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肾病(DKD)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的变化及其与肾功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T2DM患者170例,其中DKD患者134例(DKD组),无DKD患者36例(T2DM组),再依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AS)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556例,根据AS分级分为4组:T2DM+AS1组140例(单纯T2DM患者),T2DM+AS2组98例,T2DM+AS3组192例,T2DM+AS4组126例。收集4组患者临床指标并进行比较。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T2DM病程、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舒张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T2DM AS人群中,NLR与年龄、高血压病史、收缩压及肌酐呈显著正相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11,95%CI 1.076~1.147;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506,95%CI 1.011~2.243;P=0.044)及NLR(OR=1.564,95%CI 1.185~2.065;P=0.002)是T2DM患者发生下肢AS的影响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T2DM患者发生下肢AS 4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77,95%CI 1.086~2.910;P=0.022);另外,年龄是影响T2DM患者下肢发生不同分级的危险因素,男性患者发生AS 3级和4级的风险分别是女性的4.037和7.819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吸烟史是T2DM患者发生AS 3级的危险因素。结论 NLR与T2DM伴有下肢AS密切相关,特别是与T2DM下肢动脉硬化4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T2DM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踝肱指数(ABI)的关系,分析NLR对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98例T2DM患者,依据ABI结果分为外周血管病变组(PAD,ABI<0.9)66例和无外周血管病变组(Non-PAD,ABI≥0.9)132例,比较两组NLR的差异。结果 PAD组较Non-PAD组NLR升高[(1.78±0.61)vs(2.13±0.80),P=0.002]。相关分析显示,NLR与ABI水平呈负相关(r=-0.224,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NLR和C-RP是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NLR是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对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老年T2DM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治疗的中老年T2DM患者478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分为CIMT<1.0 mm组(n=125)、1.0≤CIMT<1.5 mm组(n=117)及CIMT≥1.5 mm组(n=236)。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Spearman相关分析NLR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CAS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诊断CAS的效能。结果 与CIMT<1.0 mm组比较,1.0≤CIMT<1.5 mm、CIMT≥1.5 mm组NLR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LR与年龄、脉压、TG、LDL-C、FC-P及C-RP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HbA1c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中老年T2DM患者CAS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L...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9月—2016年12月间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492例,据24 h尿蛋白总量将4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DM组)424例,糖尿病肾病组(DN组)68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追踪其3年后DN进展情况。将基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按四分位法分为四组,即最低四分位数组(I组)≤1.37、第二四分位数组(II组)1.38~1.83、第三四分位数组(III组)1.84~2.21、最高4分位数组(IV组)≥2.22。按DN是否进展,将研究对象分为进展组(A组)和未进展组(B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评估糖尿病病程、SBP、HbA1c、BMI及基线NLR水平与DN进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年后,64例(13.00%)患者糖尿病肾病进展,其中新发糖尿病肾病42例(8.53%)。单因素分析中,A组与B组相比较,年龄、病程、BMI、收缩压、NLR、FPG、HbA1c、TC、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水平>1.83是T2DM患者DN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大动脉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的关联性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住院和门诊随访病例55例(大动脉炎组),对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选取同时期体检的健康者56例(健康对照组)。对两组间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NLR和PLR与Kerr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大动脉炎疾病活动的界值。 结果 大动脉炎组的NLR和PLR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58 ± 0.15 vs.1.87 ± 0.11,P<0.01;175 ±11 vs.119±4,P<0.01)。NLR与CRP(r = 0.36,P<0.05)和ESR(r = 0.37,P<0.05)呈正相关,与Kerr评分呈负相关(r = ?0.31,P<0.05)。PLR与CRP(r = 0.65,P<0.01)和ESR(r = 0.76,P<0.01)呈正相关。PLR判断大动脉炎的最佳界值为163(灵敏度95%;特异度45%),ROC曲线下面积为0.706。NLR判断大动脉炎的最佳界值为1.88(灵敏度68%;特异度78%),ROC曲线下面积为0.726。 结论 NLR和PLR可用于判断大动脉炎患者的疾病活动性。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糜烂出血,导致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炎症反应、炎症标志物、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作为新兴的生物学指标成为关注焦点。现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主要针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PLR)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Mayo内镜下评分(Mayo endoscopic score, MES)的相关性。比较NLR、P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独立及联合评价内镜活动度的效能。[方法]收集2016-01-2019-06期间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UC患者205例(内镜活动期UC 150例,内镜缓解期UC 55例)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205例。收集纳入对象的一般临床信息及NLR、PLR、CRP及结肠镜MES等结果。[结果]UC组患者NLR、PL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内镜活动期UC患者NLR、PLR高于内镜缓解期患者;NLR、PLR均与MES、CRP、WBC呈正相关;NLR、PLR区分内镜活动期UC与内镜缓解期UC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05(灵敏度77.3%、特异度60%)、184.77(灵敏度35.3%、特异度90.9%);虽然NLR、PLR独立预测UC内镜活动度的预测效能不如CRP,但是NLR、PLR联合CRP后预测效能较NLR、PLR独立预测时均有提高。而且CRP+NLR、CRP+NIR+PLR预测效能高于CRP独立预测效能,CRP+NLR预测内镜活动度的效能最高。[结论]NLR、PLR均可区分内镜活动期UC与内镜缓解期UC,且与MES、CRP、WBC呈正相关,NLR预测效能优于PLR。NLR、PLR独立预测UC内镜活动效能不如CRP,CRP联合预测效能较独立预测时均有提高,NLR联合CRP预测内镜活动度的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发病初期隐匿,不易察觉,一经发现大多已到中晚期,预后较差。手术治疗、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方式会对食管癌患者的炎症与免疫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外周血中炎症指标与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通过结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三项指标,可综合反应患者全身的炎症与免疫状态,在食管癌预后研究中展现出重要的预测价值。本文将全面概述PLR和NLR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及对食管癌预后价值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肾脏早期损害指标尿白蛋白尿肌酐比(ACR)之间的关系.高尿酸组中ACR的超标率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1).ACR与尿酸水平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表明ACR是尿酸的主要影响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者存在ACR超标,更易出现肾脏早期损害.
Abstract:
The association of serum uric acid ( SUA ) and 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 ( ACR )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as explored. The ACR abnormal rate was higher in hyperuricemia group( P<0.01 ). ACR level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A( P<0.01 ). The general linear model showed that SUA was a risk factor in ACR.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mia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apt to have abnormal ACR and develop early renal damag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肌少症与早期肾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科就诊的6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198例,根据CKD-EPI Cr-Cys公式计算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分为肾功能正常组(CKD 1期)63例和轻度肾功能减退组(CKD 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肾糖阈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正常肾糖阈值(RT G, 8.9~10 mmol/L)为切点,将患者分为高RT G组(RT G>10 mmol/L)、中等RT G组(8.9 mmol/L≤RT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短时间血糖增高对尿白蛋白/肌酐(UACR)的影响. 方法 192例T2DM患者,分别测定空腹和餐后2 hUACR,依据彩色超声判断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的病变. 结果 在192例患者中,<2%的患者存在空腹和餐后2h诊断微量白蛋白尿不一致性;在185例UACR<30 mg/gCr患者中,按2 hPG增加幅度(PGI)的三分位分组后,未发现血糖升高的幅度与UACR的变化相关;在117例UACR<30 mg/gCr且2 hPG UACR增高组,按空腹UACR三分位分组,高三分位组的UACR餐后2h增幅(UACRI)>其他两个低分位组(P=0.001),且UACR增幅与空腹UACR的对数呈线性相关(r=0.28,P=0.02);在合并外周血管病变正常的(UACR< 30 mg/gCr)患者中,有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空腹UACR高于无外周血管病变者(P=0.03).结论 餐后高血糖对UACR的影响可能取决于空腹UACR水平,在UACR正常范围内的相对高值可能预测外周血管疾病.在糖尿病自然病程中动态观察UACR的变化,不论是空腹还是餐后,对于了解血管功能变化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液mindin的表达,分析其与糖尿病肾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代谢糖尿病中心及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24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根据24h尿白蛋白定量(24h-UAE)将T2DM患者分为3组,即24h—UAE〈30mg的正常蛋白尿组60例,30mg≤24h-UAE〈300mg的微量蛋白尿组32例,24h-UAE≥300mg的大量蛋白尿组32例。应用ELISA法测定尿液mindin的水平,常规方法测定血、尿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等临床指标,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指标间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结果T2DM患者尿mindin含量高于对照组f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对照组分别为161(119~255)、332(181—445)、426(230—937)和93(51—121)ng·ml^-1·μmol^-1·L^-1,F=30.196,P〈0.05],并与24h-UAE呈正相关(r=0.453,P〈0.05),T2DM患者各组mindin水平随24h-UAE的升高而递增;相关分析显示尿mindin与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血糖、24h-UAE、病程呈正相关(r=0.426、0.2336、0.383,0344、0.453、0.511,均P〈0.05),而与eGFR呈负相关(r=-0.383,P〈0.05);结果显示尿液mindin(OR=1.481,95%CI:1.187—1.847)、空腹血糖(OR=0.842,95%CI:0.756~0.939)、舒张压(OR=1.051,95%CI:1.003~1.101)是T2DM患者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尿液mindin可反映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伤并与肾功能损伤的程度相关,尿液mindin的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病情观察、疗效判断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踝臂指数(ABI)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方法 将14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ABI组(0.9≤ABI< 1.4,99例)和异常ABI组(ABI< 0.9,42例),分析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UA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三酰甘油(TC/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结果 与正常ABI组比较,异常ABI组患者的病程、BUN、UACR、HbA1c水平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与病程、UACR、BUN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4、-0.757和-0.578,P均<0.01).结论 ABI与UACR呈负相关.异常ABI具有重要预警意义,能较早期地反映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受损,对于筛查早期糖尿病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糖尿病肾损害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合并非糖尿病肾损害 (NDRD)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2例T2DM患者临床与病理资料 ,比较NDRD患者与糖尿病肾病 (DN)患者发病年龄、病程、视网膜改变、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尿检等临床表现的异同。 结果  (1)该组肾活检诊断NDRD 2 8例 ,占 6 6 7% ,以轻中度系膜增生性肾炎最常见 (7例 ,2 5 0 % ) ,其次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4例 ,14 3% )和膜性肾病 (3例 ,10 7% ) ;3例患者为DN基础上合并肾小管间质性损害(10 7% )。 (2 )两组患者发病年龄、病程、蛋白尿差异无显著意义 ,但NDRD患者镜下血尿明显 (17/2 8vs 3/14 ,P <0 0 5 ) ,3例患者表现为肉眼血尿 ,4例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与D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3)肾外表现中 ,NDRD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DN组 (3/14vs 7/10 ,P <0 0 5 ) ,但高血压发生率、心血管病变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4)该组 4例ARF患者和 8例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NDRD患者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 结论 糖尿病常伴有NDRD。对于病程短、血尿明显、伴有ARF或不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 ,应重视NDRD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1304例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均进行眼底检查。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DR组与非DR(NDR)组,分析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DR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与NDR组相比,DR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单因素分析显示,在女性中总胆红素与DR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DR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在男性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DR的发生呈负相关(P<0.01)。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平滑曲线拟合显示在女性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DR发生风险呈U型关系;在男性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DR发生风险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在男性中,总胆红素每增加1μmol/L,DR的发生风险降低8%(OR=0.92,95%CI 0.88~0.98,P<0.01);间接胆红素每增加1μmol/L,DR的发生风险降低9%(OR=0.91,95%CI 0.84~0.96,P<0.01)。在女性中,当总胆红素<12.8μmol/L时,总胆红素每增加1μmol/L,DR发生风险降低17%(OR=0.83,95%CI 0.72~0.95,P<0.01);当总胆红素≥12.8μmol/L时,每增加1μmol/L,DR发生风险增加10%(OR=1.10,95%CI 1.01~1.20,P<0.05)。当间接胆红素<9.8μmol/L时,间接胆红素每增加1μmol/L,DR发生风险降低20%(OR=0.80,95%CI 0.68~0.94,P<0.01);当间接胆红素≥9.8μmol/L时,间接胆红素每增加1μmol/L,DR发生风险增加13%(OR=1.13,95%CI 1.01~1.25,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DR患病风险存在U型关系,在男性患者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DR患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直接胆红素与DR患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 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结果,将8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分别进行冠状动脉双源CT检查,计算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TCS),同时测定血钙(Ca)、磷(P)、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等.结果 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比较,血钙[(2.32±0.15)mmol/L对(2.04±0.20)mmol/L]、PTH[(5.64±1.97)pmol/L对(5.01±1.93)pmol/L]、TCS[(374.4±433.5)分对(242.5±22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90、5.331、2.248,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TCS与L2、L3、L4、股骨颈骨密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0、-0.246、-0.290、-0.284,P<0.05),与钙、PTH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4、0.575,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与冠状动脉钙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钙磷代谢异常及代偿性PTH水平升高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患者趾臂指数(TBI)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踝臂指数(ABI)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趾臂指数(TBI)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门诊收集的945例ABI正常(0.9≤ABI<1.3)患者,根据TBI分为正常组(TBI≥0.6,n=893)和降低组(TBI<0.6,n=52).分析TBI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以及TBI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TBI降低组的年龄及HbA1C明显高于TBI正常组.TBI与IMT显著负相关,回归系数β=-0.217(P<0.01).按照TBI<0.6,0.6≤TBI<0.8,0.8≤TBI<1.0,TBI≥1.0分为4组,以TBI等级变量为自变量,是否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为因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TBI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95% CI 1.01~1.69,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中,TBI的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必要在糖尿病患者中早期检测TBI,以便检测到ABI不能发现的动脉硬化及狭窄,及早进行干预,降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