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双歧杆菌对肠黏膜粘附及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歧杆菌在肠道菌群中属于有益菌,双歧杆菌定植于肠黏膜上皮细胞上是它发挥上述生理作用的前提,决定双歧杆菌能否在肠道中定植的条件有:一是双歧杆菌必须先与肠道细胞发生作用而粘附于肠道细胞上;二是粘附后的双歧杆菌进一步改变肠道环境而实现对肠道细胞的稳定粘附.同时,双歧杆菌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等.  相似文献   

2.
双歧杆菌是人体重要的肠道菌群,对于维护人体生态平衡起到很大的作用。双歧杆菌在肠道内能抑制病原菌,防止腹泻和便秘,能降低胆固醇和血压,能合成多种维生素,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能增强免疫球蛋白产生,提高人体防御能力,具有抗肠道肿瘤的活性。这些都已被普遍的认识,在保健品中已备受关注。但双歧杆菌是严格的厌氧菌,不易保存活菌,死亡快。要想保证制造的双歧杆菌酸奶质量,如何保证菌种中双岐杆菌活性和数量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的目的是为以后能更好地提高双歧杆菌连续培养的质量,总结出在双歧杆菌菌种连续培养中的体会,报道如下。1材料与…  相似文献   

3.
双歧杆菌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减少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抗生素脱污染造成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减少,溶血空斑实验测定抗体生成细胞的数量并测量的重量.结果:实验组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脾细胞悬液的溶血空斑细胞数量及脾脏的重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双歧杆菌数量与溶血空斑细胞数和脾脏重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双歧杆菌减少可降低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双歧杆菌对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调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严重烧伤后小儿肠道双歧杆菌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烧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严重烧伤后机体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 ,肠道是主要的受累器官之一[1 ] 。大量研究表明人体肠道的原籍菌群主要是由双歧杆菌等为主的厌氧菌群构成 ,在儿童时期双歧杆菌是绝对的优势菌种 ,双歧杆菌在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中起重要的作用[2 ] 。有关烧伤后小儿肠道双歧杆菌的变化研究报道较少 ,本研究为了探索双歧杆菌在小儿烧伤后变化的规律及其意义 ,我们对 43例烧伤小儿进行了肠道菌群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用在本所就诊入院的患儿 43例 (男 2 9例 ,女 14例 ) ,烧伤原因 :各种火焰烧伤 8…  相似文献   

5.
双歧杆菌在儿科临床及保健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婴儿的营养健康状况与双歧杆菌在肠道中的数量密切相关。双歧杆菌与宿主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微生态关系,双歧杆菌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营养代谢、免疫机能、衰老及粘膜屏障(定植抗力)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下面就双歧杆菌的微生态学及其在儿科临床和儿童保健中的应用做一介绍。   一、双歧杆菌在人体肠道的定植过程及婴幼儿肠道菌群构成特点   1.双歧杆菌在人体肠道的定植过程   定植是正常肠道菌群在宿主的特异性定位、定居与繁殖的微生态学现象。定植是正常菌群对宿主产生生态效应和发挥生理作用的前提。新生儿的胎便是无菌的,生后2小时即可检出肠道杆菌、细球菌、链球菌等,其数量不断增加。24小时大肠杆菌占优势,数量达到108~1011/g(湿便)(Mata,1997)。生后第2天检出的双歧杆菌数量不多,但增长十分迅速,第4~5天开始占优势。此时最先出现的肠道杆菌等数量开始逐渐下降,到第6天左右减少到106~107/g(Yoshiora,1983),于第6~8天则建立了以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的肠道菌群。在母乳喂养儿的粪便中,双歧杆菌占细菌总数的98%,可达109~1011/g。可见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出现与定植也有一定的规律,即最先出现并强烈繁殖的是兼性厌氧菌,它可迅速达到高峰。双歧杆菌检出于兼性厌氧菌之后。随着双歧杆菌数量迅速上升,兼性厌氧菌逐渐减少,直至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   造成双歧杆菌成为优势菌群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兼性厌氧菌群和需氧菌的“生物夺氧”,造成的厌氧环境刺激了双歧杆菌等厌氧菌群的大量繁殖;母乳中的“双歧因子”是人奶酪蛋白的低聚糖部分,是含有N-乙酰-D-葡萄糖胺的糖类,为双歧杆菌合成细胞壁所必需。此外,母乳中的分泌型IgA、乳铁蛋白以及厌氧菌群发酵糖类而产生的大量有机酸,都可抑制肠杆菌的过量繁殖,而保证双歧杆菌在数量上的优势。近年有关双歧杆菌转换为优势菌群的时间后延的报道,认为这是由于助产技术的发展、更加严格的无菌操作,使新生儿从母亲和产房那里获得双歧杆菌的机会减少。  相似文献   

6.
正常人肠道寄生了多种细菌,对人体无害,致病力极弱。这些菌群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形成一个生态学均势,通常不引起疾病。过去认为主要是大肠杆菌,近年来发现还有比大肠杆菌多100倍的,以双歧杆菌为主的厌氧菌族寄生在肠内,为人体合成多种  相似文献   

7.
双歧杆菌为机体肠道内数量占绝对优势的生理菌,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双歧杆菌的基础研究、产品开发、保健和药用作用等方面,介绍了双歧杆菌微生态制剂的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8.
查阅文献,对肠道双歧杆菌在2型糖尿病发病及防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从而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肠道双歧杆菌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减少,使双歧杆菌改善糖耐量、调节炎症因子、促进胰岛素分泌及缓解胰岛素抵抗等作用削弱,从而进一步使血糖水平升高;此外,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减少,则对肠道屏障功能的维护作用减弱,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补充双歧杆菌可以增强肠道屏障功能,防止机体吸收脂多糖,改善机体内的炎症状态,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胃肠道症状。目前肠道双歧杆菌防治2型糖尿病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今后需对双歧杆菌各菌种功能及双歧杆菌微生物制剂防治2型糖尿病的具体作用等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胀,以及大便习惯改变,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认为可能与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有关。因肠易激综合征在肠道感染后明显增多,故考虑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金双歧为乳白色或微黄色片剂,间有黄色色斑。主要成分:长型双歧杆菌、保加利亚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皆为健康人肠道正常菌群,可在人体肠道中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0.
双歧杆菌为机体肠道内数量占绝对优势的生理菌,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双歧杆菌的基础研究,产品开发,保健和药用作用等方面,介绍了双歧杆菌微生态制剂的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188-192
肠道菌群失调与多种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证明膳食纤维在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有利于维持肠道菌群动态平衡。膳食纤维为肠道菌群提供生长代谢底物,且优化了菌群代谢,肠道菌群通过酵解在小肠中不能被消化吸收的膳食纤维,产生的代谢产物参与机体多种信号调节机制,从而影响宿主生理病理改变。本文将对近段时间关于膳食纤维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更有效利用膳食纤维,优化肠道菌群代谢,防治疾病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患者常伴有肠道菌群的改变。肠道菌群对维持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若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出现肠道菌群紊乱,则可能引起便秘等疾病。MicroRNA是一种小的非编码RNA,作为基因表达过程转录后调控因子,其具有调节包括胃肠道在内的所有细胞蛋白表达的作用。肠道菌群能通过microRNA调节宿主基因的表达,而宿主的microRNA同样能调节菌群的生长和基因表达。肠道菌群与microRNA在维持肠道内稳态和预防相关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就肠道菌群与宿主microRNA对慢传输型便秘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临床疗效,了解患者肠道菌群调节状况.方法:选择60例患者,按照罗马Ⅱ诊断标准均为腹泻主导型IBS,中医辨证多属脾虚肝乘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中西医结合组采用痛泻要方加米雅BM;西药组服用米雅BM.连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大便培养检测治疗前后大肠杆菌群、肠球菌群、乳酸菌群、双歧杆菌群.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症状缓解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菌量上升,而具有潜在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有一定的下降,其调节改善作用优于单用西药组(P《0.05).结论:联合用药能较好改善症状,较好调节肠道菌群,恢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是人体重要的微生态系统,在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有助于保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菌群失调则会诱发多种疾病.近年来,针灸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治疗作用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不同系统的疾病发挥治疗作用,如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调控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用来描述胃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复杂网络关系的“脑-肠”轴应运而生。它是基于肠道菌群的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双向信息调节通路,在人体健康和疾病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抑郁症是区别于简单情绪障碍的一种持续时间长并且反复发作的慢性精神疾病。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能够通过“脑-肠”轴对宿主的应激反应、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产生重要影响。该文基于肠道菌群综述了抑郁症的研究现状和机制,旨在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是定植在肠道内的庞大微生物群落。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免疫系统发育、炎性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密切相关。随着微生物分析技术的发展,肠道菌群与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肠-肺轴”的提出更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手段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肠道和呼吸道菌群的相关性以及与肠-肺轴之间的交互作用,重点介绍了肠道菌群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气道过敏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囊性纤维化、肺结核、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以期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放射性肠炎(RE)是腹盆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导致的肠道最严重、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受累肠道病变广泛、复杂、迁延不愈,治疗难度极大,效果欠佳,严重者可形成短肠综合征。作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功能十分广泛。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放射所导致的R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RE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调节肠道菌群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方法(1)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后,随机选取1组以生理盐水灌胃,作为自然恢复组,其余3组分别灌服微生态调节剂(主要成份为双歧杆菌,蜡样芽胞杆菌),20%低聚果糖及中药(含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2)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同时分别加生理盐水,微生态调节剂,20%低聚果糖及中药(同前),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结果(1)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菌群失调后,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后,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杆菌在小鼠肠道内的数量与自然恢复组相比较明显增加;(2)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结论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可产生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慕然  刘艳迪 《医学综述》2012,(24):4161-4163
S100蛋白家族是一个钙结合蛋白家族,钙离子在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改变钙离子的浓度可激发多种生理反应,而钙结合蛋白是钙离子执行生理功能过程中的关键成分,S100蛋白通过对钙离子的调节及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在体内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S100A12在炎症调节中起关键作用,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反应或炎性反应等,在炎症性肠病、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等许多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安荣  丁维俊  韩佩玉 《海南医学》2014,(17):2569-2572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涉及肠道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肠道炎症和免疫反应、精神心理因素等。近年来,脑-肠-菌轴(BGMA)在IBS发病中的作用引起重视,上述的发病因素均可通过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方式整合到脑-肠-菌互动框架中进行描述,而且肠道菌群在IBS疾患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从BGMA的组成及其异常在IBS发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