展。结论 在北京市发展安宁疗护,需要得到资金和政策的支持,维持安宁疗护病房的良性运营。制定合理的患者准入标准,促进安宁疗护规范发展。并且要重视教育在安宁疗护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对一般人群的早期死亡教育,以及专业人才在医学院校的培养。同时应充分发挥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各自在安宁疗护中的优势,将转诊制度落实到安宁疗护中。  相似文献   

4.
安宁疗护是针对临终期患者的照护过程,是典型的护理重于治疗的临床领域。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疾病死亡谱的改变,独生子女和空巢老人家庭大量产生,社会对安宁疗护的需求日益增大。发展社区安宁疗护模式是大势所趋,符合我国的国情。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是提高安宁疗护质量的关键。迫切需要社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提供个体化、专业化、整体化和优质化的护理服务,从而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有效减少就医费用。文章对开展安宁疗护的意义、实施社区安宁疗护的必要性、社区安宁疗护专科人才匮乏、社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养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民众对安宁疗护的认知程度和个人选择意愿,为安宁疗护的发展和推进提供决策依据,采取配额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11个区的1200名广州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69份,其中290人(29.9%)从未听过安宁疗护,18人(1.8%)非常了解安宁疗护,661人(68.3%)对安宁疗护有一定程度的认知;772人(79.7%)表示会选择安宁疗护,197人(20.3%)不愿选择安宁疗护。通过卡方检验得到女性、较高年龄、较高学历的居民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度更高,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接受过生死教育、死亡恐惧感高、月可支配收入高的居民愿意选择安宁疗护的概率更高。得出居民的安宁疗护认知普遍不足,但是选择在临终前接受安宁疗护的意愿较高,精神抚慰成为重点需求,家庭式安宁疗护服务前景广阔,提高安宁疗护认知、降低感知费用和提升心理慰藉服务将有利于安宁疗护工作的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6.
刘兰秋  赵越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9):2325-2329
韩国于2016年制定了《关于临终关怀·缓和医疗及临终期患者的延命医疗决定的法案》(简称《安宁疗护法》),该法明确了安宁疗护的含义与前提,规定了国家和政府在安宁疗护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搭建了韩国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的框架,对推进韩国安宁疗护事业发展、保护终末期患者的善终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韩国《安宁疗护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后取得的成效,旨在为推进我国安宁疗护立法工作提供建议。我国宜明确安宁疗护的权利属性,在条件成熟时制定安宁疗护单行法,构建政府主导型的安宁疗护体系,肯定"无效医疗"的理念,并规定安宁疗护服务利用的流程,以为安宁疗护事业的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法治保障,进而助力实现终末期患者的健康临终。  相似文献   

7.
安宁疗护可提高患者在生命终末阶段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身心痛苦。科学合理的安宁疗护准入标准可帮助医护人员识别出需要安宁疗护服务的患者,使其及时获得安宁疗护服务,因此明确安宁疗护的准入标准是推进安宁疗护发展的基础。本文就国内外安宁疗护准入标准的制定方法、具体内容及优缺点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安宁疗护准入标准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赵越  刘兰秋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9):2330-2335
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是安宁疗护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为中心是安宁疗护服务发展的方向。英国与美国作为开展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较早的国家,在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患者准入标准、服务团队与服务内容、经费保障等方面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也建立起了相对健全的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我国可适当借鉴英国和美国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发展经验,制定适合我国的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患者准入标准,加强多学科安宁疗护团队建设,将非药物疗法纳入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范畴,实行按床日付费的支付方式,使疾病终末期患者能在其熟悉的环境中安详、有尊严地离世,保障其善终权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遵义市社区居民和医务人员安宁疗护的调查,以期为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开展安宁疗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遵义市医务人员和社区居民各25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比城镇社区居民对安宁疗护了解程度高,学历高低与安宁疗护认知的高低成正比,不愿意接受安宁疗护的人居多,对社区卫生服务能否开展安宁疗护缺乏信心。结论受访者缺乏对安宁疗护相关知识的了解,在遵义市开展安宁疗护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中国社区安宁疗护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分析社区安宁疗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社区安宁疗护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等,以促进国内社区安宁疗护服务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安宁疗护对减轻癌症儿童的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阐述了安宁疗护的照护理念以及在癌症儿童群体中实施安宁疗护的必要性,指出了儿童对死亡的认知、照护者对死亡的认知、专业机构和人员配置、安宁疗护培训与应用以及政策及医疗服务的保障等是影响安宁疗护在癌症儿童群体中实施的阻碍因素。为促进癌症儿童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应对儿童及照护者开展死亡教育、完善机构及人员配置、开展安宁疗护的培训,同时加强政策及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背景 上海安宁疗护服务已走过30余年的历程,目前上海全市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积极推进试点、制订服务规范、实施能力培训等措施,有力推动了安宁疗护持续、规范、高效发展。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医疗机构肿瘤安宁疗护资源使用状况及从业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情况。方法 2019年3-9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别从上海市7个中心城区(黄浦区、徐汇区、杨浦区、普陀区、静安区、长宁区、虹口区)的14家试点安宁疗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42名为研究对象。分析试点机构2018年卫生统计报表和财务报表(安宁疗护病床使用率、安宁疗护时间、安宁疗护中心人均医疗费用、安宁疗护中心日均医疗费用)。并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安宁疗护试点机构医护人员从业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医护人员从业满意度进行调查与访谈,具体内容包括受访者的基本信息、从业满意度(薪资福利、职业发展、职业认同感、离职意向、同行关系、工作满意度)以及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职业满意度的因素。结果 2018年上海市中心城区试点安宁疗护机构的安宁疗护病床使用率为(48.42±2.34)%;平均住院时间为(41.8±3.5)d,人均医疗费用为(7 632.8±234.7)元,日均医疗费用为(182.6±22.6)元;居家安宁疗护平均时间为(56.2±7.5)d,人均医疗费用为(1 371.3±186.4)元,日均医疗费用为(24.4±4.2)元。社区医疗机构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对薪资福利、职业发展的满意度偏低,对同行关系和职业认同感的满意度偏高。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对居家安宁疗护和机构安宁疗护的工作满意度结果相似。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开展机构安宁疗护服务的主要因素是:“待遇较低、工作量大,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依靠机构自身运营补贴,专项经费不足”“长期面对即将死亡的患者,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较大”;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琐碎,医护人员待遇不足”“从业医护人员数量不足”“各方重视程度不足”。结论 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有效减轻了社会和家庭负担,但仍存在安宁病床的使用率不高,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的待遇和满意度偏低,不同医疗机构间转诊不通畅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等医学院校肩负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安宁疗护教育是安宁疗护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积极推进安宁疗护知识普及,加强院校教育,是促进安宁疗护发展的基础[1].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安宁疗护专业人才,本课程团队申请开设了《安宁疗护》课程,并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大学生科研,发挥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优势,系统化、规范化教授《安宁疗...  相似文献   

14.
黎雯霞  马珺  杜雪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4):4330-4335
安宁疗护可提高患者在生命末期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身心痛苦。近年来国外在该领域的发展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且全科医生作为居家安宁疗护的主要提供者也已成为其突出特点。然而安宁疗护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基础建设薄弱,全科医生参与安宁疗护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日益增长的疗护需求,须加快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的建设。本文通过分析、总结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全科医生参与安宁疗护的经验,结合我国现状和特点,提出相应的启示性建议,包括:可建立多层次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辅以活动为基础的支付模式和医疗保障;制定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指南,明确全科医生执业范围和责任划分;加强全科医生安宁疗护教育培训,提高疗护人员技能水平;利用有效宣传模式提高预立护理计划在医患双方的认知度,促进安宁疗护在我国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5.
肿瘤科护士作为安宁疗护工作中的重要参与者,其对安宁疗护的认知水平是实践的核心基础。本文介绍了社会对安宁疗护需求与应用现状,安宁疗护的概念与意义。将肿瘤科护士安宁疗护认知现状及需求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肿瘤科护士安宁疗护服务水平和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早期识别ICU实施安宁疗护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及时发现现存的突出问题,推动安宁疗护的发展。国外学者研发了多种ICU实施安宁疗护影响因素的评估工具,部分工具已经过多次完善,并在国际上得到了验证和推广,已被证实可以有效识别ICU实施安宁疗护的影响因素。目前国内尚缺乏相关研究,且ICU实施安宁疗护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就国内外ICU实施安宁疗护的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及促进策略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本土化工具的构建提供参考,从而推动国内安宁疗护的开展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兰秋  赵越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9):2320-2324
21世纪的日本"少子高龄化"特征明显,发展居家安宁疗护、构建完备的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是日本卫生服务提供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日本居家安宁疗护的含义与理念,以及关于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提供机构、提供人员、提供内容及费用保障的法律规定,提示我国在条件成熟时应尽快健全安宁疗护相关立法,在卫生服务提供体系框架下实现居家安宁疗护的稳定发展,建立并强化安宁疗护过程中的协作机制,并为居家安宁疗护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保障老年人"居家善终"的权益。  相似文献   

18.
安宁疗护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在阐述安宁疗护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安宁疗护效果的相关因素,并从加强普及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动员全社会关注临终患者群体、部分安宁疗护费用纳入医保、加强团队的业务培训、在社区建立舒缓服务机构等几个方面,提出安宁疗护事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曾洁  金蕾  孙垚  潘丽  李亚芳  史宝欣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1):2602-2605
背景 我国每年死亡人数960~990万,其中仅有少部分人获得安宁疗护服务。安宁疗护准入标准可帮助医护人员识别出需要安宁疗护服务的患者,使其及时获得安宁疗护服务。然而截至目前,我国判定患者进入安宁疗护阶段的标准和办法尚未建立。目的 了解从事安宁疗护工作的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准入标准的认知,为我国安宁疗护准入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8年4-5月选取天津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从事安宁疗护工作的医护人员作为访谈对象。研究人员按照访谈提纲对受访者进行面对面深入访谈。访谈结束后,于24 h内将录音转录为文字稿,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后,共提炼出3个主题:(1)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准入人群的认知发生改变;(2)医护人员普遍认同将病情、心理情绪状态、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应作为安宁疗护准入标准必须涵盖的3个维度;(3)当前我国判定患者进入安宁疗护服务的标准和办法尚未建立,通常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主观感受、基础情况,并综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对患者做出是否准入的判定。大部分医护人员认为这种判定方法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结论 安宁疗护准入人群仍需进一步扩展,研究人员应保留当前安宁疗护准入判定方法中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内容,在后续研究中采用Delphi法进一步修订。可参考国外已发展成熟的安宁疗护准入标准,对其进行筛选及文化调试,编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安宁疗护准入标准。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安宁疗护作为提高临终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保障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需求不断增加。安宁疗护需要复合型人才,通识教育可提升人们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和理解,使更多的人了解、接纳并参与安宁疗护。随着安宁疗护知识和技术的进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急需创新安宁疗护教育策略。通过分析目前中国安宁疗护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安宁疗护通识创新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促进学员群体多元化、加强社会公众安宁疗护知识普及等方面提出安宁疗护通识创新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