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在腹部手术患者中对肝脏功能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2组肝功能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0.93±10.73)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4.46±11.54) U/L,总胆红素(36.85±17.03)μmol/L;对照组干预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1.61±11.65)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4.78±11.94) U/L,总胆红素(36.98±17.21)上mol/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80、0.1293、0.0360;P>0.05).观察组干预后内毒素(0.22±0.05) EU/ml,D-乳酸(8.23±2.01)mg/L,尿L/M比值(0.06±0.01);对照组干预后内毒素(0.35±0.14) EU/ml,D-乳酸(12.31±3.14)mg/L,尿L/M比值(0.13±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62、7.3411、9.2091;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20.38±4.15)h,住院时间(13.26±1.89)d,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29.67±6.92)h,住院时间(19.75±2.86)d,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或x2=7.7233、12.6999、4.0500;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以防止患者肠通透性降低,保护患者肠黏膜,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正>肠黏膜屏障的结构与功能机制十分复杂,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认为其除了消化功能外,还具有免疫调节、维持内稳态平衡等重要功能〔13〕。在患者受到严重创伤等情况会导致全身性应激反应,胃肠道血供骤减,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4〕。受损的肠黏膜通透性增大导致细菌异位,严重者会产生全身炎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生态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免疫和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方法 4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术后生态免疫肠内营养(EIEN)组、普通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各16例,分别给予营养支持7~10 d。术前、术后1、7 d分别检测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血D-乳酸水平和血内毒素水平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 d三组患者体液免疫指标下降,血D-乳酸水平和血内毒素指标升高明显(P0.05);CD3、CD4阳性细胞数及CD4/CD8比值降低,CD8阳性细胞数升高(P0.05)。术后7 d,EIEN组体液免疫指标和CD3、CD4阳性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且高于EN组和PN组(P0.05,P0.01),而3组血D-乳酸水平和血内毒素水平仍较高(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差异(P0.05)。结论早期生态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老年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免疫和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对免疫功能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9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记录2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术后排气时间(48.54±4.23)h,术后发热时间(41.93±3.78)h,住院时间(11.93±1.96)d,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18.26±2.36)分,术后并发症发生3例;对照组干预后术后排气时间(69.07±10.37)h,术后发热时间(58.65±6.77)h,住院时间(18.79±3.17)d,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15.64±1.41)分,术后并发症发生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IgA(1.65±0.78)g/L,IgM(1.26±0.46)g/L,IgG(10.54±1.88)g/L;对照组术后第7天IgA(1.11±0.19)g/L,IgM(0.82±0.14)g/L,IgG(6.92±1.2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CD4~+(39.89±7.65)%,CD4~+/CD8~+(1.56±0.41);对照组术后第7天CD4~+(34.18±4.26)%,CD4~+/CD8~+(1.17±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可以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肠内营养与肠黏膜屏障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廷亮  郑步峰 《山东医药》2008,48(31):105-105
肠黏膜屏障主要由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和免疫屏障肠黏膜屏障组成.根据肠屏障的结构、受损原因及病理生理过程的变化,可将肠屏障功能保护措施分为针对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及针对保护肠上皮细胞功能两大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精氨酸(Arg)增强的肠外营养(PN)对晚期大肠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大肠癌化疗患者100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PN+Arg组及PN组各50例。PN组给予肠外营养液治疗,PN+Arg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増用Arg,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免疫功能以及两组肠黏膜免疫屏障情况。结果 PN组治疗后CD3+、CD4+、CD4+/CD8+、Ig G及Ig M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CD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N+Arg组治疗后CD3+、CD4+、Ig G及Ig M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PN+Arg组治疗后的CD3+、CD4+、Ig G及Ig M水平显著高于PN组,CD8+显著低于PN组(均P<0.05)。PN+Arg组CD3+、CD4+及CD4+/CD8+单位面积的细胞数及平均灰度均显著大于PN组,CD8+显著小于PN组(均P<0.05)。结论 Arg增强型PN可较好地改善晚期大肠癌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保护肠黏膜的免疫屏障,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肠内生态营养对创伤后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肠内生态营养对创伤后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普通肠内营养组和肠内生态营养组.胃造瘘术后分别给予普通饲料、肠内营养剂和肠内生态营养剂7 d,检测小肠黏膜形态学参数和黏膜IgA ,CD3 ,CD4 和CD8 细胞数量.结果:肠内生态营养组的小肠绒毛高度(205.4 μmvs 177.7 μm,P<0.05)、肠腺隐窝深度(99.4 μmvs 77.7 μm,P<0.05)、黏膜厚度(299.9μm vs 267.0 μm,P<0.05)以及绒毛表面积(10 321.5μm2 vs 8927.6 μm2,P<0.05)均高于对照组,肠内生态营养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肠内生态营养组大鼠小肠黏膜中IgA 细胞(21.2 vs 17.5,19.4,P<0.05)和CD3 (24.2 vs 20.2,22.1,P<0.05),CD4 (13.4vs 8.9,11.0,P<0.05)、CD8 (18.7 vs 12.6,15.4,P<0.05)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结论:肠内生态营养能较好的改善创伤后大鼠的小肠机械屏障功能,促进小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增强其肠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持续性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联合肠屏障保护合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SAP患者,入院后48~72h后经空肠予以持续性肠内营养配合常规治疗,观察患者一般情况、腹部症状及体征并行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每隔1周检测血清淀粉酶、白蛋白、转铁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及血浆内毒素、D-乳酸(D-lactate)、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浓度。治疗前及治疗后每隔1周予SAP患者肠通透性测试液(内含乳果糖2g、甘露醇1g)后,留取6h尿液,检测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比值。每隔2周行腹部CT扫描复查胰腺形态学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每隔1周留取粪便,提取粪便总DNA,获得反映肠道菌群组成特征的(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ERIC)指纹图谱。结果(1)10例患者都能较好地耐受肠内营养的实施,无人发生腹胀、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除1人有糖尿病史而发生酮症酸中毒外.无人发生高血糖及高脂血症。(2)患者APACHE-Ⅱ评分逐渐下降,CT扫描显示胰腺组织坏死区域范围显著缩小,胰周渗出吸收明显。1例患者在疾病后期因胰腺组织感染而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无人发生胰腺及胰外组织感染,无人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最后均治愈出院。(3)患者血清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由治疗前低于正常值至经EN治疗后逐渐升高。(4)患者血浆D-乳酸、DAO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于EN治疗后明显下降,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显著。(5)患者血浆内毒素浓度于EN治疗后明显下降,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6)血清TNF-α和IL-1β由治疗前的峰值至经治疗后逐渐下降。(7)SAP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患者优势ERIC条带数目、结构分布大致相似,无显著变化。结论EN能改善SAP患者营养状况。SAP时实施EN联合肠屏障保护合剂安全可行,有助于保护SAP患者肠屏障功能.减少内毒素移位,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能否改善COPD的肠黏膜屏障。方法采用随机表法将35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K组,n=10只)、COPD组+EN组(n=25只)。对COPD组+EN组共25只大鼠进行COPD模型制备,将COPD组+EN组共19只大鼠再随机分为COPD组和EN组2组,第29天开始给予EN组EN混悬液喂养14d ,COPD组和K照组继续给予普通饮食,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肺功能,采血检测丙二醛、二胺氧化酶,无菌条件下取肠系膜淋巴结行细菌培养,取回肠组织用光学显微镜测量黏膜厚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用透射电镜观察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微绒毛和细胞间的链接复合体,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回肠黏膜固有层IgA+浆细胞数量。结果 COPD组与EN组回肠黏膜厚度与 K 组相比均降低(528.92±59.32 v s 465.89±62.72、528.92±59.32 v s 393.52±72.64),而COPD组降低更明显(465.89±62.72 v s 393.52±7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在 K 组和 EN 组间比较(331.54±34.26 vs 308.76±20.08、143.17±24.29 vs 136.77±16.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与EN组相比,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指标下降更明显(308.76±20.08 v s 249.93±33.42、114.50±11.44 v s 136.77±1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与K组细菌移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N组比COPD发生细菌移位的概率低( P<0.05)。血清丙二醛及二胺氧化酶浓度在 K组与EN组之间比较(0.86±0.43vs1.318±0.29、7.46±1.78vs8.02±2.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COPD组的血清丙二醛、二胺氧化酶浓度明显比EN组的浓度高(1.829±0.57vs1.318±0.29、11.10±3.23vs 8.02±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EN组与K组相比肠黏膜固有层IgA+浆细胞数均有所下降(40.50±3.95vs51.80±4.87),而COPD组下降更明显(34.11±6.29vs40.50±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会导致肠黏膜屏障的损伤, EN可以改善COPD的肠黏膜屏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抑素对老年急性胰腺炎免疫反应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2例: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抑素;对照组21例:生长抑素。结果治疗后7 d及10 d观察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5、7、10天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5、7、10天观察组白介素-1(IL-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0 d:观察组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反应蛋白(CRP)水平(t=2.659,P=0.011)、D-乳酸水平(t=4.044,P<0.001)、血二胺氧化酶(DAO)水平(t=4.627,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救治中,在常规生长抑素治疗基础上添加肠内营养可显著降低患者全身性炎症反应水平及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经临床确诊的SAP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细菌移位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pH值、血淀粉酶、血脂肪酶、血清白细胞介素(IL)-8、血清及白细胞总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9.101,4.336,8.632,3.483,3.961,5.115,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有效率〔91.30%(42/46)〕显著高于对照组〔69.57%(32/46)〕(χ2=6.90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8.70%(4/46)〕显著低于对照组〔26.09%(12/46)〕(χ2=4.842P<0.05)。研究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9.638,3.754,3.043,均P<0.05)。结论对于SAP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防止细菌移位,提升治疗效果,而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肠黏膜屏障与肠功能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黏膜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与生物屏障所组成,能够防止肠内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通过肠黏膜进入机体。一旦肠黏膜屏障受损,肠通透性增加、肠菌群失调,可导致细菌和(或)内毒素易位,并可诱发和(或)加重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对危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重要影响。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烧伤等危重疾病,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胆管炎、炎症性肠病等消化道疾病,化疗及放疗等各种理化损伤等均可导致肠功能障碍。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肠道微循环、合理实施营养支持治疗、促进肠黏膜修复以及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是防治肠功能障碍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梗阻性黄疸(OJ)幼鼠肠屏障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Wistar幼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OJ组和OJ+能全素组。OJ+能全素组给予肠内营养10d,总热量为610kJ/(kg.d),氮量1.0g/(kg.d)。实验结束时检测其血清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取腹腔液做细菌培养。结果OJ组血清LPS、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LPS、TNF-α水平显著高于OJ+能全素组,OJ+能全素组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1例(1/12)、假手术组2例(2/10)、OJ组7例(7/8)、OJ+能全素组4例(4/8),OJ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肠内营养有助于减轻OJ幼鼠肠屏障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持续早期肠内营养(EEN)联合肠黏膜保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4年5月至2006年6月四个中心SAP患者79例,分为EEN联合肠黏膜保护组(联合组,39例)和完全肠外营养(TPN)组(40例).在发病后72 h内分别给予等氮源、等热量EEN和TPN.联合组给予肠内营养多聚合剂、精氨酸、谷氨酰胺和肠黏膜保护药物;TPN组采用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输注.入选后第1、7、14、21天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并检测血淀粉酶、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尿液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IFABP-c)、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含量(IFABP-t)、乳果糖与甘露醇(L/M)比值和肠道菌群变化,并观察并发症和住院时间、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死亡.两组APACHE-Ⅱ评分随住院天数增加均呈递减趋势,联合组第7天APACHE-Ⅱ评分为6.00±1.60,低于TPN组(7.08±2.34,P<0.05).第7,14,21天联合组血内毒素分别为(39.30±15.82)、(22.64±14.31)、(14.81±10.93)Eu/L,L/M比值分别为0.28±0.25、0.21±0.18和0.08±0.04,IFABP-c分别为(15.62±5.26)、(5.46±1.18)和(3.26±0.94)pg/ml,均明显低于TPN组(P值均<0.05).联合组肠道菌群结构无明显变化,而TPN组出现肠道菌群结构变化.TPN组感染率(包括胰腺感染、腹腔感染和泌尿道、呼吸道感染)高于联合组(26.47%比3.44%,P<0.01).联合组住院费用为(25 900±14 200)元,平均住院天数为(20.0±5.7)d,均低于TPN组[(46 800±4030)元和(34.5±19.9)d,P值均<0.05)].结论 EEN联合肠黏膜保护可降低SAP患者肠道通透性,改善肠道灌注,保持肠道菌群,减少内毒素易位,对肠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且缩短病程、节约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5.
肠道除具有消化吸收及蠕动功能外,还有激素分泌、免疫调节和黏膜屏障功能,肠黏膜屏障在维护肠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多种因素能够削弱或破坏肠黏膜屏障功能,进而诱发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本文就近年来对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持续性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联合肠屏障保护合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患者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SAP患者,入院后48 ~ 72 h后经空肠予以持续性肠内营养配合常规治疗,观察患者一般情况、腹部症状及体征并行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每隔1周检测血清淀粉酶、白蛋白、转铁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及血浆内毒素、D-乳酸(D-lactate)、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 DAO)浓度.治疗前及治疗后每隔1周予SAP患者肠通透性测试液(内含乳果糖2 g、甘露醇1 g)后,留取6 h尿液,检测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比值.每隔2周行腹部CT扫描复查胰腺形态学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每隔1周留取粪便,提取粪便总DNA,获得反映肠道菌群组成特征的(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ERIC)指纹图谱.结果 (1)10例患者都能较好地耐受肠内营养的实施,无人发生腹胀、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除1人有糖尿病史而发生酮症酸中毒外,无人发生高血糖及高脂血症.(2)患者APACHE-Ⅱ评分逐渐下降,CT扫描显示胰腺组织坏死区域范围显著缩小,胰周渗出吸收明显.1例患者在疾病后期因胰腺组织感染而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无人发生胰腺及胰外组织感染,无人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最后均治愈出院.(3)患者血清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由治疗前低于正常值至经EN治疗后逐渐升高.(4)患者血浆D-乳酸、DAO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于EN治疗后明显下降,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显著.(5)患者血浆内毒素浓度于EN治疗后明显下降,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6)血清TNF-α和IL-1β由治疗前的峰值至经治疗后逐渐下降.(7)SAP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患者优势ERIC条带数目、结构分布大致相似,无显著变化. 结论 EN能改善SAP患者营养状况.SAP时实施EN联合肠屏障保护合剂安全可行,有助于保护SAP患者肠屏障功能,减少内毒素移位,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和细胞因子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SAP患者180例,根据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两组入院采取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治疗组在早期肠内营养基础上结合奥曲肽治疗.两组治疗疗程7d.比较两组主要症状和体征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应用在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观察2组术后免疫功能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第7天CD4+(34.08±8.17)%、CD8+(25.98±7.21)%、CD4+/CD8+(1.49±0.41)回升较对照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06、2.2346、2.9389,均P〈0.05)。观察组术后IgA(3.61±0.97)IU/ml与对照组术后IgA(2.01±0.71)I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810,P〈0.05)。观察组肛门或造口排气时间(1.47±0.42)d,拆线时间(8.16±1.32)d、住院时间(18.64±2.88)d、发生感染3例,上述指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或χ2=7.9550、5.1669、8.9172、5.2523,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应用在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状态,缩短患者肛门或造口排气时间、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益生菌结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进行治疗,试验组施行益生菌结合早期肠内营养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营养状况、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肠内营养耐受性等主要指标。 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上臂肌围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等营养指标的增加程度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乳杆菌、肠球菌及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总量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肠道黏膜屏障中的D-乳酸、二胺氧化酶含量及血浆内毒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肠道菌群和肠道黏膜屏障等指标的改进状况比对照组患者更理想。 结论益生菌结合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持续低效血液透析滤过(SLEDF)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1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组25例和SLEDF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接受CVVH和SLED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和治疗第2、4、8、14d血D-乳酸、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及血液净化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死亡率、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D-乳酸、ET、DAO、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4、8、14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4、8、14d D 乳酸、ET和DAO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第8、14d均较同组治疗第4d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4、8、14d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第8、14d均较同组治疗第4d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4、8d的CD8+T淋巴细胞水平较同组治疗前降低,第8、14d较第4d降低(P<0.05)。结论 SLEDF和CVVH改善SAP患者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和免疫功能异常的作用相似,其中SLEDF操作方便,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