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管壁特点及动脉硬化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起病72 h确诊为MCA供血区梗死患者,行头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检查。分别测量及计算入组患者双侧MCA的最窄层面及参考层面的血管面积(VA)、管腔面积(LA)、管壁面积(W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狭窄率、重塑指数等参数及评估斑块分布、斑块内出血等特征。结果比较入组患者卒中侧及卒中对侧MCA,最窄层面VA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窄层面LA卒中侧小于卒中对侧(P<0.05);而最窄层面W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及狭窄率卒中侧大于卒中对侧(P<0.05)。两侧MAC重塑方式比例不同(χ~2=14.166,P<0.05),且卒中正性重塑比例大于卒中对侧。MCA分布于下壁和腹侧壁斑块明显多于上壁或背侧壁;卒中侧分布于上壁和背侧壁斑块多于卒中对侧(χ~2=8.929,P<0.05)。两侧MCA发生斑块内出血的比例不同(χ~2=10.637,P<0.05),卒中侧要高于卒中对侧。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负荷、血管正性重塑、斑块分布及斑块内出血与缺血性脑卒密切相关。HRMRI能够更加准确评估动脉硬化血管状态,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含3D T1-VISTA)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管壁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初步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5例患者的高清磁共振影像资料,排除图像质量不佳以及扫描层面倾斜无法进行数据测量的病例,共计46例患者的图像纳入最终分析。将病人分为T2DM组(17例)、非T2DM组(29例),分别测量右侧大脑中动脉(MCA)、左侧MCA、基底动脉(BA)的管壁情况。结果 HR-MRI可以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管壁情况。MCA斑块以下壁居多;BA斑块以左侧壁最多见,其次为腹侧壁。3D T1-VISTA可明确显示小斑块存在。T2DM组和非T2DM组比较,右侧MCA的管腔面积(LA)(P=0.003)、管壁面积/管腔面积(WA/LA)比值(P=0.018)及左侧MCA的WA/LA比值(P=0.015)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R-MRI技术可以清楚显示T2DM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管壁细节,能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管壁增厚,鉴别脑梗死责任血管的斑块或血栓,可早期发现颅内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特点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32例青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为研究组, 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为对照组,使用血管内超声测定两组病变冠脉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管腔横截面积(L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薄帽纤维粥样斑块(TCFA)、斑块偏心指数(EI) 、重构指数(RI)等指标,并利用虚拟组织成像技术对斑块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浆Lp-PLA2水平。结果 UA组和SA组患者冠脉病变的LA、PA、PB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UA组EEM 、EI 、RI较SA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UA组TCFA比例较SA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UA组斑块中脂质、坏死组织所占比例较SA组增高,而SA组斑块中纤维组织比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同时UA组血清Lp-PLA2水平较SA组显著增高(P <0.01)。结论 血浆Lp-PLA2水平可能反映青年人UA患者冠脉病变斑块的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HR-VMI)在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发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发作频次将其分为频发组(24 h内发作频次≥2次,n=60)和非频发组(24 h内发作频次<2次,n=102)。收集两组基线资料,采用HR-VMI检测两组大脑中动脉斑块位置、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强化特点(包括强化等级和强化模式)及血管重塑情况。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发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斑块位置、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强化等级、斑块强化模式及血管重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斑块位置、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强化等级、斑块强化模式及血管重塑情况是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基于HR-VMI检测的斑块位置、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强化等级、斑块强化模式及血管重塑情况是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良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6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良性患者80例(良性组),恶性患者80例(恶性组),所有患者先进行1.5T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扫描,随后进行多b值DWI扫描,当b=600、800、1 000、2 000 s/mm2时,分析两组患者的信号特征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不同b值DWI在良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b=600、800、1 000 s/mm2时,两组患者DWI信号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2 000 s/mm2时,两组患者DWI信号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600、800、1 000、2 000 s/mm2时,恶性组患者ADC值均明显低于良性组(P<0.01);b=2 000 s/mm2时ADC值诊断肝脏良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并发脑白质疏松症(LA)的关系及其预后。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IA患者126例,均行颅脑MRI检查,其中76例患者有LA表现(LA组),50例患者无LA表现(非LA组)。比较两组患者TIA相关因素〔包括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cy等〕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TIA复发情况、心脑血管事件(包括急性脑梗死、出血性卒中、冠心病、外周动脉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TG水平、TC水平、HDL-C水平及颈动脉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患者HbA1c、LDL-C、Hcy水平高于非L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OR=1.931,95%CI(1.023,3.644)〕、Hcy〔OR=3.501,95%CI(1.642,7.463)〕是TIA患者并发L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A组患者随访期间TIA复发率及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并出血性卒中、冠心病发生率高于非LA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缺血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水平升高与TIA患者并发LA有关,且并发LA的TIA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绞痛斑块中血管内超声(IVVS)特征与血清炎性因子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4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美国心脏协会(AHA)诊断标准和心绞痛症状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27)和稳定型心绞痛组(n=19)。检测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IVUS相关指标。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狭窄处病变主要为混合性和纤维性斑块,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狭窄处病变主要为脂质斑块。两组病变部位的管腔面积(L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斑块部位的LA狭窄率(LAS)、偏心指数(EI)、斑块面积(PA)及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参考部位血管段LAS、重构指数(RI)、PA、LA、EEM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中有12例为负性重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有17例为正性重构。两组血清中hs CRP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IVUS的EEMA和RI与hs CRP呈正相关(r=0.565,P<0.05)。结论血栓形成和斑块破裂是不稳定心绞痛的重要发病机制,同时炎症反应是心绞痛患者血管重构的重要因素。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变化的敏感标志物主要有血清中的hs CRP,不稳定斑块伴有正性重构、较大的斑块面积和偏心分布的低回声脂质斑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MR 3D单次扫描多组织对比序列(MATCH)定量评价颈动脉血管形态学和定性评价斑块内成分的价值。方法选择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50%且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30例,术前分别行MATCH(5min)及MRI常规多序列扫描(T1WI,T2WI,三维时间飞跃和质子密度加权像,18min),扫描范围以颈动脉分叉为中心覆盖全部斑块。用MRI-Plaque View软件分析斑块形态学参数:管腔面积(LA)、管壁面积(WA)、标准化管壁指数(NWI),定性评价斑块内成分,包括斑块内出血(IPH)、斑块钙化(CA)、斑块脂质核心(LRNC)。用Cohen kappa分析2种序列对斑块内成分定性的一致性。结果 30例患者双侧颈动脉入选898个图像层面,MATCH和常规序列LA[(36.27±24.23)mm2 vs(35.72±20.12)mm2,t=1.87,P=0.062],WA[(42.80±20.67)mm2 vs(43.64±24.87)mm2,t=1.74,P=0.082],NWI[(59.21±13.90)vs(59.81±13.96),t=1.80,P=0.072]无显著差异。MATCH与常规序列判断斑块内成分有中到高度的一致性(LRNC:κ值=0.840,CA:κ值=0.802,IPH:κ值=0.773)。结论 MATCH有可能成为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成分及斑块破裂危险程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对不同CHA2DS2-VASc积分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患者左房(LA)或左心耳(LAA)血栓或浓密自发性显影(SEC)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有无LA或LAA血栓或浓密SEC将2011年4月至2015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147例AF患者分入阳性组和阴性组,对组间基线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多因素分析及诊断价值评估。结果持续性AF比例、LA内径和SUA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SUA仅与CHA2DS2-VASc≤1分患者的LA或LAA血栓或浓密SEC独立相关(OR 1.040,95%CI 1.012-1.069,P=0.006);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95%CI 0.763-0.961,P0.001);CHA2DS2-VASc≤1分患者SUA的最佳诊断界值为337.65μmol/L,阴性预测值为97.22%。结论非瓣膜性AF患者,尤其是CHA2DS2-VASc≤1分的患者,SUA对LA或LAA血栓或浓密SEC的独立预测价值中等;SUA337.65μmol/L的阴性预测值较高,有助于优化CHA2DS2-VASc≤1分AF患者卒中风险分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联合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住院并行PCI治疗的ACS患者24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1年是否出现非靶血管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28例)和对照组(21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间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 ALP、病变长度、IVUS显示钙化、IVUS钙化分类、IVUS钙化长度、钙化弧度、钙化特征评分、最小管腔面积(minimum lumen area,MLA)≤4 mm2、斑块负荷(plaque load,PB)>70%均为PCI治疗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钙化特征评分预测PCI治疗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灵敏度为69.44%,特异度为75.81%,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脑梗死认知障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以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认知功能水平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n=45)与认知功能正常组(n=30),分别设置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粥样硬化指标、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1.69±0.21)mm、斑块面积为(38.59±7.97)mm2,对照组IMT为(1.43±0.14)mm、斑块面积为(11.49±2.52)mm2,两项数据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百分比为(73.39±12.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64±8.41)%,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更严重(P<0.05);观察组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分别为(458.59±53.49)μmol/L、(26.18±7.01)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43±49.85)μmol/L、(17.24±4.17)μmol/L,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首次接受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的的冠心病患者78例,对病变部位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根据其特征分为易损斑块组(49例)及稳定型斑块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HCY水平并对冠状动脉病变部位IVUS图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与稳定斑块组相比,易损斑块组HCY水平显著增加(P0.01);其病变处血管面积(EEM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偏心指数(EI)、正性重构及脂质斑块均显著增加(P0.05);负性重构更多见于稳定斑块组(P0.01)。HCY与EEMA、PA、PB、EI、正性重构及脂质斑块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加冠心病患者病变血管斑块的不稳定性,联合IVUS检查有助于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即刻管腔获益及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下不同内膜组织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入选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DCB治疗的ISR患者86例,共96处ISR病变,所有病变均行OCT评估。根据是否使用ELCA,将病变分为ELCA+DCB组(n=30)和DCB组(n=66);并根据OCT评估的ISR病变内膜组织特征分为均质模式和非均质模式,比较两种不同模式对即刻管腔获益的影响。即刻管腔获益定义为治疗前后的OCT下最小管腔面积变化值(ΔMLA)。结果:ELCA+DCB组与DCB组相比获得更大的ΔMLA[(3.2±0.8) mm2 vs.(2.6±1.4) mm2,P=0.015]。在均质模式的ISR病变中,ELCA+DCB组的ΔMLA大于DCB组[(3.0±0.9)mm2 vs.(2.2±1.1)mm2,P=0.030],但在非均质模式的ISR病变中,两组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住院并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35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及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并接受选择性CAG检查的56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将所有患者分为钙化斑块组(n=14)、非钙化斑块组(n=34)和混合斑块组(n=42)。比较三组人口学资料、入院时心率、入院时血压、既往史、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CT-FFR及血流储备分数(FFR)。以FFR≤0.80作为诊断病变特异性缺血的“金标准”,绘制ROC曲线以评价CT-FFR对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的诊断价值;采用相关系数分析FFR与CT-FFR诊断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结果的一致性,绘制Bland-Altman图以分析CTFFR与FFR诊断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结果的差异性。结果三组年龄、入院时舒张压、有糖尿病史者占比、有高血压史者占比及入院时血肌酐(S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T-FFR≤0.80诊断为病变特异性缺血。在冠状动脉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患者中,CT-FFR诊断病变特异性缺血的灵敏度分别为55.55%、72.22%、75.00%,特异度分别为20.00%、81.25%、55.55%,正确率分别为42.86%、76.47%、66.67%。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FFR诊断冠状动脉钙化、非钙化、混合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的AUC分别为0.40〔95%CI(0.07,0.73),P=0.549〕、0.75〔95%CI(0.58,0.93),P=0.011〕、0.66〔95%CI(0.48,0.84),P=0.08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FR与CT-FFR诊断冠状动脉钙化、混合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结果均无线性关系(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患者:R^(2)<0.01,P=0.926;冠状动脉混合斑块患者:R^(2)=0.07,P=0.102),FFR与CT-FFR诊断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结果的一致性良好(R^(2)=0.19,P=0.011)。Bland-Altman图分析结果显示,CT-FFR与FFR诊断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的所有散点基本在平均差值的95%CI内,说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性小。结论CT-FAR对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对冠状动脉钙化、混合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的诊断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三维超声参数预测急性缺血性梗死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76例作为观察组,共测量到颈动脉斑块89个;同时选取有颈动脉斑块,但无脑梗死病灶的病人88例作为对照组,共测量到颈动脉斑块101个,观察并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三维超声参数差异。结果观察组灰阶中位数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壁面积和标准化管壁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性别、年龄病人斑块超声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灰阶中位数、血管壁面积和标准化管壁指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面积分别为0.761、0.700和0.725。结论颈动脉斑块三维超声参数中灰阶中位数、血管壁面积和标准化管壁指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5岁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面积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杭州市五云山医院疗养的684例老年人.所有入选者随访前后行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最大斑块面积,随访2年后最大斑块面积较基线测量>10 mm2为斑块面积进展截点,分为斑块进展组(167例)及斑块未进展组(5...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稳定型心绞痛(SAP)与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测定,进行斑块定性及定量分析,比较不同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影像学特征性改变。方法:分别对37例SAP患者与34例UAP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IVUS影像学检查;分析冠状动脉斑块性质,测定最小面积处外弹力膜面积(EEMA)、管腔横截面积、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重构指数等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A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脂质斑块数明显多于SAP患者(P<0.05),而钙化斑块例数在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定量分析显示两组患者EEMA未见显著差异,而斑块负荷(PA/EEMA)的比较中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UAP患者病变处倾向于表现为正性重构,而SAP患者多为负性重构。结论:SAP与UAP冠状动脉病变斑块性质及血管重构存在差异,IVUS能有效反映冠状动脉病变斑块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冠状动脉钙化是否与斑块回缩相关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冠状动脉钙化和斑块回缩(PS)之间的关系。方法:15例患者,16支血管纳入本研究,术后即刻和术后5年联合应用OCT和IVUS评估钙化斑块面积变化和斑块回缩,及二者之间的关系。IVUS检测管腔面积(LA)、血管面积(VA)和斑块/中膜面积(PA)。将斑块/中层回缩(PS)定义为PA相对减少5%。OCT检测钙化面积、钙化弧度和钙化长度。结果:术后即刻和5年随访时,共有72个OCT和IVUS完全匹配的横断面(共432个图)纳入该研究。72个横截面中,35个横截面在5年随访时显示为PS,37个横截面为非PS。斑块面积的变化分别与OCT测量的钙化面积变化呈负相关(r=-0.29,P=0.004),与OCT钙化弧度变化(r=-0.42,P0.001),OCT钙化长度变化(r=-0.5,P0.001)呈负相关,与IVUS测量的钙化弧度变化呈负相关(r=-0.31,P=0.024),而与管腔面积变化呈正相关(r=0.24,P=0.044)。结论:冠状动脉钙化斑块进展使得斑块回缩和管腔扩大。应用IVUS/OCT杂交技术能更好的评估钙化斑块进展和斑块回缩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经扩散峰度成像(DKI)参数联合扩散张量成像(DTI)评估脑深部核团微观变化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就诊的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运动部分(UPDRSⅢ)中震颤评分≥4分且至少一项肢体评分≥2分的51例老年PD患者资料,纳入震颤组,收集UPDRSⅢ中震颤评分≤2分且任一肢体评分≤1分的51例老年PD患者资料,纳入非震颤组。患者均接受DKI、DTI检查;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影像学参数,重点分析DKI参数联合DTI成像在老年PD患者脑深部核团微观变化中的评估价值。结果 震颤组黑质平均扩散峰度(MK)值、丘脑MK值明显高于非震颤组(P<0.05);震颤组黑质各向异性指数(FA)值明显低于非震颤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DKI、DTI成像参数黑质MK值、丘脑MK值、黑质FA值评估老年PD患者脑深部核团微观变化情况的AUC均>0.70,有一定评估价值;且当各参数cut-off值分别取0.955、0.975、0.595时,可获得最佳评估价值。结论 老年PD患者采用DKI...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参数与定量血流分数(QFR)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接受QFR和IVUS检查的116例患者(117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根据QFR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QFR≤0.80组(25处病变)和QFR>0.80组(92处病变),比较两组IVUS检查参数的差异。应用Poisson线性相关性分析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VUS与QFR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QFR≤0.80的预测因素。结果IVUS检查发现,QFR≤0.80组最小管腔面积(MLA)[(3.1±0.8)mm2比(3.6±1.1)mm2,P=0.040]、最小管腔直径(MLD)[(1.8±0.3)mm比(2.0±0.3)mm,P=0.012]显著小于QFR>0.80组,而斑块负荷[(73.5±5.6)%比(68.0±8.4)%,P=0.002]、面积狭窄率[(69.8±8.8)%比(63.8±9.8)%,P=0.007]、斑块偏心指数[(0.83±0.12)比(0.73±0.19),P=0.008]及回声消减斑块比例(52.0%比23.9%,P=0.003)显著高于QFR>0.8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is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MLA(r=0.259,P=0.005)、MLD(r=0.300,P=0.001)与QFR正相关,而斑块负荷(r=–0.357,P<0.001)以及斑块偏心指数(r=–0.247,P=0.008)与QFR负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斑块负荷>70%(OR 4.531,95%CI 1.443~14.222,P=0.010)和斑块偏心指数(OR 1.066,95%CI 1.014~1.121,P=0.012)为QFR≤0.80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IVUS检查结果中斑块负荷>70%以及斑块偏心指数是QFR≤0.80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