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分析胸部结节病患者的临床医学影像征象。方法对我院此次所收治的54例患者进行胸部影像检查,同时对这些患者采用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其中54例患者都出现了胸部淋巴结肿大情况,其中29例患者出现对称性肺门与纵膈淋巴结肿大,占53.7%;单侧与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13例,占24.1%;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12例,占22.2%。其中肺内多发型结节患者为34例,片状融合块阴影患者6例,肺纤维化患者3例,胸膜病变患者1例。发生胸部病变的患者主要有6例,这些患者主要表现为胸膜结节增厚,并且在患者的胸腔内出现积液。结论临床上对胸部结节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能够有效地检测出患者病灶的准确位置,同时其能够作为临床诊断和鉴定的仪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肺部结节性疾病在64层螺旋CT中的表现,进而提高该病的诊断技术及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经病理确诊28例的肺部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8例肺部结节患者中,26例患者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6例患者为肺内病变中,12例患者的肺结节位于支气管血管束及胸膜下,2例患者存在磨玻璃影。结论结节性疾病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直观的反映出来,但是也存在着误诊的可能,因此肺部结节性疾病的确诊方法还是要依靠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究胸内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与CT诊断资料,为提高CT诊断效果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胸内结节病患者80例,通过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与CT诊断资料,进行探究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胸部淋巴结肿大患者69例,其中肺门与纵膈淋巴均肿大患者46例,仅肺门肿大患者12例,仅纵膈淋巴肿大患者9例,内乳淋巴肿大患者1例;淋巴结钙化患者11例。肺部病变患者66例,出现肺内结节、斑块、肺纤维化等特征。结论胸内结节病患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进行CT扫描诊断,可以根据其胸部淋巴及肺部病变双重验证来进行有效诊断,提高胸内结节病的临床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4.
洪伟峰 《江西医药》2015,(3):271-272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8个胸部结节病病例的CT表现。结果18个病例均表现为胸部淋巴结肿大,其中纵隔淋巴结肿大的18例,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的17例,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且无纵隔淋巴结肿大的1例。有12例表现为肺部病变,其中多发结节9例,磨玻璃样影4例,不规则线状影6例。5例并有胸膜病变。结论胸部结节病在CT上有特征性的表现,CT对该病的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余芳 《江西医药》2013,(12):1282-1284
目的:探讨肺内结节病的影像学分型及各型的CT影像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内结节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40例肺内结节病中,0期患者1例,肺部清晰,未见明显异常;I期11例,Ⅱ期20例,双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增大,伴纵隔、右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前者肺内无异常,后者伴肺浸润影,沿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淋巴管及胸膜下散在分布;Ⅲ期3例,仅见肺部浸润影;Ⅳ期5例,肺部出现肺纤维化、肺大泡、肺囊肿改变。结论 CT对肺内结节病的影像学分型及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经活检证实28例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结果28例结节病中,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8例,其中仅见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16例,仅见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双肺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结节9例,单发结节1例,血管束增粗的2例,磨玻璃影2例。结论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是胸部结节病的特征性表现;不典型者需密切结合临床检查及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定性诊断在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肺磨玻璃结节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到2017年8月;10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病理检查和螺旋CT检查,记录这100例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经过螺旋CT检查,100例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5%,误诊率为5%;其中良性结节31例,诊断符合率为96.88%;恶性结节64例,诊断符合率为94.12%。结论:螺旋CT定性诊断肺磨玻璃结节,其临床价值较高,有效鉴别良性肺磨玻璃结节和恶性肺磨玻璃结节;加上螺旋CT独有的影像学特征,可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列肺结节病的认|只和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1990~2001年诊治的6例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误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 肺结节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胸部X线及CT常表现为肺门增大,以双侧肺门肿大为主,易误诊为肺结核或肿瘤。经纤维支气管镜括检或皮肤粘腆、淋巴结活检可确诊。肺结节病多见青中年成人,女性发病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在诊断上要结合临床表现、胸片以及纤维支气管镜、皮肤粘膜、淋巴结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肺部改变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3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肺部CT表现。结果 6例患者无明显改变,27例有一种或多种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其中2O例累及肺实质,包括肺实变、磨玻璃密度影及肺内结节等;纵隔淋巴结增大12例;18例可见胸膜改变;肺动脉高压6例。结论 肺实质病变、胸膜改变和肺血管改变是SLE最常见的CT表现;HRCT可以有效检查出SLE肺部改变;多种病变的同时存在可诊断SLE。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不典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66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 66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中,3例肺部粟粒样阴影并逐渐融合为斑片或小结节状,6例肺内呈斑片、云絮影,6例呈结核性胸膜肿块,9例呈一侧肺门淋巴结、纵隔肿大,15例呈大片肺段实变,12例呈厚壁干酪空洞,15例呈斑片状肺浸润影,上述病例均不属于典型肺结核的CT影像学表现,需结合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诊断为不典型肺结核。结论不典型肺结核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复杂,且变化比较大,应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避免造成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经高分辨率CT检查并病理证实的肺内癌性淋巴管炎患者158例,回顾分析其CT表现。结果全部病例均表现为不规则小叶间隔增厚,小叶间隔上常可见小结节影;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增厚,可呈串珠状或结节状阴影;小叶中心结构的增厚可造成次级肺小叶中心的蜘蛛样改变;斜裂增厚,常呈不规则结节性增厚;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143例,右肺93例,左肺43例,两肺22例,胸腔积液98例,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28例,肺内多发小结节5例。结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但需要与弥漫性线网状影的其他疾病鉴别,如结节病、间质性肺水肿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宫颈癌转移淋巴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宫颈癌的CT检查结果,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检出淋巴结转移者19例,病理检出淋巴结转移者20例,两者重合15例。64排螺旋CT对宫颈癌转移淋巴结诊断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93.3%,准确率为88.8%;阳性预测值为78.9%,阴性预测值为91.8%。结论64排螺旋CT对宫颈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全面分析淋巴结大小以及内部密度等因素、有助于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评价,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3月一2011年8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1例患者经CTPA检查图像均显示良好,左右肺动脉、肺动脉主干及肺叶、段、亚段动脉的显示也令人满意。共累及亚段及亚段以上肺动脉252条,受累部位的直接征象为不同大小和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则为肺梗死及胸腔积液等。受累的252条肺动脉中右肺动脉栓塞155条,左肺肺动脉栓塞97条。结论 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部位、范围及管腔狭窄程度显示良好,肺动脉阻塞指数可判断肺动脉栓塞的严重程度,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及判定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均使用多层螺旋CT行平扫以及造影增强扫描,采集图像。结果图像显示患者有栓塞肺动脉98支,其中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4支,叶肺动脉26支,段肺动脉28支以及亚段肺动脉40支;直接征象为中心型充盈缺损有7支,占7.1%,偏心型充盈缺损有79支,占80.6%,附壁环型充盈缺损有8支,占8.2%,闭塞型充盈缺损有4支,占4.1%;间接征象为双肺见斑片状渗出灶及实变影2例,纤维条索影11例,伴胸腔少量积液3例,患者的间接征象表现为肺灌注不均。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效果显著,同时具有快速、有效及无创伤等特点,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6排与256层螺旋CT在老年人肺动脉栓塞检查中应用对比.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肺动脉栓塞16例,依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256层螺旋CT组9例,16排螺旋CT 7例,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结果 两组扫描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平均CT 值、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 256层螺旋CT组均优于16排螺旋CT组,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管球旋转速度为0.27 s,探测器宽度为8 cm,扫描速度较64排螺旋CT明显提高.通过对16排与256层螺旋CT在肺动脉造影用于老年人肺动脉栓塞检查对比,256层螺旋扫描时间平均为3.26 s,降低扫描时间对于危重患者,特别是不能长时间屏气患者尤为重要.256层螺旋CT在图像质量及肺动脉平均CT 值、信号噪声比、对比度噪声比优于16排螺旋CT但无显著差异.总之,256层螺旋CT在老年人肺动脉栓塞检查中能够显著缩短检查时间,减少患者屏气时间,降低患者检查时危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部空洞性病变的64排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38例经病理或经治疗证实的空洞性病变,全部病例均进行了64排CT平扫,21例同时有CT增强扫描。结果 32例为单发结节空洞,6例为多发空洞。8例炎性空洞中,主要为厚壁空洞,很少或无分叶,模糊征阳性7例,4例有胸膜增厚、粘连,1例有较典型的胸膜凹陷征。20例癌性空洞中,4例为转移性癌性空洞。16原发癌性空洞及2例转移性癌性空洞外缘均有分叶、边缘不规则和毛刺征,大多病灶均有胸膜凹陷征;2例转移性癌性空洞外缘光滑,内缘可见壁结节,行CT增强扫描,CT值提高幅度超过20HU。10例为结核性空洞,很少或无分叶征象,7例为厚壁空洞,4例空洞内外壁均毛糙不光滑,很少强化,所有病灶均可见卫星灶,4例胸膜凹陷征阳性。结论利用64排CT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可以多方位详细观察空洞内部结构、外缘分叶的深浅、周围特征及空洞壁强化特征,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256层与64层螺旋CT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65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3 d内在进行256层螺旋CT以及64层CT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种检查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并对其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平均扫描时间及平均造影剂使用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均为100.0%,在噪声、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扫描长度方面,256层螺旋CT与64层螺旋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256层螺旋CT平均造影剂用量为(4.45±1.37)mSv,64层螺旋CT为(5.68±1.0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5);平均扫描时间256层螺旋CT为(3.68±1.29)s,64层螺旋CT为(7.6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33,P<0.01)。结论256层螺旋CT与64层CT都可以作为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但256层螺旋CT较64层螺旋CT能显著缩短扫描时间,减少放射性造影剂的用量,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25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CT检查特征。结果 25例患者均确诊为肺动脉栓塞,25例患者均见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改变。6例出现中央性充盈缺损,呈双轨征和靶征;10例出现偏侧性充盈缺损;4例出现附壁性充盈缺损;5例出现完全性阻塞;部分患者可见肺梗死、支气管动脉扩张、胸腔积液和右室功能不全等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结论 CT检查对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可提供较为客观的资料,可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客观研究和评价64层螺旋CT在诊断及治疗骨盆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该院放射科X线及64层螺旋CT影像资料完整的30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种影像检查方法。结果在30例患者中,X线诊断与最终诊断一致12例(40%),行64层螺旋CT检查补充后确定最终诊断18例(60%)。结论 64层螺旋CT检查对骨盆骨折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应作为躯干与四肢连接部位创伤诊疗中必要的、常规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黄瑞雪 《中国医药科学》2013,(20):105-106,13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早期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下腹进行CT扫描,进行矢状面、横断面、冠状面等任意平面的图像重建,获得任意切面图像,对阑尾的大小、形态及盲肠周围异样改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能准确快速诊断出早期阑尾炎,并能发现其他病变如阑尾周围脓肿、炎性肿块以及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结论64排螺旋CT对早期阑尾炎以及其他病变的诊断快速、准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