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三种术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空心带侧孔椎弓根钉钉道骨水泥强化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90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经皮空心带侧孔椎弓根钉钉道骨水泥强化组(A组)、PVP组(B组)和PKP组(C组),每组30例。术前、术后1 d、3个月、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定;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责任椎的椎体压缩率、矢状面Cobb角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A组中有2例患者术后留有轻度腰背痛;B组残留中度腰背痛7例,重度腰背痛4例,术后椎体再骨折2例;C组残留中度腰背痛5例,重度腰背痛3例,术后椎体再骨折4例。术后3组VAS评分、责任椎的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 d、3个月、1年各项目A组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个月、1年各项目在A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与C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和PKP对OVCF患者术后即刻止痛效果较经皮空心带侧孔椎弓根钉钉道骨水泥强化术明显,但PVP、PKP患者术后随访均残留不同程度腰背痛;经皮空心带侧孔椎弓根钉钉道骨水泥强化术在恢复责任椎前缘高度和矫正椎体后凸畸形、减少术后残余腰背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10—2019-09间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PVP组和PKP组,各48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2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高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脊柱功能。结果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的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多于PV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3个月的Cobb角、椎体高度压缩率、VAS评分,以及脊柱功能ODI评分等指标,均显著优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及PVP对OVCF患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PKP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和术后3个月的Cobb角、椎体高度压缩率、VAS评分和脊柱功能ODI评分等指标的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将68例OVCF患者随机分成PVP组和PKP组,各34例。比较两组伤椎Cobb角、楔形指数以及疼痛VAS评分、ODI。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28个月。VAS评分、ODI两组术后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 0. 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PVP组伤椎Cobb角、楔形指数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伤椎Cobb角、楔形指数PKP组显著小(高)于PVP组(P 0. 05)。结论 PVP和PKP是OVCF功能恢复和疼痛缓解的有效治疗方法,虽然PKP的影像学结果更好,但与临床疗效并无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及不同压缩程度下对脊柱楔形角和后凸角的纠正,为不同压缩程度下最佳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04年4月至2010年1月治疗的123例OVCF患者,分别采用PVP治疗(60例)和PKP治疗(63例),两组患者基线学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Genant等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压缩椎体分为轻度(A级)、中度(B级)和重度(C级)压缩,评价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楔形角、后凸角的改善情况及两种术式的效果.比较不同压缩等级下两种术式间VAS评分、楔形角、后凸角的改善.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明显改善,楔形角、后凸角均矫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对VAS评分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对楔形角和后凸角的矫正效果优于PVP,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压缩程度下的患者两种术式间的VAS评分改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级患者两种术式楔形角和后凸角的矫正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级患者中PKP组楔形角和后凸角的矫正均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KP和PVP都能明显缓解OVCFs患者的疼痛,纠正楔形角和后凸角,恢复脊柱全长的生理曲度.但PKP能更好地纠正楔形角和后凸角,尤其是在重度压缩骨折情况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析PVP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在疼痛缓解、椎体高度及畸形矫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09-2011-10诊治的124例OVCF,其中42例行PVP(A组),42例行非手术治疗(B组),术后常规摄伤椎X线片,术后6、12、24、36个月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疼痛视觉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h)、Cobb角(α)及生活质量(QOL),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数据分析,2组基线学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伤椎前缘高度、后凸畸形的矫正、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邻近节段发生骨折率分别为7.5%和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在治疗OVCF的疗效较好,能缓解患者的长期腰背疼痛,避免椎体进一步压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很少有邻近节段的再发骨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骨水泥剂量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5例老年胸腰椎单椎体OVCF患者临床资料,按骨水泥实际注入量分为3组:A组( 3.5 mL)45例,B组(≥3.5 mL且≤6.0 mL)23例,C组( 6.0 mL且≤8.5 mL)27例。记录并比较各组骨水泥渗漏情况、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背部疼痛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2 d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 d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组 B组 C组,术后1 h VAS评分A组 B组 C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术后2 d较术前伤椎Cobb角均减小,椎体前缘高度比均增大,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 d伤椎Cobb角均增大,椎体前缘高度比均减小,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共38例发生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率为44.7%,其中A组35.6%、B组39.1%、C组48.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均未发生继发性骨水泥渗漏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一定范围内,注入更大剂量骨水泥可使胸腰椎OVCF患者获得更好的中短期疼痛缓解和影像学指标改善,但术后极短期内腰背痛也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水泥分布形态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56例采用PVP治疗的OVCF患者依据骨水泥分布形态不同分为A组(骨水泥分布呈H型,91例)、B组(骨水泥分布呈T型,49例)和C组(骨水泥分布呈O型,16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疼痛VAS评分、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7~36(25.1±7.6)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水泥渗漏率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注入量A组>B组>C组(P<0.01)。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A组0.05)。3组伤椎后凸Cobb角术后1年、2 d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减小(P<0.05),术后1年与术后2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骨水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将116例OVCF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PVP组(采用PVP治疗,66例)和PKP组(采用PKP治疗,50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局部Cobb角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前缘及中部高度压缩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39个月。手术时间PVP组短于PKP组(P<0.05),骨水泥注入量PKP组多于PVP组(P<0.05)。伤椎前缘及中部高度压缩率、疼痛VAS评分、局部Cobb角:两组术后3 d、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 d、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28例(42.4%)骨水泥渗漏,PKP组28例(56.0%)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OVCF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与PVP比较,PKP在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局部Cobb角、减少骨水泥渗漏上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或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对30例OVCF患者(108椎)行PKP或PVP术,于术后当天、术后24周、术后48周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价。结果术后当天、术后24周、术后48周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PKP或PVP治疗多节段OVCF能有效缓解疼痛,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新鲜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收治的63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采用手法复位结合PVP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采用PKP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例数、住院天数、治疗费用,以及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AVH)、伤椎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例数、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VH、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对比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PVP与PKP治疗OVCF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手法复位结合PVP具有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中采用椎旁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0年8月,华侨大学附属德化医院采用PVP治疗OVCF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组),30例采用传统局部麻醉(局部麻醉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中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中、术后1 d、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后1 d、术后1个月ODI低于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OVCF术中采用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并未增加风险、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且可有效缓解患者术中、术后早期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中使用椎体内局部麻醉对患者术中、术后的镇痛效果,探讨减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术中、术后疼痛,改善手术体验和满意度的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骨科行PKP手术的84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利多卡因组(B组)、罗哌卡因组(C组),每组28例,在术中建立穿刺工作套管后B组及C组分别向椎体内注射1%盐酸利多卡因5 m L和1%盐酸罗哌卡因5 m L,A组不给药,记录术前、术中球囊扩张时、骨水泥注入时、术毕即刻、术后6 h、术后24 h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评估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结果术前3组一般资料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VAS评分进行两两比较,球囊扩张时和骨水泥注入时,B组、C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即刻VAS评分A组B组C组,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 A组与B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评分仍低于另两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3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调查3组患者对"再次手术"的接受程度,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OVCF,术中椎体内局部麻醉能有效缓解术中疼痛,改善患者手术体验,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信任,且不影响手术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D导航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结合术后腰背肌训练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价值。方法对观察组25例OVCF患者行O臂机3D导航辅助PVP治疗,术后配合系统性腰背肌训练;对对照组25例OVCF患者行传统C臂机透视下PVP,术后进行一般肌肉训练。对比分析2组间术中透视时间、辐射剂量、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前、术后2 h、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计算技术成功率,观察骨水泥泄漏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25/25)。观察组术中透视时间及手术时间更短辐,射剂量更低(P均0.05)。观察组及对照组骨水泥泄露发生率分别为4.00%(1/25)和8.00%(2/25)。未见神经根损伤、椎管内血肿、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术前、术后2 h及术后1个月VAS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导航辅助PVP治疗配合术后腰背肌训练,可在安全、有效治疗OVCF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辐射暴露,改善PVP术后中、长期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有后凸畸形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并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比较其对后凸畸形的矫正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采用PVP治疗的100例OVCF患者及采用PKP治疗的90例OVCF患者临床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双侧分层交叉穿刺与常规单/双侧穿刺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骨水泥分布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12月采用PVP治疗的127例OVCF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根据穿刺入路分为双侧分层交叉组(A组,n=37)、常规单侧组(B组,n=48)及常规双侧组(C组,n=42)。记录3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疼痛程度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复查CT三维重建,比较3组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3 ~ 15个月。A组于冠状位中线两侧骨水泥连接上下终板率较B、C组显著升高;C组骨水泥注入量较A、B组明显增多;B组手术时间较A、C组明显减少;A组术后3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较B、C组降低;以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穿刺针道口感染、骨水泥渗漏入椎管、骨水泥拖尾、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与单/双侧穿刺入路PVP相比,双侧分层交叉穿刺PVP术后骨水泥于伤椎冠状位中线两侧连接上下终板率更高,术后疼痛程度、功能状况均改善明显,是治疗OVCF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王亮  王璨  杨海松  卢旭华 《脊柱外科杂志》2023,21(3):151-154,161
目的 探讨不同复位策略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3月—2021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老年单节段胸腰椎OVCF患者84例,其中54例采取手法复位结合PVP治疗(手法复位组),30例采用单纯PVP治疗(传统组)。记录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及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测量手术前后伤椎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计算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 12个月。手法复位组术中骨水泥注入量明显大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2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VAS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手法复位组改善情况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手法复位结合PVP治疗老年单节段胸腰椎OVCF临床效果良好,可更有效地恢复椎体高度,维持脊柱序列稳定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采用新型Vessel-X骨材料填充器(Vessel-PVP)与传统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老年OVCF患者119例,前期67例采用传统PVP治疗(对照组),后期52例采用Vessel-PV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采用PKP治疗OVCF患者80例,其中40例行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观察组),40例行单球囊单侧扩张(对照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系数;术前、术后7 d、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拍摄X线片并测量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评价患者畸形矫正及椎体高度恢复效果;观察2组患者椎体再塌陷、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超过2年.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对照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和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下降,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加,Cobb角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椎体再塌陷、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PKP治疗OVCF能够提升骨水泥注入量和弥散效果,减轻术后矫正效果的丢失,且不增加骨水泥渗漏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肿瘤介入摘除术(ITR)治疗转移瘤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转移瘤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94例,其中49例采用PVP治疗(PVP组),45例采用PVP联合ITR治疗(PVP+ITR组)。记录2组患者的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观察神经功能障碍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超过12个月。PVP组骨水泥注射量为(3.12±0.67)mL,PVP+ITR组为(5.33±1.6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VP组骨水泥渗漏率为48.98%,PVP+ITR组为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且术后1、3、6、12个月PVP+ITR组VAS评分优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均未见神经功能障碍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VP联合ITR治疗转移瘤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有效维持椎体稳定,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有效缓解疼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单侧伤椎置钉、双侧伤椎置钉与伤椎不置钉3种置钉方式在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上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7例,其中男45例,女22例,年龄13~63岁,平均42.5岁。根据伤椎置钉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26例,不采用伤椎置钉;B组19例,采用单侧伤椎置钉;C组22例,采用双侧伤椎置钉。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影像学结果及临床预后等各项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6个月。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周伤椎矢状面后凸Cobb角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的矢状面后凸Cobb角及其复位丢失角度均明显大于B、C两组(P0.05)。B、C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背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或双侧伤椎置钉与伤椎不置钉相比,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上可以明显降低中远期的复位丢失角度,减少迟发性后凸畸形发生的概率,手术操作安全可靠,可获得满意的影像学结果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