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脊柱转移瘤脊髓压迫症(MSCC)术后运动功能转归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5月于本院接受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56例肺癌MSCC患者的临床资料。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脊髓功能评估采用Frankel分级,体力状态评估采用卡氏功能状态(KPS)量表。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肺癌组织学类型、术前行走状态(Frankel分级)、责任椎体有无病理性骨折、脊柱转移灶数目、发生运动功能损伤与手术间隔期、压迫节段、手术方式与术后行走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VAS评分由术前(6.4±1.2)分降至术后1周(2.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由术前平均62分上升至术后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患者术前可行走率(Frankel分级D级及以上)为46%(26/56),术后可行走率为75%(42/56)。术后4周31例患者Frankel分级提高,22例Frankel分级维持不变,3例Frankel分级下降。术后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示术后行走状态与术前行走状态和发生运动功能损伤与手术间隔期存在相关性。结论术前行走状态好、发生运动功能损伤与手术间隔期短的肺癌MSCC患者术后行走状态好,有症状的肺癌MSCC患者应当在减少并发症的前提下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7):1556-1560
[目的]探讨颈胸段脊柱(CTJS)转移瘤的手术疗效、生存情况以及影响转移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CTJS转移瘤患者30例。共采用两种手术方式:12例肿瘤切除术;18例姑息性手术。采用VAS评分、ECOG评分、Frankel分级对疼痛、功能状况和脊髓功能进行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生存时间。对影响转移瘤预后的多种因素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生存分析。[结果]肿瘤切除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姑息性手术组[(317.23±61.87) min vs(190.36±38.31) min,P0.05];肿瘤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姑息性手术组[(1 691.77±411.92) ml vs(1 011.13±223.68) ml,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ECOG评分均有改善(P0.05);26例术前脊髓功能障碍者,术后21例(80.77%) Frankel分级获得改善至少一个等级。肿瘤切除组中位生存时间21.00个月,1年生存率66.67%;其中5例原发肿瘤恶性程度中-低度、脊柱孤立性转移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44.00个月。相比之下,姑息性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15.50个月,1年生存率55.56%(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恶性程度和内脏转移情况影响患者的生存(P0.05)。[结论]原发肿瘤恶性程度和内脏转移情况影响转移瘤患者的生存。对原发肿瘤恶性程度为中-低度、局部控制好的脊柱孤立性转移瘤行肿瘤切除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手术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为6.0个月[95%可信区间(credibility interval,CI):4.9~7.1个月]。甲状腺癌术后生存期最长,为43.0个月(95% CI:0~92.2个月);结直肠癌最短,为5.0个月(95% CI:1.6~8.4个月)。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术前Tomita评分≤5分[比值比(odd ratio,OR)=1.439; 95% CI:1.003~2.065; P<0.05]、术后运动功能良好(Frankel分级D、E级; OR=5.397; 95% CI:3.560~8.181; P<0.01)是患者术后生存期独立预测因素;根据术前Tomita评分和术后运动功能状态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显示术前Tomita评分≤5分或术后运动功能良好的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转移瘤患者制定手术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术前Tomita评分和Frankel分级,术前Tomita评分≤5分者或术后Frankel分级D、E级者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较好预后;而且术后运动功能较术前身体状态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开放性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行手术并获得随访的126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26例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转移性肿瘤进入椎管压迫脊髓、神经根的患者,行开放性手术治疗(开放手术组,43例);无明显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或不适宜开放手术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PVP组,83例)。采用VAS评分、ECOG分级、Frankel分级分别对患者的疼痛、功能状况和脊髓功能进行评价;出院后每3个月门诊随访1次,行X线、CT或MRI检查,每次随访均进行疼痛、神经功能和活动能力的评估。结果:PVP组治疗112个椎体,基本无出血,中位手术时间50 min;术后2 d时VAS评分即有显著降低,并持续至术后1个月;ECOG分级在术后1个月时有显著降低;除了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44/112)外,未发生神经损伤或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开放手术组中位手术时间160 min,中位出血量1 000 ml;术后1个月时VAS评分显著降低;ECOG分级在术后1个月有显著降低;术前41例有脊髓功能障碍患者中有36例术后Frankel分级得到提高(87.8%);40例运动功能不完全丧失患者中有29例完全恢复(76.3%)。术后12例出现并发症(27.9%),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结论 :对脊柱转移瘤患者选择合适方式的椎体成形术可以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癌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肿瘤中心及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骨科住院治疗且病理诊断明确的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72例。其中男性48例(66.7%),女性24例(33.3%),平均年龄(61±4)岁,39例(54.2%)术前生存期评分为6分,27例(37.5%)7分,6例(8.3%)8分。随访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Frankel分级变化情况,评价手术疗效。 结果65例患者获得满意随访(90.2%)。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5±1.6)个月,VAS评分由术前(5.9±1.1)分降至术后(2.7±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4,P<0.05)。术后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78,P<0.05),42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者5例未恢复,37例部分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78,P<0.05)。 结论手术治疗肺癌脊柱转移瘤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蒋杰 《骨科》2014,5(2):76-79
目的分析姑息减压手术应用于老年脊柱转移瘤中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率。方法根据患者预生存期以及一般身体情况选择行姑息减压手术的为观察组,行肿瘤切除手术为对照组,比较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rankel分级、ECOG评分,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的生存率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前存在脊髓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81.5%Frankel分级有改善,对照组为80.0%,两组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例数分别为18例与10例,中位时间为6个月与13个月。结论姑息减压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较少、手术风险少,对于一般情况较差,预估生存期小于半年的老年脊柱转移瘤患者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骨水泥椎体成形在治疗脊柱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骨水泥椎体成形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1月~2011年6月我院应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155例,共251个椎体。颈椎1个,胸椎149个,腰椎101个。男性88例,女性67例,平均年龄63.5岁(36~87岁)。采用两种手术方式:应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110例,181个椎体;开放性手术椎管减压脊柱内固定,结合术中骨水泥椎体成形或联合其他部位椎体成形45例70个椎体。所有患者术前有严重的腰背痛或合并不同程度的下肢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平均VAS评分7.6分(5~10分),术后第3d根据VAS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术后2周时根据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损害和ECOG评估活动能力的改善。出院后每3个月门诊随访一次,行X线片、CT或MRI检查,每次随访均进行疼痛、神经功能和活动能力的评估。结果:术中无1例出现肺栓塞、截瘫或围手术期死亡,所有患者术后3d内疼痛缓解,平均VAS评分降至2.6分(1~4分),术后2周评估,有神经功能损害者39例,Frankel分级除2例外均有1级及以上的恢复。ECOG分级4级者18例,其中15例改善为3级;3级者92例,其中63例改善为2级;2级45例中13例改善为1级。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的平均注入量为4ml(3~7ml)。108(43%,108/251)个椎体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19个在椎间隙,86个在椎旁或椎旁静脉,3个椎管内渗漏,但均无临床症状。术后患者均接受化疗和(或)放疗,平均随访20个月(3~36个月),122例死于原发病,33例带瘤存活。结论:对脊柱转移瘤患者选择合适方式的骨水泥椎体成形安全、简单,效果显著,减少了椎体置换或前路开放手术的创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癌脊柱转移瘤开放手术患者术后的生存预后, 并评估现有生存期预测模型的准确度。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骨肿瘤科收治的76例肺癌脊柱转移行开放手术的患者资料, 男49例、女27例, 年龄(59.3±10.3)岁(范围26~80岁)。对骨转移数目、病理类型、内脏转移情况、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编码基因突变是否为敏感的靶向突变位点、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水平、血红蛋白水平、Frankel分级等与术后生存期的关系进行Cox逻辑回归分析, 绘制Kaplan-Meier曲线, 确定潜在的预后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验证Tomita评分、Tokuhashi修订评分(2005年)、Katagiri New评分、新英格兰脊柱转移评分系统(New England spinal metastasis score, NESMS)、骨骼肿瘤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脊柱转移癌全脊椎切除术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脊柱转移癌全脊椎切除术后临床疗效情况,评估术后新发转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4年12月行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癌患者11例,原发灶为甲状腺癌3例,乳腺癌5例,肾癌1例,肺癌1例,胰腺癌1例。胸腰椎5例,均行全脊椎整块切除,下颈椎及颈胸椎6例,均行全脊椎分块切除。术前Tomita评分,2分3例,3分5例,3分以上3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为7.18±1.19分。所有患者根据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分标准(Frankel分级):E级6例,D级4例,C级1例。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并获得随访,手术时间358.3±155.9min,手术出血量1850.0±969.8ml;术后1~2周复查均未见手术部位癌残余,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胸膜损伤胸腔积液伴肺不张1例,脑脊液漏及胸膜损伤1例,吸入性肺炎及喉反神经麻痹1例,均保守治疗6周后好转。术后患者疼痛均明显改善,VAS评分降至1.64±0.77分(P0.0001),术后疼痛改善优良率为100%;术后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病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者术后均改善一等级。术后随访18~73个月(平均42.4±16.2个月),死亡4例,均因癌症晚期死亡。随访期内无瘤生存3例(27.3%),术后局部复发4例(36.4%),其中整块切除术后复发1例(20%),分块切除术后复发3例(50%),整块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数值较分块切除高(P0.05);术后1年内出现远处新发转移(手术部位外新发转移灶)4例(36.4%),均为骨转移灶。结论:全脊椎切除手术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及神经功能;但是术后远处新发转移率较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9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3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27~79岁,平均58岁。原发灶来源分别为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肝癌、食管癌、肾癌、膀胱癌,10例原发灶来源不明。肿瘤分布部位:颈椎5例,胸椎17例,腰椎13例,骶椎1例。根据Tokuhashi脊柱转移瘤的预后评分系统:0~8分9例,9~11分25例,12~15分2例。根据术前Tokuhashi评分,肿瘤侵犯的节段、范围和有无神经症状选择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肿瘤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椎体功能重建采用钛网植入、人工椎体置换、骨水泥填塞等方法。手术前后对患者的疼痛、脊髓功能及体力状况进行评估并对患者术后3、6个月及1、2年的生存率进行观察。结果:随访2~60个月,平均10.8个月。患者术后疼痛较术前减轻或消失(P〈0.05)。14例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评估:12例分别提高1~2级。术后体力状况ECOG分级评估:28例分别提高1~2级。患者术后3、6个月及1、2年生存率分别为97.2%、63.9%、38.9%和16.7%。骨水泥渗漏6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依据单发或多发转移、有无神经功能损害和脊柱失稳、全身状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维持和改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2月—2019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胸腰椎转移癌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36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微创组),36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开放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缓解情况,采用Frank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伴有脊髓压迫的肾源性脊柱转移癌的外科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肿瘤科共收治35例伴有脊髓压迫的肾癌脊柱转移患者,均行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脊髓减压并内固定重建术。对所有患者病史、影像学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重建策略、手术并发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状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所有患者术后接受放化疗以及双膦酸盐治疗。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296±35)min,术中出血量为(2 160±240)m L,术中无大血管或脊髓损伤,无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3.2±8.7)个月。术后1例ASIA A级患者恢复至B级;3例ASIA B级患者恢复至C级、D级各1例,1例因压迫时间过长无恢复;2例ASIA C级患者1例恢复至D级,1例仍然为C级;11例ASIA D级患者9例恢复至E级,2例仍然为D级;18例ASIA E级患者无变化。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均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1例患者术后18个月因肿瘤复发压迫颈髓致瘫痪,并肺部转移,致呼吸衰竭死亡;2例患者复发,1例行手术治疗,1例放弃治疗;3例患者带瘤生存;其余患者末次随访时未见复发征象。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伴脊髓压迫的肾癌脊柱转移能够安全有效地解决患者局部压迫症状,改善其神经功能,术后综合治疗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显微内窥镜下责任节段减压治疗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显微内窥镜下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腰腿疼痛程度,采用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随访12~36(21±3)个月。手术时间50~150(70±15)min,术中出血量50~400(60±5)mL,住院时间3~7(4±1)d。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由术前(5.7±1.4)分改善至(1.8±1.7)分,腿痛VAS评分由术前(7.2±2.3)分改善至(1.7±0.9)分;JOA评分由术前(11.0±2.8)分改善至(23.0±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疗效优23例(57.5%),良12例(30.0%),可5例(12.5%),优良率为87.5%。结论采用经皮显微内窥镜下责任节段减压治疗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可获得椎管的完全减压,缓解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椎管潜行减压单侧改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椎管潜行减压单侧改良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6-71岁,平均61岁;病程6个月-6年。腰椎管狭窄症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潜行减压范围:单节段24例,双节段4例。左侧15例,右侧13例。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29分)评价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括约肌功能;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手术前后腰腿痛情况。结果:28例患者获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JOA、VAS评分(17.9±2.2、2.8±0.7)与术前(8.5±1.7、8.6±1.2)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28例患者椎间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采用椎管潜行减压单侧改良TLIF手术治疗单侧根性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的优点;能明显节省医疗费用,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联合后方椎弓根螺钉治疗21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5~58岁,平均45岁。术前ASIA神经功能损伤分级,A级3例,B级7级,C级6例,D级4例,E级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相关并发症。评价术前及术后的VAS评分、ODI及Cobb角。分析末次随访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通过CT三维重建评价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50~240(192±47)min;术中出血量380~750(603±120)ml。术中发现3例由外伤导致的硬膜囊撕裂及脑脊液瘘,均给予缝合修补;1例术后浅表伤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24~45(37.0±9.5)个月。患者的VAS评分由术前的8.9±0.4降低至术后即刻的4.2±1.3(P0.05)。至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进一步降低至3.6±0.8。ODI由术前的(95.30±3.52)%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32.51±6.30)%(P0.05)。Cobb角由术前的(21.2±8.8)°矫正至术后即刻的(2.3±3.1)°(P0.05)。至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3.2±2.5)°,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末次随访时,ASIA神经功能分级为A级3例,B级3例,C级5例,D级6例及E级4例。21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椎间植骨融合,融合时间为8~13(10.3±2.5)个月。结论:对于主要累及椎间盘及终板平面的胸腰椎骨折脱位,采用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不仅手术创伤小,而且能够有效的重建三柱结构及获得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此外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Aggressiv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spinal metastatic disease can provide improvement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significant pain relief. However, there is limited literature analyzing such management as is pertains to individual histopathology of the primary tumor, which may be linked to overall prognosis for the patient. In this study, clinical outcomes were reviewed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spinal surgery f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Respective review was done to identify all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over an eight-year period at a major cancer center and then to select those with symptomatic spinal metastatic disease who underwent spinal surgery. Pre- and postoperative pain levels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analgesic medication usage, and modifed Frankel grade scores were compared on all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used to assess risks for complications. A total of 16,977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breast cancer, and 479 patients (2.8%) were diagnosed with spinal metastases from breast cancer. Of these patients, 87 patients (18%) underwent 125 spinal surgeries. Of the 76 patients (87%) who were ambulatory preoperatively, the majority (98%) were still ambulatory. Of the 11 patients (13%) who were nonambulatory preoperatively, four patients were alive at 3 months postoperatively, three of which (75%) regained ambulation. The preoperative median VAS of six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o a median score of two at the time of discharge and at 3, 6, and 12 months postoperatively (P < 0.001 for all time points). A total of 39% of patients experienced complications; 87% were early (within 30 days of surgery), and 13% were late. Early major surgical complic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when five or more levels were instrumented.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metastases specifically from breast cancer, aggressive surgical management provides significant pain relief and preservation or improvement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with an acceptably low rate of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临床资料,探讨骨水泥渗漏的类型及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7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病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68~87岁,平均78岁。均有轻微外伤史,伤前均正常活动,生活完全自理,伤后均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无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影像学资料确定骨水泥向椎管内、椎间隙渗漏的途径,测量手术前后的椎体高度、Cobb角,观察椎管狭窄改善情况。术前和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对患者进行疼痛和日常活动功能改善情况的评估。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7年,平均5.1年。通过影像学资料根据解剖位置确定渗漏途径为椎旁型6例,椎间盘型3例,椎管型2例,椎弓根型5例,混合型1例。术前病椎前缘椎体高度为(27.7±3.5)%,末次随访时前缘椎体高度明显恢复至(56.4±2.5)%,且后凸畸形得到矫正。Cobb角由术前的(45.3±4.2)°矫正至末次随访时的(18.3±3.1)°。VAS评分从术前的7.9±1.5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1±0.5。ODI从术前的(49.1±7.5)%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23.5±3.7)%。其中2例患者术中出现下肢神经症状,紧急予神经根消肿药物对症治疗,且后期经过营养神经治疗,神经症状消失。3例出现腰背部疼痛,其中1例出现腰背痛难忍,予止痛等对症治疗后疼痛消失。结论:即使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出现一定程度的骨水泥向椎旁和椎管内渗漏,也可暂不与紧急行开窗椎管减压,中期随访结果显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渗漏产生明显临床症状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