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对载脂蛋白E(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效应,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饲养ApoE-/-小鼠4周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脂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油红O染色、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主动脉根部PI3K、Akt、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连温胆汤高剂量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降低(P<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主动脉根部斑块明显,呈易损斑块特征,各给药组斑块有不同程度减轻;油红O和Masson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组、黄连温胆汤高剂量组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减小,胶原纤维含量升高(P<0.05),易损斑块趋于稳定。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黄连温胆汤中剂量组、黄连温胆汤高剂量组小鼠主动脉PI3K、Akt、mTO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具有降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巨噬细胞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黄连解毒汤(HLJDD)抑制巨噬细胞极化和炎症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ApoE-/-小鼠A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连解毒汤高剂量(HLJDD-H)组和黄连解毒汤低剂量(HLJDD-L)组,另设C57BL/6J小鼠为正常(Control)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相应浓度药物及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6 w。给药结束后,收集小鼠血清和主动脉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苏木素-伊红(HE)和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小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4和IL-10水平;荧光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主动脉M1、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D197和CD206分子的表达。结果 与Model组比较,HLJDD不同剂量组主动脉斑块面积和脂滴明显减少,血清TC、TG、LDL-C、hs-CRP、TNF-α和IL-6...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苷通过影响miR-210/铁硫簇组装蛋白(ISCU)途径,调控线粒体能量代谢,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主动脉脂质沉积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健康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绞股蓝总苷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10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模型组、绞股蓝总苷组和辛伐他汀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 w。绞股蓝总苷组和辛伐他汀组分别采用绞股蓝总苷[2.973 g/(kg·d)]和辛伐他汀[2.275 g/(kg·d)]灌胃4 w,模型组、正常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结束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采用紫外吸收法检测主动脉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Ⅳ、Ⅴ;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主动脉miR-210、ISCU及线粒体DNA(mtDNA) mRNA表达;采用Wes全自动Western印迹定量分析系统检测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蛋白ISCU、mtD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丹酚酸B(SB)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糖尿病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在预防和治疗两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50只8周龄雌性ApoE-/-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00 mg/kg联合高脂饲料喂养12w,将血糖水平>11.1 mmol/L的4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SB高剂量组、SB低剂量组与洛伐他汀组.8 w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及血脂水平;主动脉冰冻切片行苏丹Ⅲ染色后,对各个切面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测量斑块面积并计算校正斑块面积.结果 SB高剂量组及洛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比较FPG和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降低;SBW低剂量组和SB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降低;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明显降低;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斑块面积明显降低;尤以SB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显著.结论 SB能够降低ApoE-/-糖尿病小鼠血糖和血脂水平,预防并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法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方,将60只SD 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普通饲料)、模型组(高脂饲料)、中药小剂量组[15.03 g/(kg·d)]、中药中剂量组[30.06 g/(kg·d)]、中药大剂量组[61.02 g/(kg·d)]、辛伐他汀(舒降之)组[1.7 mg/(kg·d)].应用高脂饲料加维生素D3建立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用药57 d后,观察不同组别大鼠胸主动脉内膜厚度、泡沫细胞百分比,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 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大鼠胸主动脉内膜厚度、泡沫细胞百分比,TC、TG、HDL-C、LDL-C均有一定改善作用.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法对高脂饲料加维生素D3诱导的大鼠AS形成具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血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丹参多酚酸盐对高脂饮食ApoE-/-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方法:将4周龄雄性C57BL/6J ApoE-/-小鼠喂食高脂饮食,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丹参多酚酸盐干预分为低剂量组(60 mg/kg)、中剂量组(120 mg/kg)和高剂量组(240 mg/kg)腹腔注射丹参多酚酸,另设C57BL/6J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于24周末时处死各组小鼠,留取血清,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poE-/-鼠血清TC、LDL-C均明显升高(P<0.05),表明敲除ApoE基因能导致血脂代谢紊乱。应用丹参多酚酸盐后,各干预组TC、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TG和HDL-C水平无明显改变,中、高剂量组尤为显著。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降低ApoE-/-小鼠血清TC和LDL-C水平,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养心氏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12周,复制AS模型。将AS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养心氏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另设雄性C57BL/6J小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养心氏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给药量分别相当于70 kg成人临床剂量的2倍、1倍、0.5倍及1倍。养心氏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给予养心氏片,剂量分别为1.40 g/(kg·d)、0.70 g/(kg·d)、0.35 g/(kg·d)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剂量为2.57 mg/(kg·d)灌胃,共给药12周。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升主动脉病理学变化,Image J软件测定小鼠升主动脉斑块校正后斑块面积。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养心氏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升主动脉斑块校正后斑块面积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以养心氏片高剂量组小鼠升主动脉斑块校正后斑块面积最低,而养心氏片高剂量组小鼠升主动脉斑块校正后斑块面积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主动脉组织NF-κB、MCP-1、VCAM-1、IL-6、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药物干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NF-κB、MCP-1、VCAM-1、IL-6、TNF-α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养心氏片高剂量组相比,养心氏片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小鼠主动脉NF-κB、MCP-1、VCAM-1、IL-6、TNF-αmRNA表达升高(P0.05),而养心氏片高剂量组小鼠主动脉NF-κB、MCP-1、VCAM-1、IL-6、TNF-αmRNA表达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氏片可抗动脉粥样硬化,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养心氏片给药组以养心氏片高剂量组抗AS效果最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S小鼠升主动脉斑块校正后斑块面积及下调主动脉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脉宁口服液对Apo E基因敲除小鼠(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AS)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30只以C57BL/6J为背景的10周龄Apo E-/-小鼠,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冠脉宁组、复方丹参组,每组10只。冠脉宁组给予冠脉宁口服液20 g/(kg·d)灌服;复方丹参组给予复方丹参溶液3.5 g/(kg·d)灌服;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服。另设10只相同背景和周龄的普通饲料喂养的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给药12周后小鼠摘除眼球采血,酶法检测血脂水平,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内脏脂肪素(visfatin)、白介素-6(IL-6)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空白对照组主动脉未见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模型组有较明显的主动脉内膜增厚及粥样斑块的形成。模型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血清中visfatin、IL-6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则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冠脉宁组、复方丹参组TC、TG、LDL-C水平及血清中visfatin、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病理损伤程度减轻。冠脉宁组与复方丹参组比较,血脂指标、visfatin、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宁口服液可降低Apo E-/-小鼠的血脂水平及血清中visfatin、IL-6水平,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通过调节血脂代谢、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达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管软化丸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3表达、主动脉粥样斑块病理形态及病灶处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ApoE-/-小鼠,6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喂普通饲料,其他各组喂养饲高脂饲料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各组按规定连续灌胃8周后测定血清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3表达、主动脉粥样斑块病理形态及病灶处NF-κB的含量。结果高脂饮食引起小鼠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升高,导致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模型组比较,血管软化丸组TC、TG、LDL-C水平降低(P 0.05),HDL-C升高(P 0.05);全血低、中、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P 0.05)。各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出现不同程度的染色强阳性,中药组平均光密度值较辛伐他汀组明显减小(P 0.05)。结论血管软化丸通过调控高脂饮食引起的血脂代谢紊乱及异常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3表达和周围血管壁NF-κB含量,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芳香新塔花(新塔花)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主动脉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新塔花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0只8周龄ApoE-/-小鼠和10只同品系C57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予以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同时在适应性喂养后,将C57小鼠设为空白对照组;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他汀组、新塔花高剂量组和新塔花低剂量组,每组10只。5组小鼠每天灌胃1次,持续12周: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蒸馏水(0.4 ml/10 g),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3.0 mg/(kg·d)],新塔花高剂量组给予新塔花水提物[1.8 g/(kg·d)],新塔花低剂量组给予新塔花水提物[0.9 g/(kg·d)]。每周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并调整用药量。灌胃12周后处理小鼠,采集主动脉。胸主动脉用于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腹主动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TLR4、NF-κB的信使RNA(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LR4、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qRT-PCR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LR4、NF-κB的m RNA相对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他汀组、新塔花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TLR4、NF-κB的m RNA相对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LR4、磷酸化NF-κB p65蛋白水平上调,他汀组、新塔花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TLR4、磷酸化NF-κB p65蛋白水平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塔花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有关,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沙坦(LST)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MMP-1组织抑制物(TIMP-1)蛋白表达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7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等分3组,即对照组、低剂量LST[5mg/(kg.d)]组及高剂量LST[25mg/(kg.d)]组。给药16周后处死动物,以常规生化法测定血脂的水平。将主动脉根部连续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观察粥样斑块中MMP-1和TIMP-1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3组血脂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T干预后动脉粥样斑块纤维帽厚,脂质核心小,斑块趋于稳定。LST组主动脉斑块中MMP-1蛋白的表达、TIMP-1的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高剂量LST较低剂量LST的作用更明显(P0.01)。结论:LST可通过降低斑块中MMP-1的表达,调节MMP-1/TIMP-1之间的平衡,对粥样斑块具有稳定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独立于其调节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芪竭乳没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血脂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8周龄ApoE-/-小鼠高脂饲料喂养,芪竭乳没胶囊连续灌胃30 d后,酶法及选择性沉淀法测定血清血脂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主动脉内膜及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芪竭乳没胶囊大、小剂量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芪竭乳没胶囊大、小剂量组小鼠主动脉内膜及AS斑块内TNF-α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芪竭乳没胶囊能明显降低ApoE-/-小鼠血清TC、TG及LDL-C,抑制Apo E-/-小鼠主动脉内膜、AS斑块内TNF-α的表达,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发挥其阻止AS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内膜钙化的影响。方法 12只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6只,对照组小鼠予以高脂饮食,干预组小鼠在高脂饮食的基础上在第8周予以静脉注射人重组Angptl2蛋白,每周一次,持续1个月。两组小鼠高脂饮食喂养至16周龄时处死,测定血清脂质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学变化;von Kossa染色观察主动脉钙化,测定血管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判断血管钙化程度;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血管Runx2(核心结合因子α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干预组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壁Runx2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小鼠主动脉可见粥样硬化斑块,von Kossa染色斑块内未见明显黑色钙盐沉积,而干预组小鼠主动脉HE染色可见内膜较对照组显著增厚,有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且von Kossa染色斑块灶状黑色钙化团块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干预组小鼠主动脉血管壁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ngptl2会使高脂饮食ApoE-/-小鼠主动脉血清TG、TC、LDLC水平及Runx2的表达水平增高,同时增加小鼠主动脉中钙含量及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内膜的钙化。Angptl2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内膜的钙化,控制和降低血浆中Angptl2的水平似乎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钙化,从而为临床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靶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高脂饮食诱导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本实验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为ApoE-/-小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此外,高脂饲料喂养ApoE-/-小鼠16周,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Vehicle组,灌胃给予1ml/d 0.9%氯化钠溶液)、白藜芦醇低剂量组(灌胃给予白藜芦醇20mg·kg~(-1)·d~(-1))、高剂量组(灌胃给予白藜芦醇40mg·kg-1·d~(-1)白藜芦醇)。灌胃8周后造模完成,采集血清,分离主动脉。油红O染色检测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8/CXCL8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主动脉组织中CXCR2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PCNA、MEF2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给予高脂饮食后,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而白藜芦醇处理可明显抑制小鼠体重的增加;与模型组小鼠比较,白藜芦醇处理能降低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大小,降低血清中IL-8/CXCL8的水平、CXCR2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PCNA、MEF2a的蛋白表达水平,且与白藜芦醇的剂量呈正相关。结论:白藜芦醇可有效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能与调控ApoE-/-小鼠的CXCR2的mRNA和PCNA、MEF2a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熊果酸(UA)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VD3方法建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模型,并分别同步灌胃给予UA10 mg/(kg·d)、20 mg/(kg·d)、40 mg/(kg·d)和辛伐他汀1.8 mg/(kg·d)进行干预,共12周;另设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测定心脏质量并计算心脏指数(CI);检测血清血脂、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HE染色法观察主动脉形态结构改变并进行病变分级。结果 UA干预各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心脏指数(CI)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水平显著降低,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升高;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黏附率均显著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显著升高、心室内压达峰时间(t-dp/dtmax)显著缩短;UA干预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病理性形态结构改变明显改善、病变分级显著降低,UA上述作用均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熊果酸可能通过调节血脂和改善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快速评价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成功建立与否的方法。方法 18只Apo 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和对照组(8只)。模型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6 w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造模16 w后,用Vevo2100小动物超声机MS-550D探头观测Apo E-/-小鼠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并检测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HE染色检测颈动脉及主动脉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较快明显增加,颈动脉小动物超声可见明显的斑块影,LDL-C及TC水平升高(P0.05,P0.01),小鼠内膜、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形成。结论小动物超声可简单快速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建立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血管紧张素受体1型(AT1)拮抗剂替米沙坦对载脂蛋白E (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ApoE小鼠并随机分为3组,13周高脂饮食后,替米沙坦组[12.01 mg/(kg·d)]、阿托伐他汀组[3 mg/(kg·d)]以及对照组(蒸馏水)继续饲养13周后处死,取小鼠主动脉根部的3个横切面,分别行HE染色、Movat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部成分。结果干预13周后,替米沙坦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主动脉斑块/内膜面积比值分别为28%、2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替米沙坦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易损指数分别为1.12和0.9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显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与改变斑块的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吡哆胺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利用高脂饮食法诱导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动脉硬化组、吡哆胺小剂量组和吡哆胺大剂量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食物;动脉硬化组给予高脂饮食;吡哆胺小剂量组给予高脂饮食+吡哆胺100 mg/(kg·d);吡哆胺大剂量组给予高脂饮食+吡哆胺150 mg/(kg·d),共观察12周。实验12周末监测所有兔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AGEs水平;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主动脉AGEs受体(RAGE)含量,并进行各组间的比较。结果实验12周末,(1)与对照组比较,动脉硬化组兔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HDL-C均明显增高(均P0.01),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动脉硬化组的血清AGEs水平[(419±29)mg/L)]、动脉RAGE吸光度(0.88±0.14)及斑块面积[(67.4±5.8)%]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41±11)mg/L、(0.19±0.04)及0%]明显增高(均P0.01);(2)与动脉硬化组相比,吡哆胺小剂量组和吡哆胺大剂量组兔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HDL-C、血糖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吡哆胺小剂量组的血清AGEs水平[(278±22)mg/L]、动脉RAGE吸光度(0.43±0.06)及斑块面积[(43.2±2.4)%]和吡哆胺大剂量组的血清AGEs水平[(211±18)mg/L]、动脉RAGE吸光度(0.27±0.05)及斑块面积[(27.4±2.8)%]均较动脉硬化组明显减少(均P0.01);(3)吡哆胺大剂量组的血清AGEs水平、动脉RAGE吸光度及斑块面积较吡哆胺小剂量组低(均P0.01)。(4)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显微镜下见动脉硬化组动脉内膜增厚,形成明显的粥样斑块;有大量的泡沫细胞聚集及较多的炎性细胞。吡哆胺小剂量组和吡哆胺大剂量组较动脉硬化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吡哆胺能够抑制、减缓实验性高脂饮食兔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可抑制血清AGES的生成及动脉RAGE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与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粥样斑块局部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T1-AA阳性和阴性的血清并纯化。建立30只球囊拉伤所致高脂血症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成6组:(1)对照组;(2)低浓度AT1-AA[20μg/(kg·d)]注射组(简称LA组);(3)高浓度AT1-AA[40μg/(kg·d)]注射组(简称HA组);(4)氯沙坦[20 mg/(kg·d)]灌胃+高浓度AT1-AA注射组(简称L+HA组);(5)辛伐他汀[4 mg/(kg·d)]灌胃+高浓度AT1-AA注射组(简称S+HA组);(6)7aa[1.5 mg/(kg·d)]灌胃+高浓度AT1-AA注射组(简称7aa+HA组),予以不同的处理。取兔腹主动脉进行HE染色,比较各组斑块所占管腔面积;同时用Western blot检测斑块局部MMP-2的表达。结果各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第4周后明显升高。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在第8、10周血清AT1-AA水平均明显高于实验开始时。LA组、HA组斑块占管腔面积百分值分别为46.99%±13.06%、66.11%±19.67%,明显高于对照组(27.71%±7.46%)、L+HA组(34.27%±12.38%)、S+HA组(24.03%±8.56%)及7aa+HA组(28.54%±12.50%)(均P0.05)。LA组、HA组MMP-2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结论 AT1-AA可明显促进高脂喂养兔受损动脉内膜处斑块形成,增强斑块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及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建立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探讨As病程不同时间点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炎症小体表达水平的变化及瓜蒌-薤白的干预作用。方法将高脂饲养6、20、34周的ApoE-/-小鼠均随机分为模型组(M1、M2、M3)和给药组[6 g/(kg·d)](GX1、GX2、GX3),每组10只;另设C57BL/6J小鼠为空白组(C1、C2、C3)。空白组及模型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给药组小鼠每日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共4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油红O染色评估主动脉斑块面积及形态;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NLRP3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的蛋白表达;qRT-PCR检测主动脉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的mRNA表达。结果在As病程进展过程中,模型组小鼠主动脉脂质累积和斑块面积显著增加,血清中IL-1β和IL-18的表达不断升高,NLRP3和ASC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不断上调。Caspase-1的蛋白表达也呈上升趋势,但M2与M3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各时间点小鼠主动脉的脂质累积和斑块面积显著减少,血清中IL-1β和IL-18的水平降低;主动脉组织中N LRP3、ASC、Caspase-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下调。结论NLRP3炎症小体参与了主动脉As的病变过程,瓜蒌-薤白可能通过调节As模型小鼠主动脉不同阶段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从而发挥抗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