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改进血清总胆红素(T-Bil)常规系统测量结果正确度的量值传递路径。方法优选9个国内外生产厂家11种TBil试剂盒,涉及矾酸盐氧化法(5/11)、重氮法(3/11)、化学氧化法(2/11)、酶法(1/11)4种常用测量原理,复现11种T-Bil配套系统,分别测量冰冻人血清基质T-Bil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9184和GBW09185各3次,依据WS/T 403-2012卫生行业标准判断各系统测量结果的正确度。分别采用4种基于T-Bil参考系统的量值传递路径对测量结果不能满足量值溯源要求的系统修正后再次进行正确度评价。分析4种量值传递路径对不能满足量值溯源要求的各测量系统测量结果的改进效果。结果11个T-Bil配套系统中仅4号系统的测量结果能满足量值溯源要求。用4种量值传递路径向测量结果不能满足量值溯源要求的10个T-Bil配套系统传递量值后,分别有3、7、10、10种T-Bil配套系统可获得可溯源的测量结果。第(1)种路径能修正50%(2/4)矾酸盐氧化法和50%(1/2)化学氧化法原理的配套系统;第(2)种路径能修正100%(4/4)矾酸盐氧化法、67%(2/3)重氮法、50%(1/2)化学氧化法的配套系统测量结果;第(3)、(4)种量值传递路径能修正各种测量结果不能满足量值溯源要求的配套系统的测量结果。结论血清T-Bil测量原理不同,改进测量结果正确度的量值传递路径不同。采用有互通性的人血清T-Bil标准物质进行量值传递可改进各类测量原理的T-Bil配套系统测量结果的正确度,是比较理想的T-Bil量值传递模式。 相似文献
2.
医学实验室的量值溯源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术语VIM-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由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医学联合会(IFC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国际理论和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和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发布。1.1量[1](quantity):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VIM:1993,定义1.1]可分为:广义量(quantityinageneralsense):在化学界和临床化学界常称量类(kind-of-quantity)[2]。特定量(particularquantity):为规定了一定条件的量类,很多情况下简称为量。原则上需三要素来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国家二级标准物质冰冻人血清胱抑素C在临床实验室常规测量系统中量值传递的效果。方法 采用罗氏(A)、瑞源(B) 2个系统同时测量国家二级标准物质冰冻人血清胱抑素C和IRMM有证参考物质ERM-DA471/IFCC。以冰冻人血清胱抑素C标准物质的靶值为X轴,常规测量系统的测量值为Y轴进行拟合,建立回归方程。将ERM-DA471/IFCC和40份单人份血清的测量值代入回归方程,得出经冰冻人血清胱抑素C标准物质量值传递后的值,分别计算ERM-DA471/IFCC测量值和量值传递后的值与靶值的偏倚。参考CLSI EP14-A3文件,评价ERM-DA471/IFCC在比对系统中的互通性。参考CLSI EP9-A3,对A、B 2个系统进行方法学比对,计算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倚。结果 ERM-DA471/IFCC在2个比对系统中有互通性。2种常规测量系统ERM-DA471/IFCC量值传递前的测量值与靶值的偏倚分别为8.54%、10.86%,量值传递后的值与靶值的偏倚分别是-1.22%、0.28%;量值传递后2个系统的偏倚明显减小且均小于ERM-DA471/IFCC相对不确定度(2.74%),...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国际参考方法对MICRO TEST1自动血沉仪进行校准,建立其量值溯源性,同时调查不同性别和年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50例抗凝血标本,分别用MICRO TEST1 自动血沉仪和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魏氏法进行检测,校准仪器,建立MICRO TEST1自动血沉仪量值溯源性.663例健康体检人员按性别、年龄分组,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ESR参考区间调查的分组原则及计算生物参考区间的方式.结果 MICRO TEST1自动血沉仪校准后与魏氏法有较好的相关性(r=0.982),配对t检验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按性别、年龄分组,将男性分为20~50岁,>50岁两个年龄段;女性分为20~40岁,41~50岁,>50岁三个年龄段,采用百分位数法分别计算不同性别和年龄段血沉的生物参考区间.男性50岁及以下年龄段血沉参考区间≤23.1 mm/h,50岁以上≤38.8 mm/h;女性40岁及以下血沉参考区间≤25.4 mm/h,41~50岁≤37.5 mm/h,50岁以上≤45.3 mm/h.结论 应用ICSH参考方法校准MICRO TEST1 自动血沉仪,可实现其测量结果的可溯源性,同时可促进不同临床实验室ESR检测结果互认.ESR的生物参考区间受性别、年龄等影响较大,通过建立可靠的生物参考区间,为临床提供了参考依据,更好地发挥血沉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探讨“方法学比较”法评价临床检验定量测量方法正确度时存在的问题,以帮助临床实验室正确评价这类方法的正确度。本文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准备、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表述等五方面分析目前国内外临床实验室常用的“方法学比较“法在评价定量测量方法正确度时面临的问题,提出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采用该方法评价正确度时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严密的实验设计、恰当的实验样本、运行稳定的测量程序、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评价标准是获得定量测量方法正确度评价正确结论的基础。行业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临床实验室建立规范的评价定量测量方法正确度的“方法学比较”方法并获得可靠的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复现血清总胆红素改良参考测量程序并评价其性能。方法 根据德国汉诺威临床化学研究所推荐的参考方法及相关文件,复现血清总胆红素的改良参考测量程序,对其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不确定度等进行评估。采用Doumas参考方法和改良参考测量程序检测40份临床血清样本,评价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改良参考测量程序检测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9184、GBW09185的浓度为107.03、44.10μmol/L,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2.1%、2.5%,偏倚为-0.99%、-1.13%,2020RELA样本的测量值在其等效范围内,总不精密度<1.5%,测量线性范围为11.55~443.96μmol/L。40份血清标本测量结果与Doumas参考方法可比,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方程为Y=0.029 9+1.001X,斜率的95%CI为0.995 8~1.004 6,截距的95%CI为-0.197 2~0.187 5,相关系数r=0.999。结论 成功复现血清总胆红素改良参考测量程序,改良程序使用摩尔吸光系数代替标准溶液进行校准,操作方便,分析性能提高,可实现临床常规实验室总胆红素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参考方法对Microtest 1自动血沉仪校准,建立量值溯源性,评价该仪器性能,并建立生物参考区间。方法选取30例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血,分别用参考方法魏氏法和Microtest 1自动血沉仪进行检测,校准仪器,建立该仪器的量值溯源性。分别用10例低、中、高值标本重复检测10次,评价不精密度。应用Microtest 1自动血沉仪检测894例表面健康人群,按性别、年龄分组统计,建立生物参考区间。结果 Microtest 1自动血沉仪与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魏氏法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crotest 1自动血沉仪精密度高,变异系数(CV)介于2.83%~5.02%。男组与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于男性;男21~50岁组与大于50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采用百分位数法统计各组生物参考区间,男21~50岁组为小于或等于20 mm/h ,男大于50组为小于或等于25 mm/h ,女组为小于或等于28 mm/h。结论 Microtest 1自动血沉仪检测血沉与魏氏法比较,有良好的相关性,是一种精密度高,用血量少,生物安全危害低,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通过建立本实验室生物参考区间可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更好地发挥其临床诊断和疗效监测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中存储的数据,通过间接法建立长春地区健康成人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参考区间.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LIS中存储的体检中心20~<80岁健康体检者数据,对纳入研究的数据进行BOX-COX转换及采用Turkey法剔除离群值.建立健康成人TBIL、DBIL的参考区间并进行验证.结果 经BOX-COX转换及Turkey法剔除离群值后纳入健康体检者共29155例.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TBIL、D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间TBIL、D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男、女20~<40、40~<50、50~<80岁3个年龄段建立TBIL参考区间,男性分别为0~28.5、0~29.2、0~29.9μmol/L;女性分别为0~24.5、0~24.3、0~24.8μmol/L.男性DBIL参考区间为0~6.1μmol/L(20~<30岁)、0~5.7μmol/L(30~<50岁)、0~6.1μmol/L(50~<60岁)、0~6.4μmol/L(60~<80岁);女性DBIL参考区间为0~5.5μmol/L(20~<30岁)、0~5.2μmol/L(30~<40岁)、0~4.6μmol/L(40~<50岁)、0~4.4μmol/L(50~<70岁)、0~4.9μmol/L(70~<80岁).结论 基于LIS中的相关数据,采用间接法建立TBIL、DBIL参考区间简单可行,适于临床实验室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复现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流式细胞术计数血小板的参考方法,在本实验室复现该参考方法;通过2家校准实验室赋值新鲜全血,对4台不同型号血液分析仪的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正确度验证,并对结果不满意的仪器进行校准。结果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检测高、中、低值标本PLT的不精密度(CV)分别为2.2%、2.0%、8.4%,PLT在21×109/L~794×109/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8),标本在6 h内测定结果稳定,携带污染率为0.05%,正确度偏倚小于3%。正确度验证中,Mindray BC 6800、Sysmex XE-5000i和Sysmex XT 1800i血液分析仪细胞检测结果均在可接受限内,Sysmex XS 500i血液分析仪经校准后通过验证。结论复现了ICSH推荐的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其性能符合要求;赋值新鲜全血用于临床血液分析仪的正确度验证具有可行性,且可用于仪器的校准。 相似文献
10.
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酶学测定参考方法实验室网络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我国实验室运行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酶学测定参考方法情况和参加IFCC参考实验室室间质评(RELA)结果,了解我国酶学参考测量水平.方法 目前国内有8家实验室运行全部或部分IFCC酶学参考方法.各实验室按IFCC参考方法建立测量程序,评价各自程序的精密度与准确性,精密度评价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5进行,准确度评价采用国际有证参考物质.7家实验室参加2006年RELA.结果 各实验室目前能达到的批内变异系数(CV)均在1.5%以内,批间精密度在2%以内.部分实验室进行了有证参考物质分析,测定结果偏倚在给定的不确定度范围内.我国酶学实验室在2006年RELA中具有与除外组相似的室间CV,只是样本A乳酸脱氢酶(LDH)及样本B ALT的室间CV较大,但剔除可能离群值后室问CV与除外组相似.结论 中国酶学实验室经过5年的发展,现在无论从硬件配置还是技术力量上均已接近国外同类实验室,我国临床酶学参考实验室网络已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参考方法实验室网络赋值的人源新鲜冰冻血清作为校准品,改善不同检测系统间酶学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由国内6家实验室组成的酶学参考方法实验室网络使用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推荐的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参考测量程序为新鲜冰冻混合人血清赋值。再用此赋值血清(BCal)校准常规检测系统。各实验室在BCal校准前、后,重复检测BCal、水平1患者样本(S1)和水平2患者样本(S2)2次,记录并收集实验数据。结果使用BCal测得各检测系统的偏移,CK项目,69家实验室的62.3%的偏移小于或等于5%;95.7%的实验室的偏移小于或等于10%。LDH项目,68家实验室的52.9%的偏移小于或等于5%;92.6%的实验室的偏移小于或等于10%。Bcal校准后,2个水平患者样本CK项目系统间cV从5.15%和5.98%下降至1.93%和1.81%;LDH项目系统间cV从5.86%和5.50%下降至3.39%和3.53%。依医院级别分别统计的数据显示:校准后,三级、二级医院CK、LDH的室间cV均有明显降低,且两者无明显差异。两组均值也较校准前更趋接近。少数封闭的检测系统BCal检测结果显示:CK、LDH各系统的偏移分别为-7.O%~8.8%和-21.9%~12.7%,系统间CV分别为5.18%和11.30%。结论应用参考方法实验室网络赋值的新鲜冰冻人源血清做校准品,可在相当程度上改善酶学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并确保结果溯源至参考方法。对于少数不适用的封闭系统,应制定相应的正确度判定标准,并敦促生产厂家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研究人血清标准物质对改进临床实验室总胆红素(T-Bil)测量结果正确度的价值。 方法:以北京市12家临床实验室血清T-Bil常规测量系统为例,分别用常规测量系统同时测量人血清T-Bil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9184、GBW09185,评价测量结果的正确度;再以GBW09184代替常规系统校准品重新测量GBW09185,分析各常规测量系统测量结果的正确度。分别用测量结果计量学可溯源、统计学可接受及临床可接受3个判断标准评价各常规系统测量结果的正确度,同时分析12家实验室测量结果的变异情况。 结果:12家实验室T-Bil常规测量系统GBW09184、GBW09185标准物质测量结果分别为95.7~137.8 μmol/L、35.3~57.4 μmol/L,均值分别为116.6 μmol/L、47.7 μmol/L,偏移分别为+7.9%、+7.0%,总变异分别为10.25%、12.80%;用计量学溯源、统计学可接受、临床可接受标准判断分别有17%(2/12)、33%(4/12)、33%(4/12)的实验室测量结果正确。除4号外的其他11家实验室校准后,T-Bil常规测量系统GBW09185标准物质测量结果为40.7~57.3 μmol/L,均值为46.3 μmol/L,偏移+3.8%,总变异为9.70%;用计量学溯源、统计学可接受、临床可接受标准判断分别有36%(4/11)、64%(7/11)、64%(7/11)的实验室测量结果正确。 结论:北京市80%临床实验室T-Bil常规测量系统测量结果的正确度不能满足ISO17511的溯源要求;人血清T-Bil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可明显改善各临床实验室测量结果的正确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国际参考实验室能力验证样品(RELA-A/B)的均匀性是否满足参考实验室比对的要求。方法参照CNASGL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用Roche Modular P800生化分析仪测量2014至2016年连续3年RELA-A/B的14个项目,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葡萄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计算测量结果均值()、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CV),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S≤0.3σ准则分析评价其瓶间差异。结果 RELA 2014A和2014B样品AST测量结果 CV2.0%。除RELA 2016B样品CK测量结果 CV2.0%外,其他样品CK测量结果 CV均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品中CK测量结果 F均临界值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B样品ALT和T-Bil,2014A样品Cr测量结果 F均临界值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测量结果 F均临界值4.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_S≤0.3σ准则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品CK测量结果 S_S0.3σ,CK测量结果存在瓶间差异;其他项目测量结果 S_S均≤0.3σ,其他项目测量结果无瓶间差异。结论国际参考实验室能力验证样品CK项目存在瓶间差异,值得注意;其他项目均匀性能满足参考实验室能力验证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复现碱性磷酸酶(ALP)国际参考方法评价4种常规测量方法的正确度。方法实验室内复现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公布的ALP参考方法;参考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2文件用患者新鲜血清标本将Roche Modular系统、Beckman AU系统、Siemens Dimension系统、迈克试剂-Beckman AU系统与参考方法进行比对,评价常规方法与参考方法的相关性和偏移,根据回归方程调整常规方法的系数,重新比较与参考方法的相关性和偏移。结果 4种检测体系与参考方法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与参考方法相比,Roche系统存在负偏移,Beckman AU系统、Siemens Dimension系统存在正偏移,国产迈克试剂-Beckman AU仪器系统偏移最小。通过线性回归方程调整系数后,常规方法与参考方法的结果偏移降低。结论实验室通过建立参考方法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方法学比较,调整仪器参数,可最大程度地保证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是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制3个水平冰冻混合人血清甲胎蛋白(AFP)候选标准物质。方法使用体检健康者肉眼无溶血、脂血和黄疸的混合血清作为稀释血清,将AFP高值血清稀释成3个浓度水平,通过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后分装于冻存管中。按照ISO Guide35的要求,对人血清AFP候选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将制备的AFP候选标准物质与WHO标准物质(72/225)同批检测,将结果进行比较,对候选标准物质定值。将3个水平候选标准物质发放到北京市34家实验室用不同常规分析系统测定。结果均匀性检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制备的候选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在室温18~25℃保存可稳定5d;2~8℃可稳定10 d;-15~-20℃可稳定6个月;-80℃保存在已监测6个月内稳定性良好,长期稳定性计划监测2年。3个水平的AFP候选标准物质定值为(26.37±1.81)ng/m L、(123.52±7.54)ng/m L、(3 614.70±340.31)ng/m L。34家实验室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品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均值与定值偏倚均12.5%(1/2 CLIA'88 TEa)。结论 3个水平冰冻混合人血清AFP候选标准物质均匀性、稳定性良好。定值可靠,在常规分析系统中互通性良好。可用于临床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的校准/校准验证、试剂厂家常规校准品的定值、室间质量评价及正确度验证计划。对申报为人血清AFP国家二级标准物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传染病的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工作规范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传染病的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工作规范,为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的高效、有序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传染病病原学实验室监测和检测技术及特点,探讨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的共性和关键,探讨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工作规范要素。结果传染病的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网络工作规范要素包括管理措施,标准操作规范,人员培训,质量控制,考核与评估,实验室安全和各成员单位的有效合作。结论传染病的病原学实验室监测应该实行网络化,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工作规范是传染病病原学实验室监测的成功实施和运转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Qing Tong Rui Zhang Chang Zuo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2018,78(1-2):74-80
Variation in clinical enzyme analysis, particularly across different measuring systems and laboratories, represents a critical but long-lasting problem in diagnosis. Calibrators with traceability and commutability are imminently needed to harmonize analysis in laboratory medicine. Fresh frozen human serum pools were assigned values for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GGT), creatine kinase (CK)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by six laboratories with established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reference measurement procedures. These serum pools were then used across 76 laboratories as a calibrator in the analysis of five enzymes. Bias and imprecision in the measurement of the five enzymes tested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using the value-assigned serum in analytical systems with open and single-point calibration. The median (interquartile range) of the relative biases of ALT, AST, GGT, CK and LDH were 2.0% (0.6–3.4%), 0.8% (?0.8–2.3%), 1.0% (?0.5–2.0%), 0.2% (?0.3–1.0%) and 0.2% (?0.9–1.1%), respectively. Before calibration, the interlaboratory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CVs) in the analysis of patient serum samples were 8.0–8.2%, 7.3–8.5%, 8.1–8.7%, 5.1–5.9% and 5.8–6.4% for ALT, AST, GGT, CK and LDH, respectively; after calibration, the CVs decreased to 2.7–3.3%, 3.0–3.6%, 1.6–2.1%, 1.8–1.9% and 3.3–3.5%,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use of fresh frozen serum pool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comparability of test results in analytical systems with open and single-point calibr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自建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肌酐的检测系统进行有效性验证并建立新乡地区健康人群的参考区间.方法 对14 685名(年龄1~88岁)肾功能正常、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和慢性肾病家族史的健康体检者,采用经过有效性验证的检测系统进行血清肌酐的检测.对结果的频数分布进行正态性检验,性别间结果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符合... 相似文献
19.
Jinyoung Hong Eun-Jung Cho Hyun-Ki Kim Woochang Lee Sail Chun Won-Ki Min 《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analysis》2020,34(12):e23550
BackgroundDelta check is a patient‐based QC tool for detecting errors by comparing current and previous test results of patient. Reference change value (RCV) is adopted in guidelines as method for delta check, but the performance is not verified. We applied RCV‐based delta check method to patients'' data and modified for application.Materials and methodsReference change value were calculated using results of internal QC materials and biological variation data. Test results of 17 analytes in inpatients, outpatients, and health examination recipients were collected. The detection rates of currently used delta check method and those of RCV‐based method were compared, and the methods were modified.ResultsReference change value‐based method had higher detection rate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method. Applied modifications reduced detection rates. Removing the pairs of results within reference interval reduced detection rates (0.42% ~ 10.92%). When RCV was divided by time interval, the detection rates were similar to prior rates in outpatients (0.19% ~ 1.34%). Using RCV multiplied by twice the upper limit of reference value as cutoff reduced the detection rate (0.07% ~ 1.58%).ConclusionsReference change value is a robust criterion for delta check and included in clinical laboratory practice guideline. However, RCV‐based method generates high detection rates which increase workload. It needs modification for use in clinical laborator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